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400000038

第38章 南广三情

语言文学系路宝君

近收到南广喜迎校庆五周年的征稿函,于我来说弄出一篇应景的文字,大约不是什么繁难的事;但这样做就未免太对不起这四五年来颇有“新思”的经历了。故而以“南广三情”这个半通不通的短语为题,要说上几句心里话,心里话是有情的,而不是留情的,也就不再顾及其中的那几句可能对学生、同事和领导来说是有所忌讳的话了。

师生情

在北广,我喜欢的学生多是传统的,有着集体主义精神的。进入21世纪以后,教学工作限于几个硕士生,跟80后的本科生更是疏远了。可到了南广,所教过的几百名本科生都是80后尾和90后初的学生,突出的感觉就是他(她)们张扬的个性,无论是穿着打扮、言谈话语,抑或是行动坐卧,不再是所谓听话的、循规蹈矩的那一代人了。好在他们把我看作路爷爷一辈的不太为难我,好在又和他们是近距离的接触,这样倒还比较容易沟通。

我曾经几次招呼过家庭年收入三、五万元左右的学生聊天,他们都深知家境的艰难,诉说家中要拿出几乎全部或者三分之二的收入,供他们上学,这四年只能靠借债度日了。他们都希望能找个活干帮助家里。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他们难免会上当受骗,难免会受一些不正常的东西的影响,这样也就难免会造成一种反叛的心态。但是,我十分同情他们,也愿意鼎力相助,他们应该像我的子女一样有更好的生活。他们也定然会步入理性的世界,不慕虚荣、不慕富贵而昂扬向上地奋进。我一直在祝福着他们腾飞起来。

南广有了自己的校区以后,学生社团组织活跃起来了。初始阶段,我鼓励他们组建社团。此时,我发现他们张扬的个性是一种发挥创造性潜能的推动力。这虽然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丝影响,但是他们踏进了艺术世界,体验到团队精神的威力,这是在课堂上绝对学不到的。我曾经对真正做出艺术成品的学生说过,你把自己的成果用文字符号总结出来,我就算你完成了全部写作作业,而且破格给你的平时成绩记满分。我总觉得对于有特长的学生要宽待他们,激励他们上进,有才的人往往是用老北京话说很“格色”的,千万莫要用老八板儿扼杀了他们的才气。

但是,老骨头里还是免不了喜欢那些热爱读书的学生,所以我这四五年来一直在动员他们考研,通过邮件给他们发出考研信息,帮助他们找考研资料,联系有关的导师见上一面……因为我发现要考研的学生总会按照报考的专业,认认真真地读上二三十本书的。要以这些学生带出全院的读书之风。我每年教的都是新生,走进课堂之始就问问他们借书的数量,发现满五本的不到一半。倘若说的严重一点,南广学生的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读书的乐趣,或许还是以游戏为乐趣,这就是当今所谓的玩文学、玩新闻、玩电脑、玩主持、玩摄影、玩动画……这样玩下去,没准儿玩出几个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但只能是没有文化底蕴的“瘸腿的”人才。

师生的忘年交之情,于师而言是应该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学生对恩师总是怀有儿女之情,即使对他们我也讲过一些苛刻的话。80后和90后这一代人有着更多的人性化的思维,他们总要帮助你做点什么,且不说问寒问暖、节日祝福之类,他们还要用具体的行动做出回报。

我珍惜这种师生情!

