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0400000003

第3章 导言(2)

二、分析非洲形象被建构的工具箱

发现好问题,找到好方法,是观点论证翔实、结论经得起推敲的关键。为较为科学、客观地探讨“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之间的因果关系,非洲范式的表层和内核,以及对中国对非传播战略选择的启示等,本书综合运用以下研究方法着手研究分析。

1.历史分析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非洲形象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必然有一个积淀和嬗变的历史过程。同时,非洲在国际公众视野中的战乱、灾荒、疾病流行等形象,如果不将其放到历史长河的大视野中去观照,我们很可能会把这些当作是非洲所独有的现象,正如部分西方公众认为非洲注定要遭受战乱、冲突一样。事实是否如此,需要研究者有大历史的眼光和视阈,运用历史回溯和比较的方法来分析非洲形象的形成,探究战乱、内部冲突等是不是非洲国家独有的现象。作者在驳斥西方媒体对非洲的诬蔑时,将用西方国家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战乱、分裂的事实证明,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战乱、分裂、内部冲突乃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战争本身还是民族国家建构的核心动力因素之一。西方国家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甚至更为惨烈、漫长,西方国家不过是先行者嘲笑后来者,一百步笑五十步。运用历史分析方法,还有助于说明非洲的贫困落后、战乱频繁、冲突频发等是西方数百年奴隶贸易、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遗产,而西方媒体在聚焦非洲这些负面故事时却对西方国家昔日的掠夺和罪行闪烁其词,语焉不详。

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可以揭露西方媒体对非洲事实的扭曲情况。在大众传媒无孔不入的传播全球化时代,西方公众关于非洲的认知主要来自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描述和界定。传播的实证研究表明,大众媒体在告知公众信息方面作用显著,媒体一旦以特定的视角和手段有选择地将现实再建构后积极提供给受众,那么受众就只能接触到媒体提供的“现实”,而未进入媒体议程的现实则被公众视为不存在或不为受众知晓。就非洲形象来说,西方媒体强调非洲的什么,西方公众便认知什么;西方媒体反复强调什么,西方公众便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或最紧迫的;西方媒体强调非洲多个问题的程度不同,西方公众将根据媒体强调程度的不同,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自然排序。因此,要弄清非洲为什么以贫穷黑暗、战乱频繁、灾荒不断、疾病流行等负面形象出现在西方公众面前,就需要对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判定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内容与西方公众关于非洲的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内容分析主要体现在文本分析、选题框架分析和关键词分析/话语分析上。事实证明,西方媒体的报道内容与西方公众关于非洲的印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关于非洲的印象主要从媒体获得;非洲以负面形象呈现在西方公众面前,主因在于西方媒体持续、过度的非洲负面报道。

3.案例分析法

面上的、整体的分析和概括是本书主要的部分。但为具体分析西方媒体在某一新闻事件上如何报道非洲,作者还将选取典型的事件或问题,具体剖析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方法和角度,以便在点上、局部上认知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究西方媒体为什么要如此报道非洲。在运用案例分析法时,作者并没有单独拎出哪个案例进行分析,而是将案例分析贯穿在本书各章的论述中。

4.专家访谈法

为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从多个角度和层次上分析西方媒体为何要塑造非洲的负面形象、非洲如何重构形象、中国媒体在重构非洲形象过程中的责任,西方媒体坚持以非洲范式报道非洲对中国对非战略有什么启示等,作者访谈专门报道非洲的驻外记者、研究非洲问题的专家,听取他们关于非洲形象问题的看法,以深化关于非洲的感性分析和理性认识。

三、有关非洲形象研究的综述及评价

1.国外的研究

非洲形象的研究在国外着手较早。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研判,国外关于非洲形象的研究,从研究主体来看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非洲昔日宗主国的学者和机构研究分析国内民众对非洲的认知和印象;二是非洲的学者或政界人士研究分析非洲在西方媒介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及其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西方传媒发达,非洲又是西方国家昔日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因而西方学者和机构比较关注西方国家公众对非洲的评价和印象,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刊发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报告。这方面的成果(仅限于英文资料,截止2007年4月),笔者搜寻到的代表性专著有:

(1)《非洲的媒介形象》(Africa's media image),由贝维尔利·G.霍克(Beverly G.Hawk)主编,纽约Praeger出版社1992出版。该书是一本论文集,分为四个部分:媒介争论、非洲报道模式、南部非洲的故事和改变非洲报道,共19篇文章。对关于非洲这个富饶、差异性很大的大陆的错误观念的本质、来源及其广泛传播,该书给予了较全面的审视。这些文章探讨了西方记者理解和报道非洲现实的任务的复杂性,并且致力于深度调查媒体关于肯尼亚1952年毛毛农民起义、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尼日利亚内战、非洲力量巨大的反抗殖民运动以及非洲部分地区20世纪80年代长期食物缺乏的报道。该书是西方较早对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进行研究的著作。

