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106

第106章 给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建议

刘运峰

编辑出版学是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主干课,仅靠课堂讲授远远不够,还需要同学们自己在课下学习。事实上,不唯编辑出版学,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仅凭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能够学好的。正如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那么,如何在课下学习编辑出版学呢?我建议同学们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养成品评图书的习惯

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一般的读者,而是要随时用一种批评欣赏的眼光、态度对所接触的图书进行品评。一本书拿到手中,要想到这本书有没有出版的价值,有没有读者,是给谁看的,有没有市场,它的封面设计怎样,和内容是否相符,版式如何,印刷、装订质量如何,用纸怎样,篇幅是否适中,如果是给老人和儿童看的,字号是不是过小,行距是否过密,纸张是否太光,另外,定价是否合理,销售是否顺畅,等等。这些在编辑出版学的教材上往往不涉及,需要我们平时留心和注意。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会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品评图书的行家里手,就会加深对编辑出版学这门课的理解。

二、随时留心图书市场的变化

现在,出版已经成为一种产业,逐渐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营,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过去那种凭借几种动辄印刷数百万册的图书“稳坐江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地方出版社暂且不论,就是连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这样的国家级出版社都面临着经营上的困难。正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才使得图书市场出现了大量的同质化、短期化、重复化现象,在品种空前增加的同时也面临着库存上升、销售不畅、资金短缺的问题。

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就要随时关注图书市场的变化,从中发现带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要多逛书店,大到图书大厦,小到旧书摊,都要经常去看一看,看看哪些书供不应求、不断重印,哪些书长期积压、无人问津,哪些书想买却买不到。第二,要多参观书展,增强对图书市场的感性认识。在书展上,可以充分感受到图书市场的竞争气氛,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读者对图书市场的反应,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冷静客观。第三,要多收集书目,一方面是增加图书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了解不同出版社的出版重点和出版特色。第四,要多去图书馆、资料室浏览图书,借以掌握图书的构成情况和众多学科图书的分布情况。

三、养成为图书纠错的习惯

图书是一种文化产品,凝结着作者、编辑、校对、印刷、装订等众多环节人们的劳动。由于它的生产过程复杂,图书中的差错在所难免。但有些差错则是不能原谅的,那就是由于作者、编辑、校对人员的不认真、不负责所导致的知识性、事实性差错,即通常所说的“硬伤”。图书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硬伤”。比如,有一本《齐白石书法》,文字量很少,大部分内容是图,应该说编辑的劳动量不是很大,但却是错误百出。比如把“楷书”标注为“隶书”,把“隶书”又标注为“篆书”。这些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编辑人员的疏忽和草率。养成给图书纠错的习惯,实际上就是锻炼、培养自己的编辑能力。

除了自己随时发现图书中的差错之外,还要随时留心报刊上的纠错、补正文章,或是收集剪贴成册,或是直接在相关的书籍上进行订正,使自己所拥有的版本更为完善。假如有机会重印、重编时,自然就会省去很多力气,而且会使新版本胜人一筹。

四、多读“书话书”

“书话”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说得宽泛一些,书话堪称散文的一种,凡是以书籍为谈论对象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书话”。比如,有关书的掌故,书的版本,读书人的情趣、逸事等,均可以归入书话的范畴。恰似唐弢所说:“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多读书话书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书的知识,比如图书的出版经过、图书的遭遇、版本的变迁、文坛的掌故等等,借此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图书版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书话书,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发现有意义的选题。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书话书,分别是唐弢的《晦庵书话》、郑振铎的《西谛书话》、叶灵凤的《读书随笔》、孙犁的《书林秋草》。这些书,写得都很有趣味性,读起来也不感到吃力,能够从中得到很多收获。

五、多读编辑家、出版家的传记、回忆录以及出版机构的纪念集

中国有着非常优秀的编辑出版传统,在历史上取得过骄人的业绩,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宋代的司马光,明代的毛晋、胡正言,清代的纪昀,近代的张元济、陆费逵,现代的鲁迅、叶圣陶、邹韬奋等,都是非常有成就的编辑家和出版家。他们的编辑、出版思想和实践活动,都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尤其是近现代的编辑家和出版家,他们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格对于我们学习编辑出版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也向大家推荐几本书:张人凤的《智民之师张元济》、赵家璧的《编辑忆旧》和《书比人长寿》、张静庐的《在出版界二十年》、陈原的《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往事:“如歌的行板”》等。

