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300000062

第62章 诠释的限度:《锦瑟》解人难(1)

王峰锦

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堪称中国诗歌史上最难索解的诗篇之一。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崑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代王渔洋的《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亦有“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但如果仅仅把这首诗诠释的困难归之于笺注或用典,实际上并没能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认为,从当代阐释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于当代阐释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历代关于《锦瑟》的解释可谓形形色色,言人人殊,概括起来主要是这样几种意见:

一、爱情诗,其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种不同的意见,下面再详细论述;

二、描写瑟的四种乐调(适、怨、清、和);

三、悼亡诗;

四、自伤身世的感遇诗;

五、作为诗集总序的论诗之作;

六、文字游戏。

这些说法基本上是互相排斥的。这些评论者们遵循着古典阐释学的原则,以恢复文本和作者的“原意”、得到唯一“正确”的诠释为目标,在提出己说的同时,往往将其他说法一概否定。从当代阐释学的视野来看,这种诠释方式无疑显得狭隘。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想添加一种什么新的解释,以推倒或否定其他解释,而是想通过当代诠释学的理论来重新审视前人关于《锦瑟》的诠释情况,尝试为这首诗的解读寻求某些必要的诠释界限,并进一步区分哪些诠释是适度的,而哪些诠释则属于过度诠释或是谬误。

当代阐释学的发展似乎呈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强调文本的开放性,而忽略了文本意义的相对稳定性;重视诠释者的积极参与,而缺乏对诠释者权利的有效限制,甚至出现了“对文本唯一可信的解读是误读”这样的论调。正如艾柯所说,“诠释者的权利被强调得有点过了火”。笔者认为,这种极端的开放倾向与古典阐释学的狭隘同样不足取。一部具体作品的诠释,应该有一定的诠释界限。

为一部作品寻找诠释的界限,这就意味着要找到某种诠释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将依据什么来建立呢?笔者认为,这个标准应该到作者和文本那里去找。既然诠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这就意味着它会受到文本的制约,并进而受到创作这部作品的作者的制约。

对《锦瑟》这首作者和创作年代确定的诗歌来说,种种诠释,都应当受限于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状况及创作意图、文本所赖以产生的文体成规和文化成规等因素。

当代阐释学告诉我们,理解的历史性构成了我们的偏见,即海德格尔所谓“前理解”,因而文本中所含的作者的初始视阈与诠释者所带来的当下视阈之间肯定存在某些差距。但就《锦瑟》这样的中国古典诗歌而言,这两种视阈间的差距却远不像某些激进的诠释学研究者想象得那么大。尽管我们不奢望得到一种“纯粹客观”的诠释,但仍然可以依据诠释的必要界限,指出哪些诠释相对来说更为客观或者比较适度,而哪些则不是;正如我们不能奢望得到完全纯粹的黄金,却仍然可以比较首饰含金量的高低。

“新批评派”对“意图谬见”的批评在当代阐释学中得到了延续,对诠释者权利的强调,也意味着对“作者意图”的忽视。但事实上,在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诠释时,作者的意图起着关键的、有时甚或是决定性的设限作用。试举两首有名的唐诗为例,一首是王建的《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另一首是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文本的表层意义看,这两首诗都刻画了新娘子将要面对公婆审视时忐忑、羞涩的心态。但后一首诗的题目向我们揭示了作者的用意:这其实是一首隐喻诗,通篇都以新娘子期待得到赞赏的心态来比喻诗人渴望得到名流赏识的微妙心态;即使是今天的读者,在明白题目的含义后,也几乎都会自觉地参照作者的这种意图去解读此诗。我们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隐喻方式去诠释前一首诗,但这似乎有“过度诠释”的危险,因为我们不知道,王建是不是有与朱庆余相似的写作意图。在这里,“作者意图”的设限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对《锦瑟》的诠释之所以聚讼纷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意图”的缺席。“锦瑟”只是截取诗的开头两个字而已,所以《锦瑟》这个题目也就相当于《无题》,这给诠释者留下了充分的诠释空间。但仍然不能说,诠释的界限已消失。如上所说,诠释的界限还取决于其他种种因素。

《锦瑟》歧解纷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文本的晦涩难解,尤其是中间两联。确切地说,这首诗中其实并没有非常艰涩的用语或过分冷僻的典故,其晦涩难解之处在于句与句、联与联之间的联系若即若离,这便使所谓“阐释的循环”(“对整体和它的个别部分的理解是相互信赖的”,见狄尔泰:《创造者的选择》)无法深入,造成了诠释的困难,同时也为诠释者们提供了更多的诠释可能性。

例如第六种说法的提出者清人黄子云就认为,《锦瑟》之所以难懂,是因为它只是一首游戏之作:

诗固有引类以自喻者,物与我自有相通之义。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物我均无是理;“庄生晓梦”四语更不知何所指。必当日獭祭之时,偶因属对工丽,遂强题之曰《锦瑟》,原其意亦不自解,而反弁之卷首者,欲以欺后世之人,知我之篇章兴寄未易度量也。(《野鸿诗的》)

