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0800000015

第15章 媒介行为引发的官司(4)

第三节媒介、公众人物与司法审判

公众人物是媒介所关注的一个对象,媒介之所以关注公众人物在于媒介可以凭借公众人物的相关信息吸引更多的受众来阅读自己的报纸、收听广播、观看电视、浏览网页,公众人物是任何形式的媒介、任何国家的媒介所关注的一个主要报道领域,这种现象表现了人们的一种正常心理。。比如近两年的网络媒介中,有许多关于明星怀孕生子的报道,有时多得都让我们难以忍受,但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受众需要这样的报道。既然是为了受众的需要,那么大众媒介将更多的报道视角集中在公众人物身上自然就无可厚非了。当然,媒介在主要关注公众人物报道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我们生活世界的普通人的生活,让我们的社会的信息结构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形态,这恐怕应该是我们的媒介未来的发展模式。社会的发展需要媒介,媒介对于我们生活的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一个离开了媒介的社会,人们的双眼将被遮蔽,而当媒介使我们睁开双眼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有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也才能对生活进行深切的思考,才能为我们这个社会进行更具深度的谋划。

一、媒介与公众人物的官司

媒介与公众人物打官司现在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媒介说了一些在公众人物看来不该说的话,于是他们被激怒,并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公众人物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看起来好像是法律意识很高的表现,但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他们还不太了解法律。

公众人物之所以还老是到法院里打官司,给媒介找茬,在于现在的中国法律当中还没有关于公众人物的概念,也没有公众人物的各种权利,比如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要受到限制的法典化的规定。但在实际的运行中,我们的聪明的法官却往往会对公众人物的权利进行限制,这种情况下法官是在依据法律精神进行审判,是我们中国司法的骄傲。公众人物的权利要受到限制,是法律精神和理念的必然要求。

这里要谈谈公众人物都包括哪些人物。

我们很难给公众人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我们可以说,公众人物就是为社会大众所广泛知晓的人,当然有的人虽然并不被社会所广泛知晓,但他的权利同公众人物一样应该受到限制。

明星是公众人物,他们的知名度越高,就越是公众人物,他们的权利就越是要受到限制。举个例子:张国立就是个公众人物,他在媒介面前就没有自己的肖像权,他走在大街上任何记者甚至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对他进行拍摄并且可以将拍摄到的画面发布。这个时候张国立肯定不会到法院里起诉这个发布他的消息的人,即使起诉了他也不会胜诉,因为他是公众人物。

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是公众人物,他们的权利也要受到限制。政府是为民众服务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在监督政府行为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不可能完全做到真实,难免会有一些小道消息,这在根本上并不构成侵权。政府官员的行为必须处在民众的舆论下,这是其职业所必然要求的。比如某个省出现了一些关于该省某省级领导的小道消息,包括其在别墅里与情人相会等,而媒介将这些到处流传的信息公布了,那么即使这些信息与事实不完全符合,媒介也不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媒介是代表民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机构,我们的社会需要媒介,媒介也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实,中国的报纸对政府官员一般是很少进行渲染的,除非这位官员已经下台,他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否则媒介还是比较客气的。但是必须看到,媒介的客气往往会纵容官员们的恶劣行为。实际上,媒介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他们都有权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寻求公开一个国家公务人员、尤其是高级官员的个人财产以及生活状况等等。在这方面,媒介必须拥有特权,即豁免权。只要一个媒介不是出于恶意对政府官员的隐私进行暴露,那么法律就没有资格对媒介进行惩罚。

公众人物的概念也是相对的,能够纳入到公众人物范畴内的人实际上是很多的。大学校长是不是公众人物?北大清华的校长恐怕在中国具有完全公众人物的形象,老百姓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有知情权。那么一个普通省属大学的校长是不是公众人物?也许他们没有像北大校长那样的名气和学术地位,但毫无疑问他们也应该受到民众的监督,尤其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监督。如果记者将某个学校老师和学生当中普遍流传的有关他们校长的隐私在媒介发表,那么这个记者和媒介将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任何惩罚。

