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94

第94章 党报理论的三次突破(2)

从“扩大报道范围”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对报刊角色定位的转变。在这里,读者是具有不同需要的有差别的个体。同时,重视读者需求也不再是口号式的空喊,而是被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中。《人民日报》改版前,报社曾采用专人访问、小型座谈会、写信和发表公开信等方式,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和建议。在4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近两个月中,报社共收到读者来信357件。这样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读者征求意见,在新中国新闻事业史上还是头一次。[14]

“开展自由讨论”则体现了党报对读者言论自由的尊重。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批转了《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呈送的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文件指出:“为了便于今后在报纸上展开各种意见的讨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15]

这一文件“体现了党尊重新闻规律的科学态度,表现了党报政策与宪法关于言论、出版自由规定的一致性,标志着党报理论的重大发展”[16]。

从过去“一字一句都必须代表中央”,要求“报上发表的言论都必须完全正确,连读者来信也必须完全正确”[17]的“党性”思想,到党报“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允许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18],这里也包含了党对新的历史时期报纸功能的重新认识:报纸不再仅仅是党的宣传、组织工具,而应更多地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公共平台。这表明,党报开始探索报纸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所应履行的社会职能,侧重点已从作为党的机关报而履行的党的组织、宣传功能转变到作为新闻传播媒介而履行的满足读者的社会需求。

遗憾的是,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这场党报改革很快被政治淹没,成为政治斗争的“陪葬品”。“文革”时期,党报的“党性”被“阶级性”所置换,“群众”(人民)则被“无产阶级”所替代。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体化和对象化的同时,党报的“党性原则”成了其必须无条件为党权机构(或个人)服务的有力借口和合法包装。人民的声音和要求已无法通过党报党刊传达出来。

三、1978年至今的新闻改革,目的是通过理念与制度的创新,力争使党报党刊“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在新闻界,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对报刊党性与人民性问题的争论为起点,党报理论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同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1979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上,有新闻界人士提出了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基于前几十年“党性原则”被一再滥用的事实,主张把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区分开来,并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这一观点甫一提出,即在新闻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为此,党中央几次下发通知并召开会议,统一认识,彻底否定了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看法,并多次强调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回头看,这一论争的起因,显然不是理论意义上的“党性”与“人民性”孰是孰非、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报业实践中一再发生的一个冷酷事实:当报纸被某些以党的名义掌握权力的个人或小集团掌控,人民大众失去了任何监督和约束的权力时,党报又该如何去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可见,作为一党喉舌的报刊要想健康发展,树立科学的传播理念固然重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并确保其贯彻实施才是更为切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党报党刊不被少数人以党的名义任意操控,沦为服膺和服务于某些小利益集团而不是人民大众的工具。

改革开放前,除了1949—1956年的短暂时期,党报机关是纯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拨付。报社不必考虑经营创收,也就不必关心一般读者(广义上的人民)的阅读兴趣和信息需求。这样,服务和满足于政治层面的要求就成为报业的第一法则,而处于政治笼罩下的读者/大众的需求、声音和意愿则是报刊相对漠视的一个领域。

改革开放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制度设计显然对上述“唯上不唯下”、“唯官不唯民”的体制性弊端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改善报界的经营状况,但客观上却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党报“走市场”这一与其前截然不同的理论课题的持续关注。

党报“走市场”,意味着其将作为市场上“自由买卖的商品”,每日面对亿万读者(人民)的品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的政治宣传功能不能改变;但身处市场的党报还需遵循市场规律,对其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做出调整。从受众需求出发,要求党报完成从“宣传纸”到“新闻纸”和“实用纸”的转变,不仅要实现政治功能,还要实现服务和信息传递功能。

对于上述种种变化,三十年来社会各界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上自中央领导,下至一般理论工作者和普通百姓,都对如何提高党报质量,增强其舆论引导能力建言献策。党报领导层和政策制定者则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报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决策机制。报界、读者、理论界和领导层的良好互动,是三十年来党报理论建设的一大亮点。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闻宣传“第一,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还进一步明确要求《人民日报》,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这一讲话,“既是党的新闻宣传理论创新的典范,又是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指南”。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新闻宣传的重要思想,把我们党对新闻传播规律、舆论引导规律、媒体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不难看出,党报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实质上都是改革那些滞后于时代、阻碍党报发展的旧观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理念的结果。三次新闻改革的事实也表明:党报理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身才能不断完善,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艾红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宋丽琼: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硕士生〕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6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2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8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5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3页。

[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页。

[9]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2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34页。

