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职业性向和职业锚
中国的主持人出现了28年,我们出发了28周年,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究竟走了有多远吗?我们每天所从事的主持人工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有两点粗浅的认识想跟大家分享:其一,在外人看来,主持人可能是一个很容易赢得鲜花掌声的职业,但是从笔者十几年来的从业经历来看,主持人其实又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职业。看起来入门的门槛很低,但是成活率也极低。主持人的出现,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需要晴天霹雳,需要石破天惊;而主持人的成功,要集合更多条件和因素,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有单位的、个人的,是一个多重集合的交集。其二,主持人又是极难持续发展的职业。为什么?因为成活之后的主持人往往最容易安于现状,因为他可以用最低的代价(或者说成本)获得别人不可能轻易获得的鲜花、掌声和美誉,获得别人难于获得的资源。同时主持人也最难超越自己、突破自己。白岩松说他最困惑的就是如何突破头顶上“透明的天花板”,敬一丹也说到心理的更年期。所以,笔者想把这个问题破题解构为三个部分,希望能找到答案。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我们想不想走得更远?我们能不能走得更远?还有,我们会不会走得更远?笔者目前所想到的是“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宽容”。
其实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选择,笔者可能是迄今为止全国“转会”次数最多的主持人,从红土高原云南到皇城根下的北京,到南粤大地广东,再到人杰地灵的江苏……很少有一种职业能够像电视这样带给我们一种从工作到生活的影响,目前笔者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应该说就是选择了电视新闻这个行当,选择了带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生……虽然笔者极不情愿把“浮躁”这个词用在主持人身上,但是非常不幸,有些人还是把这个词语和主持人联系在了一起。辗转迁徙是一种经历上的体验,而持续学习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热爱学习使我们永不落伍。向前辈可以学习智慧;向同辈可以学习激情;向晚辈可以学习理想……房龙的《宽容》中说到,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宽容的历史。主持人的定位和自己所处的媒体的站位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努力追寻的中间新闻(有学者把它称作公共新闻)就是站在媒体的中间立场,构筑“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公共话语平台,把问题拉回到中间状态,用公众的眼光关注国计,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创造公共话语新闻,搭建社会和谐的公共平台,从动态博弈而不是静态博弈中找到均衡。
笔者干主持人这一行一晃已经十几年了,边学边干,学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无知,或许是攀高自卑吧。目前笔者对主持人事业的困惑有三点:第一点是微观困惑,过早的荣誉对一个主持人的成长是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现在到底算不算成功?我们的下一个山头在哪儿?你攀过了一座山头,是不是还有更高的一座山在前面等你?你会不会成为希腊神话里面的西西弗斯?第二点困惑是电视传播发展的窄播、分众化、专业化的趋势,与收视考评机制的单一化的矛盾如何解决?现在单一的电视考核机制,能不能选拔、考察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能不能利于他的成长?大众的审美情趣瞬息万变,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出现取决于很大的一个动因,就是和大众的审美心态的流变紧密相连,那么主持人是随波逐流,还是引领潮流?主持人是自生自灭,还是永生不灭?如果能够永生不灭靠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苦苦呼唤的主持人中心制才能真正到来?
面对如此多的疑问,我们似乎应该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生涯管理运用到主持人的管理中来,好好规划一下作为一个主持人,如何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所谓“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从开始凭借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收入到不再依靠劳动取得收入为止的人生历程。而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使个人在整个职业历程中的工作更富有成效,对整个职业历程进行计划、实施、评估,并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调整的过程。做好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主持人个人角度出发,可以使其发挥长处,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扬长避短,适时把握机遇,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取得成功;从电视台的角度来讲,可以提高电视台的组织绩效,有利于稳定主持人队伍,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对于提高电视台的工作效率大有益处。
在对主持人进行职业规划前,首先要弄清楚各位主持人的优缺点、职业兴趣和职业性向等。只有先弄清楚这些,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与自己兴趣相符的事情,才有利于发展自己的职业性向。
职业性向
个人兴趣对人的职业选择很重要,我们常常说要从事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那样才能够把工作做好。关于兴趣对个人职业的影响,西方人的研究早就走在了我们前面。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坎贝尔职业兴趣测验,坎贝尔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对数字、符号等工作的兴趣”、“对人及社会性工作的兴趣”和“对机械、工具操作等工作的兴趣”三类。此后,约翰·霍兰德又提出了职业性向理论,把人的个性区分为六类:操作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经营型和传统型。
