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300000003

第3章 南广的昨天、今天与明天(1)

——刘继南院长访谈录

龙小农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简称南广)落户南京江宁,至2009年9月16日整整五年。为了庆祝建校五周年,学院将举办系列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采编出版五本书,即《纪录南广》《创意南广》《耕耘南广》《传道南广》《青春南广》,多视角、多层面记载南广创办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将她的昨天、今天、明天展示给世人。《创意南广》的主编请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南广学院院长刘继南教授,就南广创办的动因、南广建设的历程及个人感悟等方面,进行了畅谈。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一、南广创办的动因

一位七十岁的老校长,在高校工作过四十多年,担任领导职务三十多年,为何还要从首善之地北京到六朝古都南京,白手起家尝试独立学院这一新兴办学模式她奔波千里、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办学原动力在哪里访谈中,刘院长从社会需求迫切、名校兴办民校、江苏积极引进、天时地利人和、世代结缘教育五个方面谈了南广创办的动因。言谈中,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对社会责任的坚定承担和对传媒教育事业的执著情怀充溢其间。

(一)社会需求迫切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北京广播学院创建于1954年,随着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壮大,55年来为中国广电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的摇篮”。新世纪初,我国信息传播业日益发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新月异,传统媒体变革创新,新老媒体竞合互融,共存共赢。传媒业态的迅猛转型,给北广的办学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北广的发展必须更新思路,与时俱进,树立大传播、全媒体的视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适应多媒体融合的态势。2004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在她50周年华诞庆典之际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由“北京”到“中国”,由“广播”到“传媒”,由“学院”到“大学”,校名更改成就了十余万学子的心愿,被国内乃至国际社会所称赞。

北广随着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记得1983年3月第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在全国实行中央、省、有条件的地市和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同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批转广播电视部党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提纲>;的通知》,即著名的振奋广电人心的中发【1983】37号文件,批准了这一方针。此后,我国各级政府办好广电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广电事业迅猛发展,对广电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当时北广每年只有400多人毕业,只能满足中央、省及直辖市级媒体需求,地市(县)级媒体很难要到北广的毕业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那时,我不敢到基层媒体。我清楚地记得,1994年和1997年,我两次陪境外客人到新疆的喀什和云南的丽江市参观访问。当地媒体负责人的热情接待让我深深感动;他们对我校毕业生“求贤若渴”的愿望又让我无言应答和无地自容。尽管我们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但依然无法满足基层媒体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北广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成为青年学生报考的热门学校,可是在招生录取时,由于指标的限制,一些优秀的有志青年却被拒之门外,我还因此常常有负于关心和帮助过学校的亲朋好友。面对这种迫切需求,学校领导班子从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在苦练内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的同时,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于是创办新校区、满足业界人才需求和有志青年求学需求,就被提上学校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

(二)名校兴办民校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名校都有较大的校区,且有异地乃至异国分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些名校也跃跃欲试,效仿它们的办学模式。把北广办成世界知名大学是我一贯的心愿。1993年1月,我由党委书记兼任院长后,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意识:北广如果不到南方插一只脚,是会后悔的;不在北京圈一块地,也是会后悔的。教育部提倡“名校办民校”,即著名大学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资金相结合,联合举办“民办大学”(2003年开始称“独立学院”),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此时,国内外登门拜访诚邀合作办学的单位和个人不计其数。据说,有些“淘金者”看到国内的高等教育是一块未开垦的宝地,而传媒业又是生机勃勃的朝阳事业,北京广播学院正好两者兼顾,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当然,还有一些地方媒体希望与北广合作办学,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当时从广电系统的领导到社会机构和个人,都认为只有一个北广不能适应广电事业发展需求,应该办第二、第三个广播学院。浙广就是当时的产物。2004年南广创办后,有的校友兴奋地建议,请刘老师干脆再办一个“东广”、一个“西广”。那时各界办学的热情很高,我有时一天接待几批希望合作办学者。我们应邀一起选址,几乎跑遍了北京的郊区,还有河北的燕郊、廊坊,南方的南海市、珠海市、东莞市、上海市及无锡市等。正在比较、选择、谋划时,2002年12月底的一天深夜,我接到一位媒体负责人的鼎力引荐联合办学的电话,我答应见面,并带班子的多数成员于31日晚乘Z49(北京至南京)火车前往南京,并于2003年1月1日考察了南京市郊江宁经济开发区的科学园大学城,我们被科学园火一般的办学热情感动了。在对大学城的实地勘查中,学校确定了位于方山脚下的1660亩土地,即今日的南广校园。

北广计划到南京江宁办学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开,随即引起了同仁们(学界、业界)的关注和帮助。2003年寒假,热心的扬州大学周新国校长陪我走访了江苏的十几所“独立学院”及其主办大学。同时,我们还咨询了传媒界的领导。返校后开了多次论证会,撰写了论证申请报告,有同志提出“南广学院”的校名,讨论时大家一致称好。经过办公会、常委会决议后,2003年3月26日,原北京广播学院与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合同书。

