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300000076

第76章 二十二个孩子

宗珉玄 副教授 艺术设计系主任

来南广有三个年头了,现在我还能记起来报到那天的具体时间。那是2006年8月28日,这个时间在我脑子里烙刻下了很深的印记。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晰,大概是因为那天的眼光很灿烂,那阳光就像一个美好开端的预示,每每想起,我都觉得那天的阳光仿若芳草连天的生命之海一般,闪烁在来南广之后的日子里。

从大学毕业以后,我曾在兰州大学美术系教过书,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拍戏,2006年7月7日开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庆功宴,中间又接了一部戏,2006年8月末就来到了南广。时隔将近20年的时间,又回归大学,对大学的熟悉和感情一直还在,来到南广之后,那种对学校的激情像是重新找到了契合点,又被点燃了。

经历和阅读了社会太多的浮华、躁动,回到校园里,我开始沉淀自己的想法。藏身在岁月的缝隙之中常常默默地思考的习惯,使得我产生了沧桑之后都会有的回顾,犹如在山空月明的竹林间,细数逐渐澄清的往事,我便想用文字把那些渐渐凸显的轮廓模糊的昨日装订成册。

初识22个孩子

“22个孩子”,是我常在心里念叨的一个词,22个可爱的孩子,22个有才华的学生,22个忘年交的朋友。

回归学校后,南广艺术传播系2004级戏美班是我带专业课的第一个班,一共是22个学生,我和他们之间的感情很特殊,也自然很深。来南广教书这几年,除了这22个学生,我还带了很多有想法的学生,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上课,我教给了他们学习、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也教给了我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大学老师和管理者。

教过了这么多学生,我却依然私心地认为,那22个孩子是我最有感情的一群学生。也许就犹如我年轻时经历的最美的初恋一般,无论我经历多少风景,这22个孩子将是我在南广生活最美的无可取代的“美景”。

其实刚进南广开始教课,和学生们接触并没有如今心中的特殊情结。接任这22个学生的专业课老师之后,我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和以往的确有太多不同了,这些纯艺术类的孩子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但看得出来,这是一群有天赋和渴望展示自我的年轻人。学生们嘴里更多的是“迷茫”,他们模糊的怅惘让我也有种爱莫能助的惆怅。我心中的责任感促使我想为他们做些事,打开他们的心结。我的阅历要多些,我深知人生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我想让这些孩子们能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得到一些引导,我知道我做得再多,也不能解决他们生命中所有的犹疑,可起码能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济写生

2006年10月份,我带着2004戏美班22个学生去安徽査济写生。古镇査济的风景很美,有着幽深的石街古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美景为学生们写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环境。有时候走在青瓦白墙的白雾间,觉得自己也成了那天然水墨画里的可人儿。也正是在这个风景宜人的溪流古镇里,我开始发现作为一个教师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会去发现并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穷的小学校,师资力量很差。走进他们的教室,我们看到的是破烂不堪的,甚至都裂着缝的桌椅,那些小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可以说还处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也许之前只在电视和新闻报道里看到过这样的情境,戏美班的同学震撼很大,他们找到了校长,提议要给这些小学生讲几节课。校长很高兴,当时就说,你们讲一周都可以,那些小学生也特别兴奋。他们的想法那么真实、纯粹,就是要在写生的几天时间里,为那些小学生做些事。记得那天晚上,这22个孩子兴奋了一夜,集体讨论该怎么准备教案、如何讲课,结果是大家分工合作,有教音乐、美术、英语的,还有讲古诗的。

讲课那天,学生都特别用心,比如讲英语的就把小学生带到了户外,引导他们认识身边的事物和英语的联系。小学生也就在他的引导下去开口讲英语,讲课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也跟着孩子们开心,那于我来说是久违的珍贵难求的快乐。

