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600000006

第6章 电视与未成年人研究的对象(2)

第二,娱乐功能。这是少儿电视节目和其他电视节目都具备的一个重要功能。无论是成人受众还是儿童受众,都会希望看电视可以获得快乐。但是,从心理机制上看,儿童受众又存在与成人不同的特点。美国儿童节目《芝麻街》的创作人员在节目编创最初对儿童收看电视的心理机制做过研究,认为儿童不仅和成人一样认为获得娱乐是每个个体收看电视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且儿童把看电视就看做是“玩”,而这“玩”在儿童看来,几乎是和学习没有交集的概念。在心理学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解释。儿童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节目里他人“玩”的乐趣进行感知与移情,进而模仿,从而获得快乐。而这种“玩”对儿童来说,就是在游戏,或者是对游戏的感知与模仿。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游戏是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行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也就是说,游戏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游戏的动力源于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并从中获得满足。由于儿童处于迅速成长期,剩余精力要远远超过成人,因此需要更多的发泄与运用,成为游戏的源动力。这种源动力成为儿童活动的动机,使儿童在活动中极为投入,并且获得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反过来又强化了游戏的动机。上述这些理论都可以阐明儿童与成人对待看电视问题上心理机制的差异之处,儿童需要电视获得娱乐,而且似乎比成人更希望在娱乐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第三,获知功能。一个人的儿童时期是获取知识、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这里的“知识”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儿童的身心都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具体包括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对自我概念的形成等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向他人或社会学习人们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并经过内化之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并最终实现特定阶段的顺利发展。儿童能够获取知识的对象有很多,可以来自父母、老师、同伴以及社会上与之相关的人。前面分析了少儿电视节目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层面,可以说少儿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儿童角色、成人角色以及人偶等角色也成为儿童可以获取知识的对象。他们的已有认识和经验中蕴涵着儿童所未知的东西,为儿童展示更多的可供学习和内化的知识,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儿童从电视上学到的东西大多是通过偶然学习获得的。这种学习被定义为观看者出于娱乐目的,而不是有意寻找某种内容观看电视时存储特定信息而产生的学习。如此看来,儿童是在获得娱乐的同时学习了知识。尽管严格来说,儿童看电视并不是以寻找信息为目的的,但是少儿电视节目却也在满足少儿对知识的潜在需求。少儿电视节目的获知功能也是节目不流于低俗、不幼稚化的体现。获知功能与娱乐功能并不是对立而生的,二者只有适当地结合在一起,少儿电视节目才真正会为儿童所喜爱。

第四,维权功能。由于少儿电视节目的制作者通常是成人,有时会出现让儿童权益受到漠视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的儿童节目制作人以及联合国分别制定了维护儿童电视权益的公约。先是1989年联合国制定的少儿电视宪章,对少儿节目提出了7条原则性,要求少儿节目优质、去商业化、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信心,有利于学习语言和文化,摒弃暴力和性等,强调儿童通过电视学习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必要性。1995年3月,71个国家的代表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召开“电视与儿童”世界高层会议,并签订了儿童宪章。1998年伦敦的儿童电子媒介宪章中也对少儿电视从选题到内容做了规定。目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儿童电视准则,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比如,澳大利亚广播委员会对儿童节目的指导,主要依据委员会制定的《儿童电视准则》(CHILDREN"S TELEVISION STANDARD)来衡量。

中国政府及国家广电总局也对少儿电视制作与播出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儿童很少被鼓励参与学校、家庭或公共事务,儿童参与能力较弱。参与能力至少包括:儿童自我概念的觉醒、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是沉默的,即使有机会说话,也难以形成独立的声音。在儿童的话语中,通常可以看出成人对他们的控制和影响。

这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有关。我们不习惯听儿童独立的声音,我们只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儿童的对错。我国教育专家孙云晓曾将这种现象概括为“集体失语症”。这些都为维护儿童的电视权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儿电视节目在这里要试图利用媒体特点,尽可能地拓展儿童的参与能力,发挥维护儿童权益的功能。

二、“未成年人”的概念界定

与成人相比,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独具特点;与成人受众相比,未成年受众也相应地具有其特别的性质。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电视与未成年人研究中“未成年人”的概念。

