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28

第28章 监测与评估:性别视角与传播视野(13)

2.爬梳三份报纸现有涉老新闻报道,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相对而言,对涉老议题的报道,新闻量仍显不足。

通过对三份报纸共2192条信息进行筛选,涉老议题的新闻共96条,平均报道比例为4.38%。对涉老新闻报道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晚报》(6.23%)、《京华时报》(3.94%)和《人民日报》(3.49%)。在报道涉老新闻最为集中的“重阳节”,就目前的统计结果来看,新闻量明显不足。

第二,涉老新闻的专题报道数量少、内容单一。

三份报纸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天没有有关涉老新闻的专题报道,而在“重阳节”这天的涉老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从2004—2007年一直没有专版专题,《北京晚报》和《京华时报》均从2007年开始才出现专版专题报道。从专版专题报道的层次来看,基本为养老政策宣传、助老服务,以及公告性的涉老文化、生活信息。缺乏在老龄工作方针指标框架内的专题设计。

第三,对涉老新闻的报道敏感不够,版面编排不均衡。

综合来看,收集的共96条涉老新闻中,仅有两条在头版头条中出现;政治、法律等栏目涉老新闻较少,而体育、科技等栏目尚没有涉老新闻。从内容上看,涉老议题基本局限在“以房养老”、“养老保险和医疗”、“赡养老人”、“老有所乐”,以及老年群体生活受损、受难、受骗等内容上。对“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聚”等议题,则较少涉及。

第四,报道对象的弱势社会地位被强化。

近年来,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越来越重视,不断增量的文本新闻和图片新闻都说明,弱势群体很大程度上享有优先报道、深入报道的特权,在媒体舞台上已逐渐“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但是,报道机会的增加并不等于报道事实上的增势。由于对弱势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涉老新闻的报道往往会强化被报道对象“脆弱”、“受欺”的片面特征,被报道对象被简单等同于“被救助者”、“落伍者”的叙述成为“看点”。这从《31岁“小丈夫”狂骗69岁富婆》、《不孝儿女阻止救治八旬老人悲惨死亡》、《老年消费品商场不“待见”》等报道标题即可看出。

第五,正面报道中,被报道对象的年龄身份和性别身份通常被刻意规避。

在正面报道中,媒体对被报道对象的年龄、国别、种族、性别、阶层等多重身份的表现繁略有别。相对而言,最易被模糊化、淡化的是年龄特征和性别特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媒介对老龄群体社会价值的正确评价缺乏共识,忽略了老龄群体、女性群体在经济关系中处于普遍弱势地位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纠正弱势群体作为家庭和社会负担的刻板印象方面较少自觉性。特别是正面报道,涉及老龄和性别这种带有“弱势印象”的描述通常会被刻意规避。

(二)三份报纸在涉老议题的“主体性”和“分性别”报道中的差异性分析

1.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重视老红军、乡村教师、农民等特型人物的报道。突出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方针。

在主体性呈现上,以主体呈现的报道居多,非主体呈现的比例很少;在分性别呈现上,“三八”节没有男性为主的报道,重阳节的报道则男女比例均等。

2.作为首都地区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晚报之一,《北京晚报》对老年女犯的报道和老年人享受生活的倡导报道,具有社会性别视角,且较深地探讨了“老有所乐”、“老有所教”方面的内容。在主体性呈现上,《北京晚报》在两个节日的报道中,没有非主体呈现的报道;在分性别呈现上,“三八”节的报道以女性为主,重阳节的报道则以男性为主。

3.作为中央机关报旗下的都市报,《京华时报》注重“养老”、“医保”等报道,倡导老年人日常生活健康。突出了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关注。在主体性呈现上,主体呈现的报道比例略高于非主体呈现的报道比例;在分性别呈现上,“三八”节的报道以女性为主,重阳节的报道则以男性为主。