这可以说是最大胆、最彻底的“解构”式诠释,干脆宣布此诗无解。但这种说法似乎也最缺乏说服力。

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深层意义虽不明晰,但读者可以看出,诗的首联与尾联存在某种呼应关系,而中间两联四句则均指向一种惝恍迷离的伤感意境,并不是“物我均无是理”、“不知何所指”。至于黄子云说作者自己也不明白这首诗在说什么,只是想欺骗后人以显示自己的诗高深莫测,显然失之武断。对李商隐的研究表明,李商隐一生坎坷,而对诗艺的追求则十分严谨,没有证据表明他有这种故弄玄虚的毛病。况且李商隐在世时并不特别知名,若非宋初西崑派的提倡,他的诗集恐怕在北宋就将散佚无传了。换句话说,他绝不会预料到自己将在后代人心目中和他们编撰的文学史上占据怎样一个位置,那么“欲以欺后世之人”又从何谈起呢?

我们知道,李商隐曾编过自己的骈文集,但不清楚他是否编过自己的诗集,把《锦瑟》“弁之卷首”的,极可能是他诗集的宋代编撰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黄子云说法的不可靠。事实上,在众多的其他诠释者中,几乎没有人支持黄子云这种看法。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即使不称为谬解,至少也是一种很危险的过度诠释。

同样缺乏说服力的是第二种说法。这种说法记载于宋代黄朝英《缃素杂记》、许《彦周诗话》等,据说出自苏轼或是一位推官赵深,认为“庄生晓梦”四句描写了瑟的四种乐调:适、怨、清、和。这种说法被许多人否定,笔者也认为,中间四句诗与瑟音的联系实在勉强。况且即便如此,诗的首尾两联与瑟音又有什么关系?此外李商隐是否对瑟音有如此专门的研究,也是非常可疑的。总之,这第二种说法也可以视为一种过度诠释或谬解。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本书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的重大意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与职业融合、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长远之计。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热门推荐
  • 帝火至尊

    帝火至尊

    父皇,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薇么?林杨没有想到,这句台词竟然被他最信任的兄弟说给了皇帝。他失去了皇子的身份。他被人疯狂的追杀。他恨这天地不公,为何善人短命,恶人逍遥。他要报仇!他要巅峰自己的命运。他要重铸整个天下!
  • 书呆楚汉

    书呆楚汉

    一次被殃及的意外事故,使得素有“书呆”之“誉”的物理学博士仁之初穿越虫洞,来到波谲云诡的大秦末世时代。意外发现,远古时代的世界,远非史书里记载的那么简单。凡人的世界,祖先的世界,神袛的世界,在这里完美并行。不可思议的时空宇宙结构,是否能在理性与逻辑中获得诠释?先贤圣达所孜孜追寻的天地大道,到底为何?个体在时空宇宙的洪流中,如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抉择?科学与传说,理性与情感,性命与大道,在这里激烈碰撞着。或许,能给出命运答案的人,始终唯有……“曼陀轮,愿你赐予我智慧与力量……”
  • 明天,你还等吗

    明天,你还等吗

    他穿越了百次,为的是自己的故乡家族。他很随意,每次只是轻轻的来,便走了晓不得事态生活,更不敢使感情。这次,他来了!明天,你还在等吗…
  • 红尘梦少年游

    红尘梦少年游

    红尘一梦爱恨情仇痴痴少女曾少年游一个穿越的故事,一段命运的归宿。
  • 天星绝

    天星绝

    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玄幻,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只是想要把自己相要写的东西都写出来。这本书可能包含着任何一种元素,脑洞无极限,其中或许就有你想要看到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个大杂烩。欢迎大家观赏吐槽。
  • EXO之天使恋

    EXO之天使恋

    天使下凡,不小心爱上了xo到底该怎么办?
  • 旧爱新婚,高冷前妻很抢手

    旧爱新婚,高冷前妻很抢手

    三年婚姻,苏婉忍受自己的丈夫与旧爱藕断丝连,李欣然的设计陷害,让她陷入抄袭风波,而她的丈夫指着她的鼻子大骂她是第三者!名存实亡的婚姻令她心力交瘁,原来费尽心机得到的,不过是一场残酷的梦。离婚之后,她在职场大放光芒,原本瞧不上她的前夫却厚着脸皮贴上来,不仅破坏她的相亲,还搅黄了她的约会,厚颜无耻,“你还欠我一个孩子!”
  • 恰立夏子午

    恰立夏子午

    讲述女主角陈午子与同桌谢立夏之间的故事为主,其中穿插着陈午子个人感情,家庭琐事。是一部讲女生之间友谊的小说。
  • 魔女妖娆:帝姬太逆天

    魔女妖娆:帝姬太逆天

    南宫黎音,出生在魔族海外,为了母亲踏上了寻找身世之路,却在机缘巧合下得知自己被下了封印,可如此强大的封印在魔族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因为这个封印甚至强大到可以封印灵魂和记忆。身上诡异的图案到底代表了什么?天生紫眸又有何含义?她身上到底被封印了什么惊世秘密?魔族与人族的纠葛,一个关系到大陆未来的秘密。一切都向她缓缓展开……还有那个人……冷漠却不失温柔,喋血却把她放在心尖上,没有多余的语言,只有信任与陪伴,那个用生命守护她的人。“百里……如果,其实我并不是我,你还会爱我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