[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33-237页。

[1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09页。

[1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09-111页。

[14]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83-84页。

[1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483页。

[16]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3页。

[17]《中共中央批转〈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18]《中共中央转批〈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同类推荐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文章讲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轻语喃喃

    轻语喃喃

    穿入小说也就罢了,穿入小说中的女配是要闹哪样?穿入女配也就罢了,不让修改剧情是要闹哪样?可怜的聊轻语,自从穿越后,每日每夜就只能想着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要那么凄惨收剧,哪有什么时间去风花雪月!
  • 末日下的万里归途

    末日下的万里归途

    绝对新人,初次提笔,用心之作,献给喜欢此类型小说的人。一个普通人,和伙伴在残酷血腥的末世里苦苦挣扎,只为回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人身边。遥远的路途、险恶的环境、叵测的人心、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都无法阻挡前进的脚步!为生存而战斗!为亲人而战斗!为爱而战斗不休!无异能、无种马、无后宫、无圣母、也不是龙傲天。书中有许多贴近现实的人文、地理、自然等细节,希望能够让你感同身受。
  • 血瞳妖巫

    血瞳妖巫

    龙九,国特种部队精英行动组“龙组”成员,一个冷情美艳身怀绝技的女子,因为叛徒的出卖在一次行动中光荣牺牲,却误打误撞得到千年之前的巫族传承,为找出巫族惨被灭族之因而被送入异世。寻求真相之途阻碍重重,身份之谜逐渐揭开。
  • 少年仙才

    少年仙才

    一场流星雨,一个梦境,一柄剑,一条龙。世界就此改变,在这个新的时代,涌发了一场修仙的风暴......
  • 神谱之创世说

    神谱之创世说

    宇宙洪荒,天地初始······龙、神、仙、人、魔降世·······不一样的创世之说·······不一样的人世经历·······不一样的联手定世封魔·······并且有不同的爱恨见解、情感纠葛·············让我们一起回顾当初的天地洪荒、混沌宇宙······回顾神、魔、龙、人的爱恨情仇······回顾人类的历史、神魔的历史及他们中界龙族的历史······追随神谱神游上古·······
  • 夕为谁离

    夕为谁离

    无论哪生哪世,她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谁,让她一生痴狂。虽然他们一直相随,可那些爱太教人战栗。若说她残忍,那么,他们又算什么?他,要天下故舍她,爱到不折手段。他,为天下而娶她,爱到残忍至极。他,弃天下只为她,爱到死心塌地。谁也不知,他们究竟要天下还是她,令她逐渐忘记何谓爱,何谓恨。然,谁负谁也不再重要了。此生仅为一人,要她生要她死,她甘之如饴。(此文可能有些慢热,请各位亲要见谅,求点击,求收藏,最希望的还是想得到大家的评论,谢谢!)
  • 迷仙音

    迷仙音

    一曲《迷仙引》,一颗琉璃心,谁人道:“一世宁安。”
  • 魔境探秘

    魔境探秘

    一位人生并不太如意的普通年轻人,在接到一通诡异的电话以后被动的被卷入了一起可怕的事件当中。那些‘鬼魂’,以及那种种奇怪的生物究竟都是什么东西?!而那些神秘的照片,又是寓意着什么呢?这名年轻人就这样在无数的谜题之中不断的挣扎着,渐渐的,他才发现自己竟然完全低估了整个事件的复杂程度,而那些接踵而至的诡异事件却也开始越来越超乎了他的想象……
  • 相公请接招

    相公请接招

    被指导员拉去参加5000米马里松长跑,让先天性运动白痴情何以堪啊~跑道上会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啊...但是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什么啊!!!木房?黑陶碗?粗布衣?有没有搞错,Cosplay也要有个度啊....那个坐在她床边老是红着脸的男子是要闹哪样嘛!为什么还有一个菜呀似的小屁孩总是喊着她娘???!
  • 学霸学渣向前冲

    学霸学渣向前冲

    本书试图以幽默风趣却又不失温情的笔触,来写一段段直抒胸臆的趣事。试图通过几个性格各异的中学生学霸学渣和颇有特点的班主任陶然及其他老师相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来表现现在孩子们思维活跃,喜欢别具一格的特点,虽身处应试教育的横流,却仍旧渴望真正素质教育的陶冶;追求个性张扬却仍然不失乐于助人的品行;喜欢有风格的老师,渴望师生之间搭建心桥。本书希望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能看完后会心一笑的同时有所思索。学霸是可以让人敬佩的,也是可以令人发笑的,更有的是不可思议的……而学渣呢,有时候是令你望尘莫及的……中考就要来了,学霸学渣们,向前冲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