同事情

应聘南广的前两年,原来有十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同事、老伙伴、老朋友,又重新会合到一块儿,这可真是令人喜悦的事。田本相、黄侯兴两位专家学者是我一进入北广时的老领导,时煜华、唐永德两位教授是我的老朋友,再加上一直在北广一起工作的孔德明、徐丹晖两位教授,大家重逢在南广都已是迈过或走近古稀之年了,相互一看,还个个身强体健,不禁笑声朗朗,欢悦异常。

同事相处容易出矛盾,主要源于利益二字,我耳闻目睹的教育界亦或学术界不少冲突皆由“名利”诱发,名被具体化为职称评级,利被具体化为工资待遇。我做系领导时分管人事,最棘手的活儿就是评职称、定待遇,一句伤人的话能记你半辈子的“好儿”。到了南广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老一辈同事之间名和利这两样东西已经不必费尽心思去争了,这两样恼人添乱的玩艺儿化为云烟消失了。所以,老同事之间和谐相处就成了自然的事,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也是真诚的。大家一心想的就是怎样教好学生,编好教材,带好年轻教师,这些活儿你多干也没人和你争,你博得的好名声也无人和你抢。套用哲学的话说就是“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那现时的矛盾是学术上的矛盾,是教改上的矛盾,这些通过商讨很容易达成一致,即使暂时没能达成一致,那也是互有启发,友情依旧。

老同事在一块儿最为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大家都还能讲能干,能吃能喝,活着觉得有用,活着觉得有意思,活得还挺自在,忘了老之将至。于是,我们几个北广的老伙伴时常宴饮聚谈,还一块儿出去旅游过好几次。这在原北广都是少有的事。

老同事的友情真好!

我和年轻的同事相处,那是另一种愉悦的境界,因为这是拖住自己年轻心态的一种拉力,让人浑然不觉衰老。这些年轻的同事里有我教过的硕士优秀生,也有南京重点大学毕业的硕士高材生,他们创新性的思维和前瞻性的科研成果,令我大开眼界,有许多都是值得我这个年老滞后者学习的。譬如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她们教会我的,她们还把做好的课件送上门来供我参考。我学会了制作课件以后,也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国家级精品课的课件与她们共享。

年轻的朋友从生活上也关怀我这个老者,且不说回京返宁的接送,就连收拾房间、买菜做饭也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我对年轻的同事充满感激之情!

领导情

在北广系一级中层领导我干了十一年半,接受刘继南院长布置的工作任务可谓不少,对于她的总体印象是有魄力、重实干、抓大事,威严有余、亲和不足。人们对她的评价是没有她就没有北广的发展,没有她就没有南广的创立,因而现今有人戏称她是两广总督。到了南广,觉着今天的刘院长威严有减,亲切有加。记得2004年9月来到刚开张的还没有自己校舍的南广,临时租住“书香名苑”小区,教师们刚进住地,刘院长就亲临一一探望,询问住室的设施是否齐备。2005年10月搬到了新校区也是依然如此。对于这些老北广的以及从其他高校聘来的教授,刘院长每学期起码都有两三次和大家宴饮聚谈。她还特别关注老教授的工作负担和身体健康状况,比如南广初始教师少,三四百名学生上大课,就责成有关部门专门为写作课安排了判改作业的助教。

冯克庄书记是我在南广才初识的,这位院领导不给人威严之感,非常幽默风趣,讲话富有口彩。后来得知他少年时是业余相声演员,得到过侯宝林先生的指导。这话一提起来,使我恍惚想起自己曾经以北京四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过一次曲艺家王决先生主持的小演员相声表演品评活动。当时王先生还特别说明那两个小演员经侯先生的调教之后,演出水平有了提高。这其中的一位或许就是现坐在对面谈笑风生的党委书记吧,倘若如此,这可真是相逢“必定”曾相识了。这样的党务工作者实在少见,他可用机智的笑语就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好了。包括我在内的老老少少都喜欢和他聚会,这不仅仅是因为伴随着他的有物质美味,更主要的是他所创造的精神佳境太让人们欢愉而舒畅了。

