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500000002

第2章 中国近代著名报人成长规律探析(1)

本章研究的时间界限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919年“五四”运动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为止。在此期间,维新变法运动形成了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清末民初形成了国人第二次办报高潮,本章重点研究的是后者。民初的新闻活动开创了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诞生了一大批著名记者、编辑、报馆经营者和新闻教育专家,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短暂辉煌时期。从新闻教育的源头出发,探讨这一时期著名报人的成才原因,挖掘其新闻教育思想和理念,可以为新形势下我国新闻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本章从政治形态、社会思潮和传媒环境入手展现近代报人成长的时代背景,同时,选取几个著名报人的成才历程作个案研究,点面结合,从总体上描绘近代记者成才的历史规律。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报人具有某些共性: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忠实于“办报为民”的新闻理念和实践;对报纸的功能和地位有着相对一致的认识;在知识结构和求学经历上有相似之处。

本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内因与外因两方面论述近代报人的成才原因——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为报人成才提供了报纸舞台、思想养分和观点市场,这是记者成才的活力之源;社会责任感对记者的新闻生命、所在媒体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整个社会良好舆论环境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记者成才的生命之本;记者要深入实践,反映实践,在实践中成才,这是记者成才的坚实土壤。其中,舆论环境是外因,是宏观条件;社会责任感和新闻实践是内因,是微观条件。这其中所蕴涵的新闻教育思想对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第一节时代背景

一、政治形态

1.权威断裂,共和脆弱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贯穿着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主线。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现代化的先发国家还是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时期,政治权威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主导、协调、稳定和秩序整合作用。对于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权威突出地表现为中央权威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内外矛盾日益突出,西方文化思想也逐渐东来。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和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的政治家,开始发出实行宪政的呼声。特别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把西方政治文明引进到闭关锁国、封建专制的中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打出“变法维新”的主张,提出了“伸民权、争民义、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开展了以实现君主立宪政体为目标的变法活动。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在封建统治者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了,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制度却传入了中国,推动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政运动的发展,中国长久以来的封建专制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新的中央政府,但是没有真正建立起中央政治权威,民国初年共和政权的权威弱化、式微现象尤其突出,这使得新的中央政府无法应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更无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反,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因此,民主共和政权,没能扭转自晚清以后就存在的地方(军阀)势力坐大、中央权威衰落的颓势,反而加深了中国社会政治秩序的衰败与解体,进而导致政治权威的断裂与危机,使得社会走向严重的失序状态,正如孙中山所说,“综十数年以往之成绩而计效程功,不得不自认为失败。满清鼎革,继有袁氏;洪宪堕废,乃生无数专制一方之小朝廷。军阀横行,政客流毒,党人附逆,议员卖身,有如深山蔓草,烧而益生,黄河浊波,激而益浑,使国人遂疑革命不足以致治,吾民族不足以有为。”而政治权威的缺失引起了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危机,各种不同的政治力量试图用不同的方式重建政治权威,各种危机交织在一起形成中国社会空前的整体性危机。

总之,在当时的政权内部存在着新旧杂糅的特征,亦即政治理念与实际政治过程的脱节与背离、传统政治价值与现代政治价值的冲突。政治精英之间政治价值上的共识、关于国家权力的形成及其运行程序和规则的认同,常处于冲突紧张状态。

2.政党林立,党争尖锐

立宪派、革命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一直伴随着中国近代的政治历程。戊戌变法,尤其是辛亥革命引起了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出现了革命派、立宪派与封建军阀旧官僚三足鼎立之势,各种政治势力围绕政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各方都以政党作为斗争的工具,来扩张自己的势力。各种名目的政党、政团、社团纷纷成立,“集会结社,犹为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迈百”。不仅在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政治中心城市,就是在吉林、奉天、热河、贵州、云南等边远省区,“自立之政党亦有层出不穷之概”。仅广州一地就有政团、社团一百余个。在临时政府北迁以前,国内的政党政团主要有民协会、社会党民社、中华民国工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等。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政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在清末民初的数百个政党政团中,具有较完整政纲的只有几十个,而且内容多数雷同,从中几乎无法看出它们的区别。其余政党和政团或纲领不明,或干脆没有纲领。政党本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代表,然而,清末民初政党的成分却十分复杂,既有革命派,也有立宪派,还有官僚政客。大致来说,这些政党政团分属两个阵营,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阵营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阵营。但是具体到一个阵营的内部,却很难区别它们各自代表了哪些阶层或集团。有些政党政团则纯粹是政客争权夺利,甚至是“饮食奔走”的工具。第二,政党政团的聚散分合变迁神速,这种变迁大都以党魁的利益为出发点,其聚也疾,其散也速,合也匆匆,分也匆匆,变化莫测。第三,党员跨党现象十分普遍,一个人同时加入几个党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跨尽各党者,亦有其人”。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黄兴、黎元洪、伍廷芳、熊希龄、汤化龙、张骞、陈其美等人少者兼有6个党籍。

