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600000002

第2章 和谐社会与舆论传播(1)

舆论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产物。离开传播活动,就不可能有舆论的产生和存在。不论是个体意识的萌生,还是人际的意见互动,也不论是社会规范的约束,还是社会信息的影响,都不能离开信息的传播。对于现代舆论的形成过程来说,新闻传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

舆论与大众媒介关系密切。大众媒介要依靠舆论获得力量,舆论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现自己和发挥自己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要依靠舆论主体——公众的支持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舆论主体要利用新闻媒介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主张。现代大众媒介的发展对时空概念的改变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它大大加速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舆论监督的威力。

第一节舆论:公众意见的传播

一、从传播看舆论的含义

“舆论”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三国志·王朗传》中有云:“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梁书·武帝纪》再次用“舆论”一词:“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舆论。”在这里,舆论大体上是“人们的议论”之意,由更早的“舆人之诵”或“舆人之论”直接转化而来。

“舆”字出现于春秋末期,义为“车子”。后来“舆”字和人字连用转化为造车的人,称为舆人。再后来“舆人”发展成为普通劳动群众的代称。“舆人”一词出现不久,在表达下层意见的概念中产生了“舆人之诵”、“舆人之谤”、“舆人之论”、“舆人之谋”这些概念,并逐渐广泛应用,表示众人的意向和言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就有“听舆人之谋”的记载。

在汉末以后的数百年中,“舆论”与“舆人之论”这两个概念同时被用以表示群臣和老百姓的议政主张。而随后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舆论”一词形成了多种变体。如“民心”、“民欲”、“民隐”等代表来自广大群众的议论;“清议”、“清谈”指读书人谈论政事、文章典籍等民间的言论活动。到了近代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许多革命活动家、政治家和作家开始使用“民意”表达舆论的含义。但“民意”不单纯指“共同意见”,主要指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统一意志。“民意”是社会舆论的主体部分,是社会生活中最有威力的舆论。

西方把舆论称作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1513年,英国布雷德肖的圣徒伯支首先使用了“公众”概念,用来代表广大群众整体。此后公众(Public)和人民或大众(People)成为舆论界常用的概念。人民或大众指政府以外的群众:公众指重大事件发生后局外的各界群众,其中包括政府、党派的首脑人物。人民或大众和公众都是舆论行为的主体。

西方舆论概念的形成以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为标志。卢梭首先将拉丁文字体系中的“公众”和“意见”两个词汇联系在一起,提出了“舆论”的概念。他认为,舆论“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创制精神,而且可以不知不觉地以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我说的就是风俗、习惯,而尤其是舆论。”卢梭论证了舆论的一系列特征与作用,他还使用了与舆论有密切联系的许多新词汇,如公意、众意、公共利益、公共判断等,丰富了舆论的表述范围和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舆论投以的关注越来越多,舆论概念被使用得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什么是舆论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关于舆论的不同认识。譬如,从舆论主体角度下定义:“舆论是在公众中流行的关于公共事务的意见。”(美国《社会科学词典》)“舆论是社会上值得注意的相当数量的人对一个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从舆论的客体角度下定义:“舆论通常是指人们对社会问题的信念和态度。”(美国《政治分析词典》)“舆论是一般人对社会某一事件所发表的最有力而能压倒人的意见。”(布莱斯《美国政府》)从舆论自身角度下定义:“舆论是指当人们是同一社会集团的成员时,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伦纳德·杜布)“舆论,是公众对社会上有争议问题大体相同的言论。”(林枫《新闻理论与实践》)

在上述定义中,关于舆论主体有公众和相当数量的人之间的区别,关于舆论客体有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之间的分歧,关于舆论自身则有看法和言论的不同解说。而对于舆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这一问题,学者们更是旗帜鲜明地分为两方,一方主张“一致论”,包括基本一致、大体一致、趋向一致、共同意见等。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道比法特认为:“舆论是普遍性的根本意见。”李良荣先生主张:“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人们对于特定问题所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李良荣主编《宣传学导论》)另一方则提出“不一致论”,法国的A.吉拉尔在《公共舆论》中提出:“公共舆论不是其总数,而是个人意见的混合物。它从来就不是一致的,更不是同质的。”陈石安则认为:“舆论不一定要有一致的结论,它包含有各方面的意见,正的,反的,多数的,以及少数的,舆论是对某一事件各种意见的集合。”(陈石安《报学概论》)

