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300000079

第79章 我在南广这五年(1)

题记:

我在南广这五年,见证了一所大学的创办,参与了一所传媒学院的开端——从无到有、从疏到细的过程。这里,陶冶了一名教师从教学到管理的转型,坚守了一名教师负责的本色。

希望“我”的视角,为自己保有一份珍视,为后人留下一份记录。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天空下,我曾经思考过,奉献过……

金梦玉

飞来南京

世事难料。就说到南广,那年夏天,我带着女儿冒酷暑到金陵一游。却不料1个多月后,飞来南广,一晃就是5年。

那是校本部50周年盛大校庆之后。带着校庆和更名后的喜悦,准备好好开始一个新学期的课程,党委组织部部长王温凤老师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到南京,参与创办南广。此前学院领导已经征求过我的意见,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当时,我承担了4门半课程,由三位老师帮我承担了。

9月12日,我与20多位领导一同乘坐国航班机,飞往南京。在机场,我在想:南广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那里的规模是怎样的悄悄问别人,答案:不知道。

一到南京机场,就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迎宾者手捧鲜花,迎接刘校长,从贵宾通道离开机场。心想:好大的场面啊。

当晚住进了宿舍。宿舍安排在书香名门公寓。在这里,住了1年又1个月。

13日一早,就到了江宁高中。那是一座新建的9层实验教学楼。我们一行看到这栋大楼,恰如后来新生和家长感叹:嗬,这么大的校园啊!直把江宁高中当做了未来的南广。

我们在楼上转了一圈,看到五六七层安排了5个系办公室。后来得知,在我们之前,拓荒者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才把一座刚刚竣工的大楼从谈判到租借到粉刷,“打扮”成这样儿。办公室空间好大啊!本是实验室改装的。新闻传播系在7层。隔壁是语言传播系。

第一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迎接新生。

奠定教学第一个方案

9月中旬,军训进行中的一个晚上,11点多钟,刘校长在我办公室商讨新学期开课计划,一门课一门课地推敲。我还从来没有如此接近地与校长共同讨论一门门课程,内心甚为感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刘校长谆谆告诫,让我多多研究新闻系的课程。

刘校长亲自敲定了南广的第一个教学方案。第一个学期,清一色的校本部老师。其中有至今在这里讲课的老教授。

理想主义的表达

2005年1月7日,教育部独立学院考核评估组的专家来到南广。8日,参加了系主任座谈会。曹云生、寇德广、李红岩和我四人。我们汇报了系的教学情况,受着我们自身创业的感动,激昂地说:“我们之所以如此工作,是因为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大学,新体制、新机制的模式,给了我们探索的机遇!”受着我们理想主义的激情感染,专家组成员也情绪昂扬。同时,专家组组长提出我们以后一直追索的命题:你们的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什么如何与本部区别你们拿什么来培养人,如何培养人

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此后的若干年,我们理论上思索,实践中探索,用自己的创造解答着这个问题。

四定培养方案

南广的培养方案在5年内经过了4轮修订。

第一次,是2006年元旦前后。已经搬入方山新校区的我们,感到那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冷。一食堂三层,临时办公室,没有空调。每到10点半,一楼鼓风机轰轰吹拂上来的菜香味挑逗着食欲,腹内格外的空落落。就是这样的时候,丁海宴副院长带着我们讨论南广的“教学计划”(注意,第一次叫做“教学计划”)。这时已经有8个系。办公室很冷,就“猫”到丁海宴的房间,借着那里微弱的空调热气,热情洋溢地讨论着。我们一个系一个系地打磨、讨论。每一位年轻的系主任都带着对新大学专业计划从“我”手中出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认真思考和研究,写出详细设想。如周文提出“5个联通”、“大平台式教学”;李红岩提出专业能力培养与课程整合的观点。站在全院的角度,我继续思考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培养过程的新思路,整理出1万多字的报告,首次提出“三证一体”的概念,提出“过程化模型设计”;提出应用型人才在研究型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区别,等等。元旦期间,袁军副校长、教务处处长黄侃听取了汇报,补充了很多宝贵意见。

