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000000036

第36章 参考文献(1)

专著

1.狄更斯著,罗稷南译:《双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2.陆学艺、李培林主编:《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2006各年度。

3.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中国社科院:《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6年1月5日。

5.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电视观众生活形态调查报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6.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7.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8.K.曼海姆:《保守主义》,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9.米歇尔·福柯著,谢强等译:《知识考古学》,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

10.凌燕:《可见与不可见——90年代以来电视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博士论文)。

11.钱蔚:《政治、市场与电视制度——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研究》(博士论文)。

12.迪尔凯姆著,狄玉明译:《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3.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4.布迪厄、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5.冯芹:《布迪厄的媒介文化观》,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16.杨茜:《场域·资本·惯习·反思——布迪厄传播思想管窥》,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7.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8.展江主编:《舆论监督紫皮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9.布迪厄著,蒋梓骅译:《实践感》,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20.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2.《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版。

23.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4.李春玲:《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5.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6.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7.黄升民、丁俊杰、周艳:《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

28.徐威主编:《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29.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30.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1.詹姆斯·R.汤森、布兰科特·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2.谢岳:《变化中的政治控制——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论纲》,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33.姜涌:《政治文化沉思录——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政治文化问题的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34.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5.恩格尔:《意识形态与现代政治》,桂冠图书公司1998年版。

36.唐世鼎主编:《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央电视台》,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37.裴鲁恂著,胡祖庆译:《中国政治的变与常》,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38.冯崇义:《市场化、全球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赵宝煦主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39.许纪霖,《智者的尊严》,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

40.J.阿特休尔著,黄煜,龚志康译:《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41.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2.李瞻主编:《新闻采访学——报道公共事务的新策略》。

43.李大同:《冰点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4.参见朱羽君、高传智主编,曾晶、谢勤亮主笔:《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者心态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吴思:《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

46.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7.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8.塞维斯著,黄宝玮等译:《文化进化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49.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0.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1.布迪厄著,桂裕芳译:《自由交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

52.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3.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54.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5.罗伯特·戴哈著,张明贵译:《多元政治:参与和反对》,(台北)唐山出版社1989年版。

56.孙代尧:《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7.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2003年)、《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2004年)与《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8.刘建军:《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9.《新闻调查》栏目组编著:《“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论文

1.吴敬琏:《改革二十年感言》,《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2.孙立平:《一个新的社会正在行成》,《南方周末》2003年1月1日。

3.吴敬琏:《寻求助力克服阻力——发展证券市场,建设现代市场经济》,《财经界》2001年第3期。

4.转引自彭富春:《海德格尔的迷途》,《开放时代》2000年9月号总第141期。

5.廖圣清等:《论中国传媒与社会民主化进程》,《现代传播》2005年第1期。

6.米歇尔·福柯:《话语的秩序》,转引自许宝强:《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7.孙立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课题报告,2004年7月6日上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8.胡正荣、李继东:《我国媒介规制变迁的制度困境及其意识形态根源》,《新闻大学》2005年春季号。

9.展江:《警惕传媒的“双重封建化”》,《青年记者》2005年第3期。

10.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新闻学研究》2002年第71期。

11.李金铨:《中国媒介的全球性和民族性:话语、市场、科技以及意识形态》,《二十一世纪》2002年12月号。

12.陈怀林:《90年代中国传媒的制度演变》,《二十一世纪》1999年6月号第53期。

13.潘忠党:《大陆新闻改革过程中象征资源之替换形态》,《新闻学研究》1997年第54期。

14.麦康勉:《中国媒体商业化与公共领域变迁》,《二十一世纪》2003年6月号。

15.何舟:《从喉舌到党营舆论公司:中共党报的演化》,《中国传媒新论》,香港太平洋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

16.转引自李金铨:《社会论社会理论对中国新闻业的解放潜力》,《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3年1月号。

17.〔德〕M.舍勒:《知识社会学的尝试》,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8.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2期。

19.参见王建民:《场域:“大社会”的终结?——对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的一种解读》。

19.马德普:《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对自由主义普遍主义的冲击》,《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4期。

20.罗德尼·本森著,韩纲译:《比较语境中的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新闻与传播研》2003年第1期。

21.冯崇义:《市场化、全球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2.萧功秦:《后全能主义时代的来临: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态势与前景展望》,《当代中国研究》1999年第1期。

