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300000079

第79章 我在南广这五年(1)

题记:

我在南广这五年,见证了一所大学的创办,参与了一所传媒学院的开端——从无到有、从疏到细的过程。这里,陶冶了一名教师从教学到管理的转型,坚守了一名教师负责的本色。

希望“我”的视角,为自己保有一份珍视,为后人留下一份记录。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天空下,我曾经思考过,奉献过……

金梦玉

飞来南京

世事难料。就说到南广,那年夏天,我带着女儿冒酷暑到金陵一游。却不料1个多月后,飞来南广,一晃就是5年。

那是校本部50周年盛大校庆之后。带着校庆和更名后的喜悦,准备好好开始一个新学期的课程,党委组织部部长王温凤老师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到南京,参与创办南广。此前学院领导已经征求过我的意见,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当时,我承担了4门半课程,由三位老师帮我承担了。

9月12日,我与20多位领导一同乘坐国航班机,飞往南京。在机场,我在想:南广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那里的规模是怎样的悄悄问别人,答案:不知道。

一到南京机场,就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迎宾者手捧鲜花,迎接刘校长,从贵宾通道离开机场。心想:好大的场面啊。

当晚住进了宿舍。宿舍安排在书香名门公寓。在这里,住了1年又1个月。

13日一早,就到了江宁高中。那是一座新建的9层实验教学楼。我们一行看到这栋大楼,恰如后来新生和家长感叹:嗬,这么大的校园啊!直把江宁高中当做了未来的南广。

我们在楼上转了一圈,看到五六七层安排了5个系办公室。后来得知,在我们之前,拓荒者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才把一座刚刚竣工的大楼从谈判到租借到粉刷,“打扮”成这样儿。办公室空间好大啊!本是实验室改装的。新闻传播系在7层。隔壁是语言传播系。

第一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迎接新生。

奠定教学第一个方案

9月中旬,军训进行中的一个晚上,11点多钟,刘校长在我办公室商讨新学期开课计划,一门课一门课地推敲。我还从来没有如此接近地与校长共同讨论一门门课程,内心甚为感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刘校长谆谆告诫,让我多多研究新闻系的课程。

刘校长亲自敲定了南广的第一个教学方案。第一个学期,清一色的校本部老师。其中有至今在这里讲课的老教授。

理想主义的表达

2005年1月7日,教育部独立学院考核评估组的专家来到南广。8日,参加了系主任座谈会。曹云生、寇德广、李红岩和我四人。我们汇报了系的教学情况,受着我们自身创业的感动,激昂地说:“我们之所以如此工作,是因为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大学,新体制、新机制的模式,给了我们探索的机遇!”受着我们理想主义的激情感染,专家组成员也情绪昂扬。同时,专家组组长提出我们以后一直追索的命题:你们的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什么如何与本部区别你们拿什么来培养人,如何培养人

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此后的若干年,我们理论上思索,实践中探索,用自己的创造解答着这个问题。

四定培养方案

南广的培养方案在5年内经过了4轮修订。

第一次,是2006年元旦前后。已经搬入方山新校区的我们,感到那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冷。一食堂三层,临时办公室,没有空调。每到10点半,一楼鼓风机轰轰吹拂上来的菜香味挑逗着食欲,腹内格外的空落落。就是这样的时候,丁海宴副院长带着我们讨论南广的“教学计划”(注意,第一次叫做“教学计划”)。这时已经有8个系。办公室很冷,就“猫”到丁海宴的房间,借着那里微弱的空调热气,热情洋溢地讨论着。我们一个系一个系地打磨、讨论。每一位年轻的系主任都带着对新大学专业计划从“我”手中出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认真思考和研究,写出详细设想。如周文提出“5个联通”、“大平台式教学”;李红岩提出专业能力培养与课程整合的观点。站在全院的角度,我继续思考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培养过程的新思路,整理出1万多字的报告,首次提出“三证一体”的概念,提出“过程化模型设计”;提出应用型人才在研究型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区别,等等。元旦期间,袁军副校长、教务处处长黄侃听取了汇报,补充了很多宝贵意见。