丁海宴副院长是在他做北广音像出版社负责人时熟识的,当时要出版我录制的两张写作与语言艺术课的教学光盘。但感受到他的智商之高,是在南广。他爱召集老教授们讨论教学问题,老教授也爱找他提意见,讲想法。这倒不是跟他倚老卖老,而是由于每次对话都能从他那里听到睿智的回应,给人以极大的启示。这是他为南广编撰的教材所写的总序里的几句:“教材不该是对知识的按图索骥,而应该是对知识变化过程的引领。没有变化的知识不是真知识,不能运用的知识不是活知识。知识的生命在于知识的重组,知识的再生和知识的生产。”他反复强调教师要给学生有生命的知识。我体会这有生命力的知识就是活火山,是在今后能发扬光大的知识。从反面,他也说过这样的意思,不能给学生死的假的无用的知识。他的话令我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对写作与语言的教学作出更深层的探究。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他和教务部金梦玉部长(这也是一位极为务实认真,善于吸纳群言的领导)一起就确立了南广四个年级的课程设置体系,而且还使南广深深呼吸着来自海内外的具有前沿性的学术氧气,这确乎是两件使万人受益的成果。

不必再往院级或中层一一列举了,职能部门和系一级领导更是服务周到,使人有亲如一家之感。南广领导向人们吹来了新风,这是那种以人为本的领导,是少喊口号、多研究问题的领导,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领导。这么一来,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向着南广要出人才的共同目标迈进,就于情于理都难容了吧!

不管是师生情、同事情,还是领导情也好,都不外乎是人之情,当大家都把别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这时“以人为本”就焕发出一股强大无比的力量了,南广就不会止于五周年,而要巍然屹立五十年,顶天立地五百年!

同类推荐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热门推荐
  • 飞扬吧青春

    飞扬吧青春

    青春的起点,梦想的启航地。漫步校园,处处弥漫着青春的气息。生命在这里绽放光彩,青春在这里魅力四射,梦想在这里飞翔。。。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 掌刑使

    掌刑使

    人称“陈爷”的陈烨,为救仙界人而死亡,却在道祖的召唤下,来到了修真的母星---地球。与他相随的还有一个系统《刑法系统》,被他盯上的人,只有死路一条。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升级返回仙界,接替道祖之位。本文主角不种马,无女主。不喜欢的朋友请绕道
  • 田宇小说

    田宇小说

    田宇短篇小说精选,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支持。
  • 邪王嗜宠:逆天小狂妃

    邪王嗜宠:逆天小狂妃

    再次睁眼她成了璇玑国的相府废材嫡小姐。废材?好!就让世人看看她这个废材如何灭九州、搅红尘、倾天下、睥睨看这九界朗朗乾坤!世人骂她纨绔嚣张,她眉目轻挑,语气狂妄:“嚣张又如何,纨绔又如何,本小姐就爱这个调调,你奈我何?”……一夜夜黑风高,她心情不爽,跑去渣女家放了把火。那渣女可怜兮兮,像一朵寒风之中摇曳的小白莲:“就是她放的火,殿下,您要相信我呀……”“你信她吗?”她挑眉看着眼前的男人。那人将她一把搂在怀中,一脸宠溺道“本王只信一句话,顺妻者昌,逆妻者亡!”
  • 爱情公寓之末日勇士

    爱情公寓之末日勇士

    带着系统降临爱情公寓世界,不料遇到了生化危机的爆发,他与爱情公寓的主角们一起踏上了艰难的求生之路。
  • 夏与秋之交

    夏与秋之交

    四季的轮回,转眼夏天过去,秋天静静到来。希望老师们多多指教!
  • 啸亭续录

    啸亭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血BOSS玩心计

    冷血BOSS玩心计

    穿上西装,他是英俊多金的总裁。脱下西装,他是狂野任性的男人。他一面强取豪夺,一面又不断设计让别的男人来勾引这个女人。她为爱另嫁他人,他却指着她的鼻子骂她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恶心的女人。
  • 我的年少有你

    我的年少有你

    谁的青春没有简单的喜欢过一个人呢,只是单纯的喜欢她,单纯的想对她好,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
  • 森笼

    森笼

    一个少女和一群妖怪的清新故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类型,反正,应该是暖心的吧。。其实一点都不悬疑==。没办法,谁让系统没有我要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