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400000012

第12章 模式与电视战略(1)

综观国内电视媒体竞争的整体格局,我们发现,国内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国内市场传播模式的竞争。

在全国性传播模式中,央视一度独享市场,获得最大份额;省级卫视长期无法参与瓜分全国市场这块“蛋糕”,于是通过合纵连横建立起另一个全国性传播平台“卫视联播”与央视竞争。

一部分省级卫视期望通过建立全国性传播模式,以支撑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部分省级卫视则尝试通过建立起区域性传播的模式获得新突破。

省级台省内频道占据了全省市场传播模式。

省会台和城市台占据了城市市场传播模式,同时也受到了省级频道的竞争压力,空间日益缩小。

境外频道有望在全国细分人群中建立传播模式,例如阳光卫视和凤凰卫视对于高端人群的占据。

几乎每一个类别的电视媒体都在各自的传播模式中建立起相应的地位,而且各自的收入又与提供的传播模式相对应并形成正比。

一、中国电视模式竞争战

CCTV模式

从2003年到2008年,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各电视台的收视份额排名表中,前5位被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一套、四套、五套、六套、八套)牢牢占据,总收视份额一直稳稳占据全国总收视市场的1/3,广告收入也节节攀升。从1979年央视播出第一个商业广告到1992年实现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1994年开创黄金广告招标,1995年迈过10亿元门槛,2007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08年广告收入达到160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性报纸、广播的昔日风华不再:今天,在全国报纸广告收入、广播广告收入的排名表上,已经很难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全国性媒体的身影。在央视广告增长曲线的背后,蕴涵了模式的力量。

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1981年,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议出台的《电视新闻工作细则》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台提供新闻,并必须转播《新闻联播》。[2]自此以后近30年,央视在各省的落地及转播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行政任务。

同时在新闻播报方面,央视拥有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的记者网络,加上与世界各主要电视机构的新闻交换机制和下辖国际频道的资源优势,因而成为许多重大的国家政策和权威消息的首选发布媒体,独家享有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报道机会。如在国际新闻采访、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国家领导人讲话、政府公务信息发布等方面,央视拥有第一时间直播的独家“新闻版权”,其他省市级电视台可以转播、编译。在重要国际赛事转播上,中央电视台也有优先购买权,其他电视台可以参与,但一般在政治地位及资本实力上很难与央视抗衡,很多时候需再从央视购买转播权,如2006年世界杯、2008年奥运会。因此从“新闻内容”到“全国覆盖面”上,各省台无一能出其右,中央电视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级”媒体。

央视的超级霸主地位,使得省级卫视看上去极端弱小,境外频道更不用说,这让以央视一套为代表的CCTV逐渐形成了“中央+地方”的传播模式。简而言之,企业如果要进行全国性的媒体投放,首先选择的是中央台(CCTVI),在中央台较弱的地方或者对于企业较为重要的市场,可以增加地方电视媒体(省级频道或者省会城市频道)。这个看似极其简单的传播模式,不仅确立和强化了央视在全国性传播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定义了省级电视台包括省级卫视作为地方媒体的身份,使省级卫视在广告商的眼里长期作为“省内卫视”,限制了省级媒体的经营收入空间。如果要总结央视的经营战略,其核心就在于强化并巩固“中央+地方”的模式,保持自己在全国性传播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模式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传媒的战略由广告商的传播需求模式决定,任何一个成功的媒体背后一定蕴涵或者吻合一个强有力的传播模式,不管是什么原因,“行政力量”抑或是“资本实力”。在广告商眼里,“CCTV=全国传播价值”,即符合广告商全国投放需求的媒体战略模式。与之相比,全国性报纸、广播正是缺少了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模式。

央视为了强化其全国性传播模式,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具体包括:第一,加大全国性专业频道的布局,抢先采用具有价值的全国性传播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央视不失时机地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迅速扩张频道,抢占了新闻、财经、综艺、体育、国际、少儿、电影等全国性专业频道的先机。这其中,除了国际、农业等政策性频道外,其余几个都是全国性传播中最有价值的分众频道。