有个学生讲的是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句很熟悉,可我的学生在讲台上讲授出来,我在台下却品到了不同的意味。当时就觉得对我的触动特别大,灵感一来,就用随身带的摄像机拍了一段讲课内容的录像,而后我就想把这个录像做成一个有剧情的短片,也算我们査济写生的成果之一。但当时我们还有两天就要返校了,而小学校周六、周末要放假。我想了想,就把戏剧情景设置到了“非典”时期,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空旷的教室,没有学生到课的情况下,自己给自己讲课。后来,把这个片子剪成了10分钟的短剧情片,取名《第一堂课》,这个短片是很好的影像记忆。这是事先去写生时,完全没有料到的,是意外的。那次査济之行,可以说充满了意外。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意外,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査济之行,一个在绘画上很有天分的小男孩儿也是我们的“意外”之一,小男孩儿就是那个小学校的学生。在讲课时,这个小男孩儿画画的天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戏美班的同学就和小男孩儿一起去了他家。这个孩子家里很穷,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空旷的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可你进入他家,就能看见四周的白墙全是小男孩儿画的画。墙上潦草的画作很粗糙,但的确看得出来,是个很有天赋也很刻苦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和他的母亲交流,得知他的父母也很支持小男孩儿学习画画。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挣的钱几乎全部给他请书法和绘画老师了。这个小男孩儿很争气,回家之后什么都不做,就是画画。又是一个大概只能在影视剧里“观赏”的故事,却又着实被我们遇见了,真实的一切让学生们很震动。当时,我们的学生给小男孩儿一些画具和画笔,后来回到学校后,我也常给那个小孩儿寄画笔、纸张,支持他学习绘画。在这个过程中,22个孩子的爱心让我很感动,我觉得老师的身体力行也更能带动学生的热情。而不能让学生们闭门造车的想法也更浓烈,必须带学生们走到户外,在大自然中画画,那样才能做出更有天赋的作品,也更能做出有创意的设计。

从那时起,一种对这22个孩子的情结就潜伏在我心里,是深深的却浅浅流淌的那种情谊。让我对80后的学生善良和可挖掘的一面有了新的认识,也许他们不专心听课,不刻苦,可是没有机会给他们表现,这种孤苦无告也会让学生们越来越迷茫。

结束査济之行那天晚上,我和学生一起办了篝火晚会,我们一起布置场地,准备晚会,一起聊天、唱歌、跳舞,还喝了酒,说了很多很多话。师生之间的生疏根本不复存在,大家抛开了矜持,打开心扉谈话。有个学生告诉我,这个篝火晚会是他们班三年来第一次这样聚会,他们班有个很奇怪的现象:男生和女生不说话。我原以为这些80后的孩子应该是彼此之间很熟悉,打成一片的,没想到是这样生疏隔离的,我的疑惑更是增多了。经过这次篝火晚会之后,这22个孩子彼此之间才更熟悉,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更近了。当时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孩子三年都没有怎么打开心扉交流,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些,教师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在査济,我和学生们早晚吃住都在一起,早上一起洗漱,晚上看他们的作业、聊天,偶尔出去看看风景,在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的古镇査济,觉得像是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这样千山万水、随意行去的洒脱,是我所追求的,和学生一起享受单纯的画画的快乐,更是让我觉得珍贵。

结束了査济10天的写生回到学校,我召集戏美班的同学做了一个总结讲座,交流写生的心得和感受,大家上台发言,开头的第一句话很多都是“没想到,我们的男(女)同学还这么可爱”。自此他们彼此之间的对话多了,我们的交流也更容易了,从査济写生之后,每个月我都要和全班22个同学聚一次,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毕业。

亦师亦友

出勤率不到95%不开课,是我上课的一个习惯,除非学生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请假。到了南广开始讲课时,我了解到学生之前还没上过专业课,前两年的时间几乎就荒废了。接任他们专业课之后,我努力地用自己20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指导他们,教给他们美术到底在设计什么,什么叫摄影机的镜头,做美术的一定要尊重镜头等。而且做设计的,对导演、剧本、灯光和录音都要有一定了解,并考虑怎么样才能满足他们的工作,那个时候我的周六、周末都是和这些学生一起分享的。

