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63

第63章 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正面效应——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张晓红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突发重大灾难性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媒体反应迅速,发挥优势,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多角度、深层次、长时间的报道,在中国的危机传播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与以往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常常“隐瞒”和“遮掩”信息的做法完全不同,这次我国媒体的报道做到了及时、公开、透明,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赞誉。这无疑是中国媒体在重大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一次变革。

汶川地震报道产生了诸多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快速公开信息,把握舆论主动权,稳定了民众情绪,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震后仅几分钟,网上就出现了报道,十几个省市的网民迅速反映有震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亟待官方发出权威信息。在危机传播中,政府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速度其实就是政府对危机反应速度的一种象征。公众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就会对政府在危机中的反应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政府失去信心。而重获公信力则需要政府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做到。

震后一个多小时,胡锦涛同志关于抗震救灾的指示即随电波传遍全国,震后两个多小时,温家宝同志即乘专机赶赴灾区,亲自了解灾情,指挥抢险。在专机上,温家宝同志向媒体发表讲话,表明了中国政府关于尽全力抗灾抢险、最大限度地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立场。媒体和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知党和政府对这次大地震高度重视,并正在迅速展开救援行动,这极大地稳定了社会情绪,也激发了全国人民自觉行动、支援灾区,与政府和灾区人民共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热情。

5月12日20时30分左右,温家宝同志抵达四川省都江堰市,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随即开始运转。就在当天下午,国家地震局召开了汶川地震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就汶川地震的总体情况作出权威说明。

5月12日晚、5月14日,胡锦涛同志两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此后的多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及温家宝同志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消息,媒体都及时作了报道。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等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了宣传组,为奔赴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众多媒体记者随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各种采访帮助。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新闻办每天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大量权威的新闻信息。国内外媒体充分报道,广播、电视更是扬其所长,进行现场直播。

一系列权威信息的及时披露,让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消除了疑虑和恐慌,稳定了情绪。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动员了救灾能力,赢得了宝贵的救灾时机,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公信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因媒体的开放牢牢掌握了话语权。

二、确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突出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彰显人性的光辉,激发起全民族的凝聚力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充满了尊重生命、关注人性的情怀。这与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科学执政理念相吻合。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他们在地震中所流露的真情,通过媒体报道得以充分展现。

国家最高领导人在灾区忙碌的身影,力挽狂澜的风范以及珍爱生命、情系人民、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表率作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切为了人民”、“第一任务是救人”、“只要有一线生还的机会,就要用百倍努力”、“请大家坚持住,我们正在援救你们”等感人肺腑的话语,在公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赢得尊重与信任,树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

大量稿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命、对亲情、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顽强渴望,给人以感动,更给人以力量。许多报道从人性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生命,关注灾难中的普通人的行为、思想及精神状态,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件件生动的事迹、一个个珍贵的细节,将对生命的尊重通过富有人性的、温情的表现方式,贯穿在灾难的报道中,自始至终表达了对人民生命的关心和关注,表达了对灾区同胞的同情和慰问,表达了全社会血脉相连、手足情深、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在灾难黑色的阴影中照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起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

对生命的最高尊重,在全国哀悼日得到升华,它凝聚了民族的情感和力量,彰显了国家和民众的进步。“以人为本,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以人为本,中华民族的力量紧紧凝聚。一个大写的‘人’字在山崩地裂中巍然挺立!”[1]

相信以这一次汶川地震报道为起点,未来中国新闻界在“以人为本”的道路上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三、通过及时、公正、开放的危机传播,展现中国的正面形象,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这次地震灾害报道,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窗口。国外媒体对中国处理汶川地震相关信息的透明公开给予空前的高度评价。在一些报道中还以对比手法来突出中国与以往的不同。唐山大地震、“非典”以及缅甸的风灾,都成为对比中国此次行动的坐标,在比较中称赞中国的进步。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中国领导人迅速采取了行动,向公众表明他们正在全力抗震救灾。

韩联社称,中国领导沉着应对唐山大地震后时隔32年发生的四川省大地震,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政府的做法令人感到‘耳目一新’”。《泰晤士报》的署名文章说,人们在这次地震中没有看到像在2003年SARS爆发时所出现的掩盖事实真相从而引发谣言、慌乱的局面。