1.“未成年人”的概念

尽管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均对未成年人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未成年人”概念。如前所述,在17世纪以前,未成年人从未作为人生中一个专门的阶段被划分出来。随着印刷术的兴起与逐步繁荣,未成年人与成人之间的界限渐显分明,从前那种把未成年人作为成人的缩影而进行专制主义的教育已然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于是,为了对教育进行改革,开始了对未成年人的专门研究。这里,借助多学科对未成年人的界定与划分来进一步阐明未成年人与媒介研究中“未成年人”的概念。

前面提到的未成年人受众是按照国际通用的准则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前文中提到的未成年人均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但是,这一界定不是心理学范畴内的界定。发展心理学根据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时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每一个时期又包括若干更小的发展阶段。

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分为四个年龄段,即婴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晚期以及青少年期。而且,不同时期的未成年人因具体情况不同,其年龄划分也不是固定的,存在一定的变化幅度。针对这种划分,心理学家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呈现出不同的主题,也体现出不同的动机与需求。有许多教育家对未成年人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作了记录。例如,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的纪录,写了一本《一个婴儿的传略》的书;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对他自己的孩子从出生起直到三岁,每天做有系统的观察,并进行了一些实验。根据记录,普莱尔写了一本著作《儿童、青少年心理》,这是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著作。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诞生。

武尔茨·巴赫尔则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以及青少年这五个阶段。也有学者把整个未成年时期划分为:新生儿期(从出生到满月)、乳儿期(从满月到一足岁)、婴儿期(从一足岁到三足岁)、幼儿期(从三足岁到六足岁)、学龄期(从6足岁到14足岁)五个阶段。

已有的传播学角度的未成年人与媒介研究中,“未成年人”大体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比如,在传播学者施拉姆早期所做的未成年人与电视研究中,其研究对象是1~12年级的学生;我国学者卜卫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所做的未成年人与大众媒介研究中,是将小学生与中学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也同样并未将未成年人年龄的分段作为一个主要的分析变量。

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对未成年人的界定,将未成年人与少儿电视节目研究中的未成年人对象给予如下划定:未成年人与媒介研究中的“未成年人”对象,泛指0—18岁的未成年人。从未成年人的年龄来划分,可以分为婴幼儿、学前儿童、小学儿童以及青少年四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若干更细的阶段进行研究。

另外,从未成年人所在的地区来划分,由于他们生长的地域不同,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又可以分为城市未成年人和农村未成年人两个研究方面。在对低幼儿童的研究中,有时会受到研究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所限,而通过家长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研究,未成年人尤其是低幼儿童家长也将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而作为研究的对象。

2.对未成年受众的理解

当未成年人参与电视传播,对电视节目产生注意并保持其注意,进而产生理解、记忆、思维与想象等电视心理活动的同时,就在电视传播过程中充当了“未成年受众”的角色。对未成年受众的理解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未成年受众作为电视的使用者,是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未成年受众的选择依赖于其心理发展需求、满足、愿望和动机;未成年受众会因相近的需求、兴趣和品味而自发形成。这一观点来自于大众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是由卡茨在1959年提出的,他针对当时大部分的传播研究皆致力于调查“媒介对人们做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提出要将问题改成“人们用媒介做了什么”。如前文所述,施拉姆在其“儿童生活中的电视”研究中也将儿童视为“积极的行动者”,是儿童在使用电视,而不是电视在使用儿童。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这里所考察的问题是,未成年人为什么会选择电视媒介,未成年人能从电视的消费中获得何种回报?一般情况下,作为电视节目消费者的未成年人,其需要的满足与电视节目选择的主动权是存在必然联系的。未成年人有使用电视的诸多理由,因而电视使用的目的应该是从未成年人所提供的数据中获得,与未成年人的发展特点相适应,未成年人与电视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展开未成年受众取向的探索。当然,未成年受众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对电视的使用,与家长、社会各方的管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是未成年受众特性的体现;但是,并不能因对管制的过度关注而认为未成年受众是被动的电视使用者。

其二,未成年受众对电视使用的数据是重要的,并且是可以被测量的。根据麦奎尔列出的使用与满足研究所新增的关注的内容:受众可以意识到与媒介相关的需要,并且能够说出动机产生的条件;个人效用是比审美与文化因素更为重要的与受众相关的要素;所有与受众形成的相关因素都是能够被测量的,因而,未成年受众所提供的与电视相关的需要,所能说出的对电视选择收看的动机产生,将为进一步解释未成年受众与电视传播的现象提供重要的信息。尤其是针对中国电视节目这一本土化的研究对象时,在考察未成年人与少儿电视的时候,对来自未成年受众的本土化数据的测量将更为重要。