有政党,就有党派纷争,在复杂而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政党报纸大量出现。各派政治势力依靠报纸来宣传政见、驳难辩论以争取选民支持。维新派的政治家们大多参与了办报活动,各地维新派报刊的主编,往往就是当地维新运动的领导人。这些报刊的编辑人员,有的是康有为的弟子,有的是康、梁的亲友,有的是参加过“公车上书”的举人,他们奉康有为为领袖,唯康、梁的言论马首是瞻。这样,在维新运动中,无形中就形成了一支由康有为统一指挥的宣传队伍。民国初年主要的四个政党——国民党、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都各自拥有一批自己的言论机关。其中,以国民党的势力最大,报刊宣传活动尤为突出,旗下出版的报纸有光复前创刊的《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英文),和新创办的《太平洋报》、《民国西报》(英文)、《中华民报》、《民国新闻》等。总之,近代历史上以政党报纸为主的报刊的诞生,客观上为报人的成才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土壤。

二、社会思潮

伴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文化的演化,于清末发其端绪,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社会思潮,不绝如缕,日益高涨,渐次向纵深发展。在新思想启发下,社会上出现了“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就该思潮历史演进的轨迹而言,其倡导主体从民间论坛转为革命政党,其传播区域自都市扩及乡村,其时代主题则从改造国民性的呼唤转变为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的探索,进而演化为科学大众化、革命化的诉求。这一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蕴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含义。”

1.科学救国

科学救国思潮肇始于晚清。鸦片战争的失败在唤起国人自强图存的民族主义情感之时,中国人最先的反应便是急切地学习西方列强的先进技术,即曾被自己视为“奇技淫巧”的科学。林则徐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就曾主张学习洋人的“坚船利炮”,魏源则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林、魏的主张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并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实施和扩展。

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及活动的再度兴起,表现为各种科技学会不断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如1913年,中华工程师学会成立,詹天佑当选为会长;1915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医药学会成立;1918年,中国化学学会成立。在各种科技协会不断涌现的同时,各个学会团体先后推出了本学会主办的科技刊物,《农学报》、《地学杂志》、《理科杂志》、《科学世界》等科技刊物相继问世。这些学会和杂志及时地把国外的科技研究成果介绍给中国读者,把国内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研究领域及时地向社会公布。这些科学知识的传播在中国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开拓人们视野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救国”的观念。

对于这一社会思潮的兴起,一些理论工作者从社会学、社会文明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使科学救国的思想更趋于系统化、理论化,提高了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如《科学杂志》刊物发表了《科学与近世文明》、《科学与工业》、《科学与农业》、《中国科学的前途》等文章,在《曙光》杂志上发表了《科学与社会》、《天才与文明》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科技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各种学会的建立、科学期刊的传播,不仅推动了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业务交流,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广泛的积极影响,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耳目闭塞、闭门造车的社会风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为关注社会,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华民族灾难的序幕,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对黑暗的政治统治,许多知识分子感到前途渺茫、报国无门。科学救国思想的出现和传播,使知识分子找到了一个报效国家的良方,在迷惘彷徨中看到了希望,并重新振作起来,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2.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思潮之一,它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扩大,又随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深入。

