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10

第10章 新媒体格局下媒体的共存与融合

赵晨伃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随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科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变化,自身存在的形态和作用迅速拓展: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又拓展到网络和手机;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和文化的构成要素,政治和外交的有力武器,新闻媒体已经由过去的国家战略附属地位上升到国家战略主导地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数字传媒的信息传播,由报刊、广播电视的线性结构传播发展成为网状结构传播,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传播,使得信息传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

互联网在中国经过15年的发展,截止到2008年6月,大陆网民总数达到2.53亿,手机用户突破6亿,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拥有41.6部。这种对传统媒体来说带有颠覆性的变化,说明网络时代的来临,新闻和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改变了媒体的生态,新媒体应运而生。拿2001年和2006年中国内地报纸和网络读者日到达率比较,报纸从70.6%降到65.4%,网络从38.7%上升到72.4%;日读报时间从53分钟降到38分钟,日上网时间从10分钟上升到60分钟,这种状况还在继续。当然,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连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都在改变。

近来不断从西方传来百年报馆停刊的消息。怎样看待当今媒体的基本生态?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菲利浦·迈尔教授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他认为,“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国内也有人计算过报纸消亡的时间等。综合媒体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我认为现在在中国谈纸质媒体的消亡为时尚早,一个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纸质媒体还有生存空间;再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共存、互补、融合、创新应该是当今媒体基本生态。

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媒生产、存储、传输、接收、使用诸多环节数字化,从而使传媒融合成为可能。各类媒体可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自由组合、相互渗透;高新技术还在发展,可以继续为媒体进一步融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受众从媒体融合中获得好处,又有新的需求被激发出来,又为媒体进一步融合提供受众和消费市场,这就是媒体共存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如果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存融合放到整个文化产业大背景下来考量,共存融合应该走以内容为王、科技为先、资本为翼的道路。内容为王,就是内容决定需求,新闻信息采集是传统媒体的强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完全可以做到内容一次采集、多格式生成、多介质发布、集约化经营。科技为先,就是追随高新技术的发展,实事求是地选择发展道路,选择融合的切入点。媒体不能认为,一切新技术都是适用的,盲目效法、盲目跟进,不考虑实际情况,缺乏对新技术、新媒体运用风险的评估和对新的赢利模式的把握。一定要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度;考虑世情国情、社情民意、未来可持续发展谋略;考虑受众人群的分布及阅读方式,研究分众化、精准化、专业化的可行性以及市场发展前景;还要考虑资金链等因素来谋篇布局。资本为翼,就是资本决定市场规模,规模决定传播,传播决定影响力。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存融合,主要路径有三条,即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媒终端、传媒生产和传媒机构环节上的共存与融合。

关于传媒终端的融合。高新技术催生的媒体终端,当前主要指的是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要与之融合。

互联网基本上对目前已有的各种传媒功能进行了整合,有网络报刊、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广播、网络出版、网络游戏、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还有传统媒体没有的,如搜索引擎、虚拟社区、播客、博客、维客、网上论坛等,以其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和娱乐,以及交互性、便利性等吸引大量用户。宽带接入业务当前每年有20%-30%的增速,业内人士估计,很快将达到800亿元规模。中国的网络游戏萌芽于1995年,2007年玩家达到2600多万人,市场规模已达到上百亿元,到2010年预计将突破300亿元。

移动终端主要包括手机、掌上电脑、便携阅读器、车载楼宇接收设备等,传统媒体与之融合也势在必行。其中,手机已经从通信终端发展成为多媒体终端和多媒体生产工具,无疑是最重要的终端,在伊拉克战争中,手机已经成为战地报道工具。2007年国内手机报付费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但是随着中国内地3G标准商用时代的来临,手机报面临着诸多考验。一是在内容上,与传统媒体趋同,与其他手机报大同小异,信息资源同质化;在形式上,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也未能让受众参与,缺乏互动,没有体现出手机的优势。二是在运作模式上,手机报主要由移动运营商或第三方公司与报社签约,媒体受制于人,内容发送时间比较固定,不能及时刷新。三是随着3G商用时代的来临,传输速度加快,收费下降,移动互联网免费信息资源日益丰富,更有高速无线上网、掌上宽带运用和GPS定位导航技术下的精准信息传播,意味着手机多媒体时代即将来临,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去获得更多信息,互联网上的门户、搜索、博客、播客等也都会加入到手机媒体市场的竞争中来。因此,当前的手机报正面临用户分流、优势变弱的挑战,急需拓宽思路,整合传播技术,融合传播媒介,变革运营模式。

数字电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在家庭中发挥广泛的多媒体功能和管家功能将成为可能。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008年是有线数字电视的高速增长年,到2010年整体转换大体完成,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国内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而机顶盒蕴藏的市场机会将达到上万亿元,可以代为完成现在人们跑银行、跑邮局要办的很费时间的交水电费、电话费等琐事。这两项加起来,市场份额将达到15000亿元。

关于传媒生产的融合。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国内不少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利用自有的信息生产优势,近年来陆续开发了网站、彩信手机报、网络数码杂志、电子报和公共新闻视频等,实行资源共享、做大做强,正在向多媒体传播集团转型。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记者开始成为多媒体、全媒体移动记者,出去采访能摄影、写文章、拍视频,发到网站上,放到电子阅读器上,编发到报纸或手机上等等。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媒体正在把自身一个个独立分散的管理系统,诸如内容生产、广告发行、行政管理、决策分析、客户管理等形成数字软件,整合到一个数字平台上进行综合处理,从技术层面讲,这些已经越来越成熟。