第二,控制对模式的话语权,不断加强对传播模式背后的两大要素——数据支持和权威专家的控制力度。作为中央级媒体,央视拥有由国内最权威行业专家组成的顾问群体,从而掌握了对行业和广告商的影响力。在数据方面,央视控股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以及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专业收视率调查公司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CSM)为央视的推广提供了最有利的数据支持。

从中国的广告市场来看,当企业经历了区域的发展后,开始向全国市场扩张的时候,此时,企业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已经普遍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可以进行大规模广告投入,而这些客户在既有传播模式的影响下,几乎都选择了央视。典型的例子如CCTV5因充斥大量的晋江体育用品广告而被称为“晋江频道”。可以说,央视连年广告收入高速增长的背后,全国性传播模式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省级卫视联播模式

2001年10月,央视广告招标前夕,28家省级卫视联名发布《致广告主的一封信》,提出“省级卫视联播”的构想。卫视联播的出现是迫于广告收入的竞争或者说生存的竞争,其背景在于国内省级卫视的覆盖、收视率的高速发展,以及与之不相适应的广告收入的相对止步不前。

有关数据显示:1998-2002年,省级卫视频道全国可接收人口在4年中增加了20亿,增长34.2%。省级卫视全国覆盖人数增长明显快于中央台:不含中央台9-12套,省级卫视覆盖人数增长是中央台的3.2倍;含中央台9-12套,省级卫视的增长也是中央台的1.3倍。

2002年省级卫视覆盖进一步增强,总收视人群持续增加,使得省级卫视在收视率、收视份额上占据明显的优势位置,整体收视的交叉互补性也非常明显。

但是,在既有“中央+地方”模式的影响下,央视广告收入一路高歌猛进,年增长率超过30%,而省级卫视总体广告份额却增长缓慢。在新媒体的挤压下,在整体广告市场的激烈竞争下,电视媒体广告的整体增长速度在不断下降,电视媒体市场也已经进入稳定成熟期,因此“抢夺全国或地方蛋糕”比起“将蛋糕做大”要现实得多。相比由分散的各区域组成的城市台广告收入,央视广告额基数够集中、够大,如果能有效地分割央视的广告营业额,省级卫视的广告收入就会有较大的涨幅,同时还能缩小省级卫视与央视的竞争差距。在此情况下,四川、安徽、贵州、河南等省级卫视联合发起、全国28家省级卫视参与的“卫视联播”,联合销售各省台转播《新闻联播》时段前后的广告。这个看似为联合销售广告而提出的炒作概念,实际上是向央视一家独有的“全国传播模式”发起挑战,希望为企业提供一个投放全国市场的全新传播模式选择。[3]

“卫视联播”提出,各家卫视的覆盖率和收视率总和大于央视一套的收视率和覆盖率;同时通过省级卫视在各地域的交叉覆盖和互相补充,可以将电视观众封闭在一个巨大的网内,无论观众怎么换台都可以收看到同样的广告,这就是“鸟笼”理论。而相对于央视不菲的广告价格,同样提供“全国投放”模式的省级卫视联播具有更优的性价比。

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2003年,28家省级卫视联播月花费成本150万元,月到达人数12.7亿,千人成本1.18元;相比较而言,同一时段广告央视的月花费为790万元,月到达人数8.9亿,千人成本8.84元。同时段央视的千人成本是省级卫视联播的7.5倍。[4]

“卫视联播”最初的提出,完全是出于自救性质的自发行动,因此在联播形式、利益分配、专业服务、市场化操作等方面都尚不成熟。经过2001年、2002年、2003年三年的完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卫视联播已经初步成型。2003年10月17-19日,2004年度全国省级电视台广告策略研讨暨广告推广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卫视联播有28家卫视参与,两天之内卫视联播签约额超过2亿元,最后总额达到了6亿元,这意味着卫视联播已真正被客户接受。

当然,全面的“卫视联播”在操作上还存在巨大障碍。如果我们以完全市场化的眼光来看31家抑或28家卫视的联播,实际可操作性并不高。因为很大程度上,企业并不需要同时投放这么多家卫视;更核心的是,这些省级卫视联播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很难让大家都接受。