有段连续的时间,上课时我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女生不愿意来上课,我很辛苦地寻找原因却找不见答案。无处可寻的苦恼,像在心中燃烧着一把焦急的火,这平淡的一份忧愁让我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我反思学生们也许不喜欢我的教学方式、态度和内容,又或许是我的能力问题,可苦苦思索,却一直找不见原因。心力交瘁到我急得上火,满嘴起泡。曾经很追求宁静的我,一度觉得“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是人生最好的境界。可面对学生们,我的人生哲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在苦苦思索该如何让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后来我就找了个机会请戏美班的22个同学吃饭,和他们聊天,才了解到那几个不愿意上课的女生们的“迷茫”。原来是我刚给他们上课时,曾经提及“影视圈剧组做美术的很多都是男生,女生很少”。我讲的是自己的经验所得和事实,可女同学听了就很气馁,她们就更喜欢去花时间谈论自己感兴趣的化妆、造型。那顿饭之后,我回去就开始思考,不能让学生们余下的两年再因为“迷茫”而荒废掉,我就找当时的艺传系施旭升主任谈心,说了我把戏美分为“造型班”和“场景班”的想法。施主任十分认同并支持我的建议,2006年底,2004级戏美就分为了9个人的造型班和13个人的场景班,而那几个不愿意上课的女孩儿都到了造型班,学习兴趣提高了,上课的出勤率也上去了。

到了毕业时,“22个孩子”事实上只有21个孩子了,有一个男同学在大三时退学。这个男孩子总不上课,有很大的厌学情绪,后来竟然提出了退学的想法。作为专业任课老师和他们比较信得过的朋友,我找他谈过一次话,那次我们谈了整整4个小时。谈心过程中,我才知道他的父母在闹离婚,这个孩子就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已经挂了几门科目。我也经历过岁月中年轻时的焦虑和忧伤,我能深切体会到他那种被撕裂一般的遭遇,和他交谈之后,我也尊重他的想法。后来,这个男同学选择了离开大学校园,走上了社会,去开始他的新生活,他和我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并告知我他的一些近况。在我的心里,戏美班始终还是那22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2004级戏美班的22个学生毕业时,我参加了他们的毕业聚会,大学四年的时间让孩子们都成熟了不少,可那天,孩子们都动情地哭了,我也掉了眼泪。人生是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虽然我的心情真的很沉重,可还是要唱出那曲曲终人散的落幕歌。微笑着和22个学生道别,祝福他们的前程将是终我一生的盼望。

有一次下雪天,我爬上了方山,不经意地往山下眺望,发现雪中的南广校园真的很美很美。红白相映,白色中点缀着红的希望,这让我想起我的22个孩子,如今他们在离大学很远的地方拼搏。我希望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我作为一个曾经指导过他们的老师,也会感到无比欣慰。

22个孩子是我完整的回忆录里不可或缺的内容,和他们从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离别,如今我停下来远远地回顾、细细地揣摩,才方觉体会出了用一生才能学会的美丽心情。

同类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热门推荐
  • 少年不知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

    夜来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回到当初,才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更让人心动。(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宝库

    穿越宝库

    传说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世界里有一个宝藏。传说在东海龙宫的宝库里有各种各样的宝藏。当一个天外宝库落在钟远心的身上,世界开始变得奇妙起来。神级宝藏穿越之眼,带你遨游虚拟世界,无聊的时候可以在《黑子的篮球》世界和火神大我比比扣篮,受人欺负,我们就背上宝剑到《蜀山》去拜师学艺。和女友度蜜月时,一起御剑乘风,在《仙剑奇侠传》里看山山水水。什么?没有女朋友?李莫愁,小龙女,花千骨,拓跋玉儿,于小雪,波多野结衣……自己泡去。我有大宝藏,我是宝藏之王,如意金箍棒,九阴真经,多重影分身术,龙泉宝剑,四十二章经,倚天剑屠龙刀,焚寂剑,三界超市,修真小瓶……哈哈都是我的。
  • 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

    本书是著名作家格非集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精致的小说,作者的功力直抵小说细部的每一个末梢,真可谓一丝不苟。它既是格非蜕变和超越的一次个人记录,同时也可视为是当代作家制造经典的有效标志,从阅读角度说人面桃花是一部让人舍不得一口气读完的小说。看过这样的小说,相信你大概会明白好的小说与差的小说、好的作家与差的作家区别在哪里。小说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
  • 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