六、多读编辑家、出版家的文集

编辑家、出版家的文章不同于纯学术论著,没有太多的学院气,大多写得比较平实、亲切,读起来不是很吃力。这些文章大多都是作者长时间从事编辑和出版活动经验的总结,富有真情实感,同时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对于我们编辑出版专业的同学是难得的好教材。

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建议大家读以下几种:《陈原出版文集》、《王子野出版文集》、孙犁的《编辑笔记》等。

七、多练笔,尝试写一些图书广告和书评

前些日子与一位出版社的编辑聊天,他说作为一个编辑,一周之内至少要翻三本新书,一个月之内至少要写一篇书评,这样才能找到做编辑的感觉。我觉得他的话颇有道理。

写图书广告、书评是编辑、出版人员的基本功。广告和书评不仅有扩大书籍影响、提高出版社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导读者的阅读选择、阅读趣味。过去的图书非常注重宣传,往往会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图书和出版社的影响,比如在图书的封底、折口、版权页、护封等处介绍书的内容和出版社的其他出版物。而且,这些广告大都写得文采斐然、耐人寻味,富有“书卷气”,而少“铜臭味”。尤其是鲁迅先生撰写的图书广告,已经成为鲁迅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千古绝唱”,是很好的范本。

不客气地说,现在的编辑大多不写广告,而且也不会写广告,即使写了也类似八股,一无生气,二无文采,三无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也不能不承认,与一些药品、化妆品、服装、电器等广告相比,目前图书的广告最缺乏吸引力,最为陈旧落后。尽管一些药品、化妆品广告有低俗之嫌,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广告的确是挖空了心思,开动了脑筋。

八、多读与编辑出版有关的报刊

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现代意识和扎实功底的编辑人才和出版人才,而编辑人才和出版人才一项重要的品质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灵通,眼界开阔。因此,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要多关注一些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报刊。比如,报纸类有《文汇读书周报》、《中国图书商报》等,期刊类有《中国编辑》、《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广角》、《出版史料》、《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图书评论》等,另外,《新华文摘》中的“读书与传媒”栏目也值得关注。

九、尝试编辑或制作一本书

从自己平时对图书市场的观察出发,以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为基础,选准一个题目,编一本有价值的图书。在编辑过程中,自己写出版说明,自己编排目录,自己写题注,写作者介绍,写编后记……然后向一家适合的出版社投稿。能够出版更好,不能够出版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在编辑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决定取舍,如何确定体例,如何撰写题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获得平时得不到的知识,接触到更多的图书和资料。

另外,就是尝试自己制作一本书,或者是把自己的习作,或者是把几个同学的作品搜集、编排在一起,自己编辑、校对,自己设计封面、版式,自己装订,自己写广告、书评,从中体验图书出版的全过程,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十、要在“杂学”上下工夫

“杂学”是针对专门的学问而言,通常含有贬义。就如同许多人轻视编辑工作,将编辑称为“杂家”一样。实际上,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杂家”比成为一个专家难度要大得多。照我的理解,真正能够称为“杂家”的,必然是“大家”。说得再明确一点,真正的“杂家”就是“博学家”。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大家”不是“杂家”的。远的不说,近一点的,我们所熟悉的鲁迅、郭沫若、钱钟书、周振甫、启功等成就斐然的大学者,又有哪一个不是“杂家”呢?

我常常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鲁迅那个时代的出版物质量大都比较高,很少有明显的差错,而现在的出版物却常常错误百出,竟然是“无错不成书”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那个时代编辑的水平比较高,尤其是在“杂学”方面,与作者不相上下,因此才能为作者把关。而现在的编辑主要的缺陷在于“杂学”的储备不够。一个编辑平时所面对的是知识背景不同、文字风格各异的作者,这些作者的劳动成果都要汇集到编辑手中,如果编辑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做好编辑工作的。下面举例说明。

鲁迅1912年7月23日日记中有“作均言三章”一句话,有的编辑认为“均”是“韵”之误,是鲁迅写了错字,径直改为“作韵言三章”。实际上,“均”是“韵”的通假字,鲁迅对此极为熟悉,并没有写错,因此不能擅改。

