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有线网络整合问题,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有线网络公司都认同有线网络进行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地方政府在网络整合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大多数被访者认同有线网络整合的主要障碍来自利益分配方面,而不是技术方面。而在整合方式问题上,认同资产整合方式的被访者略多于认同业务整合认同者。而在三至五年内是否能够完成网络整合问题上,接近半数被访者表示比较乐观。
按照中央部门的部署,整合有线电视网实际可分三步:一是中央和各省分别组建传输网络公司,二是中央和省级干线网整合,三是地市、县级网络进行整合。最终,将中央、省、地、县四级行政事业管理变为中央和省两级公司管理。
但是,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网络整合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有线网络属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市政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有线网络是政令传达的重要渠道,是开展宣传工作、传输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渠道,因此有线网络的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有线网络正处于技术改造、网络整合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给政策,给资源。这就要求网络运营机构和广电管理部门从推动区域经济、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保证城市信息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网络改造与网络整合问题,取得当地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2.网络整合与利益分配的关系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发展走的是自力更生的道路,很多网络都是依靠地方财政、社会力量建设而成。因此网络整合的顺利推进,关键在于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保障既有利益主体的权益,就需要保障“存量不变”;要着眼于发展,就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增量分成”。
3.网络整合与整合手段的关系
网络整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产业发展的紧迫课题。网络整合的速度与效果,同整合的思路与手段关系很大。推进网络整合,要用好“行政”与“市场”两张牌调动各方面力量,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要区别对待。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强行整合,也不能放任竞争错失整合时机。
4.网络整合与业务拓展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广播影视业网络经营的主要业务仍是基本业务,即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传输、新用户的安装服务以及卫星节目的落地服务等,经营收入主要包括用户初装费与每月的管理维护费。
由于业务的单一(主要以广播电视节目的传送为主),大部分网络公司经营并未取得好的绩效,有线网络的增值业务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四、电影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电影产业现状
1.电影制片业
我国现有国有制片单位36家(故事制片厂32家,其余4家),其中企业单位15家,事业单位21家(10家实行企业管理)。
拥有单片摄制许可证的国有单位22家(主要为电视台、电影公司)。
拥有单片摄制许可证的民营企业187家,其中比较活跃的有10家左右。
电影科研等事业单位6家,分别为电影资料馆、电影科研所、电影乐团、电影剧本中心、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电影学院。
2.电影发行业
我国现有国有电影发行单位2000多家,其中:
拥有境外影片全国发行权(无进口权)的公司有两家,分别是国有独资的中国电影集团发行公司和由19家国有电影股东单位组建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均可从事境外影片和国产影片的全国发行业务。
拥有国产影片全国发行权的国有制片单位31家,民营发行公司10家。
拥有放映院线经营权的电影院线公司36家。其中中影星美院线公司由中影集团与民营公司合作组建,世纪环球院线公司由系统外国有资本控股,其余院线均属国有院线。36条院线中,跨省院线14条,省内院线22条,北京、上海等10省市组建了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院线。
经批准缓建院线的西藏等西部7省(区)发行公司近500个,仍按原体制分行政层级发行。
3.电影放映业
我国现有电影院超过6000座,大部分是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西藏、甘肃、宁夏的电影放映单位属广电部门)国有电影企业,个别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截至2005年底,加入36条院线的电影院有1243座,银幕数2668块。
与境外合资的电影院有16家,分布在9个省市。
农村电影放映队近30000个,分别为国有、集体和个体所有。
4.影片产量和经营收入
产量:2005年,中国电影迎来百年华诞。近百年来,我国一代一代的电影工作者共拍摄故事片5000余部。其中,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约有4000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拍摄的有3000多部。目前,每年电影故事片生产规模100部左右,电视电影100部左右,科教片、纪录片、美术片50部左右;每年引进境外影片50部左右。影院票房收入每年约10亿元,观众2亿人次。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黄金时间一部影片平均收视率为2%(约为2200万观众),最高收视率为7.7%(约为7700万观众)。
(二)电影产业体制主要问题
1.结构不合理
电影产业结构呈现“橄榄形”,中间环节收益大,制片、放映环节收益小,严重影响制片和放映环节的积极性,导致投资减少,影院改建滞后。
2.产业链脱节
电影产业经营上下游脱节,生产与销售脱节,电影院放映与后产品开发脱节,使电影投资过分依赖影院回报,缺乏整体效益,没有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3.所有制结构单一
电影产业中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数量少。民营资本进入电影产业存在不少障碍,从而导致机制不活,资金匮乏,电影行业普遍面临从业者积极性不高、吃大锅饭现象严重等问题。同时,电影产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适应市场、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缺乏,使电影产业基本上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型产业。
4.融资渠道单一
由于市场空间狭小和管理不规范,投资回报率较低,制片厂在融资拍摄影片方面困难较大,政府的资助在影片生产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主要通过五项经济政策扶持民族电影。2005年,全年拍摄的100多部故事影片中,政府资助的超过70部。这说明,制片厂自身投入和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明显不足,使制片规模较小。同时,影片宣传和电影院改建方面资金匮乏,投入很小,缺乏鼓励政策。
五、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业要发展,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属性定位不清的问题;第二是电视台与网络相互进入、分工不清,从而导致核心竞争力不突出的问题;第三是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竞争,规范广电产业内部竞争的问题。
(一)科学界定属性
广电属性定位不清,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管办不分”,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关系不清。广播电影电视业是精神产品的重要生产领域,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国家信息化工程和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建设重点。因此,广播电影电视业兼有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的双重职能。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情况。如何推动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和谐发展,成为推动广电产业发展、事业壮大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