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南广学院语言文学系主任
看到这个题目的人一定以为作者是一位青少年,因为只有青少年才能提到成长问题,但我确实觉得这个题目非常适合我,我给自己定位为“二次成长”。
2005年6月17日,人到中年的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任教师。当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处长的张桂兰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同意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后简称南广学院)工作,时间大约为半年至一年,同时让我在一个星期之内给予答复。当时的回答是我要与家人商量一下,因为南广学院毕竟是在距北京千里之外的南京,涉及夫妻两地分居、孩子教育等问题。当天傍晚我与家人商量这件事,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第二天我给张桂兰处长回电话,同意去南广学院。此时的我对南广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一无所知,对去了以后具体干什么等也一无所知。
2005年8月20日,我告别了将要上高中的女儿,告别了一直支持和理解我的爱人,告别了还没有住“满月”的、学校给我的周转房,告别了在北京刚刚安顿下来的家,与刘继南院长、张桂兰处长以及行政后勤的张洪生、马丽萍两位同志一起坐火车,于8月21日来到了陌生的南京、陌生的南广学院。
当时的南广学院校园还在建设中,我们暂时租借江宁高级中学作为教学区,刚刚建校一年,学院内部的组织机构还不完善,当时政治理论专业的教师、体育专业的教师归属教务部,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归属广播电视系、心理学与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归属新闻传播系。来到南广学院后,我被分配到教务部政治理论组,负责学院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时任教务部部长的是韩宪柱老师。当时政治理论组共有五名教师,全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与他们一起承担起学院的“两课”教学任务,并主讲思想道德修养和西方哲学两门课程。2006年1月,时任新闻传播系主任的金梦玉老师调到教务部担任部长,从此我们在金梦玉部长的带领下开始对“两课”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
2006年8月14日在行政例会上,学院宣布成立基础教学部,并由我具体负责基础教学部的工作。我当时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怀疑自己是否能承担起这份责任、是否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不辜负领导的信任等,心里充满了恐慌、焦虑和不安,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过任何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经历。尽管这样,我还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虚心向书本学习、向有管理经验的同志学习,尽全力把工作干好。当时的基础教学部是由原广播电视系语言文学专业的12位教师、原教务部12位体育教师和5位政治理论教师共同组成的(共计29位教师和一名行政人员),负责学院的政治理论课、语言文学课和体育课的教学。
2006年12月30日,基础教学部向学院人事处提交了关于基础教学部设立三个专业教研室及聘任教研室主任的请示,随后得到学院的批准。基础教学部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根据政治、语言文学、体育的学科特点,设立了政治理论教研室(8人)、语言文学教研室(27人)和体育教研室(12人)。同时我们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群众参与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按照综合得分成绩,最终确定三位教研室主任为: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熊群荣、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李全星和体育教研室主任钱凯。此时的基础教学部有三个教研室,即政治理论教研室、语言文学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共计教师47名、行政人员2名。
2007年5月,基础教学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高级文秘专业的63名学生(2004级、2005级、2006级)划归基础教学部管理,因此我们又有了另一个名称“语言文学系”。从此我们部门有了两个名称,即“基础教学部/语言文学系”,同时我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2007年5月16日晚,语言传播系与基础教学部举行了高级文秘专业的交接仪式。丁海宴副院长、语言传播系原主任助理刘楠老师以及基础教学部众多的老教授和部分年轻教师出席了交接仪式。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李全星老师致开幕词,刘楠老师首先代表语言传播系总结了高级文秘专业学生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并对他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在基础教学部的领导下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之后,我介绍了基础教学部的基本情况,并代表基础教学部对高级文秘专业学生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的加入从此改写了基础教学部没有自己学生的历史,对于基础教学部来说,是个历史性的跨越。基础教学部老教师代表时煜华教授也发了言,他首先欢迎学生们从“娘家”回到“婆家”,并表达了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最后,丁海宴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基础教学部有众多学识渊博的老教授,高级文秘专业的同学转到基础教学部让他很放心。他还叮嘱学生要重基础,重视文化底蕴,要有前瞻性,要有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07年8月19日,学院从校本部文学院调派李有兵老师担任基础教学部/语言文学系副主任,从而加强了我院语言文学基础学科的力量,加强了基础教学部的领导力量。同时,我们还招聘了一些基础课教师。2007年10月16日,学院党委经研究同意,基础教学部党支部委员会改建为基础教学部党总支委员会。基础教学部党总支委员会由李有兵、张薇、熊群荣和我共四位同志组成。由我担任党总支书记,李有兵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到2007年12月,基础教学部共有教师58名、行政人员4名。
2008年9月,基础教学部又有了新的发展,成立了心理与社会教研室。学院为了便于基础学科的教学管理,做了一定的调整,将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三门基础学科划归基础教学部。2008年9月3日,由张林、王辉、沈艳、赵坤四位老师组成心理与社会教研室,该教研室主任由人事处处长宋岩老师兼任。该教研室成立后,将面向全校承担起心理学、社会学及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并着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广播电视系美学课程教师单艳红、解玉斌老师也转入我部语言文学教研室。至此基础教学部共有教师64名、行政人员4名。以上提到的教师数量全部是南广学院的正式教师,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安排,基础教学部还从校本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聘任兼职教师。截至2008年12月,基础教学部/语言文学系共有四个教研室,即政治理论教研室、语言文学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和心理与社会教研室,共有正式教职工68人,学生共计108人(2005级15人,2006级28人,2007级32人,2008级33人)。
2009年9月,南广学院将迎来自己的五岁生日,基础教学部也将迎来自己的三岁生日,作为第一任基础教学部/语言文学系主任、作为2005年8月就来南广学院工作的“老南广人”(在这里真的不敢说自己是南广学院的创业者,我只是跟着刘继南院长和其他的院领导干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才是真正的南广学院创业者),想说的话很多。回首近四年走过的道路,当年人事处处长张桂兰老师说的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早已在繁忙的工作中随风而去;我们的南广学院从没有自己的校园到拥有花园一样的美丽校园,从只有8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万人大学;基础教学部/语言文学系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本人也从只知读书、教书的知识分子走上了行政管理岗位。这段经历让我对他人、人生、社会乃至世界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体验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让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让我“二次成长”。可以说这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顿悟”的四年。在这四年里,我的女儿长大成人,由高中生变成了大学生,考上了她自己满意的大学,学习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在北京的家也告别了学校的周转房,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所有这一切,让已到中年的我感觉到生活才刚刚开始、人生才刚刚开始,又让自己年轻了一次。
最后我还想说的就是:感谢刘继南院长对我的信任,感谢刘继南院长创办了南广学院,因为有了南广学院,我才有与它一起“二次成长”的平台与机遇;同时也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领导和同志,没有你们的支持、帮助、理解和批评就没有我的进步和成长!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虚心学习,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为南广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我非常高兴能与南广学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