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媒体生产环节的改革创新永无止境。2007年4月15日,《广州日报》在发行电子报、已拥有1.36万用户的基础上,作了一个用微波发送电子报的可行性尝试,这在全国是第一家,据说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他们通过电台,把《广州日报》电子文件6.5兆,发给接收器,与接收器连接的阅读器只用1分50秒就把报纸下载完毕,成本大概就几分钱,很低廉,这是优势。不过这样发送的《广州日报》还不能互动,并且受到微波差转站网布局的限制,有的地方收不到,或信号弱收不全等。但是这种多媒体融合试验很有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在有的媒体运用数字化优势,将内容分类打包,用电子杂志方式呈现给读者,能够满足个性化、专业化需求,很受人们欢迎。但是由于技术还不成熟,下载比较慢,文件比较大,不够方便快捷,随着技术进步,这种分众化、专业化、人性化的信息发布与获取的市场前景令人鼓舞。

关于传媒机构的融合。传媒机构的融合,包括合作、联盟、合并,应该说,这是一股世界潮流。国外许多传统媒体几年前就开始开展并购策略,试图让传统媒体的优势通过整合转移到新媒体中去,实现产业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元化。比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通过种种整合手段,业务涵盖了现代传媒所有形态,电影娱乐占25%,电视占22%,有线电视网占11%,直播卫星电视占10%,杂志占4%,报纸占17%,图书出版占6%,因特网等业务占5%,默多克认为他的新闻集团拥有最好的商业资产组合和公司结构,东方不亮西方亮,从而让资产发挥了最大效用。

对我们来说,新闻集团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一批多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因此,我们要着眼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我国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审视和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大力推动文化传播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生产传播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赵晨伃: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同类推荐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习惯重于方法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热门推荐
  • 因为遇见你之约定

    因为遇见你之约定

    “小凯,以后每年的9月19日都来勿忘我花海,好么?”“你说的我都听。”可是,他们还能再遇见么?
  • 诡色之第一美人

    诡色之第一美人

    江北镇,作为当世最繁华安宁的镇子,许多人便聚集在了这一带。某日,这个镇子却发生了一起血案,一个轩然大波开始在这安宁的镇子动荡起来........
  • 异世界魔法之旅

    异世界魔法之旅

    地球联邦舰队海洋号上一名普通的后勤人员克劳德·C·肯尼,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本应在休眠仓内醒来的他发现自己的意识出现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幸运的是,智能生物芯片也一起穿越到了这个异世界。这是一个剑与魔法的奇异世界,有强大斗气的武者,奇异魔法的法师,神圣的骑士,邪恶的魔物,这里诞生过无数的荣耀与传奇,这是一片奇迹的大陆——亚特兰大陆。有着尖端科技知识的克劳德,对于这个世界的魔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踏上异世界的魔法探索之旅。本文属经典怀旧类魔法小说,有着宏大的世界观和精彩的情节,欢迎阅读。
  • 宿命缘浅三生梦尽

    宿命缘浅三生梦尽

    第一世,她是万人敬仰的女娲之后,也是万人恐惧的宿灵女;他是女娲座下第三灵兽——独角白泽,他因家族之恨,为复仇在她体内埋下噬魂之种,并亲手杀了她,但却在她死的那一瞬间,他发现自己已深爱上了她第二世,他苦等千年,她转世为狐妖,谁知她却恋上了第四灵兽——麒麟玉祾。几经波折终于挽回她的心,却因玉帝之女心生嫉妒,加害于她,她再次堕入轮回第三世,又是千年,她转世为修仙人,他找到了她,但噬魂之种渗透灵魂,不断摧残着她的身体和灵识,最终在六界大战中,以魂飞魄散为代价,使六界再度安定“泽,恐怕我又要辜负于你,三世等待只换得如此结局,但恐怕我是还不起了……”
  • 意欲成仙

    意欲成仙

    21世纪的一个普通推销员,在另一个世界做着不普通的事,似在说着一个层面很多人的心声,又似在铸造着一个辉煌的传奇!我欲成仙为何戮仙?主角成长型,不YY!新人新书,请大家多指点。有群,号为200594414(长天界)
  • 暴力星空

    暴力星空

    在微小的人,也会有成为大人物轨迹;再伟大的人也有可能失败的一天。
  • 倾城长公主

    倾城长公主

    她原本以为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乱世重生为一国长公主,男宠无数、帅哥随意挑,却不想,为救亲人,嫁入牢笼。一场江山争夺,一曲恩怨情仇,谁丢了谁的心?谁欠了谁的情?明知这爱恋是天堂亦是地狱,却宁愿飞蛾扑火,粉身碎骨。。。
  • 不会飞的千纸鹤

    不会飞的千纸鹤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无论我走了多远也不管我在干什么这个故事都一直在我心里躁动,所以我想讲出来给大家听。很多年过去了,彼时那个乡村的角角落落里的每一个场景都让我魂牵梦绕。在消失的古朴村落里,我认识那里的每一个人,在夕阳下看过没一家的炊烟,清楚那里的每一棵树开什么样的花。只要你愿意,那么,我讲给你听。
  • 系乐府十二首 陇上

    系乐府十二首 陇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血天帝

    龙血天帝

    矗立九山八海,笑傲六道群魔。天地以我为尊,九界唯我称帝!一枚龙血原石改变了筋脉尽断的少年楚歌,让他重回武道,窥大道万千,练就万般神通,成为九界至高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