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200000047

第47章 后现代视野下的拼贴文化与权力——以网络“恶搞”视频为例(2)

四、反恶搞:在谁的名义下?

随着网络“恶搞”视频的日渐风行,国内媒体反对“恶搞”的声音也开始加强。2006年初,国内只有几家报纸,包括《中国青年报》、《中国电影报》等,零星发表了一些文章,质疑“恶搞”红色经典的合法性,指责“恶搞”视频逾越文化和道德底线。8月10日,光明日报社组织了一场以“围绕‘恶搞’主旋律和正面英雄人物等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展开讨论,深刻揭示‘恶搞’形成的根源及其负面影响”为主题的“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12日,《财经时报》刊登《广电总局再出手,违规视频难遁逃》一文,称“广电总局目前正在制订互联网视频的新管理条例,该条例有望在八九月份正式出台。其内容主要是对视频网站放任自流的违规现象进行‘围剿’,以促使这一新兴产业尽快纳入广电的管理体系”,[http://news.sohu.com/20060815/n244794927.shtml,搜狐新闻,2007年3月21日。]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半个多月,国内多家报纸纷纷发文,强烈批评“恶搞”视频。仅此一个月,相关报道就达到了20篇,占到了2006年全年批评“恶搞”视频的报纸文章的“半壁江山”。

国内各大报纸反对“恶搞”的理由较为一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恶搞”英雄人物和“红色经典”,是对民族精神的侮辱和伤害;“恶搞”经典文学艺术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和对传统价值与道德的破坏;“恶搞”是一种侵权行为,是对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或名誉权等的侵害。尤其在前两种观点中,“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被反复提及。这与反对“恶搞”视频的留言帖的表述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这是一种巧合吗?

实际上,自2006年8月以来,伴随着各大报纸的舆论轰炸,网上关于“恶搞”视频的争论开始进入白热化的阶段。8月是各种立场的留言帖发表数量最多的一个月。在支持“恶搞”视频的17篇留言帖中,有10篇是在这个月发表的,同期发表的持反对立场的有3篇,持折中立场的有2篇。这表明了两点:一方面,围绕“恶搞”视频,报纸与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观点的“共动”。这充分显示了报纸在设置公共议题、塑造舆论环境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报纸的宣传并没有完全左右公众的立场,相反,随着舆论引导力度的加强,反对“恶搞”的公众的声音加强,支持“恶搞”的声音也开始急剧增强。这是因为公众在接触视频作品以前,就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文化立场。换言之,公众是带着既有的文化偏好和价值观念接触“恶搞”视频的。因此,报纸的舆论宣传只是强化了公众既有的倾向和观念。

在所有反对“恶搞”视频的话语中,包括报纸文章和网上留言帖,社会伦理价值都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内容。事实上,除了“恶搞”视频以外,几乎所有的媒介内容都受过类似的“关照”。这要归因于大众媒介的流行性和公开性,以及青少年属于脆弱和易受伤害群体的社会共识。然而,最近二十余年的媒介研究清楚地表明,阅听人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消极、被动,易受伤害、操纵和算计,相反,他们往往能抵抗媒介文本的支配性意义,主动地占用媒介资源并将它转化为自身的文化财产(property)或媒介素养,甚至形成新的亚文化和身份认同。近三分之一的明确反对“恶搞”视频的留言帖本身就是佐证。此外,任何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就大众媒介而言,人们对某一媒介文本的接收和解读会受到其他相关的媒介文本的影响,即所谓的“文本间性”。因此,网民对于“恶搞”视频的看法可能也会受到其他媒介文本的影响,如从其他电视剧、电影中获得什么才是“严肃”的视听作品的观念等。不假思索地认定“恶搞”视频会直接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不过是对早已过时的“皮下注射论”、“魔弹论”的重复罢了。尽管如此,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价值忧虑从未消减过。正是基于这一原因,部分网民抵制“恶搞”视频的文化政治立场,表现出对官方舆论的认同。

五、许可证:奈何网络的“凌波微步”