(三)江苏积极引进

在南广申报的过程中,虽遇到诸如土地问题、校舍问题和复杂的手续等问题,但都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关照,特事特办。南广在暂时没有自己校舍的情况下,租借江宁高级中学三栋楼房于2004年9月16日开学,招收20多个专业800多名学生。当时的开学典礼很隆重,在江宁高级中学的操场举行,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主管领导出席,王湛副省长亲自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揭牌。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形形色色,不免引起社会人士的非议。为此,教育部2004年下半年派几十个调查督导组奔赴全国,对几百所独立学院进行办学情况检查。2005年1月10日,督导组检察南广,组长是北京化工大学郭广生副校长,我和许学峰分别做了汇报。江苏省教育厅袁靖宇处长全程陪同,并在汇报会上做了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南广的办学成绩,强调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是江苏用八抬大轿抬来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视察南广时特别指出:“江苏省120所高校,并不缺高校,但是因为引传媒大学的优秀资源,到这里办以传播为主题的这样一所大学,刚好是长三角、江苏省走向世界需要的一只翅膀。”

(四)天时地利人和

2003年1月1日,我们校领导班子成员第一次赴宁考察,江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4月18日,“非典”的恐怖开始了,但江宁却举行了十几所高校入驻科学园的签字仪式,气氛十分热烈隆重。南京市靳道强副市长、江宁区委书记王建华莅临讲话。南广学院是唯一的北京外来户,也让我讲了话。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9月16日,一年多来的所见所闻,让我们看到了江宁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成绩和宏伟蓝图,感受到江宁人火一般的办学热情,他们高瞻远瞩,胸怀博大,以极优惠的政策支持教育事业。我想,南广学院如果扎根这块丰沃的热土,准能茁壮成长。

传媒院校办学成本高,需要较优越的条件,南广入驻江苏,立足长三角、面向全中国,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生源质量优良,就业市场宽广。南京是六朝古都,地处“长三角都市圈”腹地,人杰地灵。江苏是经济大省,传媒文化产业强省。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改革开放最活跃之地,广播电视、报刊变革日新月异,互联网等新媒体层出不穷,市场广阔无垠,吞吐量很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办学资源。这为南广提供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尤其是区域传媒文化产业经济的机会,有利于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可以使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也是南广落户南京江宁的重要原因。

(五)世代结缘教育

我出身教育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孔氏私塾先生,我姊妹三人都是教师,妹妹是小学教师,担任过小学校长,姐姐是中学校长。我任职北京广播学院,担任过院长、校长。我们的子女也多从事教育工作。因此,我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1965年自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专业毕业后在北广工作40多年,任过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做过班主任、政教室负责人、政工组副组长、组织部副部长、校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党委书记、书记兼院长、校长等职。我自比是一块橡皮泥,把我捏成一个什么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我就安守岗位,踏实干事,认真做人。2006年5月19日,我在离任校长的告别讲话中说:“我也是校园里的一棵白杨,是北京广播学院这方沃土哺育我成长,我要还这块土地一片绿荫。”

南广是中国传媒大学利用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与社会资金相结合举办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新体制,具有探索性。我对民办大学的办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很愿意尝试独立学院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办学模式。我从传媒大学校长职位卸任后,便把主要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南广,在教育部和江苏省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以中国传媒大学为坚强后盾,决心开辟方山脚下这片传媒教育的崭新天地。

二、南广建设的历程与展望

谈起南广建设的创业历程和未来发展,刘院长用四个阶段做了概括,三年为一个阶段:第一个是开创起步阶段,第二个是规范管理阶段,第三个是合格达标阶段,第四个是优化发展阶段。

2008年6月22日,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8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将南广建设历程做了简单概括:“四载寒来暑往,同学们跟南广一路走来,风雨兼程,见证了她的发展历史。我们不会忘记,是江宁高中给了南广学院起步的空间,是江宁科学园这片沃土哺育南广学院成长;我们不会忘记南广学院的创业者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建设方山校区的动人场景,同学们冒炎夏忍寒冬,坚持晨练夜读的学习毅力和自力更生、勇于实践的可贵精神;我们更不会忘记,为保证南广学院顺利办学,校本部各级领导殚精竭虑,拟制教学计划,选骨干派名师,老师们不辞劳苦,奔波于京宁两校,传道授业。此情此景,点点滴滴,都已深深地印入我们的脑海,成为激励南广学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南广的建设,我用了“风雨兼程”一词,这绝不是形容,事实确实如此。南广开学典礼连续三年都是下雨,2004年9月14日、15日,两天新生报到,都是下中雨,15日晚上停止,16日在江宁高级中学操场举行开学典礼;2005年10月5日、6日新生报到,下的是小雨,6日下午4时左右雨停,7日在方山校区大操场举行开学典礼。这两年开学,新生和家长都是一脚水一脚泥。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将雨具交给孩子用,罩到行李上,而自己却淋得酷似“落汤鸡”。2006年9月9日、10日,两天新生报到,又是一直下着毛毛细雨。11日上午,虽然乌云密布,但雨已经停了,按计划9点钟在学院操场举行开学典礼。会开了一半,老天还是坚持不住了,又下起了小雨,台上台下都打起了雨伞,出席典礼的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王湛、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等领导,同大家一样撑起了雨伞。这个场面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王新开老师带着摄影系的学生们,拍摄记录下这一别开生面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场景。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热门推荐
  • 宇过天晴:我的忠犬男友

