登陆注册
9672900000007

第7章 主持传播中的逻辑原理(2)

主持人的职业角色

角色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社会学、心理学与人类学三大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行为科学理论倾向。角色理论研究者较为普遍接受的一般观点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同出现在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一样,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社会身份的。而个人在各自“舞台”上扮演自己的角色的过程,也正是整体社会发挥其社会职能的过程。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表演”,也如同演员在一出戏中的表演一样,一方面要受到环境、社会规范、领导者及其他人的制约,一方面也可以在个人对角色理解的基础上独特地扮演一个角色。

1.角色定位

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是你不可以不愿意和他合作,因为这是职场,不是你可以自己选择的朋友圈;你可以不喜欢做一件事情,但是,如果职业岗位要求你做,你就应该高高兴兴地去做;生活中你可以情绪化,但是工作中不可以情绪化。如果你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就不会情绪化,因为工作碰到困难是正常的,不断有新的挑战是正常的。要和你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些都是角色需要。

有角色意识,是职场人士的一种修炼。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在不同的场景里,相对于不同关系的人,也需要不同的角色规范。和其他社会职场不同的是,被称为“杂货铺”的主持人主持一种类型的节目换一个角色,被称作“专卖店”的主持人一辈子只“扮演”和“塑造”一个角色。

仔细想来,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几乎无一不在观众心目中塑造出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每当我们谈起某位节目主持人时,往往离不开其主持的节目。在节目形象与主持人形象互相依存的统一体中,节目形象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它对主持人形象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新闻节目主持人与文艺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与体育节目主持人之所以形象迥异,主要是受不同节目形象的制约造成的。随着被采访人流泪的倪萍塑造的是邻家大嫂的角色;被称为“催泪弹”的朱军塑造的是感受人生的大哥的角色;知天文、熟地理的杨澜塑造的是都市白领的角色;善解人意的董浩塑造的是儿童阿舅的角色……有意无意地掌握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在角色创造中准确适度地支配精力、操纵情感、调配色彩、节制张弛的方法论。也可以说,“一个成功的主持人,在一期节目、一个类型的节目甚至一生主持的节目中,都必须进行‘角色分析’、‘角色的形象构思’、‘角色的性格创造’。否则,主持的节目肯定是千人一面、清汤寡水、死记硬背、呆板僵硬。”

不论是什么节目,都是由人来主持的。一个节目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靠主持人来体现、完成的。同一个节目,不同的人来主持效果大相径庭,道理就在这里。在节目的宗旨、内容等确定之后,主持人的优劣,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节目形象的优劣。正确认识和把握节目形象与主持人形象的关系,对于当好节目主持人,树立优秀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持人在“角色性格创造”方面必须下和戏剧演员相同的工夫。演员和主持人都应当在角色创造中遵循“人物的行为逻辑”:戏剧演员需要根据剧情发展遵循人物的行为逻辑,根据性格逻辑处理台词、选择行动。节目是主持人施展才华、“生根开花”的土壤。所以,在选择节目主持人时,一定要考虑节目的宗旨、特点、内容、形式等要素对主持人的要求,努力使主持人形象更加符合节目形象,再也不能做“一人障目,不见节目”的蠢事了。主持人同样需要根据所主持节目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严格遵循行为逻辑,当采访对象变更时,主持人的情绪、称谓、节奏、台词处理都得随之变化,选择行动同样适合主持人。所不同的是,主持人还担当着一个把握方向的任务,他必须根据节目需要、编导的要求,按照准确的“行为逻辑”引导被采访对象。否则,在谈话类节目中就会不自觉地把嘉宾带到沟里。这也是主持传播的重要内容。