在此,我们无意对各家观点做出谁优谁劣的评述。从根本上来说,舆论是一种传播现象。无论是产生于公众还是相当多数的人之中,无论其对象是社会问题还是社会事件,无论其是一种看法还是一种言论,也无论其本身是一致的还是不一致意见的一种集合,舆论归根结底是在传播中得以形成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几乎所有的学者和公众意见的操纵者,都同意舆论的含义至少包括四个因素,即:(1)必须有一个问题;(2)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3)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4)这种一致的意见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我们把舆论定义为一种公众对共同关心的社会事件或问题公开表达看法最终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传播现象。简单地说,舆论即公众意见的传播。

二、舆论的性质

1.舆论是一种显性传播

没有公开陈述的意见不是舆论。单独一人的自言自语,深藏内心的自我规劝,自我阅读的日记,面对神像的忏悔——由于只是一种隐性的内向传播,其内容不易为大众所知晓,也不会引起公众的议论,而且这里的传播者也不希望、不要求与其他人共享信息,因而它构不成舆论。“传播”既为“舆论”划定了范畴,也揭示了舆论活动的过程——传播过程。没有人类的对话与传播便没有舆论,但没有舆论仍会存在传播活动。舆论的传播过程既是一种不可逆动的公开主动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前后连贯的信息互动过程。

2.舆论是公众的议论

“公众(the public)是指那些以某种公共事务为共同话题、参与社会议论过程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公众是舆论的主体。“没有公众,就没有社会舆论,公众一旦形成,社会舆论也就同时出现。”公众是个巨量的整体。一两个人的聚合,形不成声势,构不成压力,未达到巨量人数,不是公众;分散、流动、消极、隐匿又无统一话题的人群,由于缺乏意识的整体汇聚,也不是公众。公众的形成不分性别、肤色、种族,不受地域、国界的限制,但通常都拥有相当数量的人数和相同或相近的话题。

3.社会事务是汇聚公众的纽带

舆论不会凭空而起、从天而降,总要起因于并围绕着一定的社会事务。凡是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目标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的共同兴趣,需要人们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都叫社会事务。能够引发舆论的社会事务,通常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公利性,即事情与公众的自身利益有某种联系;二是显著性,就是事件重大、人物显赫,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三是新异性,即社会事务由于突然出现,且新颖、异常,常对公众产生较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社会事务包括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社会冲突、社会活动或社会运动,也包括参与社会事务的人和与社会事务有联系的产物。社会事务是舆论形成的触发剂,是联络公众的精神纽带。具有公利性、显著性、新异性的社会事务,能激活亿万人的参与热情,能汇聚五大洲的讨论意见。

4.舆论是相近意见的沟通与交流

意见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看法或见解。意见是态度的语言陈述。未经语言表达或陈述的态度,只是一种内隐的东西,构不成现实的意见。意见是带倾向性的见解,意见没有倾向性,可能属于报道、实录,但不属于舆论意见。舆论传播中的意见不仅具有陈述性、倾向性,而且具有相近性或趋同性。如果说舆论的表现形态是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那么舆论的基本精神则是倾向一致,舆论传播的过程则是各种见解相互交流、沟通、汇聚,逐步趋于相近、综合、划一的过程。可以说不经过沟通、交流,意见难以取得一致,而没有大体一致的意见,也就没有能够产生影响、形成压力的舆论。

三、舆论传播的特点

舆论传播的特点不同于舆论的特点,前者是动态的审视,着眼于活动过程的描述;后者是静态的观照,侧重于存在形貌的勾勒。舆论传播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说服性

舆论乃公众的议论,议论乃意见的陈述,而陈述意见则必须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和说服性。说服他人是舆论传播者的首位目标,也是舆论传播的基本归宿。因此,在舆论传播中,人们对特定事物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褒扬还是批评,往往旗帜鲜明,决不含糊。祝基滢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说服活动史。”说服是有目的的信息传播。但是,舆论传播中的说服既不是权力谈论,也不是权威谈论,更不是领袖谈论,而是公众之间的影响谈论,他们互相影响,相互说服,无须裁判。

2.流动性

流动是舆论传播的基本特征。可以说,舆论传播的过程就是舆论信息经久不息的流动过程。流动性表明了舆论传播的现实存在和进行态势。没有流动,就没有舆论传播。静止和沉寂,只能说明没有舆论或舆论的消失。流动性既表明舆论信息由一地流向另一地、由一人传向另一人的空间运动,也表明舆论信息由过去到现在、由现在到将来的时间运动,同时也表明它是一个由开始、发展、高潮到结束的过程。