《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说,中国对地震的反应不同寻常地公开。中国电视台不间断地滚动播出灾情和救灾努力,这在中国还是非常少见的。中国政府制定了非常积极的救援努力,从全国各地调派了大量部队前往灾区,中国总理手持扩音器走到灾民中间,这反映出了中国政府走向公开透明和改革的一种趋势。

《华盛顿邮报》在题为《开放中国》的文章中指出:“此次地震,包括电视、报纸、广播在内的中国媒体进行全面透明报道……此次国内和国际媒体均获许对地震进行空前畅通的报道。”

正如《环球时报》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政府和全社会面对灾害的快速反应,也像灾害本身一样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看法。”[2]全世界都在关注和声援中国的抗震救灾。由于中国政府的透明公开,国外媒体对地震的报道前所未有的客观和正面,除了对政府的迅速行动、有力组织,对军队的积极救援,以及中国媒体公开透明的报道等都给予高度评价外,还大量引用我国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稿件,其中,西方通讯社转发的图片几乎都来自中国媒体。

在震后安置重建遇到一些敏感问题时,西方媒体没有像以往一样,以谣言和不实消息为依据,大量制造片面甚至虚假的新闻,一味指责围攻中国政府。这与拉萨事件及奥运火炬传递时的负面报道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中国政府在此次地震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能力、所展现出的开放和透明度,扭转了长期以来被西方误读或者歪曲中国社会形象的被动,让西方媒体没有了制造不实新闻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就可以有效引导国际舆论,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极大改善国际新闻报道中“西强我弱”的局面。

四、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各自发挥优势、形成交响,新闻运作方式实现了新的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汶川地震报道中,媒体参与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种媒体各显其能、各展所长。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几乎在同一时间聚焦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全方位、立体式地报道了灾情及抗震救灾的实况。由于不同媒体具有不同的信息效应,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再现了事件的不同维度,捕捉到灾区的一切信息和真实的社会感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立体、生动的全景画面。

二是网络和手机媒体得到发展,走向成熟。地震报道中,国内各大网站建立了以新闻中心为主,博客、播客、论坛、WAP等多个频道参与的报道团队,24小时不停息地刊发汶川地震方方面面的新闻、信息和评论。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抗震救灾网等推出的中英文文字新闻报道、图片新闻报道、原创稿件、视频新闻等,数量庞大,形式多样。人民网手机报推出《抗震救灾特刊》77期,提供大量新闻信息;网友踊跃参与人民网的抗震救灾互动活动,各种形式的留言超过70万条。新华网推出《汶川地震》中英文专题,并通过网络和手机平台播发中英文快讯;新华社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向四川地区手机用户免费发送“新华手机短信”,及时传递抗震救灾的重要信息。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均在地震后一小时推出“汶川地震专题”,分门别类地滚动播发最新的灾情和救灾消息,并发布来自网友的图片和视频。新兴媒体的运作机制和理念日趋成熟,形成与传统媒体竞争与互动的新局面。

三是媒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形成。我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快速反应博得了多方认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媒体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表现出了一定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新华社打破地震报道常规,在尚未接到中国地震局震情通报的情况下,于14时45分播发北京地区有震感的英文快讯。中国地震局发布震情通报后,新华社立即向世界发出权威消息。12日15时2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取消原有节目,开始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22时,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专题报道《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从19时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持续关注灾情与救灾工作。国内外其他媒体也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投入到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

各媒体从报道的指挥、协调、控制到具体的组织和实施,从强调时效意识到雷厉风行的行动,从报道规模、手段、方式的确定到人员的配备等,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实现了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转,体现出了我国媒体危机传播机制的积极作用。这种高效快速的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搞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重要保障。

五、新闻工作者队伍得到了锻炼,弘扬了职业精神,体现了专业素养,展示了良好形象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这次地震报道中新闻工作者的最好写照。地震发生后,不仅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派出多路记者,各大网站,各省市报纸、电视台、电台的记者也紧急赶往灾区。不畏艰险、现场采访,全面、详尽、深入地进行了地震报道。前方记者奋力拼搏,后方人员全力配合,夜以继日地工作。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受灾现场道路堵塞,房屋垮塌,余震不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灾区第一线的中央和地方媒体记者,义无反顾地前行,以神圣的使命感饱含真情地介绍了灾情和无数感人细节,这种敢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是新闻工作者最宝贵的职业精神。