但是,“卫视联播”本身对省级卫视这一大品类的崛起将产生巨大而持久的作用。通过这种声势浩大的联播推广活动,“卫视联播”在全国和区域的传播价值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和承认。事实上,省级卫视联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媒介投放的选择。不少本土客户,通过在各个省级卫视的投放,对全国进行交叉覆盖,销售业绩有了令人惊叹的大幅攀升,如海王、白加黑、汇仁肾宝、哈药三厂等。目前,像联合利华这样的外资客户也积极研究省级卫视的全国和区域传播价值。可以说,省级卫视在经营上的崛起与卫视联播有重要关系。

有媒体专家认为,“卫视联播”“堪称中国电视广告史上浓重的一笔”。由于贵州台是“卫视联播”概念的发起单位,也是“卫视联播”事件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我看来,“卫视联播”的意义绝非简单的广告经营,更是一次自发而成的模式理论战略实践。

省级卫视的转机:新模式的形成

北京美兰德调查公司(CMMR)的数据显示:早在2002年,省级卫视就已经突破了本省的限制而初具区域或者全国影响,华北地区各省级卫视可到达人口是本省人口的2.4倍到23.4倍,东北地区各省级卫视可到达人口是本省人口的3.8倍到6.8倍,华东地区各省级卫视可到达人口是本省人口的3.3倍到27.4倍,中南地区各省级卫视可到达人口是本省人口的3.7倍到10.3倍,西南地区各省级卫视可到达人口是本省人口的6.2倍到12.4倍,西北地区各省级卫视可到达人口是本省人口的1.5倍到8.3倍。

然而由于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省级卫视的省外传播价值一直被忽略,一直被当做“省内卫视”来使用,从而造成省级卫视传播价值被严重低估和浪费。湖南卫视、安徽卫视、贵州卫视这样的中西部卫视,受本省GDP和购买力的限制,广告收入十分有限,增长缓慢。

新的转机出现在2003年,卫视联播虽然限于其操作方式的难度而未能在广告销售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却对广告商进行了最好的教育,引起了广告客户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专业调研公司的关注。在这一年里,“全国性”频道的定义被引入业内。

何谓全国性频道?行业中先后出现两种观点:第一种是“门槛论”。所谓的“门槛”,是指省级卫视成为全国性频道的门槛。门槛论应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是全国覆盖,一个是全国收视份额。在这一指标下,如果省级卫星频道在全国覆盖不低于70%,全国收视份额长期稳定在1%以上,则该频道从传播的角度上可视为全国性频道。这一观点,是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多年研究并参照央视频道的表现而提出的。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国频道的定义,2003年跨过全国频道“门槛”的频道共有12个,其中央视频道8个、省级卫星频道4个。央视的8个频道分别是央视一套至六套、央视八套、央视新闻频道;省级卫视是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其中具有全国传播价值的省级卫视也各有特色,有的覆盖强,有的收视份额多。

第二种是“覆盖论”。全国覆盖人口过4亿,在全国省会城市的覆盖数量超过25个。这一观点由北京美兰德调查公司(CMMR)提出。这一观点认为,从当时国内的观众规模以及电视实际覆盖人口看,在全国覆盖人口过4亿且在2个以上大区具有覆盖优势的频道,基本上视为全国性频道。同时指出,还有一类省级卫视,它们全国覆盖人口在2亿-4亿左右,在1个和1个以上区域内具有覆盖优势,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影响优势。另外,还有一部分只有全国小规模覆盖和本地区影响的省级卫视频道。

同类推荐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宣威奥运

    宣威奥运

    本书介绍了中国运动员奋战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备战奥运、进军奥运、奋战奥运。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热门推荐
  • 陌然一夏

    陌然一夏

    青春散场,时光依旧。开始的开始,谁把青春耗在了暗恋里。最后的最后,谁又将相思丢进了回忆。感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最脆弱,也最疯狂。在那场注定无果的暗恋里,她为他默默付出,他为她痴痴守候,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固执的不肯放手。最美的时光,最美的盛放。他们一直都在遇见,也一直都在错过,走走停停,兜兜转转,他们之间上演的是一场未完却不待续的爱情。
  • 超能御龙