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实业救国思潮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论述了振兴实业在富民强国、拯救民族危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民国初年,孙中山把振兴实业看做是“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他说:“我中华之弱,由于民贫。余观列强致富之源,在于实业,今共和初成,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总之,实业救国思潮是把振兴实业放在了救国救民的首要地位,只有振兴实业,才能谈得上教育、整军、宪政,才能国家稳定,社会进步才有可靠的保证。其二,提出了发展和振兴中国实业的基本思路和经营管理方针。具体到经营管理上,实业救国论者还就如何改良工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市场调查,合理布局;吸引人才,赏罚分明;实行公司制度,合理分成,调动股东的积极性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其三,要求政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从甲午战争后到民国初年的二十余年间,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经久不衰。首先,它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经济学说。实业救国思潮既是一种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社会政治思潮,又是一种发展经济、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学说。实业救国论者既有知识分子,也有工商界人士;既包括革命党人,也包括立宪党人,甚至还有一些开明的当权者。他们的主张和言论固然有某些区别,但基本上都是从救亡图存出发,主张效法西方,兴办实业,富民强国,使中国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同类推荐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热门推荐
  • 数学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数学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茜天

    茜天

    仰望的茜天,只在于传说之中。空间对时间说:“你给的时间不够用。”时间对空间说:“是你的身体太苗条了,从裤裆出发,给你节约了一半的路程,你都来不了,真是够垃圾的。”空间:“你知道在哪?”时间摸了摸下巴,恍然大悟:“茜天当然是在西面了!”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为纪实文学。通过对不同职业、文化、出身的汽车驾驶员的群体采访实录,记述了不同年代、不同阶层“有车族”在人生路上的独特经历,其中有新一代驾驶员,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士,有驾驶“红旗车”的首长司机,有当代老板、白领,还有普通老百姓正在实现的“轿车梦”……表现了纷纭多彩的都市生活。
  •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这一点必须明确。为人父母要多给孩子些自信,多些鼓励,少些埋怨;要多些倾听,少些攀比;要多些身教,少些言传;要多些沟通,少些诋毁。每个孩子都是骄傲,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愿天下父母共同努力,满怀爱心、信心、耐心与智慧之心,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而优秀的孩子吧!
  • 绽放吧,青春

    绽放吧,青春

    青春时期的爱,就像一种昙花,很美丽,但又易逝。要想让这朵花长期地开下去,永不凋谢,就需要我们懂得用心去浇灌。这样一来,昙花才有足够的水分生长,从而开出芬芳的花朵。
  • 极武龙帝

    极武龙帝

    王者蛰伏,韧性乃炼。一气西来,天日东坠。圣元大陆,安武城,李家第三代子弟李陵,身负神圣血脉,带领家族重拾昔日荣耀…这只是个开始。……天之高,无日月星辰不成神话。地之阔,无万物百态不成人间。
  • 做你的云,为你下的甘霖

    做你的云,为你下的甘霖

    她叫赵青卿,身世平常,却来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就读的蒂兰高中,她刚刚来到学校就被评为校花,机缘巧合下,她认识了校草秦云飞和陈浩宇还有可爱的女孩韩惜梦……
  • 对摩天轮说晚安

    对摩天轮说晚安

    望着窗前不停歇的摩天轮...它什么时候会静止,她疑惑的看着....
  • 一品女帝师

    一品女帝师

    京城祝家,世袭帝师,到了她却是个女的。她二十岁在昆山学奇术,却在大成之际被老父召回,不但要她潜入宫内,而且还要她女扮男装伴君王左右。他十七岁,初登大宝,却被摄政王攥住大权,令他终日禁足玩乐。她见到他第一眼时,他正和太监们一起斗蛐蛐。她觉得他难成大器,他觉得她是摄政王派来的奸细;直到她用薄弱的身躯替他挡住飞剑,温言细语淳淳教诲,话语落在他的心间,情花的种子却在他的心里发芽。他爱上了帝师!她很想告诉她自己是女子,但是一切已经为时已晚。直到有一天,他对她说:夫子,我好像喜欢上男人了。她心痛的道:是镶红旗的冯将军吗?他道:不,是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力霸宇宙

    力霸宇宙

    一个年逾花甲的老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假想,经历了上万次失败的实验之后,忽然有一次睡梦中,灵感突发······但是,他却为这次实验的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再之后发生的一切,更加的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