2.角色冲突

人无完人,笔者曾读到《读书》杂志上刊载的一篇题为《尴尬的主持人》的文章,它使我发现主持人角色冲突的普遍性。该文作者显然也是节目主持人,我们可以从他的表述中看出角色冲突给他带来的困惑与无奈。主持人的公众知名度带来的表面性辉煌,常使有些人的角色知觉渐渐迟钝起来。当他们进入节目情境时,往往疏忽、淡忘了特定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使命和行为规范,这时就成为“不自觉角色”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在现场解说意大利队与澳大利亚队的比赛时,情绪失控,高呼“意大利万岁”,并对失利的澳大利亚队语带嘲讽,引发了很大争议,被称为“解说门”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主持人职业素养的思考。人们对这一事件的普遍看法是,黄健翔混淆了不同社会角色间的界限,导致了严重的角色冲突。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不只黄健翔,许多节目主持人都有这个问题——将个人化言说当成了个性化表达,尤其是在当前十分火暴的电视民生节目中。而这种错位已经成为此类节目成长的重要障碍。正确的个性化表达,应当是节目主持人在适合媒体传播语境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个人经验特长、性格爱好的言语表述。这些表述涉及的观点可以是主持人的个人观点,但前提是要“适合电视传播语境”。这一“语境”应既包括国家宏观的文化传播制度,又有中观的媒体性质与职业要求,还有微观的栏目宗旨。因此,“从偶像性的个人化表述变成中立、客观、第三者的具有‘个性化’色彩的表述,是主持人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角色冲突”是指因角色期待或角色认知的矛盾、对立或抵触,个体在角色体现时所出现的进退两难的状况。主持人作为具有多重属性的媒介角色,其角色本体的定位、角色形象的确立和完善以及角色任务的完成,从本质上说,都无可回避地处于角色冲突和角色调适、平衡的过程之中。这种角色冲突还体现在市场期待性和功利性方面。某知名地方台女主持人,依据受众的角色期待确定自己的角色形态和角色行为方式,港台腔十足地出现在节目里,希望博得受众的倾心,没想到这种一厢情愿的“出位”却引起了观众的一片哗然。相反,《新闻联播》的罗京,一如既往地保持原有主持风格,人们终于从他“入而陷,淡而离”的冷峻中体味到他特有的新闻理念和某种忧患意识。这是十多年前我国媒介角色寻求“出位”的一次耐人寻味的尝试,罗京在传受双方角色互动中取得了主导权。

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文化产品的制造者,作为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文化角色,他们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理想走上这个岗位,都有进入表现性角色境界的愿望。但是,如今的广播电视正在渐渐发展为商业文化的载体,节目主持人都身不由己地要参与具有产业性质的通俗文化、娱乐性的消费文化或快餐文化的生产,这样他们就必须撕下表现性角色的“人格面具”,而以赤裸裸的功利性角色出现。这就使节目主持人原有的角色形象扭曲、角色行为失调、角色文化身份错位——主持人经常被告知“必须”用热情的语言恭维节目赞助商。春节前后,许多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纷纷亮相荧屏拉广告,他们在节目的片头片尾或举着“财运亨通”的长条幅,或双手抱拳、齐声高呼“恭喜发财”。我们能看到他们为增加广告收入而“作秀”时的无奈。

3.角色冲突的解决之道

主持工作是一种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扩散的工作。它是商业媒体赢利和服务公众利益这两个动因之间的矛盾和张力的产物。它在西方的产生,有着特定的语境,内容包括“一套关于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主持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培养主持人的专业角色意识,其目的在于保障公众利益与社会公益,传递信息,娱乐大众。必须倡导“专业主义”精神,建立严格的专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s),这样才能不至于逾越新闻自由的范畴。而这种严格的专业标准,就是媒体自律(Press self-regulation)。从职业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一个行业的自律,是这个行业迈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角色冲突是许多专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当主持传播在履行传播信息、观点的职能的过程中面临角色冲突时,如果在商业或其他利益的驱动下,放弃专业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它的病变就是一种必然。由于大众传媒对社会有强大的作用力,病态的传媒对社会的安定、繁荣和进步就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威胁。

2.2语言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什么是思维科学思维与自然、社会并称三大领域,思维科学也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提并论。自然科学想必大家都比较了解,在此就不多赘述。社会科学着重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等社会生活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着重进行事实判断,力求达到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科学地认识事物。按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观点,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教育学、历史学8个学科。《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则列举了10个学科: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统计学。图书分类的《杜威十进位分类法》列举了以下8个学科:民俗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行政管理学。思维科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思维领域中的现象与规律的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是意识,是广泛地抛弃具体内容的高度形式化的高级物质运动形态。思维科学包括:语言学(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心理学、哲学认识论和人工智能等具体学科。它是一个学科群,其中既包括了人文学科,也包括了社会学科,所以,它和社会科学的关系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