    超能御龙

    叶枫穿越到异界,发现英雄联盟的全英雄全技能全皮肤为我所用!更为可怕的是,居然游戏系统还可以更新,我TM上哪给你找网去?自此,流传着一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死亡如风,常伴吾身”“他们越强大,我越要打得他们落花流水”“哼,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人固有一死,而有些人则需要一点小小的帮助”“我用双手成就你的梦想”与君共勉:风暴就要来临了!(迦娜)活下去!(索拉卡)保持乐观,我们能够做到。(拉克丝)太阳总会升起。(蕾欧娜)绝对不能倒下。(蕾欧娜)本书贼TM好看,不好看,你拿刀架我脖子上,不过得拿塑料玩具刀哦^_^娱乐写手,技术见谅。打劫!给个收藏位,清空推荐票。
  • 霸道小姐的乖乖脑婆

    霸道小姐的乖乖脑婆

    爱上一个人,不就是要悲伤离合,不就是要伤心落泪,有爱,就有恨;有情,必有仇
  • 千山灵雪传

    千山灵雪传

    薛灵沛,灵力充沛之意,但她却是这浣月仙境唯一没有任何灵力的人。灵女的身份,她在质疑和轻视中成长,冷淡飘逸的父亲是她唯一的依靠,也是她心中的温暖。突如其来的真相,令她绝望伤心,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她也要逃出这仙岛……纵身一跃,挥别熟悉的一花一木点点滴滴,投入形形色色热闹繁华的万千红尘。在这里,她找到了最疼爱的姐姐,最贴心的妹妹,流翠峰上,轻歌曼舞,恣意青春。在这里,她遇上了心动的男子,满心爱慕,不敢说出口,求而不得,辗转反侧。在这里,她得到了人世间第一份温暖,这温暖照亮了她过去的自怜自伤,陪伴她七年荒芜。她在变,他在变,他们也在变,也许谁也帮不了谁,自己的路注定只能自己走,纵然已是满身伤痕,但我已经明白了存在的意义……东海之上,摘星殿中,当我蘸着烈酒在桌上写下你的名字,千里之外你可知?
  • 傲世孤霜腹黑天才二小姐

    傲世孤霜腹黑天才二小姐

    一朝穿越,竟穿越到相府二小姐身上,等等别人穿越不都是爹不疼娘不爱吗?怎的我穿越就是一个爹又疼娘又爱,还有俩帅的掉渣的好哥哥……唉!为啥三个月就要嫁人,虽然对方是一个帅到天地公愤的皇子,但是但是我慕容晓晓是不会妥协的,我要逃婚……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守护甜心:帝阳纤情

    守护甜心:帝阳纤情

    【守护甜心脑洞续文】婚前她的朋友背叛,亲人被杀,她无依无靠,最终还是恢复了身份。“哟,你就是阎帝啊,身材不错~”她潜入虎穴,却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他。“立刻从我身上滚下来!”某帝脸黑成了一块碳。婚后,“汐儿,快来呀~”某臭不要脸的主动凑过来。某汐瞥了瞥眼前人“哥屋恩!”(请原谅作者脑洞比较大哈哈哈)
  • 我生何惧

    我生何惧

    六个人,加入一场战争。究竟是生是死,谁也不知。他们与死神永远都只有一线之隔
  • 最后的屠龙者和巨龙

    最后的屠龙者和巨龙

    在这个时代,龙已经成为了传说中的生物。而以屠龙为生的屠龙者们,也是跟着巨龙的消失而消亡。而最后的屠龙者欧仁·罗德尼,则是一心想着发财致富,走上人生巅峰。而就在他生活艰难,一筹莫展时。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条龙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或者········一个变成了少女的巨龙,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 竹马当道青梅你别跑

    竹马当道青梅你别跑

    关于初恋的这件小事,我们是否还能清晰完整的记起关于那个人的脸庞和微笑。时光荏苒辗转,你又该如何来回忆与祭奠,再也回不来的青春与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