23.罗成琰:《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学习时报》2004年5月23日。

24.汪丁丁:《中国90年代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二十一世纪》1999年6月号第53期。

25.汪丁丁专访布坎南,参见《高小勇、汪丁丁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师论衡中国经济与经济学》,朝华出版社2005年版。

26.黄升民、杨雪睿:《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根据历年IMC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调查数据整理。《现代传播》2005年第6期。

27.孙玮:《多重视角中的媒介分层现象》,《新闻大学》2002年秋季号。

28.王甫:《〈雍正王朝〉何以好看,三个方面可供借鉴》,《光明日报》1999年3月11日。

29.陆晔:《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生产的影响因素——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三》,《新闻记者》2003年第1期。

30.黄卧云:《后发民主国家的精神原动力》,《南风窗》2007年第1期。

31.何清涟:《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书屋》2003年第3期。

32.钱刚:《〈新闻调查〉是一株名贵的植物》,《调查》2005年第6期。

33.钱刚:《long long ago》,《“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34.贾果等:《论技术域、技术理解与技术进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0年第4期。

35.郁林:《互联网正加紧颠覆电视》,《南风窗》2005年5月上期。

36.刘建明:《报纸消亡与媒介市场激变》,《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7.刘春:《报纸的冬天来了,电视的冬天还会远吗?》,《南方电视学刊》2006年第1期。

38.张海涛:《在广电总局科技委七届三次会议上的报告》,《中国传媒科技》2006第2期。

39.黄升民:《2003:生死存亡数字化——分析广电媒介变局的五个观点》,《现代传播》2003年第5期。

40.王晓真:《让主题报道活起来——中央电视台主题宣传报道创新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3期。

41.申明民:《政治转变中的中国共产党》,《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5年五月刊。

42.郭力:《〈新闻联播〉在变吗?》,《南方周末》2006年6月15日。

44.何舟:《从喉舌到党营舆论公司》,载何舟、陈怀林编著:《中国传媒新论》,香港太平洋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版。

45.刘畅:《〈焦点访谈〉:鲜为人知的舆论监督内幕》,《中国青年报》2004年3月29日。

46.2003年3月6日《南方周末》朱镕基专版。

47.孙立平:《改革前后中国大陆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相互关系的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春季卷。

48.刘春:《我们从未生产过轰动效应——刘春先生访谈录》,《调查》2005年3月总第42期。

49.张洁:《十年后的调查时代》,《调查》2006年7月总第48期。

50.白云升:《远观〈调查〉——暂时离开〈调查〉的散思》,《调查》2006年7月总第48期。

51.仲伟宁:《珍藏》,《“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52.倪鹏飞:《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南方周末》2005年6月2日,B11版。

53.周云龙:《一个电视记者的困惑:用血腥赚取收视率》,《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8日。

54.陈立生:《公共新闻:真的超越“民生新闻”?》,《今传媒》2006年第10期。

55.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日。

同类推荐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热门推荐
  • 千炎燃尽,梦中婷

    千炎燃尽,梦中婷

    15岁的初秋,15岁的花梦婷,14岁的红千炎红千炎试图逃离那一方寸土,却没想到,绕来绕去,终归是逃不过命运的掌心
  • A Group of Noble Dames

    A Group of Noble Dam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召唤之神—创世战争

    召唤之神—创世战争

    传说大陆有这样一个传说,召唤之神是凌驾于天地之间的存在!可以召唤世间万物生灵作战,也可以召唤出强大的太古神明、远古神明、上古神明等等。召唤之神从来不缺少军队,因为召唤之神可以召唤无数强大的生灵去摧毁一个帝国。以绝对庞大恐怖的数量凌驾于天地万物之间,与生居来就拥有创世之神的气质,天道的威严霸道。冷血无情是召唤师的象征,召唤之神唯一的目的就是争霸整个世界,让自已召唤的生灵统治宇宙世界万物之灵。仙又如何!神又如何!佛魔也不过如此!也不过是被召唤师奴隶的众生和万物!!!!!!!!!!!
  • 无上魔医

    无上魔医

    魔医现,天下乱!一代魔医的成长史诗。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圣天大陆。
  • 变身末世之超级维度师

    变身末世之超级维度师

    末世爆发,许多超乎想象的新奇物种出现,在这里丧尸只是最弱小的存在。主角苏灿在这个神魔并起的时代意外变身,成为女孩的她同时掌控了维度之力,势要一路碾压各路强敌,成就超级维度师。本文新流派,全新视角展示变身,不同意义诠释维度。
  • 抢来的这个女人有点坏