(2)《黑暗的心:白人记者如何建构非洲的种族主义形象》(The Hearts of Darkness:How White Writers Created the Racist Image of Africa)。该书为美国黑人记者米尔顿·埃尔利马迪(Milton Allimadi)根据自己硕士论文扩写成的一本著作。正如该书标题所揭示的,作者通过分析《纽约时报》关于非洲的报道,揭示了美国媒体的白人记者和编辑如何塑造非洲的种族主义形象,充分说明种族主义这个因素在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中的负面影响。米尔顿在该书中第一句话便指出:历史上,非洲人和有非洲血统的人的主要形象被西方媒体描述成野蛮。作者想通过《黑暗的心》为推翻种族偏见的厚墙而尽微薄之力。

(3)《非洲形象:刻板成见与现实世界》(Images of Africa:Stereotypes and Realities)。由丹尼尔·M.孟加拉(Daniel M.Mengara)主编,非洲世界出版社(Africa World Press)2001年出版。丹尼尔编的这本书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刻板成见是如何影响西方媒体选择报道非洲新闻的,证明刻板成见尽管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固有方式,但这种方式却也是人认知现实的天然屏障,刻板成见妨碍西方媒体客观报道非洲。

与“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相关的论文和调查报告比较多,这里只介绍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报告和论文,其余在正文中会引用介绍到。

(1)《媒体关于发展中世界的报道:观众的理解力与兴趣》(Media coverage of the developing world:audienc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est)。这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格雷哥·费罗教授领导的媒介小组发布的研究报告。格雷哥·费罗教授领导的媒介小组进行了三项研究,关注点都是电视新闻与观众对发展中世界的理解之间的关系。第一个研究电视关于1994年卢旺达难民危机的报道。第二个研究电视新闻关于扎伊尔(刚果金)内战的报道。第三个研究关注电视新闻如何报道整个发展中世界,并检验哪些国家、问题和哪些类型的事件得到报道。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采用调查统计法和焦点组讨论法就如何改进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主要是电视新闻)来增强英国人对非洲的正确理解和兴趣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他们研究的电视媒体主要是BBC、ITN(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第四新闻频道、天空和发现频道。这项研究与这些电视媒体的人员合作,媒体的一些记者和管理者参与了焦点组的讨论,以调查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新闻报道结构和内容的改变将会如何影响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和理解。

媒介小组在研究中发现:一、电视工作者根据商业标准作出的关于观众愿意收看什么的决定,从长远来看导致电视观众对发展中世界产生负面的反应。二、因为电视报道中低水平的原因解释和背景揭示,因为一些电视报道根据所谓“后殖民主义信仰”(post-colonial beliefs)而部分呈现和告知观众原因,观众被错误地告知关于发展中世界的信息。三、关于电视新闻背景和原因的高质量的解释,能从根本上改变观众对发展中世界的态度,提高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兴趣。该项研究主要探究了英国电视关注非洲负面新闻的商业原因,分析其对英国公众理解认知非洲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解决办法,是一项较为深入细致实用的研究。

(2)《反映真实世界:2005年英国电视怎样描述发展中国家》(Reflecting the real world:How British TV portraye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2005?)。这是英国志愿者服务组织2006年4月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报告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就英国的电视新闻如何报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非洲)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认为,英国的电视新闻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发展中世界。

(3)《直播明星大型义演募捐活动的遗产:英国人眼中的发展中世界》(The Live Aid Legacy:The developing world through British eyes—A research report)。这是英国志愿者服务组织2002年1月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该组织对英国民众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1985年由英国音乐人鲍勃·甘道夫发起的直播明星义演募捐活动(Live Aid)的传播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一、大多数英国人关于非洲的印象是饥饿的孩子,苍蝇在他眼前乱飞,但他虚弱得不能驱赶它们。80%的英国人相信发展中世界存在一种持久的绝望和灾难状态。二、非洲人民渴望改变,但却无力支持这种改变。81%的英国人认为从他者文化的角度刻板化地报道其他人是危险的,但非洲依靠直接援助的形象像楔子一样嵌入英国人的想象中。三、错误的优越感和低劣感。它通常是有意的,却是围绕种族优越和低劣的暗示的感觉。74%的英国人相信,这些国家依靠西方的金钱和知识进步。这个研究也表明,英国人不仅准备好接受比通常的绝望和灾难的形象更为复杂的信息,而且他们也讨厌通讯社和媒体,如果他们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平衡的世界视角。