我们不一定必须成为书法家,但应该具备辨别书体(篆、隶、楷、行、草)的能力,同时也应该能够借助有关工具书辨认篆书、异体字,不然就会出笑话。比如,有一本《鲁迅藏画欣赏》的书,其中附录了一张鲁迅友人刘笠青画的《天风海涛》。前三个字一眼就可以认出来,“涛”字的写法则有些特别,是用汉魏时期印章用字(称为“缪篆”)书写的。该书作者将其误认作“泻”字,并在书中做了如此的解释:“《天风海泻》为水墨写意之作,笔墨浓淡有致,海水与树木动感分明。不过,题为‘海泻’,似有不确,因画面并未见海水汪洋,且写一小舟,上立一人,更示人以放舟江河之感。”画家并没有写错,篆书的“涛”字通过查阅清人桂馥的《缪篆分韵》就可解决,但作者和编辑对此都不熟悉,因此出现失误。

作为未来的编辑,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杂学。比如,文字学、版本学、目录学、避讳学、音韵学、书法、篆刻、绘画、诗词、音乐、舞蹈,等等。那么,如何在“杂学”方面下工夫呢?能否找一两本书来奠定自己的“杂学”基础呢?不能。就如同我们上面提到的“杂学”实际上就是“博学”一样,要做到“博学”,除了博览群书、勤学好问之外,没有更好的途径。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一书的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9)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百余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热门推荐
  • 深秋夜

    深秋夜

    世界有那么多个生命,每个人又想自己变得与众不同,那需要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一样。
  • 你要去哪儿

    你要去哪儿

    一个怪人,不一样的爽文。不知道目的地,也没有所谓出发的原因,行行走走,游戏人间。
  • 重生之登仙之路

    重生之登仙之路

    重生前我一生庸碌无为亲友弃红颜背叛受尽冷眼看遍世间百态重生后我一路谨慎前行遇红颜得知己快意恩仇一怒为红颜追求三千大道铸得无上金身上斩仙人下定魔乱不要问我是谁我叫陈翔我在《重生之登仙之路》等你等你与我一同撕裂苍天踏碎山河让我们一战封神获得永生
  • 第一个喜欢的女孩

    第一个喜欢的女孩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冷皓宸、安琦希本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过竹马五年别离,青梅五年思绪纷飞,两小有猜。《女孩》:女孩不想看你受一样的伤害所以学会溺爱一而再再而再三而再的错怪
  • 王子偏骑白马来:穿上水晶鞋

    王子偏骑白马来:穿上水晶鞋

    如何让你遇到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每个女孩子心中,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梦,梦里有位王子,待她如珠如宝如生命。总有一天,他会身骑白马,踏云而来,像是拯救公主的龙骑士一样,救她于水火,带她离开黑暗的泥潭,摆脱尘世的纷扰,像童话里写的那样,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一天,王子真的来了……
  • 邪魅老婆,乖乖抱

    邪魅老婆,乖乖抱

    男主,因为豪门婚姻,被迫与女主分离.........接下来的情节自己看书吧,哈哈哈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覆天封魔

    覆天封魔

    遗忘之都,曾经的圣人之居。如今圣人行踪成迷。少年逆天气运,却落人圣人棋局。与天博命,看我笑傲诸天
  • 天道轮:回

    天道轮:回

    身为一粒尘埃,跌落在红尘之海,明明知道无法逃脱出去,却还是坚持不懈的苦苦挣扎。她无意中将大道秩序所化的界主带在身边,他成为了她的武器,同时借助她恢复生机,看着她不断地努力和艰辛的成长,一步步的走上世界之巅……
  • 小丫头,你要对朕负责

    小丫头,你要对朕负责

    上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女娲补天,元气大伤为救后人,女娲石一分为二进入两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婴儿体内。却因女娲石内混沌之气乃天地造化之物,兼具生命之力和毁灭之力,一阴一阳却因一分为二,犹如两块互相排斥的磁场一样生活在个自的空间。当一方意外堕落山崖,意外穿越,而另一方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当穿越与反穿越相遇,会发生什么呢?而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情节虚构,谢绝考据较真。新人一个,望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