2月12日,北京九华山庄,中国传媒大学寒假教学工作会。我代表南广学院,将报告压缩成15分钟的PPT,向传媒大学各级领导着重阐述南广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过程设计。刘校长在会议总结时说,“南广的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应落实。”会后,一位博导找到我说:“南广这样的干劲,才叫真正的创业,我支持你们。”

第二次,是2007年元旦前后。经过2006年一年的努力,制订了新的培养计划。这一个元旦,南广依然没有自己的会议室。我们借着多伦公司的温暖会议室,开了两天会。一个个系介绍情况。在那之前,我把课程按照专业、学期、周学时等,设计出来表格,方便各系制订课程计划时统计周学时、学分等。

第三次,是2008年寒假。2月1日,北京九华山庄。艺术类考试刚刚结束,11位系主任、人事处领导、教学秘书,共商新的培养计划。大会和分组会上,各种意见在激荡、在交锋。有的系主任对即将到来的形势有着十分清晰的估计。会上,我提出培养方案的特色、人才培养过程的细化,也提出要充分考察业界的发展,丰富我们自身的思考。这次会议推进了培养方案的修订,到2008年暑假前,一大本新的方案在手。主要特点是培养目标表述相对统一规范,核心点明确,课程设计不断接近和支持着培养目标。年底,这本培养方案装订成册。

第四次,是2009年3月至6月。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过去几次,是在工作进程中被动地推着走。这一轮修订培养方案,事先有着充分的准备和设计,教育理念创新和业务培训在前,各个环节扎实推进。

2月19日,刘校长邀请本部教学副校长胡正荣、校长助理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延熊、教务处处长张育华、副处长李珍晖,给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进行培训,胡校长等人详细介绍了本部修订2009版培养方案的思想和开展教学质量工程的情况。与会者受到感动了。刘校长看到校本部领导班子带领学校建设学科、内涵发展的成绩,感慨“有点儿坐不住了”,深感南广要加快步伐。

3月,刘校长要求研发处参与培养方案的调研。新来的副处长张小明身体力行,和教务部副部长汪继芳深入各系调研。与此同时,3月23日,教务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制订2009版本科培养方案的通知》,明确“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对培养什么人才、拿什么来培养和如何培养等基本问题的总体规定,是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主要指南,也是引进与培养师资的基本依据。”指出“本次培养方案的制订是突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一个重要契机,是办学五年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过渡到独立颁发学位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通知》提出2009版培养方案的“调整要点”、“思路目标”、“实现路径”。整个培养方案的设计工作分为三大阶段,即“调研阶段”、“制订阶段”、“宣介阶段”,并规定了每个阶段的日程表。

正是按照这一工作计划,2009年端午节,利用节假日,带着培养方案讨论稿,来到皖南徽商发源地宏村。各系主任、研发处领导、新闻传播系书记王栾井、艺术传播系书记张政法都参加了。在那个青山隐隐、群峰叠翠、木楼水流的灵秀之地,思想在撞击、智慧在迸发、情感在交流。我再一次感受到南广的思想各方融汇。

会上,刘校长亲自阐述了南广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进一步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把教育和教学融合到新的培养方案中,并具体部署了新的教学任务。

会后,趁热打铁,继续修改、打磨培养方案。到6月22日,方案基本定型。

在我眼里,2009版培养方案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它是南广集体探索的产物,凝结了南广五年来对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智慧。我始终坚信,四年的培养过程是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而使得人才品质发生根本的变化的。5年的探索和实践,南广四年本科培养方案经过了若干大的调整:补充了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把大学生创新计划和实践工程纳入培养计划中;承认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校内外比赛等是教育培养的一部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与管理,共同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培养的新模式。2009版培养方案的核心点在于继续细化培养过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四个“创办”

第一个是创办《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报》。2004年10月,坐在新闻传播系办公室,想着南广作为传媒院校,未来应该有自己的媒体,这份媒体应该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按照《报纸管理规定》,我征询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了解到不能直接拿到报刊号;又递交报告到中国传媒大学宣传部和校报编辑部,希望将校报引进到南广。后来,在党委宣传部支持下,在南广创办《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报》。