(4)《非洲范式:挪威媒体关于津巴布韦危机的报道》(The African Paradigm:The Coverage of the Zimbabwean Crisis in the Norwegian Media)。这是挪威赫德马克高等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Hedmark)非洲研究中心恩科西(Nkosi Ndlela,2005)根据挪威媒体(2000~2004年)对津巴布韦2000年土地改革和2002年总统选举的报道所做的一个案例研究。作者通过话语分析法研究发现,挪威媒体关于津巴布韦土地改革和选举的报道,是在人权、民主、法治、新闻自由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语境下给予再现和报道的,挪威媒体对津巴布韦土地改革和选举的陈述和报道是非常不对称的。报道围绕与西方媒体有关的框架进行。挪威媒体集中关注受害的农场主、死亡的白人农场主以及受害的黑人劳工,强化了已经根深蒂固的、与非洲有关的总体上是“灾难”的形象,把复杂的津巴布韦问题简化为一个“典型的”非洲悲剧和绝望故事。恩科西得出的结论是,挪威媒体关于津巴布韦的报道与西方媒体的“刻板成见报道框架”和它们倾向于把非洲描述成一个灾难不断的大陆的倾向相一致。挪威媒体并没有提供一个全面而平衡的关于津巴布韦危机的解释,相反,倒是陷入西方媒体报道非洲时所使用的主流范式。

(5)《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争论: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Post-NWICO debate:Image of Africa in the Western Media)。这是加拿大著名记者和作家托昆博·奥游(Tokunbo Ojo)在2002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嬗变中的媒介:全球化与聚合”(Media in Transition 2:globalization and convergence)上提交的论文。该文首先简短回顾关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争议的兴起和衰弱,然后审视非洲在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时代的媒体形象。托昆博认为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争论兴起以来,西方媒体有关非洲的报道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积极变化。尽管围绕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争论产生了对非洲的关注和热情,但是西方媒体并没有作出任何具体的努力去报道一个完整的非洲。有关非洲的新闻仍然“浸染着19世纪流行的看法”。21世纪已经来临,但是南北方仍然生活在“多个世界,一个声音”里。

同类推荐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热门推荐
  • 废材小姐穿越记

    废材小姐穿越记

    当一个强大的灵魂穿越到一个弱小的身躯里她将如何逆袭?废材?丑女?很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 神秘海洋与生物

    神秘海洋与生物

    海洋到底在什么年代产生,又因何种原因产生?是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海洋的身世,自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苦苦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有所得必有所失

    有所得必有所失

    本书以蕴意深厚的小故事来阐述人一生之中必须懂得的选择与放弃。
  • 命运圣典——破灭的前奏

    命运圣典——破灭的前奏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魔法与科技并存,到底谁更胜一筹?灵能力者与普通人类共存,到底谁强谁若?诸神的使者和世俗的统治者,到底谁更能代表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平静的世界,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同样的规则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信仰在这样的世界中,有一个男人,一个名叫言继雨的男人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最亲近的姐姐称他为废物,而最好的朋友称他为混蛋,而他自己,则只想安安静静做个宅男有着强者的力量,却没有强者的自觉,混吃等死就是人生最大的理想他的理想能实现吗?世界会如何发展?命运又将走向何方?(本文整体偏向轻松娱乐,情节发展比较平缓,请各位看官无聊之时不妨过来看一看)
  • 神子已经来了

    神子已经来了

    这是由三位女神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下,滞留下的产物世界。捍卫正义的女神死亡,邪恶铺天盖地,世界只剩下最后一片净土——南斯克,而女神的儿子路生就被精灵带到了南斯克躲避邪恶力量的追杀。路生的命运似乎已被安排,在成年之际,他便被卷入战争的风暴。世界已经混沌,而普陆上已经开始流传起一条预言:神子已经来了
  • 拯救天下

    拯救天下

    遇深海狂鲨,见幽灵船,上金银岛,收麒麟兽,往事一件件回首,狭路相逢,谁胜谁负,尽在拯救天下……
  • 末日余尘

    末日余尘

    双十一这天五名青少年相约聚集在某废旧商场里密谋着什么。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街边一男女发生家暴事件,似乎早有预料的刘宇飞带领着四人踏上了在末日里安身立命之路。可是莫名变身,加入了神秘组织后无端获得了大批援助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一步一步的蜕变,最后破茧而出的是什么?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宁我三生不遇君:凤阙

    宁我三生不遇君:凤阙

    前半生,她征战沙场,是人惧鬼憎的东夏将女。喜欢上一个颜若舜华的少年,引为侍君……对方却是敌国皇子:委身相求,只为杀掉她入主东夏,逐鹿中原。被他一剑穿心后,她以为这辈子缘尽,却不想命不该绝。被人救活后,她心念俱灰,一夜白头。阴差阳错被他八抬大轿娶为正妃,然而,他喜欢的根本不是她,只是透过她去寻觅另外一个女子的痕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