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络歌曲——不拘一格的“乐府”风范
全球化的后现代风尚给本土文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创造了网络歌曲的时尚风气。就像晓畅淳朴的“乐府”对奢华整饬的“离骚”的反叛一样,网络歌曲在歌词和旋律上与传统的流行歌曲表现出了分庭抗礼的立场。
从法度严谨到超越规范,网络歌曲(主要是流行歌曲)与传统歌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歌词创作上的迥然不同。主要表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创造了一种属于歌曲的修辞文化。
传统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大多严格遵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对现代汉语上规定的修辞手法基本上是不乱方寸,讲究准确、贴切、恰当,中规中矩,严谨有度。网络歌曲的歌词创作尽管也离不开修辞的玩法,但是,它已经不再像传统流行歌曲那样去维护现代汉语修辞的严肃性,它超越了传统修辞的法度,不再受贴切、恰当、准确的约束,在“度”之外游刃有余。比如,“给我一杯忘情水/还我一夜不流泪”(张学友《忘情水》),这句歌词里,“忘情水”是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水”以“人”的情感,以此来衬托爱的深度,很贴切,很恰当,很传统;“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杨臣刚《老鼠爱大米》)同样也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是,它用“老鼠对大米的诱惑”来比喻坠入情网的人的执著与迷失,恰恰是乱了传统修辞的法度。按传统的修辞习惯,老鼠总是来比喻那些尖刻狡猾的人格。但是,这里却用反传统的修辞手法,用老鼠对大米的疯狂沉迷,来表现人在爱上的走投无路,这种无法再赤裸的爱情表白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就是与现代格格不入的后现代形态的典型表现,这就是颠覆现代规范的反叛精神。
在网络歌曲里,不守现代语法规矩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再一一列举。如果约定俗成是汉语语法形成的一大规律的话,网络歌曲所创造的“现代”语法格式会不会因为大众的默认而成为新的创作定律?
从多重奏的和弦到无规则的和谐,在旋律上,传统流行歌曲触及的是魂,网络歌曲拨响的却是灵。传统流行歌曲以复杂的和弦和装饰来炫耀自己的专业特征,而网络歌曲敢于打破的就是那种众多的专业规则,删繁就简,保留了最平易、最简单的音符,显示出后现代的“白话”风范。网络歌曲的旋律不同于传统流行歌曲中死去活来的靡靡断肠和犹抱琵琶的委婉含蓄,旋律上毫不含糊的爱憎分明,写真式的简洁明了,删除了复杂和弦的层层缠绕,把最直白的听觉感受抛却出来。《老鼠爱大米》沉重中的轻盈,很清丽,很动听,不掩藏;《两只蝴蝶》心贴心式的倾诉,很阳光,很绮丽,酷似梁祝的现代流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呐喊式的释放,很自由,很酣畅,不伪装……这些旋律不仅建造了网络歌曲的独特范式,也是现代流行歌曲中可以珍藏的版本。
传统歌曲讲究的是“雅”,而网络歌曲追求的是“谐”。与传统流行歌曲追捧高雅精致相比,网络歌曲的旋律更多地以“诙谐趣味”为主。《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是一种自嘲的诙谐,是评弹式的幽默;《东北特产不是黑社会》干脆就是自我撕破,是一种方言式的rap;还有《猪之歌》的调皮等等。
网络歌曲正在创造着一种歌曲修辞和旋律范式,这是基于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自由多变、直抒胸臆、表达个性的后现代网络语境下的综合产物。
(三)网络文学——创造文学新气象
被誉为数字化时代的教父的尼葛洛庞蒂1996年就曾经断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他预言,网络将给我们的文学带来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
痞子蔡应该是尼葛洛庞蒂最早的响应者,他的反传统的方式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的开场白:“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
这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一段精彩表白,它一出场就贴上了网络文学的标签:反传统的另类风格,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狂放不羁。
与其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创造了痞子蔡的文学光芒,不如说网络是这种光芒的缔造者。的确如此,网络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语境,创造着属于网络的文学修辞和叙事方式,创造着与传统文学分庭抗礼的文学风格,创造着属于一个崭新时代的文学气象。
网络创造了网上作家群。自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创造了天文数字的点击率之后,网络文学的生产一发而不可收,一大批网络文学作家相继崛起。早期的网络小说作家如图雅、少君、邢育森、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等很快就进入读者的视野;随后,沧月、蓼蓝、纤络、古月寒衫、冷香暗渡、良夜未央、灯徒子、阿敏、曾炜,还有《红袖添香》的明晓溪、凌眉、城市玩偶、隆美尔、美丽的水妖、秋天看云、丝路听雨、叶炜先生、杜鸿等相继活跃在各大网站上,创作了一大批有分量的小说。尤其是一大批美女文学作者以自己的美貌和才华兼备而得到网络的宠幸,诸如,写真派的木子美、二月丫;另类派的卫慧、棉棉;写实派的李寻欢、安妮宝贝,等等。在诸如榕树下网站这样众多文学网站以及大量的文学博客网站的推波助澜之下,网络文学作者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般汹涌澎湃。