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大众传播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服务’,它还作为一种改造的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大众传媒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面效应。大众传播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还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间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它可以导致公众的产生,使许多分散的、情绪化的和带有偏颇性的个人观点合成为公众舆论。它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在短时间内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大众传媒的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的特点使其在信息环境形成过程中,拥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力量。利用这些特点,执政者可以通过掌握大众传媒控制社会舆论,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对外政策,培养人们的政治兴趣,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政治态度,巩固人们的政治信念并动员人们参与政治活动。
同时,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负面效应。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众传播事业集中和垄断的加剧,大众传播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纵舆论的工具,越来越呈现出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的倾向。一些学者认识到大众传媒使现代人满足于肤浅的表层信息、具有“麻醉神经”的负功能,认为作为大量复制信息的机构,大众传媒使人们丧失了对重要公共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数众多的传播品只能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停留在表面,而这种表面性常常掩盖了群众的冷漠态度”,一味地关注大众传媒,会使人们用于参加有组织的行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与现实政治生活只有间接的联系”,“逐渐地误以为对当代的各种问题作些了解也就是为这些问题采取某种行动”。在美国,充斥于电影、电视的许多暴力片、色情片、恐怖片、灾难片和科幻片,诱发了许多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在我国,一些不良内容在大众传媒中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这就要求对大众传媒既要利用,又要正确引导和合理控制。
最后,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猛。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使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低成本、大范围的信息传递,使任何人不用通过政府机构批准、检查、修改,就可以在网络上制作他人能够阅读到的网页,或者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网上论坛、电子公告栏等各种方式向量多面广的网民传播信息。网络打破了信息垄断,对形成统一的、权威的舆论造成威胁。互联网以前的传播时代,由于传播路径的单向性,国家可以轻易地控制传媒,并用单一的内容(或声音)塑造统一舆论从而主导意识形态。网络的发展对统一舆论的形成构成严重挑战。个人能够更加从容地选择、吸纳和传播信息。日益严重的信息垃圾的泛滥,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在虚拟的网上世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可能会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复杂性而受到冲击。网络很容易被用作不良势力的宣传工具。互联网在全球“提供了公开论坛”,世界各个角落的传播者可以在网上任意贩卖各种思想观念,政治信息可以立即通过网络原汁原味地向全球传播。国际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暴露对方的阴暗面,挑起国内外敌对分子制造政治事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10月4日的文章说,互联网是一条正在被各式各样的活动分子迅速发现的途径,是一个可以用来动员支持、筹集资金和施加影响的异乎寻常的工具。目前,“法轮功”已在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网站,使用13种语言文字;其中在美国46个州建立网站80个。网站已成为包括“法轮功”在内的邪教组织蛊惑视听和肆其簧鼓的重要工具。
基于互联网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设法规避其不利影响,同时要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发掘其巨大的传播优势。这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增强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意识。网络的开放性,把海量的包含着正面的、反面的,带有各种价值判断、政治倾向、道德取向的理论和言论的信息展示在人们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具说服力、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其隐蔽、平等的特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随着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普及,网络工作者会越来越多,同时专职或兼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也会增多起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同时更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三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网络体系。应当按照主动性、适应性、布局合理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应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的受众,在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方面满足受众的知识背景、接受特点和心理需求。网站设置要形成系统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分布格局,既要有全国性的理论性较强的大网站,也要有各地区、各单位局部的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的富有特色的小型网站。四是加强对互联网的立法监督。立法监督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对互联网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等方面的立法工作。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传媒的立法、监督和控制,《宪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中对大众传媒以及公民的相关权利也作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但总的来看,目前国家对互联网管理的法规仍不健全,需要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国际的思考