随着国际社会与我国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日益重视,涉老新闻的策划与报道成为传媒报道的重点议题之一。通过对比“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和“重阳节”的涉老新闻报道发现,性别议题中涵盖了对老年女性的关怀,比如在“三八节”专题里,老年女性的“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等议题得以报道。而“重阳节”的涉老新闻中,分性别的平等关怀还不够普遍,体现在往往以老年男性为报道主体,对老年女性群体的报道相对较少。《北京晚报》和《京华时报》在“重阳节”的报道,男性为主体的比例多于女性。另一方面,由于中性报道和老年女性为主体的报道中,均普遍采用老年女性形象的图片,无形中在视觉上会造成“老龄社会女性化”和“老龄社会女性高龄化”的印象。

总体上看,《人民日报》分性别报道最均衡,议题设置主题鲜明;《北京晚报》“主体性”报道原则的贯彻最好;《京华时报》的“分性别”与“主体性”指标均不显著。

四、讨论与建议

由于自然的生理特征、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社会性别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等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老年女性与同年龄的男性以及低年龄组的女性群体不同的生命历程。老年女性群体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占有方面,无论是与同一年龄段的老年男性,还是与低龄女性相比,均处于相对不利的弱势位置,因此可以说,老年女性是身负性别和年龄双重歧视的最为弱势的一个社会群体。

从性别指标来衡量,由于传统新闻操作中男性往往享有更多被报道的机会,女性往往作为图片点缀或次要对象出现,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中的女性,对新闻的占有量远低于男性。介入年龄指标以后,老年女性群体更容易成为媒介理所当然的忽略对象。因此可以说,在媒体对涉老议题报道偏少的不利情况下,涉老新闻中对老年女性群体的关怀更为缺乏。重视涉老议题的报道,首要任务就是在对涉老新闻增量、增质的改革中,贯彻社会性别的视角,采取以下措施推动老龄社会的发展。

1.借鉴国际经验

进一步了解国际社会对老龄问题的推动与实践,借鉴其他国家的媒体报道涉老新闻的经验,推动传媒对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加强政府立法与政策推动

倡导政府在有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立法与政策制定中,纳入性别视角,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3.优化媒介机制,监督和倡导媒介自律

鼓励媒体就涉老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报道,消除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机制。以社会性别视角观照媒介运作,媒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涉老议题的有效传播:

(1)可以有选择地、适度地增加报道力度,提升公众关注度。

(2)开阔报道领域,实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娱乐等各版面均衡报道。

(3)把握宏观政策的推动优势,同时增强媒体自主设置涉老新闻议题的意识,拓宽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4)注重老龄群体的主体报道,避免一味复制其“受助者”和“被动者”的刻板印象。

(5)均衡呈现老龄群体丰富多面的特征,全面呈现老龄工作方针各个层面的发展情况。

4.提升老龄群体利用媒体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性

增强老龄群体整体素质,突出老龄群体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活力和影响力。

构筑有利于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和勇于创新的社会舆论与人文环境,是传媒的重要职责。“九五”以来,我国妇联组织、民间妇女组织和妇女行动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媒介干预行动,包括媒介监测及倡导、发展另类媒介等,在推动社会变革、推进弱势群体对媒介接近和使用的赋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经验与成果是一切主流媒体(特别是主导媒体)和另类媒介共同的财富。

目前,仍然有老龄化社会问题框架之内的一些重要议题未得到媒介应有的关注。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等,这些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议题,等待着媒介更深入地去拓展。

总体而言,以性别平等为视角,以涉老新闻的公正、全面、均衡报道为目标,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将“大有作为”。

同类推荐
  • 哈耶克社会理论

    哈耶克社会理论

    【编辑寄语:在现代学术空间中,论及自由,都绕不过哈耶克;在中国的学术中,论及哈耶克,都绕不过邓正来。】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只在于他曾经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学术团体“朝圣山学社”的领袖人物.也不只在于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毋宁在于他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或发展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一如S.Gordon在评论哈耶克政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哈耶克要比罗尔斯、福里德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本书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系统阐释。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热门推荐
  • 苍穹之彩虹大陆