1.操作型
操作型职业性向的人比较务实,喜欢做能够直接得到效果的事情,喜欢实践性的工作,喜欢操作大型的机械,喜欢操作具体的工具。比如机械师操作机器,木匠制作出一扇门或者一扇窗,电工修理好一个有故障的电路。这些都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够取得成绩的工作。这一类型的人通常埋头苦干而不善于交际,不喜欢社交场合,但比较看重一些实际的东西,如金钱、权势,等等。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般不具备这一职业性向,或者说具备这一职业性向的人不适合做主持人。不过也有少许的例外,如一些户外竞技类的节目或者旅游类的节目,像《金苹果》和《正大综艺》,需要主持人去亲身体验、亲自操作,这些节目的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需具备一定的操作型职业性向。其他类型的主持人一般不具备这一性向。
2.研究型
研究型的人喜欢独立从事研究型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强,思想精邃,比较谦虚、保守。这一类型的人通常会对自己的学识感到满意,但在领导才能上却逊人一筹。研究型的主持人通常以专家、特约评论员的形象出现,如凤凰卫视的曹景行、阮次山和何亮亮。曹景行在加盟《时事开讲》之前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做了7年的研究工作;阮次山则是国际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评论专家,出生在海南,成长在台湾,深造在美国,从事媒体这一行30多年,办过报纸,当过总编,又是知名的专栏作家,曾经有9份报刊同时给他开设了专栏,曾获美国圣约翰堡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而何亮亮则是俄罗斯问题和日本问题研究的专家。凤凰卫视另外一位研究型主持人杨锦麟在主持《有报天天读》节目前也曾先后在香港《信报》、《明报》、《快报》、《亚洲周刊》、台湾的《中国时报》、《中时周刊》以及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等华文报纸杂志开设专栏,笔耕数百万字,专著也相继面世,研究成果显著。这一群拥有独特的思考和观察世界方式的主持人,在自己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独特思维,提出深刻的见解,在做时事评论类新闻节目时游刃有余,既专业又权威。对于主持人个人来讲,是个人职业性向的最好发展,对于电视台来讲,也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才立台的需要。
3.艺术型
这一类型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喜欢与众不同。他们比较情绪化,表情丰富、心情复杂、易冲动,适合做画家、歌唱家、舞蹈家和诗人。在节目主持人中,通常人文和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会表现出这种职业性向。比如倪萍和朱军就是典型的艺术型。前者常常自己感动得潸然泪下,后者常常将别人感动得潸然泪下。而这一类型的主持人通常是演艺人员出身,像倪萍就曾经演过话剧,而朱军也曾是歌舞团的演员。
4.社会型
社会型职业性向的人喜欢交际,喜欢社会活动,热情、友好,善于合作。这一职业性向的典型职业有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教师、咨询师。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好的说服力,在主持人中常见这种职业性向。他们在主持节目时表现出乐于倾听、善解人意,并能够在倾听中洞悉问题的能力。《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的主持人陈鲁豫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型性向的主持人。在采访毛阿敏偷税这一敏感话题时,她采取了换位思考的方式,以善意的言辞和诚恳的倾听,完美地结束了一次本会很尴尬的采访。这种职业性向给鲁豫带来了事业上的成功,人们常常评价她为“最善于倾听”的主持人。
5.经营型
这种职业性向的人精力充沛,喜欢组织事务和管理别人,具有领导才能,注重自己的知名度,语言能力很强,但不喜欢学术研究。主持人通常都表现为这种职业性向,他们都注重自己的知名度,往往精力都很充沛,而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则更不用说了。一些主持人在自己的领域内获得一定的成就后,就当起了制片人,管理除了主持业务之外的其他行政事务,这在央视和一些省级电视台也很常见,如水均益、翟树杰、王志等人就是自己所在栏目的制片人。
6.传统型
传统型职业性向的人顺从、细心、有条理、有耐心,喜欢事务性工作,喜欢整理和安排事务。这一类型的人不喜欢创新,不喜欢冒险,按部就班,工作认真,诚恳可靠。这一类型的人最多出现在播音员队伍中。播音员的任务是忠于稿件,而不需要自己的临场发挥。另外,作为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其语速、语气乃至着装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是一项典型的传统型工作,因此,其主持人也具备传统型的职业性向。如《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她的端庄大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于稿件的理解,对于表情的把握,对于衣着的选择,都显现出她是一个传统型职业性向的播音员。
主持人一般来说,较多地体现为经营型职业性向,但如果一定要把某一个人严格划归为某种职业性向也是不现实的,通常主持人表现为几种职业性向的复合。知名主持人杨澜就是一个典型的经营型与社会型职业性向复合的例子。她既是一名成功的主持人,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继《正大综艺》和《杨澜工作室》两档节目以后,2000年,杨澜创办了大中华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阳光卫视在弘扬中国文化,加强传媒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获得显著成绩。2000年和2001年,阳光文化两次入选由世界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小型企业。同时,杨澜还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现任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和义务献血形象大使,并在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环境文化理事会等多家公益机构中担任理事。
由于个体是复杂的,总是两个或多个职业性向的混合体,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指导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埃德加·施恩提出了职业锚理论,用于指导人们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