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800000019

第19章 《人民日报》国际新闻的拟态环境解构(1)

蔡丹、曾庆香

现代社会大而复杂的环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的范围,对大多数没出过国的民众来说,国际新闻就是他们了解异域万象的重要途径。在今天资讯空前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

一、媒体拟态视界

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拟态环境就是这样一个通过大众媒介有选择性地“提示”现实环境的客观变动而结构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对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李普曼还认为,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媒介所塑造的拟态环境来对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调整,拟态环境不只是静态的符号文本,它处于动态的建构中。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拟态环境能够反映现实环境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拟态环境能够基本真实全面地反映客观世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它可以为受众提供最新信息、传播新的知识观念、检测环境、监督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现实环境。而我国国际新闻构建的“拟态国际环境”就是中国受众“媒介化生存”的养料。

二、新闻统计分析

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试探讨《人民日报》国际新闻是如何构建“拟态世界环境”的。笔者随机抽取《人民日报》2008年7月的国际新闻做了统计,经过统计得出2008年7月的国际新闻共有498条,以下是报道议题中各种内容的排列:中外友好、合作与互访、国际赈灾76条,军事与事故84条,奥运与体育内容65条,国际会议与活动62条,国间关系、政治与各国政治59条,国家与区域经济35条,中国在世界上影响与国外赞赏26条,各国文化20条,国家动乱与危机20条,全球问题与经济19条,科技、医学与法律知识13条,第三世界应对困难与反西方霸权12条,名人逸事5条,西藏问题2条。

在这些报道中,中外友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对奥运的报道大多是对奥运圆满成功的祝福、国外友人称赞奥运筹备工作;在104条军事、事故与国家动乱新闻中,中东问题就占了30条,苏丹反总统事件、蒙古首都动乱、津巴布韦国内矛盾、朝核问题报道也比较密集;在62条国际会议与活动报道中,八国峰会的报道占了27条;在经济报道中,经济政策等国家措施占了多数,另外,能源、气候、水资源等全球问题涉及也比较多。

三、媒介视阈扭曲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人民日报》国际新闻的议题设置和话语建构有一定的偏向性,内容并不是平衡全面地反映现实世界,导致拟态环境覆盖的是比较片面的真实环境。总结一下,有以下两个问题:

1.意识形态编码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在传达党的声音,引导舆论和报道重大事件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过多地承载了党的意识形态,反复的宣传话语,会使新闻视角缺少新意。新闻的符号也会涉及到两个层次的意义,即明确的意义层次——它再现事件的过程,以及隐含的意义层次——传媒的立场以及传播的目的,等等。《人民日报》国际新闻中,国家意识形态十分明显地附着在符号载体里,传媒立场和传播目的是单调重复的。这些意识形态使受众熟悉了媒体的思维定式,再加上报道有时候要花一定篇幅来表达政治立场和宣传话语,更加冲淡了新闻的信息密度。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定义是政治性的,认为意识形态是权力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的价值观,是一种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在《人民日报》的国际新闻中,我国的和平崛起与他国的不和平环境的对比,我国对世界日益增强的影响与友好外交的态度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题,这类新闻占的比例就比较大。国家意识形态往往有很强的宣传味,是二元对立的,在我国表现为国内的富强和平与外国的险恶环境的对立,西方世界与第三世界的对立等等。虽然这些意识形态是值得宣传并且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单一的语境和重复的话语模式使传播视角有了偏向。正是因为意识形态这种浓厚的政治味,使受众怀疑有些报道立场的客观性。另外,《人民日报》国际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还体现在政治报道中占了很大部分。

2.片段叙事模式

《人民日报》的国际新闻基本上是消息,都比较简短,一个较大事件的过程,往往是由很多简短新闻构成的。这就决定了受众接受新闻的方式是碎片化的,如果有一天没有关注国际新闻,受众对该事件来龙去脉的掌握就不连贯了。

篇幅短小的消息占大多数,也会减少事件呈现的纵深度,淡化事件过程的因果联系。比如在某论坛上,一位网友问:“最近怎么对达尔富尔的报道这么多?我们的领导人怎么与苏丹领导人关系这么好?”这位网友问的问题其实是新闻里没有交代清楚的。我国的领导人的确与苏丹领导人有些联系,致使国际新闻对苏丹国家的报道比例较高。这些媒体没有明说或偶尔才提到一点的背景,才是受众想知道的,然而受众常看见的是事件信息的碎片,他们自己并不能从其中解读出意义,所以这些新闻对于他们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所有的秘密,空间和场景都被拆减成单维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量少的新闻又很多,让受众觉得厌烦,比如某天报道了非洲一个小国家的动乱和南美一国家动乱,对于不熟悉这些地方的受众而言这两条新闻都是一样的,他们会对这种新闻更加麻木。所以说,国际新闻报道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景象:一方面是信息超载,大量受众看来意思雷同的信息充斥版面,加重了读者的阅读疲劳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是信息短缺,即真正有效、有用并有深度的信息很少,造成信息的失衡。