    宇过天晴:我的忠犬男友

    齐天宇觉得自己中了一种叫赵子晴的毒,只要她勾勾手指,自己就像一只忠心的狗狗,摇着尾巴屁颠屁颠就过去了……自己可是只被女生追从没追过女生的帅炸天的宇哥啊……“齐天宇,过来”“汪~”“齐天宇,给姐揉揉肩”“汪~”“喂,齐天宇,你手往哪摸呢……”
  • 九天落剑

    九天落剑

    天才?如果天才觉醒了废柴血脉是怎样的呢?受人排挤,一无是处,然而,天才却总是这样低调,但是真正的天才正在这种环境中觉醒着,一人,两剑,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一个呼风唤雨的强者,是多么艰辛的事情,但是,努力总能战胜一切。
  • 天狗策

    天狗策

    一代狼王--天神,沦为一中普通学生的师傅,看废柴张小天如何觉醒!
  • 以刀为名

    以刀为名

    末代书生,看他如何弃文从武;情场失意,看他权海沉浮;国破家王,看他‘以刀为名’报销国土;一段武侠的传奇,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一个伟大的人!看时势造英雄,还在《以刀为名》!
  • 强宠痞妃:冷王乖乖就擒

    强宠痞妃:冷王乖乖就擒

    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冷血杀手,却惨遭渣男陷害!再次醒来,却沦为天寒大陆人人喊打的废材五小姐!灵力全无,人权尽失,更被人陷害掉入陷阱,被人在烟花之地拍卖!是可忍孰不可忍!世人不知,废材小姐早已今非昔比。渣女上门找茬,来多少她虐多少,姐就怕人少不热闹!渣男退婚?姐直接将休书拍你脸上!说姐废柴没人要?姐让你看下什么叫九天魔神来抢婚!本以为再世为人,自己早已经绝情断爱,却不曾想,这不知道从哪儿蹦出来的面瘫男,彻底搅乱了她的一池春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成长之路

    魔法成长之路

    我自异世而来,怎会让你们欺我辱我?权贵,世间权贵又如何?我千叶从来就不是欺软怕硬的人,我必要踏遍这大陆,走遍那锦绣山河,闯出那一片天地!但是,为什么传说中的圣者有奇怪爱好?为什么高贵的精灵会在大陆上到处乱跑?为什么会打铁的矮人变成了马里奥?为什么最大的boss这么奇葩?为什么人鱼会变成淋浴器?最重要的是,你为什么靠我这么近??男主:抱歉,我家千叶没吃药,各位看官不要当真,认真的看文吧~本文一对一,不喜勿跳。
  • 斗罗大陆之综漫穿穿穿

    斗罗大陆之综漫穿穿穿

    冰灵,不是傻子,从来不是。她只是把一切都看的太清了,所以不愿意说出来罢了。高处不胜寒。这是对于冰灵上一生的写照。但这一生不会了,冰灵在这一生不会重蹈覆辙了。这一世她会变得更强,变得更耀眼。这一世,是他们沦入时间的陷阱,还是,她看透一切的转身离开。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漩涡里化为光沉。不是看不透,而是不敢看。不是不离开,只是舍不得。不是不在乎,只是习惯了.......孤独的人生。罢了,罢了,终究是我负了他们。终了,终了,终是我们在时光中弄丢了她。一切的一切,都该结束了。可是.....真的不在乎吗?那.......眼角的泪......又算什么呢?
  • 凛冬前夜

    凛冬前夜

    霜降前夜,凛冬将至,剑之所指,荣耀所致!这一次,这片土地由我们来守护!
  • TFBOYS之奇宠宝贝

    TFBOYS之奇宠宝贝

    王俊凯抬起张依玲的下巴说“依玲,你常常不是问哥哥说哥哥有喜欢的人吗,我告诉你,哥哥喜欢的就是你”张依玲“凯哥哥……”王俊凯“我喜欢你,依玲”————————王源“小笨蛋,你怎么这么傻啊,连接吻都不会”张依玲“唔……源哥哥好坏,依玲不喜欢你了”张依玲羞涩的说————————易烊千玺“依玲,亲哥哥一个”张依玲跑过去“enmua,千玺哥哥满意吗?”亲的是脸蛋,易烊千玺宠溺的抱住张依玲
  • 非酋在阴阳师

    非酋在阴阳师

    一个红色的勾玉带着一个灵魂进入了手游‘阴阳师’的世界。让人感到十分遗憾的是,这个人是一个偷渡的非酋...在这SR多如大天狗,SSR还是多如大天狗的绝望世界,百里三三白手起家,穷极一生,只为在房价爆高的魔都之中购置一张地皮协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