    “此生有你,至死不渝!”她笑着回答。前世今生,是错爱?是真情?一只楼兰古国神秘的镯子降现代10岁的柳杨儿带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她成为柳府的三小姐柳依依。新的身份并未让她苦恼,她学会了适应。依依聪明活泼深得周围人的喜爱。11岁时女扮男装的柳依依溜出府外玩耍,偶遇了九皇子萧宇墨。短暂的邂逅让两人心中泛起了涟漪。他们匆匆告别却不知这一别就是五年!五年后在皇宫混得风生水起的依依意外得到皇帝的赐婚,命其嫁于萧宇墨。多年在外征战的宇墨竟不知依依的身份,他据婚。不料依依却被来自圣严国的三皇子的看中,请皇帝赐婚万般无奈之下,依依选择了出逃。离开都城的生活是新奇的,而她在繁华的都市再次遇见了萧宇墨。一对欢喜冤家整日打打闹闹,一种别样情愫却在心中重燃。只是,当他知道了她的身份,当她知道了他的据婚。她迷茫,他惆怅。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在他们身后是一张巨大而神秘的身世谜团在等待着他们。一只镯子将前世今生紧紧相连??????
  • 花季冉冉

    花季冉冉

    在一棵棵林荫树下活蹦乱跳地走过一个女孩,她叫花季,她是否如表面般开心、无忧无虑,她与他因为误会而错过彼此,而误会解开,结局会如何;她与他因为缘分而被牵扯,因为每次时机不对而变得沉默不言;她喜欢他,缠着他,只因,他长得像她曾经不敢说喜欢的人。是谁改变了谁?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她耳畔处闪烁的光芒,有人说打耳洞是为了纪念一个人,她是否亦如此。
  • 魔兽之腾龙异世

    魔兽之腾龙异世

    这···是一个充满血腥的异世大陆,拥有着无数神秘的种族···也是一个充满梦幻色彩和奇遇境界的梦幻仙境···在异世,杨昊如何面对这充满血腥的世界,如何面对这一世的亲情,友情的背叛?只有强···更强·····面对背后无数的黑暗,无数的血和泪水的杨昊····如何坦然处之?为了站到世界的最高峰,为了活着,在不成疯魔不成活的世间,且看杨昊如何面对······如何使其上天入地,为其独尊!
  • 若初恋东方不败

    若初恋东方不败

    1:“一个甜得老掉牙的故事……”——“切,是你牙齿不好吧大叔……”2:“你十七岁的青春是怎么样的?”——“我没有十七岁以前的青春啊!”3:“为什么?!”——“因为我十七岁以前的记忆是白的,不是青的……”4:“梁雨寒,你爱的那两个男人,更爱的是哪一个?”——“李小默,既然都爱,哪有什么更爱?!”5:“你好,我叫苏禾。”——“哦,同性恋花美男苏禾,你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好!我的好闺蜜李小默!你好!我十七岁的初恋季天河!你好!我十八岁的初恋陈墨!你好!我的仇人欧海婷!你好!若初恋东方不败!你好!我的二十七岁!
  • 走在薄冰上

    走在薄冰上

    窗外阴雨连绵,昏暗的颜色笼罩整片大地,狂风暴雨过后留下残破的玫瑰园,一支支被压倒在地上的玫瑰花,哀伤的陷在泥土里仰望着上帝,散落的花瓣是他们的眼泪,他们问着上帝:“为什么要带我走呢??”是风带来的气息,漆黑的午夜长街,就只剩了昏黄的路灯惨淡的照亮着,围绕着那枯黄灯光飞舞的昆虫一次次的在漆黑的夜里碰上冰冷的灯罩,那样的义无反顾和毫不怀疑,尽管自己撞得头破血流,肢体残破,也绝不改变。上帝说:这就是身为他们的宿命。花色的小土猫乖巧的依偎在脚下喵喵的叫着,琉璃大眼楚楚动人的望着它依靠的人,但人却无法从一只的猫眼睛里看出任何内容。叶飞浅浅的笑着伸手摸摸小猫的脖子要抱起它,却突然小猫跑去了另一方向,叶飞目光惊讶的追了小猫看去,公园座椅旁的路灯边不知何时来了一个人,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将小猫勾引了过去。
  • 如果爱成指间沙

    如果爱成指间沙

    肆意挥霍的青春,无情错过的岁月。是谁伤了谁?是谁埋葬了曾经?青春是一段兵荒马乱的旧事,爱了,错了。本书群号:526168353(卿书非情书)欢迎大家加入作者君的小窝~~
  • 万劫来朝

    万劫来朝

    本来想陪你去看流星雨,却没想到遇见来自星星的你。不着调的老头拿着生辰八字来给外星人算命,害的本主角被狐妖追着逃。连躲个仓库都设有封印。还能不能愉快的游戏了,我只想打造一套极品装备下副本赚点生活费……点击链接加入群【原创未来交流会】:54452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