2月12日,北京九华山庄,中国传媒大学寒假教学工作会。我代表南广学院,将报告压缩成15分钟的PPT,向传媒大学各级领导着重阐述南广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过程设计。刘校长在会议总结时说,“南广的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应落实。”会后,一位博导找到我说:“南广这样的干劲,才叫真正的创业,我支持你们。”

第二次,是2007年元旦前后。经过2006年一年的努力,制订了新的培养计划。这一个元旦,南广依然没有自己的会议室。我们借着多伦公司的温暖会议室,开了两天会。一个个系介绍情况。在那之前,我把课程按照专业、学期、周学时等,设计出来表格,方便各系制订课程计划时统计周学时、学分等。

第三次,是2008年寒假。2月1日,北京九华山庄。艺术类考试刚刚结束,11位系主任、人事处领导、教学秘书,共商新的培养计划。大会和分组会上,各种意见在激荡、在交锋。有的系主任对即将到来的形势有着十分清晰的估计。会上,我提出培养方案的特色、人才培养过程的细化,也提出要充分考察业界的发展,丰富我们自身的思考。这次会议推进了培养方案的修订,到2008年暑假前,一大本新的方案在手。主要特点是培养目标表述相对统一规范,核心点明确,课程设计不断接近和支持着培养目标。年底,这本培养方案装订成册。

第四次,是2009年3月至6月。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过去几次,是在工作进程中被动地推着走。这一轮修订培养方案,事先有着充分的准备和设计,教育理念创新和业务培训在前,各个环节扎实推进。

2月19日,刘校长邀请本部教学副校长胡正荣、校长助理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延熊、教务处处长张育华、副处长李珍晖,给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进行培训,胡校长等人详细介绍了本部修订2009版培养方案的思想和开展教学质量工程的情况。与会者受到感动了。刘校长看到校本部领导班子带领学校建设学科、内涵发展的成绩,感慨“有点儿坐不住了”,深感南广要加快步伐。

3月,刘校长要求研发处参与培养方案的调研。新来的副处长张小明身体力行,和教务部副部长汪继芳深入各系调研。与此同时,3月23日,教务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制订2009版本科培养方案的通知》,明确“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对培养什么人才、拿什么来培养和如何培养等基本问题的总体规定,是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主要指南,也是引进与培养师资的基本依据。”指出“本次培养方案的制订是突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一个重要契机,是办学五年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过渡到独立颁发学位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通知》提出2009版培养方案的“调整要点”、“思路目标”、“实现路径”。整个培养方案的设计工作分为三大阶段,即“调研阶段”、“制订阶段”、“宣介阶段”,并规定了每个阶段的日程表。

正是按照这一工作计划,2009年端午节,利用节假日,带着培养方案讨论稿,来到皖南徽商发源地宏村。各系主任、研发处领导、新闻传播系书记王栾井、艺术传播系书记张政法都参加了。在那个青山隐隐、群峰叠翠、木楼水流的灵秀之地,思想在撞击、智慧在迸发、情感在交流。我再一次感受到南广的思想各方融汇。

会上,刘校长亲自阐述了南广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进一步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把教育和教学融合到新的培养方案中,并具体部署了新的教学任务。

会后,趁热打铁,继续修改、打磨培养方案。到6月22日,方案基本定型。

在我眼里,2009版培养方案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它是南广集体探索的产物,凝结了南广五年来对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智慧。我始终坚信,四年的培养过程是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而使得人才品质发生根本的变化的。5年的探索和实践,南广四年本科培养方案经过了若干大的调整:补充了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把大学生创新计划和实践工程纳入培养计划中;承认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校内外比赛等是教育培养的一部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与管理,共同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培养的新模式。2009版培养方案的核心点在于继续细化培养过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四个“创办”

第一个是创办《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报》。2004年10月,坐在新闻传播系办公室,想着南广作为传媒院校,未来应该有自己的媒体,这份媒体应该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按照《报纸管理规定》,我征询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了解到不能直接拿到报刊号;又递交报告到中国传媒大学宣传部和校报编辑部,希望将校报引进到南广。后来,在党委宣传部支持下,在南广创办《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报》。

创办报纸,首先要有一批自己的采编队伍啊。当时,南广只有一个年级,学生刚刚从高中来到大学。新闻传播系专业老师只有一名班主任张志华。要从这样的学生中选拔出记者来,谈何容易