大规模、长时间的突发性事件报道,对记者、编辑、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没有相应的专业素养,没有熟练的采编技巧,是难以完成任务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灾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是一支忠于人民、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样一支队伍,是搞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根本。

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的多方面突破,使新的传播理念和方式进一步渗透到媒体管理运营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养成中,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促进我国传媒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新闻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张晓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

[1]新华社:《万众一心,托起生命的希望》,2008年5月25日电。

[2]《全世界声援中国救灾》,《环球时报》2008年5月14日,第1版。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汉语文化语用学

    汉语文化语用学

    为背景的语用学同中有异。主要内容有:语境干涉、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智力干涉、语用原则与策略、语用的体现关系、宽式语用学以及语用学也可以称为“人文网络言语学”。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我曾见过你

    我曾见过你

    一年前的一次提醒换来大明星的注意。韩辰借着和公司闹翻的借口来到慕容冰的身边。发现这个丫头也许只是性子不太讨人喜欢而已,算了,他就“勉强”收了吧!在追妻道路上还要迎战情敌……慕容冰在和韩辰相处的过程中,从处处看韩辰不爽到:“陪我看婚纱。”“好”
  • 黑曜石传说

    黑曜石传说

    上古有大能人,遗下《火策》、《水策》两卷天书,悟之修之,可天人合一,操控自然。群雄逐鹿天下,天下的命脉却早有定数。风花雪月晓如空,剔昭银洛谁主浮沉?
  • 我的小妹一点也不可爱

    我的小妹一点也不可爱

    她,日向灯里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不良少女,运动全能的她却是一个喜欢着古怪东西的人,当接到来着父亲的电话并在得知父亲已经再婚的情况下,被要求搬去跟再婚对象的十三个儿子一起生活,今后的日常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 浮生比梦长

    浮生比梦长

    5年前,他对他说:“林彤,我回来了”5年后,他松开她的手对她说:”你走吧,有生之年别再让我见到你,以后山高水长,你我互不相干”分开那年,她对他说:喜欢上你好像失火焚心烧肺痛的热的我渴望的我惧怕的都是你
  • 修仙笑传:这对仙侣很腹黑

    修仙笑传:这对仙侣很腹黑

    他,一代强者身负血仇,侥幸逃生却身染重病,传说浩瀚宇内,他的毒唯有她一人可解。她,一朝穿越成为神女,世恶道险强者为尊,机缘巧合走向一条通往强者的不归路。当他与她相遇,当腹黑撞上腹黑,便开启了一场强者恒强,逆天改命的惊世传奇!若干年后…“休得耍赖,你的毒不是早就解了吗”某男勾唇邪笑扑向赵晗伊“剩下的余毒,你一辈子都解不完……”【本文:爆笑升级又励志,甜宠撒糖又欢脱。欢迎各位新老读者前来跳坑。猫大人书友群群号:62116441】
  • 花颜落

    花颜落

    她,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她,拥有绝美的花颜。她,共和国之辉的缔造者。花颜会凋零,花香却永远芬芳。
  • 你不乖哦

    你不乖哦

    单亲家庭的伊韩从小就个性孤独,他没见过他的父亲,只听他的母亲说不幸车祸死亡从小长到大的哥哥突然回来,伊莉会如此反对,平时古灵精怪让人摸不透每次一次偶遇他遇到了冰一样的总裁康子轩他从小接受上层社会散发这冰冷王者气魄他从小就开始创造他的黑道风云他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他遇到了伊韩以后,她用他的天真融化了他的冰冷的心,他们在幸福路很艰难困苦,他们是否能艰难度过呢
  • 天鸢传

    天鸢传

    白衣戳,痴擎天剑萧萧舞,风月酒,醉挽鸢回绵绵歌。皓雪夜,狂捺心头熊熊火,残阳斜,笑揽江湖涟涟波……
  • 子孤

    子孤

    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属于了他……但是命运又让她失去了他……朋友一个个为她离去……“最后我还是一个人吗……”子孤……真的是永恒的孤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