正像湖南的一位网络作家鸠摩智所形容的:“网络作家的成名可以说是一个神话,如同美国硅谷神话一样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这是因特网技术伟大的力量。从年初的网络原创作品精选到后来榕树下征文及BBS上收集的网恋酸文到如今安妮宝贝、李寻欢的个人专集的出版是如此汹涌,如同股市的大盘攀升一路上扬。出版商们为找到新的突破点欢欣鼓舞乐此不疲地狂炒特炒。他们的成名快得不可思议,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拿李寻欢来说,从他开始网上涂鸦到今天出版个人专集只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在此之前他则默默无闻,而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段文字准确地概括了网络作家诞生的特点:网络作家已经不像传统作家那样百年不遇了。网络作家几乎都是“一夜成名”,他们的卖点比较出其不意,或展示另类的心灵,或展示性感的肉体,或展示另类的生活,所以他们与传统作家的“阳春白雪”划出了明确的界线。他们的旗号都是反传统的,是属于网络的,属于大众的。因为“一切来得静悄悄而又迅雷不及掩耳,一切来得轻轻松松而又势不可当”,所以“网络作家是很不成熟的。如同吃了过多的营养品长大的孩子身体比心理早熟。他们的成名太早太容易没有经什么挫折,他们的成名始于游戏得益于技术神话。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校园青春病患者”,所以,“他们需要时间需要长大需要成熟”。
网络创造了网络文学样式的繁荣。网络开放、互动、即时、海量等传播特点,实现了文学阅读的真正大众化和便捷化,也掀起了各种文学样式的空前繁荣。
也许是痞子蔡开了个好头,一时间上网读小说形成了一股时尚风潮。蔡智恒、可爱淘、郭敬明等成为大众追捧的偶像。《第一次亲密接触》、《那小子真帅》、《幻城》等经典网络小说一次一次被传阅,使网络小说在众多文学样式中引领风骚。据初步统计,“榕树下”一个网站,就有13477部长篇问世,“天涯社区”有中长篇小说151390部,“红袖添香”有长篇11518部。其他网站也有不少成型的小说发表。首先看“榕树下”,该网站目前开办的小说栏目有:爱情城市、武侠天地、聊斋夜话、鬼话连篇。曾炜的长篇小说《星星的记号》、蓼蓝的长篇小说《两个人的战争》、纤络的长篇小说《遇见》都赢得了海量的点击率。据了解,目前,“榕树下”每天收到近5000篇投稿,有230万字的稿件,是全球最大的原创文学作品稿件库。“榕树下”利用这些资源与18家出版社和众多杂志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出版商都瞄准了“榕树下”,好作品不断涌现。其次,看“天涯社区”,该网站发表小说主要靠舞文弄墨栏目,这里是中长篇小说的天地。冷香暗渡的长篇小说《如是我闻之》、良夜未央的《人鬼道》、灯徒子的《恋上小保姆》、古月寒衫的长篇小说《2035》等等都在诱惑着读者的眼球。
我们认为,网络小说养眼的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它耳目一新的形式、别具一格的内容、丰富的人物和情景、风趣幽默的对话。从社会环境上看,网络小说迎合了现代都市繁华喧嚣的节奏和方式,那种快餐式的消遣与休闲,那种沉压下的欲望与冲动,那种浮躁、苍白、物欲、刺激、游戏的精神表象,都为网络小说的栖息铺下了温床。其次,网络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另类风格,它塑造了一大批虚拟的艺术形象,为现代生活平添了无穷的遐想。网络小说写作,更注重的是自由心态、自我表达和自在方式,不大考虑其人文价值责任和艺术审美责任,因而自由、平等、真实就是网络文学理想化的归宿。第三,网络开放、平等、透明的文化氛围,给那些无法进入文学主流的小说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传统的正式出版小说大都有个向上的主题,受主流意识形态控制,而网络使小说的创作降低了门槛,使写作者的小说有了出头之日,不再受传统出版方式的冷遇。这让安妮宝贝、李寻欢、九把刀等作家的出现不再偶然。像安妮宝贝的作品具有小资情调,属于流行性作品,就很容易融入全球化的后现代风尚的潮流。
如果说网络开创了小说的一派新风的话,它给诗歌同样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进入网络,仿佛进入浩瀚的海洋,各种文学网站、博客和BBS就像闪烁着文学光芒的岛屿,吸引着那些文学爱好者奔向各自喜欢的目的地。网络的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也激发了诗歌写作者们的创作热情。平等、包容是网络的特性,这也使得网络上的诗歌体现出个人化的倾向。它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在话语上的垄断权,实现了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平等、互动、透明的对话。因此网络不仅创造着大众化的诗人,也创造着大众化的评论家和读者。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乐趣”网中申请的纯诗歌论坛就超过了一百多个,而散落在新浪、搜狐、网易、榕树下等大型网站里的诗歌论坛更是不计其数。以纯诗歌立足于网络的著名网站有:界限、诗生活、诗江湖、唐、终点、或者、守望者、蒲公英、今天、灵石岛等等。而以综合板块出现的有橄榄树、橡皮、榕树下、清江文学。这些网站吸引了大批专业诗人以及诗歌爱好者的目光,它们一般都由某个或几个著名诗人牵头,规范化、集团化、专业化使诗歌网站的生命力更加长久。这些网站大部分都设计了多个栏目,以论坛为阵地。一般都设有诗歌专栏,比如诗歌月刊,诗人专栏等等。诗歌网站基本都像传统刊物那样成立了自己的编辑部,而这些编辑们的关系相对更加宽松、随意、散淡和自由,且不求劳酬。以著名的“橄榄树”网站为例子,其编辑阵容强大,散落全球各地,编辑们按约定好的分工自由工作、约稿,在稿件的采编上,不论亲疏。主编的人选当然是最重要的,一般也是由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担纲,他们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保证了刊发作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