其三,与未成年受众相关的研究,要结合多学科的学术基础。与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研究综合运用了使用与满足以及其他理论一样,未成年人与电视传播研究也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理论。比如,霍茨德结合使用与满足以及自我理论,相信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并且这样做能够产生积极的后果。他关注了自我效能与使用媒介技巧之间的关联,并且发现自我效能尺度与媒介使用相关,智力刺激信誉,政治效能感和政治期望值之间密切相连。拉罗斯等人将使用满足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结合形成了多媒体参与理论。他们撰写的调查报告中,既支持了使用与满足理论,又将其完善,通过对这种期望进行管理测试,研究者发现媒体消费达到许多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对未成年人与电视的研究中,需要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大众传播学的其他理论,多角度、多层面地将未成年受众与电视传播现象加以描述与阐释。

同类推荐
  • 心印复旦园

    心印复旦园

    本书主要由复旦大学退离休教授撰写的纪实文集。全书分“风范篇”、“创业篇”、“师泽篇”、“缤纷篇”,共收文章111篇。风范篇是对资深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的素描;创业篇是创业者艰辛创业的诗篇;师泽篇谱写的是师生情浓、薪火传承的乐章;缤纷篇是复旦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扫描。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热门推荐
  • 符破虚空

    符破虚空

    瓦洛兰大陆,又称符文大陆。这是一个属于符文的大陆,不管是战士还是法师,都以符文的强弱来衡量实力。只有觉醒了符文柱才有资格获取符文,成为强大的符师。虚空的降临,使瓦洛兰大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险境,而人类之间依旧征战不断,或许有一日被虚空吞噬,或许......
  • 紫柏尊者别集

    紫柏尊者别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代号逆战

    代号逆战

    国外犯罪分子已经由边境侵入城市,一起起武装抢劫袭击,是外国对中国的挑衅,还是中国黑势力对当局政府的不满?此次特别行动任务事关重大,代号“逆战”,逆战队的战友们,你们是精英中的精英,为国争光的机会到了,是该让你们一展雄风了,此次任务容不得退缩,你们要勇往直前,永不言败,这是人民,是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逆战队,拿出你们的风采,战出你们的风格,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

    顾家有女,皎皎如日月,却一片赤诚真心错付。当往事都烟消云散,有人期望她做回顾氏的娇娇女,亦有人期望她永远是游荡在外的孤女。成王败寇,仇人又究竟是谁?
  • 豪门夺爱:妖孽前男友

    豪门夺爱:妖孽前男友

    遭遇男人背叛,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倒霉催,可她林冉冉就是其中一个。那个男人面对她,却毫无内疚之意,人前他客气地称她小林,绅士般地彬彬有礼,人后却像变了个人,对她百般调戏,张狂霸道:“既然只有你让我感觉舒服,那只好勉为其难地把你留在身边,不过别得意得太早,她做大,你只能做小!”面对她伤痛的泪水,他移开视线,表情狠绝得如同她就是那敝履,不爱她却不肯放了她!她咬紧牙关,暗暗下定了决心,终有一天,他会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可是,为什么她的心底却在隐隐作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女的超能护卫

    美女的超能护卫

    一次惊天大战,轩辕几乎惨遭灭族,而轩辕的遗孤晨峰被给予厚望,送到了地球。他从不畏惧困难,从不相信命运。一次偶然,当起了尤物校花的贴身护卫,从此各路美女纷纷倒贴,也因此,一条神秘道路被慢慢掀起……
  • 武逆战圣

    武逆战圣

    盛世中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小家族中走出,发誓要成为一个高手。
  • 脚踏苍茫

    脚踏苍茫

    神魔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强大的帝国将皇权凌驾于神权之上,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的追杀之中出现的宝马香车,却拉开了天地巨变的大幕,神魔降临,却阻挡不了一个谜一般的人凌驾天地之路......
  • 毛泽东健康之道

    毛泽东健康之道

    本书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的一些健康养生之道,全书共分八篇,主要内容包括:体育锻炼、饮食健康、起居健康、衣着保健等。
  • 灵魂驯养

    灵魂驯养

    预言中的世界末日,世界没事,却成了他的末日,他被灵魂驯养人带来地下世界,一路从一无所知走上维护天下安宁的至尊王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