创办报纸,首先要有一批自己的采编队伍啊。当时,南广只有一个年级,学生刚刚从高中来到大学。新闻传播系专业老师只有一名班主任张志华。要从这样的学生中选拔出记者来,谈何容易

组建记者队伍的消息发出后,学生反响强烈,报名踊跃。我请张志华老师帮忙,从报名者中选择30名,进行4次专题培训,讲报纸编辑、采访、写作、公关等基本知识。随后,布置考试范围和题目,让学生进行一周的准备。考试题中,有采写业务题,也有灵活的考试题,如“假如我是校报编辑”,还有“我为校报出一招”、“我心目中的南广学院报”。通过这样的题目实际上收集到了很多好的建议,这些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报纸模样。经过笔试和面试,确定10名记者、编辑后,我把试卷让他们看,从中吸收好的意见,整理出编辑部运作规范。

有了“编辑”、“记者”,接着就是组织稿子。我提出报纸要有一块好头版、一则好头条、一篇好通讯,要闻版要有评论、新闻图片等。摄影专业的毛皓宇担任摄影记者。头条邹玮写,是南广开学典礼与奠基消息。这则消息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但它将永远留存着这一个事件。那些日子,在办公室里,我和小记者们一道,常常熬到深夜。编版时,没有画版纸,就用报纸比划着,数字数,做标题。这些孩子们热情真是高涨极了。

创办报纸中的另一个难点,是印报环节。我通过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同学,联系到东南大学印刷厂。到印厂排版时,天气已经很冷了。印厂的王经理常常被我们的精神感动,给我们送来盒饭。我们将大样带回修改,第二天再去。经过几次修改,第一份样报出来的那一夜,正是南京2004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嗅着样报散发出的墨香味,看着冬雪里朦胧的夜景,心底里蓦然升起一股豪迈之情。邹玮后来常常说,没有想到我们在南广一年级就能独立办一份报纸。这第一份报纸在2005年1月教育部独立学院检查团检查时,被放到材料桌上;在2005年艺术类招生现场,也摆着这份报纸。很多人说,看着这份报纸,感受到的是一所很有冲击力的大学。

我将报纸坚持办到2006年离开新闻传播系。其间,由谢蓓担任编辑部主任。她是一个话不多但很踏实、能出活的人。接着的几期,她能够办出来,也很不容易。后来,报纸交给了院党委宣传部,改为四开版,院办主任赵雪波担任主编。后组建新闻中心,归入新闻中心管理。

第二个是创办“南广大讲堂”。2004年10月,我看到课堂上的效果,想着学校应当是学术殿堂,这里也应该有学术的交流。就写报告建议创办大讲堂,邀请专家来讲座。起名为“南广大讲堂”是受到“凤凰大讲堂”的启发,显得大气、响亮。报告得到领导的肯定。第一堂讲座是请本部心理学副教授余小梅,讲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当时,看到不少学生的心理状态,自卑与自傲混杂。如今想,这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就是大讲堂的心理教育层面。第二场讲座请来央视知名播音员李瑞英。讲座在九层报告厅,400多席位座无虚席,学生挤满了大厅。李瑞英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娴练的播音技巧、平易的交流风格打动了学生。学生纷纷要求签名留念。校报小记者邹玮还争取到了采访的机会。为了体现大讲堂的深度,我提出“思想南广、创意南广”的定位,即把思想引进南广、让思想为南广发展更具创意。

2006年后,请贺丽青兼职大讲堂的管理人员。她倡议成立“大讲堂品牌推广工作室”,由学生负责各项服务工作。这一做法既锻炼了学生,也减轻了管理人手不足的压力。创办五年来,南广大讲堂共接待了100多名国内外专家,很多精彩的报告还吸引了业界人员,安徽马鞍山广电局专程派车送人来听罗京的报告。南广大讲堂形成了品牌和影响。