人正是因为有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大脑,所以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间接地、概括地、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花了30年时间积累了行星运动的大量观察材料,但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规律,而他的学生——德国的开普勒在第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认识的上升、飞跃靠什么呢?靠的是艰苦的思维活动。牛顿从开普勒的三定律的引力概念中,通过思维活动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般人总认为牛顿是看到苹果落地,才偶然发现这个定律的,事实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牛顿在多年的观察和学习过程中,长期思考的结果。他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一些问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罢了。”“我一直在思考、思考、思考……”这里,牛顿说出了他的两条秘诀,其中一条就是在研究中要勤于思考。

人无论做什么事,总要受相应哲学观点的支配,对思维科学进行研究亦是如此。思维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这类问题在哲学中论述较多,富有哲理性,但仅有哲学观点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专门知识作为研究基础。这就是普通思维科学的内容了,需要不断探讨和挖掘。胡思乱想不在思维学之内。因为,有意识的思维包括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个部分,而语言逻辑正是思维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热门推荐
  • 一诺许千金

    一诺许千金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美人谓谁?古城千金。我用一诺许你一生,只盼与君相守。
  • 此笙不忘

    此笙不忘

    顾念笙对莫忘的爱近乎偏执,只因小时候的一次相遇,相救,她就整整爱了他六年,六年后再次相遇,她对他,他对她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面对莫忘的以前,她又会有什么决断呢?面对对她穷追不舍,自称“本王”的的怪异男人,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呢?精彩还在继续。敬请期待哦~~~动动小手指投个票票吧,收藏,推荐一下吧,么么哒。==================================
  • 剑灵异志录

    剑灵异志录

    比鬼神,比妖魔更可怕的是什么?是欲望,是人心最深处的欲望。十把凡尘剑,离奇的石山僵尸,神秘的封门村,诡异的水底沉船,变异的吸血鬼,昆仑山的地狱入口,云南的阴兵借道……一桩桩离奇的事,一个个未解的迷,看似都和十把神剑剑灵有关,但是终究怎样去拨开迷雾看清楚事实的真相!
  • 觅爱之爱我还是她

    觅爱之爱我还是她

    相遇究竟是上天的眷恋还是缘分的一粒漏沙?“你在看谁?”“你!”“我是谁?你确定你真的清楚么?”
  • 寻涯记

    寻涯记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顾首四盼,岸在何方?天地有乾坤,三魂又七魄。魂魄的修行让古往今来的诸多人杰鬼雄看到了点点希望,苦苦追寻!一个失落的魂魄因穿越而重获新生,面对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新世界,他又如何在苦海中寻得彼岸?是依大势而随波逐流?还是心不甘愤然逆命而行?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恶魔校草:厉少的九个契约

    恶魔校草:厉少的九个契约

    十六岁之前,苏蔷薇以为她一定会成为厉竞尧的新娘子。但厉竞尧却对她说:“苏蔷薇,我真希望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你!”十八岁,苏蔷薇觉得这一生,她和厉竞尧都绝不会再有任何交集。但厉竞尧却说:“苏蔷薇,你忘了吗?你是打着我的标记进入我生命中来的。除了我,我不准你看其他男人。”二十岁,他阴狠地掐着她的脖子,“苏蔷薇,有了这九个契约,你还能逃到哪里去?你,只能属于我厉竞尧!”
  • 修仙女神:废材庶七女要逆天

    修仙女神:废材庶七女要逆天

    天界——一席白衣倾城女子指着众人“我凤九舞发誓如有再生我便手刃害我之人毁了这一切”。接着便跳下了锁仙池里魂飞魄散。
  •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这本《百家争鸣》由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帝王情殇之红颜血阴阳诀

    帝王情殇之红颜血阴阳诀

    为他,她的好‘哥哥’,她变得越来越安静!为他,她的好夫君,她悔了心,白了发!更为他,救她脱离苦海的良人,她失了魂落了破,绝望之余,血泪挂满娇容,生无可恋,葬身悬崖!那次,她以为她可以嫁给自己心心念念十几年的男人;却被他因为报仇推给了别的男人!那次,她以为她嫁了个好夫君,却到头来,不过是场骗局;他不过是因为心爱的女人才会娶她,只因她的纯阴血液可以救治他心爱之人的性命!那次,她以为他是救她出苦海的良人,却不想他却因为自己的江山而利用她!一切的一切,皆不过是另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恨,无尽的恨!带着满身伤痛,她彻底消失在他们面前,毫无留恋的跳入悬崖,让他们再也伤不到自己!三年后,红颜血,阴阳诀;让她成为妖魅至极,拥有绝世武功的百毒宫宫主!再回首,佳人再现,奈何却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