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1964年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国际事件,突破了美国构筑的孤立新中国的反华包围圈。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出现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高潮。从1970年到1979年间,意大利、奥地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西班牙、卢森堡、葡萄牙、爱尔兰等先后同中国建交,英、荷两国同中国的外交关系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在20世纪70年代这10年中,中国同15个西欧国家以及欧共体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相当于此前中国同西欧建交国家的两倍。在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期间,中国与西欧关系得到较快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同西欧许多发达国家在经贸、金融、科技、文化、航运等众多领域内的合作与交流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1989年,欧中关系出现危机,西欧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20世纪90年代,西欧国家逐步改善陷入低潮的与中国的关系。1992年10月,德国外长金克尔访华,正式宣布德国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德国议会还决定不向台湾出售潜艇,表明德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诚意。1994年4月7~10日,法国总理巴拉迪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改变了对中国的敌意,恢复了两国间的正常关系。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实现了香港主权的顺利交接,中英关系开始顺畅。1999年底,中葡两国实现了澳门主权的顺利交接。进入21世纪,中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双方领导人互访不断,经贸关系、科技合作、政治协调都有发展。1997年5月希拉克总统访华期间,中法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决定中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10月英国布莱尔首相访华期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中国与欧盟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达成建立正式关系的协议。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至此,中国与欧共体实现全面建交。1988年5月,欧共体委员会在华设立代表团。欧盟运行后,中国与欧盟继续了以前与欧共体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中欧建立政治对话与磋商机制。近年来,欧盟积极调整对华政策,从1995年起,欧盟通过了一系列对华关系的政策报告。其中,1995年12月通过的《中国-欧洲关系长期政策》文件和1998年6月29日欧盟外长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文件尤为重要。文件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美、日、俄同等重要的水平,主张加强中欧政治对话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003年10月13日,中国发表了首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国政府对欧盟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双方的政策文件的制定不仅是中欧双边关系实质性提升的标志,更为重要的是,为欧中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及清晰的合作框架,为双方拓宽与加深长期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欧中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合作机制逐步完善。欧中政治合作的战略色彩加深,欧中高层互访频繁,欧中伙伴关系日益成熟。经贸方面,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重要的外资来源地,2004年中国与欧盟贸易达1740亿欧元,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欧洲对华政策也存在着问题。在诸如民主、人权、西藏、宗教等问题上,欧洲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对中国多有指责;少数人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欧盟至今不肯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中欧之间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2008年以来,在奥运会圣火传递和藏独疆独问题上,法国、德国等国多次出现反华动作,破坏了与中国的关系。
(二)中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在“一边倒”方针的指引下,有了巨大的发展。中苏建交之后,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也先后同中国建交。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相继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后中国又与南斯拉夫建交。但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五国同中国的关系也日益转坏。而中国与阿尔巴尼和罗马尼亚保持了友好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调整了对外政策,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处理兄弟党关系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原则。在上述政策和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同东欧党和国家的关系有了广泛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中国与东欧各国保持和巩固了正常的国家关系。
五、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和与邻国的关系
(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关系
中国一贯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中,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缅甸。1950年6月,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美国为首的西方拒不承认新中国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新兴亚非发展中国家积极与新中国建交。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比如1971年在第26届联大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就是发展中国家支持的结果。另外,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互相支持,共同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中国对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与文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领导人与非洲、亚洲和拉美各国领导人的互访日益频繁,2006年在北京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减免了非洲国家100亿美元的债务,被非洲人民称赞为“全天候的朋友”。在为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不断加强。
(二)中国与周边发展中邻国的总体关系
中国是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关系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都很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大多数邻国与中国一直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其代表者如巴基斯坦、朝鲜等国。中国与苏联、印度、越南、缅甸、印尼等邻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则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曾经热烈地友好过,也曾发生过严重矛盾甚至边境冲突与战争,现在又恢复了睦邻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国家是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给予新中国宝贵的支持。但是后来又与新中国反目为仇,导致中国周边形势一度紧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先后同印度尼西亚复交;同新加坡、文莱、韩国建交;同越南、蒙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进入21世纪,中国与越南解决了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界问题;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中国同周边国家互访频繁。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全方位的良好状态,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外交的最好局面。在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睦邻外交”的战略思想。主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向新水平。
(三)中国与现有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苏东剧变后,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与现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一开始建立在支持这些国家人民反抗美国侵略斗争的基础上。
中朝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最终迫使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朝中方面签订了军事停战协定。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和朝鲜在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建设各自国家的共同斗争中相互支持、紧密配合,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992年中韩建立外交关系和1994年金日成主席逝世后,中朝两国之间关系曾有一段低潮,但很快得以恢复。中国一向重视与朝鲜的关系,自朝鲜半岛核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积极从中斡旋,参与组织了多轮由中美日俄韩朝参加的六方会谈,为缓和朝鲜半岛局势做出了努力。但对于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进行核试验,中国表示了强烈不满。
中越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0年1月18日就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对与越南人民进行的抗法斗争提供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帮助。美国1961年在越南南方发起“特种战争”,后来又升级为“局部战争”。与此同时,美国在老挝也扶植亲美的势力,破坏日内瓦协议。后来又出兵柬埔寨,将战争扩大为印支战争。随着美国侵略印支三国的步步升级,中国作为印支三国人民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对印支三国人民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巨大支持与无私援助,直到印支三国取得抗美救国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但是,越南南北统一后,对华关系逐步恶化。在越南武装推翻民主柬埔寨政权后,1979年中国对越南展开了边界自卫反击战,两国关系从此进入低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越关系开始缓和。1991年柬埔寨问题的解决为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创造了条件。1991年10月,应中国政府邀请,新任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领高级代表团访问中国,双方在许多问题上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最后签署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随着陆地边界争端和北部湾划分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及两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相互交流和借鉴,近年来中越关系得到新的发展,中越双边经济贸易往来频繁,经济文化关系不断加深。但两国在南沙和西沙群岛问题上存在的领土主权争端,一时难于解决。
中国与老挝是友好邻邦,中国相继支持了老挝人民反对法国和美国侵略的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对老挝人民的革命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中老关系的发展深受中越关系发展的影响,在中越关系恶化后,中老关系也走入低谷。后来随着中越关系的改善,中老关系也逐步得以改善和发展。中老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加深。
中国与地处拉丁美洲的古巴的关系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1960年9月28日,双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两国建交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和古巴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两国在政治上互相支持,在国际斗争中彼此支援,在文化、科技等方面频繁交流,在经济贸易方面互利合作,是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但是,后来随着中苏分歧的出现,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改善,中国与古巴关系逐渐恶化。在20世纪70年代,两国除了在体育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外,很少有政治上的往来。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国和古巴的关系才逐步得到改善。到了90年代,随着199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古巴的访问和1995年11月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卡斯特罗对中国的访问,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