    抢来的这个女人有点坏

    她---宋飘飘有着一双迷惑人心的褐色深瞳,对追求她的男人都不削一顾,当她知道她的生活需要她的帮忙时,毅然的带上假发,遮住褐瞳,假情假意的对着那个被她称作金主的男人笑,只因她成为了那个商业大亨的情妇。。。每月会定期收到一笔不小的生活费,然后每天陪着这个胖硕的男人应酬着,以为生活就会这样一直下去。直到一天,她看到了那个和他一样褐色眼睛的邪媚男人。“呵呵,朱总,今日不谈公事。”视线转向他身后的女人。“朱总眼光不错啊。”褐瞳发出的别样光芒让飘飘觉得不舒服。“哦,这位是飘飘,宣总,今晚小弟给您安排了特殊节目,公事等明日再谈。”朱金主献媚的说着。听到朱金主自称小弟,飘飘嘲讽的冷笑了,虽然就那么一瞬间,她却看到他探究的盯着她看,他看到了吗?飘飘不自在的瞟向别处。用耳语对着朱利伟说了些什么,看到朱金主身子僵了下,但是转而变得殷勤起来“宣总您放心吧,小弟一定给您安排好。”但是那晚,她还是收下了金主的一百万支票,待在他的房间等待他享用。。当飘飘以为他不会回来时,门从外面大力的撞开,一对男女正在她面前上映着激情现场直播。什么情况。。。。看着两人无视她存在般继续疯狂的啃着双方。她随手拿起笔在一张卡片上写了一串号码,然后冷淡的经过二人,把那张写有号码的卡片插在美女的胸罩上,正好他在那里奋斗着,动作停止,不解的看着卡片。“宣总,今天您先忙,我答应过朱总会陪您一次,先欠着,您现在是我的VIP哦,有空了联系我,限时三天。过期不候。拜拜“看着他的褐色眼睛,唉~和她眼睛一样的颜色,只是这个男人。。。。看了眼他抱着的女人。没品味。没理会两人错愕的目光走出房间,顺便帮他们关上门。。。这是小瞳很想写的一个故事,吼吼~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小瞳新文《亲亲鬼老公》希望大家会喜欢:http://www.*****.com/?info/247099.html
  • 狗尾草的等待

    狗尾草的等待

    一个女孩到陌生的城市读书,遇到了许多帅哥美女,然而在这时,与她非常要好的朋友落落却出事了,她非常害怕,这时唯一一个使她迷茫的男孩儿出现了,她会选择多年的好友,还是这个唯一令她迷茫的男孩儿呢...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一棵狗尾草,等待着命中注定的蒲公英,当蒲公英瞬间即逝,她发现了她一直不太喜欢的熏衣草...这是命中注定的恋情,狗尾草,蒲公英和熏衣草......到底谁是谁的唯一?谁是谁的命中注定呢?要坚持看下去哦,因为剧情会越来越精彩的...
  • 贵女凶猛

    贵女凶猛

    秦念此人,娘家背景过硬,自身条件优越。看似是做妻子的上佳之选,实则是逼急了会弄死前夫的可怕女人。所以她的第二嫁会闹成什么样子,满京的贵妇都擦了眼,等着看故事。
  • 沐血枪锋

    沐血枪锋

    华衍大陆,武道兴盛,强者林立。北国之地,古玄大帝号令天下;南岭之中,靡风妖皇统御万魔;东海之滨,逸浪岛主傲视群雄;西疆之境,仑殊佛陀教化众生;中原百域,群雄逐鹿,谁主沉浮?这个世界弱肉强食,实力至上。强者一怒,血杀万里,伏尸百万;弱者命如敝履,苟且偷生。一个背负屠村血仇的少年,如何能在这传承由豪门贵族所把持的大陆中手刃仇敌,报仇雪恨?且看少年封恪,凭借一杆长枪,杀仇敌,雪冤恨,斗世族,抵外辱,最终迈向武道极巅,成为万世之尊!尺许枪锋,顺我者生;三尺枪芒,逆我者亡。
  • 豪门婢女

    豪门婢女

    兰府主人蓝洪恩,婚后多年无子,为使兰府续个香火,在老夫人、太太周密的策划下,导演了一出封建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