    苍穹之彩虹大陆

    鸿蒙初开,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一颗被遗忘的神石见证了后世的是是非非。日月交替,时光飞逝,神魔对立,战火纷飞。所有的一切都被那颗女娲石见证,所有的一切也都因它而起。那么它到底存在着什么秘密,谁又能解开这个秘密···········
  • 毒女医妃

    毒女医妃

    她是洛城有名的郎中,却把他当做太监。本以为她知道他太子身份之后会震惊,谁想她却说她爱他,是因为他是太监。这个女人有问题吗?怎么会爱太监不爱太子?看女郎中怎么与太监谈情说爱,又如何帮太子斩妖除魔。
  • 梦不死

    梦不死

    世人皆梦,却多不切实际。少年何梦一族共聚,天伦之乐。不知何时走进这谜团!天地大道?异族?这是怎样的世界?谜一般的大陆,迷一般的身世,还有,迷一般的缘由!一切尽是为了自己那般卑微的梦,后知后觉。他这一路,实现千万年来,无人实现的梦!红颜跟随,兄弟相持,我自轻狂!热血已尽。
  • 宋娱之王

    宋娱之王

    严政相亲未半而受气穿越,今魂附高俅,犹不自知,此诚生离死别之秋也。然一曲小调取悦于内,激昂诗词闻名于外者,盖窃古今之精华,欲求生于大宋。苏轼怜其才另荐他人,守得衣食无忧,恢弘龙套之气,不想机缘巧合,奇思妙谋,竟通青云之路也。..........以文娱助俅以聚财选贤之事,不效,则去官罢职,以慰宿敌之痛。若无前世之长,则死于攻讦之下,肝脑涂地。四夷亦宜自谋,以卵击磐石,虽弯刀悍马无数,难敌火器之犀利。文娱之道,大有文章,俅得帝心,封为娱王。
  • 礼舍利塔仪式

    礼舍利塔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护甜心之暗血冥薇

    守护甜心之暗血冥薇

    深夜里,一个樱发少女的泪水洗刷了一切,她似乎把以前的痛苦哭出来了。所有人都不相信她,不相信她是被人陷害的,那么多年的友情,全部就像空气一样消失了。樱发少女带着唯一一个相信自己的人回到了家,啊,“我的家人”竟被死神无情的带走了,这不是意外,而是再一次的陷害…橘发少女带着樱发少女回到了自己的家,竟又是再一次的陷害…得知自己真正的身份之后,她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身世、相貌都变了…可这只是游戏的开始,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报仇之后,谁知,又是一场爱情的开始,也是一场复仇的开始…
  • TFBOYS凯源玺的爱恋

    TFBOYS凯源玺的爱恋

    在一次校园恋爱里,凯源玺找到了自己应该保护的人,但爱情的道路很艰难,他们可以一起度过风雨,迎接属于自己的完美爱情吗?
  • 名侦探柯南多写怪盗基德

    名侦探柯南多写怪盗基德

    一张张像谜一样的预告函,看侦探们如何破解谜团,敬请观看。
  • 魔笛

    魔笛

    魔笛,其实它不是笛,它只是形状酷似笛。魔笛,其实它是一件武器,一件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武器。任何极其平常的,乃至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只要手持魔笛,就可以变成一个武林中几乎无人能敌的绝世高手,魔笛本身就具有无穷的能量,持笛者只要轻轻挥动魔笛,魔笛就会按照他的意志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排山倒海般地攻向对手,瞬息之间就将对手致于死敌地。更为神奇的是,越是由没有武功底子的人控制魔笛越能激发其能量。在消失了数十年以后,魔笛近来又重现江湖,立即震荡了整个江湖。
  • 穿越之处处荆棘

    穿越之处处荆棘

    一场大病,让晓池的灵魂消失了,迷迷糊糊飘荡了不知道多久,进入了另一个人的身体里,当一切开始的时候,发现这是个陌生的环境.恐惧,好奇,迷茫,还没等一切疑惑解开的时候.......,发现这不是晓池的面貌,“我的样貌.......这到底是那里........”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从新开始,原本从一个活跃泼辣的晓池,慢慢的变换成了心思细密的李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