四、受众关注缺失

《人民日报》国际新闻议题设置与公众的议事日程是否相符?本文求助于网络舆情来解答这个问题,虽然网络舆情并不能反映公众舆论全貌,但是两者是有关联度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受众关注的内容,从各种内容的点击率和讨论热度可以折射出受众对各种内容的关注度。通过观察了解到,受众的关注兴趣与《人民日报》国际新闻的报道存在以下问题:

1.议程设置断层

笔者查看了网上各大论坛包括国际论坛的发言情况,并搜索各领导人外交、G8峰会、苏丹事件、蒙古首都动乱等议题,发现这些新闻很少能够激起人们讨论,有少数人把新闻帖在论坛上,引起部分人点击,却很少有人评论。

《人民日报》报道的领导人外交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各种会议和国外战争的内容相对较多,其次是经济内容,总的来说,是国际政治、军事与经济议程设置。而网民并不喜欢讨论这些话题,更不用说形成舆论了。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人民日报》国际新闻议题设置与BBS议题关联度不大,有时候还存在断层,即媒体关注的国际事件和BBS上关注的东西基本上是不一样的。议程设置断层是指主流媒体设置的议程与公众议程不符。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不能与公众议题对应,也不能引起公众的重视;另一种是一定规模的公众热议话题并没有被把关人采用,比如一些事情在网上传得很广,但是并没有成为新闻。

同类推荐
  • 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

    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

    列清单强迫症患者必读。康夏:专栏作者,偏执病人,分类狂,绞尽所有脑汁为构筑美好乌托邦书写清单。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热门推荐
  • 腹黑校草的调皮校花

    腹黑校草的调皮校花

    “谢浩轩,你敢占老娘便宜!滚去吧!”之后某曦又踢了某轩一脚。“曦,你这是谋害亲夫啊,你也太忍心了。”某轩一脸可怜巴巴的样子。“好了好了,本宫我就给你免罪了。”“谢娘娘。”某轩又做出了谢娘娘恩典的模样。
  • 万世千尘

    万世千尘

    握星辰,掌轮回,踏乾坤,弑苍穹。
  • 巴明之极

    巴明之极

    重生之天地苍茫如海,风云涌起,重生后的‘青年’誓要修炼直至苍穹,重生后五年所在的小村子狭隘于此,化作幼年的他决定要去闯荡这片天地。并誓要为当初助他重生的瞳完成心愿……
  • 女帝之浴凤成凰

    女帝之浴凤成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十里红妆,嫁于做鸳鸯。三年执恋,终成眷属,奈何痴心错付,注定孤苦。她,受尽宠爱的长乐公主。他,落寞孤寂的邻国质子。究竟这场婚姻是喜事,还是一场复仇的阴谋。当最后的最后,她已心如死灰,浴火的凤凰终究是要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 让爱在雨中飘洒

    让爱在雨中飘洒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在他们订婚宴上,她逃走了。不告而别,没有人知道她是因为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他等了她三年。却因为家里要和另一个女孩订婚。他以为她不会回来,殊不知,在前一天下午,她回来了。当她出现在他的订婚宴上时,他将如何抉择?
  • 剑指天命

    剑指天命

    天地轮回的齿轮再次转动,混沌的浩劫又将来临,太古的悲剧正在形成,新一届的天命即将出世,问能否再次代替鸿蒙,盘古阻止混沌的阴谋……他——北冥夜是一位杀手,从五岁起就被父亲无情送到杀手组。又无意中发现从小就戴在身上的玉坠竟然是一件齿说中的空间宝物,然后与腹黑的妹妹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 倾尽天下:暮色与君归

    倾尽天下:暮色与君归

    她本身富商之女,却自幼流浪,生的古怪性子,他乃是当朝王爷,位高权重,却甘愿俯首称臣;他和她身份悬殊,本该不曾相识。然而,为了补充亏空的国库,稳定军权,他不得不娶了她,新婚之夜,他却弃她于礼堂之上......
  • 中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本书针对青少年而编写,通过本书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介绍给读者;通过经济学家们的小故事,激励读者,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脱掉的爱情

    脱掉的爱情

    那些年,我在台上跳艳舞,台下陪着客人笑,我被人叫做婊子,即使我不脱衣,不卖身。我不相信爱情,直到那个男人出现,让我迷失了我最初坚定的心。他给了我所有的宠爱,却是亲自对我说,我不会有名分。当我沉溺于他给的宠爱时,他却毁灭了我的一切!一年后,我换脸换身份重新出现在身边。这一回,不再是他百般逼迫我做他的情妇,而是我千方百计勾引他,只为了复仇。
  • 晶码战士之新的征程

    晶码战士之新的征程

    【咳咳,因为透的某些原因,本文由可能要……断更或者……弃坑……咳咳,话说不管怎样,以后透一定会抽空把他完结的,只是最近……咳咳,比较忙,恐怕没什么时间……总之,希望……各位读者见谅】原本比较平淡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但是,but,我们是晶码战士,怎么会怕这些呢?新的征程,魔法,圣武器,平凡而又独特的力量……这都什么啊!不过,这样才算冒险。穿越过去,揭开那层层面纱,原来……对不起,希望你能接受我的道歉。(顺便说明一下,本文会稍稍融合一下透的另一部小说《幻域大陆之游离心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