凡是国家的公务人员,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全面监督,而媒介在监督这些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我们的社会需要媒介,因为媒介将一切公布于众人面前,这将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今天我们的媒介机构还受到很多的限制,这是我们的媒介不能正常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原因。任何国家的媒介都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控制,但这并不表明国家可以控制媒介的所有方面,媒介必须保持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国家可以引导媒介的发展方向,但没有必要抑制媒介对于社会不良信息的报道,对于社会不良信息的报道将会让人们看到真实的现象,这是现代社会民众所理应享有的知情权,任何人都不能加以剥夺。

这里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入西方的“公正评论”(fair comment,又译作“诚实评论”)的概念。“公正评论”的前提是承认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对于一切进入公共领域的事物,包括文化艺术作品、科学成果以及形形色色的消费品等,应有自由评论的权利。但“公正评论”的条件是:评论的事项必须与公共利益和公众人物有关,并且有可靠的消息来源,立场应当公正,没有恶意。只要具备以上这几点,即使是片面的、偏激的,甚至具有诽谤性的评论,也不应追究法律上的责任。这些受批评的人,根据他们从事工作的性质,可以是官员、作家、剧作家、演员、运动员、批评家等,即我们这里所说的公众人物。

我们期望公众人物自身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权利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并因此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媒介应该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最好的实现者,社会必须对他们给予宽容,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容忍媒介的过激的言论,那么这个社会将是难以进步的。媒介的存在就是要让人们说话,媒介是人们表达思想自由的中介,我们从媒介上应该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进步,感受到自由的空间,感受到我们政治的昌明,感受到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自由,但这所有这一切的良好实现都离不开媒介对于社会负面因素的报道,社会必须能够从媒介那里感受到自身的问题,而后加以改正。

二、媒介与公众人物官司中的权利冲突

中国的公众人物往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媒介说了这些人一些本来很该说的话,他们就不得了了,就跃跃欲试地要告到法院里去,这难道是法治意识提升的表现吗?其实不然。真正的法治意识在于理解和领会法治的精神,我们搞法治并不是要人们都去打官司,那样法院就人满为患了。法治所追求的是和谐,当然这种和谐是以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协调为基础的。法治意识是人们在法律面前的行动自觉,而不是寻找法律的空子,无事生非。打官司的人越多越是表明人们自觉意识的落后,而处于低级阶段的自觉意识难以构造良好的法治时空。

媒介发布公众人物的隐私等是一种宪法性的权利,这种权利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是不能剥夺的,而公众人物的隐私等各项权利也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否则社会民众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对公众人物的监督。一旦成为一名公众人物,你的某些权利就受到了限制,因此你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你可以躲避着媒介走,但你不能要求媒介不对你进行报道。公众人物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轻易地打官司了,司法也就少去了一些争论,多了一些安宁。社会要在一个良好的机制中来展现每个个体的价值,否则社会就难以发展和进步。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让老百姓说出他心里想说出来的话,否则憋得时间久了,再去爆发的话,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具有侵犯性的伤害。

凡是到法院里打官司,双方当事人肯定都认为自己的权利重要,而对方的权利不重要。一般来讲,在媒介与公众人物之间发生权利冲突的情况下,媒介的权利要高于公众人物的权利。为什么呢?直观的原因好像是媒介的权利往往有宪法上的根据,而公众人物的权利虽然也会涉及宪法上的权利,但公众人物所依赖的宪法权利要低于媒介所依赖的宪法权利,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即言论自由的权利要高于所谓的隐私权以及名誉权等等。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地说明问题,如果说媒介所依赖的新闻自由或者言论自由的权利比隐私权具有更高的位阶的话,那么对于普通人也应该是一样的,但在事实上媒介必须在普通人的隐私面前让步。所以任何问题都有一个语境的问题,在一个语境中重要的权利在另外一个语境中则可能完全不重要,这就是事物的特殊性。在媒介与公众人物的权利冲突之间,实际上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整体利益——我们社会的民众对公众人物具有的强烈的知情权。在这个社会中,从老百姓那里获得利益最多的是公众人物,他们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民众的存在不可分割,一个没有了民众关注的公众人物,也就意味着其作为公众人物已经丧失了任何存在的价值。正是因为公众人物与民众有着深刻的关联,所以法律必须对公众人物的权利进行限制。