全球传播是随着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特别是卫星通信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展和普及,而形成的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全球传播的重要任务就是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目的是服务于本国利益。在国际战略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希望通过国际传播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和政治影响。美国历来十分重视美国之音等电台的国际广播宣传活动,认为国际广播是非常重要的对外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的渠道。美国之音的宣传任务曾被确定为“利用广大的无线电网与共产主义作斗争”。美国前新闻署署长爱德华·默罗说,“美国之音的广播是阻挡不住的”,它“能够促使一个国家团结起来,增强他们的信心,也能够煽动人们起来暴乱”。1992年12月27日,英国《星期日快报》发表题为《BBC动员起来对红色中国进行大规模“入侵”》的文章,说“BBC正在加紧其对共产党中国精神和思想上的全方位‘入侵’的战斗”。20世纪后期,国际卫星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展,为全球传播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
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动趋势呈现两个突出特点,即信息传播的不平衡与文化霸权的突现。由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现象。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控制着当今世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造成了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日本新闻协会研究所曾发表一项对亚洲14个国家29家主要报纸的“国际报道”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国际新闻的主要提供者是西方信源。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在世界上生产、处理、储存、输出的信息最多,这个国家,从电视节目到数据库,支配着全世界的信息。美国通过赢得技术上的优势,今天已成为地球上最发达的信息社会。美国控制着世界上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且将美国的文化和思想深深地渗透到全世界人的意识当中。”席勒在1971年写道,美国“强大的传播通讯系统构成了一个帝国网络,这个网络反映出其强大的技术经济实力,它构成了一个权力金字塔,美国处于控制地位的塔尖,底层则是经济薄弱的新独立国家”。
由于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性和世界信息流通的单向性,许多国家认为本国文化有可能被外国文化支配,担心外来信息会破坏本国的道德系统或政治系统,一些外来传播内容存在着将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或价值观扭曲,有动摇本国文化的统合性的危险。事实上,个别传播大国也是把对世界信息流通系统的支配看做是推行其文化扩张主义的过程。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曾指出,“美国更微妙的比较优势是包括文化、民主政体、自由市场吸引力和信息优势等等的软力量。”在美国人看来,霸权不仅仅是展示和运用金钱、市场规模和武力,更是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力量的综合运用,其中自然包括“使一个民族受到赞美和尊重的无形的东西”。约瑟夫·奈曾这样写道:“美国应利用自己庞大的软力量工具,把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经济模式和社会政治制度投射出去。”美国在以军事、经济力量压服人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说法去让人信服、心服。在各种贸易谈判中,美国总是以“贸易自由”为由,千方百计迫使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放文化市场。这种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对全球性文化的控制,并不是以明显的政治手段,而是基于把文化产品(信息)作为可售商品来实现的,使得西方文化帝国主义表面上看是一种商业结果。
全球传播不仅影响国家的内政外交,也会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深层次的思想意识。由于对全球传播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我国信息传播中出现了“跑洋车”、“送洋货”的现象。这容易使我们在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主动攻击面前处于不利地位。面对西方的信息传播强势和文化霸权,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找准位置,面向世界,积极应对,这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全球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全球立场上看问题。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关系非常密切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要置于信息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个大环境下来研究人们的思想、行为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办法,同时也要不断吸取和利用他国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成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性。
在以阶级国家构成的国际社会中,人总是有政治倾向和政治观念的,不存在没有政治观点的中性思想。即便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抓得最突出、最紧的是政治教育而不是道德教育,其成效也是最突出的。美国政府在政治教育方面以“硬性”行政措施来保证其贯彻实行,其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确定不移的,其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文化性。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着人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作为国家力量的精神资源和政治合法性的精神机制已备受各国重视,文化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领域,既可以赋予强权扩张以虚伪的合法性诠释并提供进行政治渗透的手段,同时也能为进行政治抗争的民族及国家提供精神动员机制和组织手段,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文化主权已被提升到国家利益的战略层面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至少有两方面的必要性: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利于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制度给中国文化注入了崭新的内涵。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才能掌握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中国文化在融合西方文化精华、摒弃西方文化糟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创新。二是以文化形态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有利于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统一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利用文化传播的特点,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创造和传播大量优秀的文化产品,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的交流,更能体现世界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多元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展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