同类推荐
  •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本书试图从传播学和系统论的角度,结合诸如信息论、控制论、传媒生态学、新闻学、美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来探索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传播现象、技巧和规律。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巴里翁医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孩于可爱,可他家的女仆奥尔茄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为了搀除自身的嫌疑,凭着高明的医术,很快弄清了奥尔茄的死因:她的肠子里有一种像针一样的细芒刺,是肠穿孔而死的。巴里翁向前来破案的梅格雷警长说明了这个问题。梅格雷见多识广,他想到这种细芒刺是产在马来西亚的赫布里底群岛的,当地的土人,常常用它来报复那些奴役他们的殖民者的。他问:“你参加过殖民军吗?”“没有,我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到过殖民地。”“那你们家中可曾食用外来的食品?”“我妻子是个烹任能手,一切饮食都可自己制作,从不购买现成食品。”
  • 酷短信之祝福满堂

    酷短信之祝福满堂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热门推荐
  • 绝术传说

    绝术传说

    一年思念,两年寻人,八年修习治愈术,两年相处,他一直为她而活。直到再次提起前尘往事,才发现记忆原已风干。她压根不记得他这个人。他固执的守侯,原来只是一厢情愿。这情他是否还该延续,这爱他是否还应抱怀。是将童年稚言当成真的他太傻,还是世事真的太多变?
  • 我们被暗投明的青春

    我们被暗投明的青春

    不知道怎么样,把我的大学清楚的展示出来,也许我的确是做了一场梦,一场不知道究竟是黑夜好还是白天好的梦。
  • 绿回忆

    绿回忆

    因为零九年看过阅兵式后,怀着对军人崇高的敬意选择当兵,走过了嬉笑严肃的新兵连,下连后的种种事故,独有的部队式思维,火球炙烤的宁夏戈壁,预备期的炊事班生涯,不知在纪律和感情的天平上何去何从,从不谙世事逐渐成长,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就是我当兵的回忆录,自述式的写法简单利索。
  • 郭公案

    郭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皇家独宠

    皇家独宠

    初次见面,她不顾众人的讶异在他脸颊上盖上了她的专属印章,霸道的宣布:你是我的了!再次见面,看着月光下宛若谪仙的他,她笑言:咱俩偷情吧!第三次见面,她烧掉坐在他身边的女子的头发,无辜的说:小女子一言,驷马难追。人家说过会让那些敢觊觎你的女人去做尼姑的!况且,我还没烧完呢!第四次见面,他躺在氤氲迷蒙的水池里泡澡,一回头,她趴在一边的岩石上流着口水夸张的感叹:西月梧,你的身材好好喔!····她说过:我愿意做你活下去的理由!她说过:我要让你成为世上最幸福的男人!她说过:我永远陪着你!所以,为她争得世上最尊贵的荣耀,给她世上最无垠的宠爱!这是他对她暗许的承诺,是他对自己定下的目标!
  • 精分驸马

    精分驸马

    疯子驸马李睿修融合了来自异世界的三片残魂,从此三观颠覆,立志要穿越去21世纪当神仙!在穿越过程中,他排除万难,与大臣斗、与残魂斗、与情敌斗……终于成为大应朝化工启蒙第一人。兵器不趁手、粮食不够吃、悬案破不了、衣服不耐穿、房屋不坚固、车马没速度,有问题,就找李驸马。主角苏,爽,雷,装X坑品好,每日九点更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我们是雇佣兵*突击日

    我们是雇佣兵*突击日

    他们有充足的弹药,源源不断的给养,欧洲进口的先进装备,却没有一面属于自己的战斗旗帜。我们有非洲雇主给予的粉钻,热带西非的金砂,大把大把的石油美钞,却没有一枚属于荣誉的勋章。为了金钱,他们放弃了属于军人的立场,成为了非洲大路上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西非丛林、中东沙漠、印尼孤岛,都成为他们搏杀的战场。他们是战场的游魂,他们是深入非洲的中国雇佣兵。
  • 青莲九煞

    青莲九煞

    寒家一个世上最强星球苍龙星中一个顶级世家,在苍龙山脉中偶得天地至宝先天宝华青莲被各大势力窥视遭来灭门之祸,寒家家主之子机缘巧合之下残魂未灭借宝华青莲子生长获得新生,踏上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