早在2000年,广电总局就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66号文件),约束网络影视作品的传播。依据该规定,只有“持有《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者,“方可开办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业务”。2003年1月和2004年7月,广电总局又先后颁布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的15号令和39号令,规定只有取得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号令中表述为《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者,方可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根据这两条办法,互联网上的电视节目和视频短片,均属广电总局的管理范围之列。这也就意味着,像“恶搞”视频这样的网络作品,由于具有“向公众传播”的目的,必须取得许可证才能在网上发布。不过,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上述办法在具体操作上存在有很大的困难,这也为2006年的网络“恶搞”热埋下了伏笔。《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只是揭开了这场热浪的序幕。之后几个月,各类题材的“恶搞”视频在网上层出不穷,尤其是《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鸟笼山剿匪记》、《分家在十月》、《春运帝国》、《中国队勇闯世界杯》、《狙神传奇》、《后舍男孩》、《芙蓉姐姐传奇的一生》等短片,更是引起了空前的关注。仅《鸟笼山剿匪记》一片,才发表一个月,其点击率就超过了百万,赞助该片的“六间房”网站最高时达到了每小时1万次的点击率,一度引发网站瘫痪。[谢莹、蔡骐:《恶搞:从媒介文化到媒介经济》,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5733/78294/5392643.html,2007年2月12日。]在这样的前提下,自2006年8月以来,有关广电总局将再度加强网络规制的消息愈传愈盛,也就不足为奇了。

网络视频的风行与广电总局日趋强硬的规制态度似乎给我们这样一种印象,即“恶搞”视频是与官方相对,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反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以反西方(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为特征的民族主义浪潮在国内兴起,并在官方话语和媒介的公共话语中占据了显要的位置。这一社会语境在许多“恶搞”视频中得到了非挑战性的呈现。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的“真田小队长”的形象,《中国队勇闯世界杯》中对于日本足球队的评论等。民族主义叙事的频频再现表明,“恶搞”视频无法完全过滤主流意识形态在其视听话语中的发声,二者间存在着某种“暗度陈仓”的关系。不过,这种“暗度”行为并非任何外力作用的结果。在各大报纸刊发的批评文章中,“恶搞”视频的民族主义倾向湮没在了“威胁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论断中,即是明证。

既然“恶搞”视频并非真的“无恶不作”、“罪大恶极”,为什么还会引起主管部门和报纸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实际上,官方立场日趋强硬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恶搞”视频本身,也就是说,视频的内容和艺术品质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关注点。真正令主管部门担忧的,是透过“恶搞”视频的传播和流行所显示出来的网络新技术的潜力。广电总局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对网络视听作品传播的许可制度,但在具体执行时却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网络新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内容规制的可操作性。一方面,网络视听作品的传播方式创新的速度远远超过政策法规调整的速度。另一方面,网络自身的特性加大了内容规制的难度,包括无中心、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使用者作为信息的传送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网络使用的匿名性等等。因此,即使在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三条“办法”整治网络视听作品的前提下,“恶搞”视频仍可以在2006年迅速传播并掀起热潮。而这股热潮反过来又使主管部门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强网络规制的紧迫性。国内报纸在2006年8月突然展开的舆论“轰炸”,是对内容规制的必要性的铺陈,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主管部门对于网络规制的紧迫性的认知。

同类推荐
  •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而中国如何能把握好这一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如何顺利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
  •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
  • 创新与发展

    创新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讲话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福建省社科联于2011年4月至12月组织了以“管理创新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活动。本届学术年会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交流和宣传。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热门推荐
  • 绝世重生之千金归来

    绝世重生之千金归来

    “你有什么资格瞪我?看看你现在这个鬼样子也配?”她露出狰狞的面孔手用力的捏着像只蝼蚁一般趴在地上女子的下巴。仿佛是疯了般的笑即后狠狠抽回拖着她下巴的手,重重的往下一甩使本就伤势严重的她头部被甩在地上,她只感觉一点一点的鲜血随着生命在流逝。“你慕伊永远都不会嬴我,给我记住了”说完嘴角还带着一丝玩味的笑。这是她听到的最后一句话。闭上眼带着满满的怨恨离世。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神探男友很呆萌

    神探男友很呆萌

    什么?男主是王爷?穿越到二十一世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只会破案?好吧,她的重案组刚好需要这样的人才。
  • 超级神手

    超级神手

    郝仁被雷劈到晕倒了,待醒来之后竟然获得了超级神手系统。在系统第一层的帮助下,拥有了惊人的财富,庞大的商业帝国,强大的实力,但这些都不是郝仁所看中的,他只希望通过这些获得更多的功德值,开启系统功能第二层,第三层,为什么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魅惑天下:