3.涨落性

舆论传播犹如汹涌的波涛、起伏的麦浪、奔腾的云海,是有涨有落的,涨落是对常态的偏离,是对平静的搅动。从舆论传播的形态看,涨落性既反映了舆论向“临界点”的迅速逼近的形势,也反映了舆论由浪尖滑向波谷的过程;从舆论传播的内容看,涨落性既表明了社会事务为人们所重视程度的变化,也表明了人们参与议论的数量多寡和热烈程度。通常,当舆论传播达到高潮或临界点时,参与议论的人数最多,讨论得最热烈,社会事务也最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离临界点远了(如在开始和结束阶段),情况也就不一样了。流动性和涨落性都是对舆论传播特征的动态描述。

4.整合性

舆论传播的整合性,是指众多的议论、意见在传播中趋于相近、一致,会被某种有权威性、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意见所吸附、引导、整合和同化,从而使被整合过的意见迅速膨胀、扩大,跃升为具有较大社会压力的舆论。整合是一种群体的互动,不是某一人所能左右;整合也是一种随机的互动,没法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准确把握;但整合主要是一种意见的互动,即由众说纷纭形成众口一词,由分散混乱达到协调一致,由个人见解跃为群体意见。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本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利用图书情报发展状况,包括论现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初创阶段、浅谈电子报纸的发展前景、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以及传媒实践者们看待媒体运营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传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数字技术,以及中国媒体市场增长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市场定位、跨媒体经营、拓宽融资渠道、构筑核心竞争力等已成为传媒业界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上述方式不过是帮助媒体单位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媒体单位为何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却未做出解答。
  •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以抽象、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这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一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三十年轮流转,“77”卓然而立,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深沉而隽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
热门推荐
  • 游戏竞赛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游戏竞赛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本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标题提问简单明了,正文讲述精炼扼要,一问一答,相得益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正文还有趣味小版块,是对主要内容的适当补充、引申、扩展、点评、启发和引导等,用以开拓思维和引导知识,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绝秘核计划

    绝秘核计划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萌学园之花开盛夏

    萌学园之花开盛夏

    暗黑大帝的出现,新来的转学生,一场阴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么,月之星图腾消失,潼恩面临危险,什么月之星即将陨落,新任月之星在人类世界……一场梦,梦中的女孩是谁,她似乎在哪见过但又不太一样,一切的一切萌学园究竟如何度过这场危机。
  • 太妹要从良:超大牌完美男友

    太妹要从良:超大牌完美男友

    艾浅儿,名震四方的无良小太妹。她厚颜无耻又古灵精怪,将众人玩转于股掌之间。因为一怒之下,发誓自己要从良,变身成为一名淑女!并成功获得超完美男友一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谁能告诉她!她能不能反悔啊!
  • 战魂耀世

    战魂耀世

    入学院,修习功法,磨练己身;孤独行,千里寻亲,杀尽异族;志复仇,阴差阳错,却救天下;路难行,厮杀千里,遍地残肢;脚不停,绝境逢生,傲然独立;迎难上,功成名就,学院天骄。
  • 回到晚清做皇帝

    回到晚清做皇帝

    执行任务时的一次意外,让他穿越到了乱世。丧权辱国,看如如何扭转乾坤。群雄割据,看他如何夹缝求存。天下大乱,他却带领贫弱的华夏一步一步走上世界之巅。从此,这世道变了。当东亚病夫摇身一变成了“列强”,“列强”们却成了他肆意玩弄的对象时,刘东只是淡淡一笑,深藏功与名。(新书首推,保底两章!求收藏!求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荆花云海缘

    荆花云海缘

    荆云帝国三百多年前,由于战区总领慕万钧叛变,分裂为天墨纵国。原本实力强大的荆云帝国和大风城分庭抗礼之势被打破,从此大陆形成三足之势。战火纷飞三百余年,百姓苦不堪言,统一大势已无法阻挡。一时间,“荆云三杰”、“大风四天王”、“天墨双子星”及其它各豪杰应运而生,庞大的战争,枪与玫瑰的爱情,一时间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最终何去何从,荆花云海的背后,是否和平到来?谁才是大陆最终的胜利者,答案将逐步揭开!
  • 修仙界的二倒贩子

    修仙界的二倒贩子

    想要定级的法宝、丹药、功法吗?只要你有灵石我都可以卖给你。我叫流云修仙界最大的二倒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