组建记者队伍的消息发出后,学生反响强烈,报名踊跃。我请张志华老师帮忙,从报名者中选择30名,进行4次专题培训,讲报纸编辑、采访、写作、公关等基本知识。随后,布置考试范围和题目,让学生进行一周的准备。考试题中,有采写业务题,也有灵活的考试题,如“假如我是校报编辑”,还有“我为校报出一招”、“我心目中的南广学院报”。通过这样的题目实际上收集到了很多好的建议,这些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报纸模样。经过笔试和面试,确定10名记者、编辑后,我把试卷让他们看,从中吸收好的意见,整理出编辑部运作规范。

有了“编辑”、“记者”,接着就是组织稿子。我提出报纸要有一块好头版、一则好头条、一篇好通讯,要闻版要有评论、新闻图片等。摄影专业的毛皓宇担任摄影记者。头条邹玮写,是南广开学典礼与奠基消息。这则消息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但它将永远留存着这一个事件。那些日子,在办公室里,我和小记者们一道,常常熬到深夜。编版时,没有画版纸,就用报纸比划着,数字数,做标题。这些孩子们热情真是高涨极了。

创办报纸中的另一个难点,是印报环节。我通过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同学,联系到东南大学印刷厂。到印厂排版时,天气已经很冷了。印厂的王经理常常被我们的精神感动,给我们送来盒饭。我们将大样带回修改,第二天再去。经过几次修改,第一份样报出来的那一夜,正是南京2004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嗅着样报散发出的墨香味,看着冬雪里朦胧的夜景,心底里蓦然升起一股豪迈之情。邹玮后来常常说,没有想到我们在南广一年级就能独立办一份报纸。这第一份报纸在2005年1月教育部独立学院检查团检查时,被放到材料桌上;在2005年艺术类招生现场,也摆着这份报纸。很多人说,看着这份报纸,感受到的是一所很有冲击力的大学。

我将报纸坚持办到2006年离开新闻传播系。其间,由谢蓓担任编辑部主任。她是一个话不多但很踏实、能出活的人。接着的几期,她能够办出来,也很不容易。后来,报纸交给了院党委宣传部,改为四开版,院办主任赵雪波担任主编。后组建新闻中心,归入新闻中心管理。

第二个是创办“南广大讲堂”。2004年10月,我看到课堂上的效果,想着学校应当是学术殿堂,这里也应该有学术的交流。就写报告建议创办大讲堂,邀请专家来讲座。起名为“南广大讲堂”是受到“凤凰大讲堂”的启发,显得大气、响亮。报告得到领导的肯定。第一堂讲座是请本部心理学副教授余小梅,讲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当时,看到不少学生的心理状态,自卑与自傲混杂。如今想,这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就是大讲堂的心理教育层面。第二场讲座请来央视知名播音员李瑞英。讲座在九层报告厅,400多席位座无虚席,学生挤满了大厅。李瑞英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娴练的播音技巧、平易的交流风格打动了学生。学生纷纷要求签名留念。校报小记者邹玮还争取到了采访的机会。为了体现大讲堂的深度,我提出“思想南广、创意南广”的定位,即把思想引进南广、让思想为南广发展更具创意。

2006年后,请贺丽青兼职大讲堂的管理人员。她倡议成立“大讲堂品牌推广工作室”,由学生负责各项服务工作。这一做法既锻炼了学生,也减轻了管理人手不足的压力。创办五年来,南广大讲堂共接待了100多名国内外专家,很多精彩的报告还吸引了业界人员,安徽马鞍山广电局专程派车送人来听罗京的报告。南广大讲堂形成了品牌和影响。

同类推荐
  •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本书内容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评估方法、步骤和评估实例等,以及甘肃省防治土地退化法规、政策和机构能力建设评价综述。希望能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行政官员、科研人员以及关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公众了解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提供有益的参考。
  • 耕耘南广

    耕耘南广

    辑录了几十篇在南广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工们的创业回忆文章。它记录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欢乐、光荣与梦想,和年轻南广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广青春律动的脉搏,园丁的敬业、奉献和激情,聆听她深情嘹亮的歌唱。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热门推荐
  • 倾世沧笙之冷情魔妃