对这种权利冲突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从效用的角度来看,给媒介以更多的保护,在根本上有利于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监督力量,这对于更好地让公众人物作出表率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倘若法律在媒介与公众人物之间的权利问题上给予公众人物以更高的权利的话,那么媒介将不再说话,一个沉默的媒介本身就违背了媒介的本质。媒介要说话,而在说话的时候就可能会给人造成伤害,如果给普通人造成了伤害,就必须给予赔偿,但如果受到伤害的是公众人物,则在某些范围内无须承担责任。

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步地走向公开化,公开化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就是媒介的自由。媒介是社会进程中一种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对于形成良好的公共舆论空间具有构造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的时代,媒介的迅速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媒介在改变着人的生活,人在媒介中也实现着自身对于自由的高尚追求。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离开媒介而获得完全的自由,媒介对于人的自由的本性是一种对象化实现的力量。在今天,自由借助于媒介得到了展现,网络时代的媒介使得任何人将任何信息随时发布到网络当中成为一种可能,凡是点击网页的民众可以立刻看到所需要的信息。公众人物要想完全地保有自身的自由权利、隐私权利已经很难实现了。

媒介必须体现社会的声音,而媒介对公众人物的监督就是社会声音的表达。媒介不需要浮夸,不需要虚伪,虚伪的媒介只能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任。过去我们的媒介不愿意真实地报道社会的问题,好像社会出了问题就不得了了。其实,哪个社会没有问题?有问题能够改正就是好的,哪个老百姓不需要媒介能够诚实地说话呢?在这个媒介主导的时代、在这个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我们需要对公众人物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不仅是监督和引导明星的行为,而且也要监督和引导政府官员的行为。我们的法律为什么不能给媒介以公布政府官员财产的权利呢?其实,即使法律中没有规定这一点,在法理上媒介依然拥有对公众人物的财产进行曝光的权利,这种权利来自于媒介背后的宪法权利。法律必须体现出对于公众人物、尤其是对于官员的监督,而这项任务完全可以由媒介来完成。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热门推荐
  • 狱神传

    狱神传

    自监狱中走出的少年,踏着炼狱之焰,誓要在这朗朗星宇内,纵横肆掠。“我见证过无数的罪恶,而你的罪恶终将自我手中终结。”起点主站2组签约作品,大家可以放心收藏,养肥再宰。
  • 剑神星主

    剑神星主

    少年叶长风穿越异世,灵魂融合,铸就永恒唯一的绝世天才。
  • 独恋枭妻

    独恋枭妻

    “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第一次遇见,他将她抵在墙上,语气霸道,眉目间有些不曾拥有的温柔与狠厉。“你准备,用多少现金买去这些人的命?”第二次见面,她用锋利的刀刃抵着他的脖子,冰凉间,有温热的鲜血随着刀刃流下。“如果你不介意,我把自己卖给你……”(作者:对手戏,有虐有肉有感动,不缺甜宠不缺霸道,欢迎来给墨墨加油!)
  • 超凡团队

    超凡团队

    一个项链,让他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既然暂时回不去,那就在这里好好工作吧!”龙决如是说。狼人、血族、巨人以及战争无数的黑暗侵袭着这个世界。他与他的伙伴们立下誓言守护这个世界,但当龙决直面真正的黑暗时,他不能接受眼前站着的人是真的!因为,在他面前的,是......(p.本作不定时更新,望大家见谅。其实这一点从开始就应该说的,但是我忘了真是对不起!)
  • 青春的红唇