    倾世沧笙之冷情魔妃

    现代杀手之王死后穿越到一个架空的大陆——薯风大陆,附身在了梦家废物嫡小姐身上,她成了她。她不再是废物,也从来不是废物,只是被封印了,当她成了她,就更不是废物了,修玄力,收神兽,站在了世界的顶峰。(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草莽神话

    草莽神话

    掉落神坛张雨辰穿越古代为九岁孩童,遇上个师傅,修习阴阳功法,纵横武林,成就一段草莽的神话。偷偷地建个群,614890529.
  • 宸诛玄霄

    宸诛玄霄

    古有修炼之途,进形境,看澈灵,石雷定,达琨皇境者万里挑一,凝师万里挑一中万里挑一。家道中落,小小年纪的他能否挑起如此重担,他不懂得年少轻狂却知道胜者为王;养尊处优,从小无忧无虑的她能否力挽狂澜,帮助蓝颜踏上强者之途;站在王者之途的最前线,准备踏过道路的荆棘;放眼天下等着他去征服;看宿敌和他赛跑,风雨和他狂飙,皇者之途自己打造;触碰远在蓝天的皇者之梦,心脏为梦想而跳动;让世界为他骄傲,大地为他欢呼,蓝天为他炫耀;所有的血泪、痛苦的煎熬,成为他身上光荣的烙印。
  • 霸道校草溺宠甜辛丫头

    霸道校草溺宠甜辛丫头

    两年前,她伤心跳崖自杀。两年后,她成为转校生重新来到他们的身边但她还是她么两年前的事件是阴谋还是偶然经过时光洗涤,她不再是曾经的她惊人的身份众多帅气校草围绕身边,她该选择谁?【请看霸道校草溺宠甜辛丫头】
  • 《丫头站住王爷来逮捕你了》

    《丫头站住王爷来逮捕你了》

    我的一生,呵呵,妹妹竟然和我的丈夫合伙计算我,我诅咒你们,下辈子成为一只猪,某女猪脚说,突然被王爷听到了,他邪邪一笑说;王妃你在说谁呢。王妃很腹黑的说,当然是在说你呢。结果被某王爷啃了个干干净净。王妃大叫说,你这是在谋杀亲妻呢。
  • 我与你是两极

    我与你是两极

    你我本是两极。你在云端之上,向阳之地的温暖极地。我在泥中深埋,阴寒暗处的冰冷极地。你我之间,云泥之别.......本不应该有交集......可青春的这条小径,注定我与你会有交集。可一件件离奇的故事将我发现你我之间的羁绊,你的笑容背后究竟隐瞒了什么,你的接近是单纯的友谊驱使,还是.....别有目的............ps:请注意,这是治愈+友谊+恋爱+悬疑+轻松+校园的多元化情节故事。叙述的是两个性格迥乎不同的女孩的友谊与奇遇的故事邂逅。
  • 园丁

    园丁

    历经多月,在多次自我尝试下,终于得到了想要达到的状态,近似与精分的我,不知道能不能写的明白,亦或者你看不明白,一切都是个实践,希望你们能够融入卧龙镇吟的新世界。
  • 狂凤霸天下:呆萌大小姐

    狂凤霸天下:呆萌大小姐

    丞相府的大小姐,众人眼中的废物!她被人唾弃、厌恶,被太子悔婚,被姐妹不屑推下池塘,同名同姓不同的灵魂,王爷你嫌我不好看?没关系,那我蒙着脸,然,皇上寿宴,那想要羞辱她的人在扯下那从不离身的面纱之后,看到的是天仙亦不可媲美的美人儿,太子后悔了?让他后悔去吧!王爷心动了?殿下,您不是说您不是以貌取人的人么?
  • 异世苍岚

    异世苍岚

    怎么回事?我只是个穿越到未知大陆的苦命娃,怎么就来头很大了?为何总像开了外挂似的遇到各种大神?只好遇强则强了。“喂,你为什么要拒绝我?我已经为你努力变强了!”“对不起啊姑娘,我们品种不同……”既然来都来了,岂有空手而归的道理?魔王休走,王妃要抱抱……
  • 阴阳送餐员

    阴阳送餐员

    大学毕业,只身一人来到广深市的向天赐在求职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送外卖的这个职业,不过这个对象却有那么一丢丢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