    青春的红唇

    当希小萌遇到江希影,当杏玫子遇到颜翼辰当何小敏遇到韩亦炎,一段爱情的故事就此展开,爱情的火花就此擦出,他们将遭受什么困难,搞笑奇葩的事呢?翻开此书,让我们一同前往他们世界,零距离感受我们现在的青春故事\(^o^)/└(^o^)┘
  • 冬阳静好

    冬阳静好

    8岁的舒静在母亲的婚礼当天,目睹了母亲与未婚夫车祸身亡而受惊昏迷,成了孤儿的舒静由此住进洛家,从此与洛家两兄弟的感情纠葛,随着洛氏与竞争对手日益激烈的冲突,舒静的身世之迷渐渐明朗,一段不堪回首的感情纠葛由此揭开。舒静带着不舍和痛苦,选择一个人离开,由此展开了洛东阳五年的追寻之旅……
  • TFboys之天使

    TFboys之天使

    紫瞳和郭佳莹和郭泽纯是青梅竹马,小时候一起到美国读书,关系很要好,紫瞳小时候生活在美国,直到16岁回国,被父亲逼到重庆初中学习,在机场遇见tfbous,回到家才知道千玺是她未婚夫,发生一些事情后,郭佳莹和郭泽纯就从美国回来了,之后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 消失的大悲无漏寺

    消失的大悲无漏寺

    坤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曾经的名字,在这个国度里,没有杀戮,没有凶残的争斗,没有人与人的不信任。宁静祥和是这个国度永恒的主题。然而几百年前的一场沙暴却将这里宁静打破了,那曾经供奉着无数神灵的圣寺——大悲无漏寺在这场沙暴中消失了,那些神灵也随着圣寺的消失而不见了,失去神灵庇佑的土地顿时分裂成四个相互争斗的国度——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血腥的争斗,残酷的骨肉相残,扭曲的人性都在这里不断的衍生着~~四国皇族成员不断有人神秘消失,其中隐藏着多少阴谋与仇恨,究竟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薛瑾(玄武国十七王子德毓王爷)和王妃锦瑟相恋相守却始终饱受折磨,十九王爷薛琳在他们的婚礼上离奇消失,而一切的矛头似乎都指向了那座消失了的大悲无漏寺~~终于薛瑾和锦瑟决心前去寻找真相,他们又将历经些什么?一切尽在其中~~~
  • 毒医无二:腹黑神尊惹上门

    毒医无二:腹黑神尊惹上门

    一朝魂归异世,她继承人变成了相府人人避之不及的孽种,还是个前任小天才。她外表无害,内心无耻,手下无情。打脸虐渣易如反掌,施咒制符轻而易举,神兽宝物手到擒来,却偏偏遇到了那个妖孽,两个人的命运再次交错,在五岳大陆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的狂澜,你追我赶的热潮。当听到别人都说他是大陆的信仰,拒人千里的男神时。她彻底怒了:“你们见过谁家男神腹黑到半夜爬别人床的!”某神尊薄唇一勾,大手一揽:“腹黑配无耻,缠绵无休止。”众人泪奔:“无耻配腹黑,你说黑不黑!”(爽文一对一,男主帅一脸,女主不小白,放心入坑mua)
  • 表明相爱这件事

    表明相爱这件事

    青春,那时候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懵懂,对明天的路好奇,对身边的人纯真,对相爱的人珍惜。那时候我们最容易感到快乐,感到幸福,感到满足,我们一天天的在成长在学习在改变,或许十年以后的再次相约才能明白我们到底有没有变化,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我想我们应该趁着年轻去谱写我们的热血青春,尽管在以后后悔但至少现在不能有一丝遗憾,我相信当我们老了,再回忆起这段时光,我们会开心的笑,因为,这段回忆就像一部自己主演的电影,他真实,他没有NG,他尽管有着酸甜苦辣的情感,却实实在在的永远存在我们的心里。我想当你老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什么都带不走,唯一与你从这个世界消失的便是你心底的这段回忆,你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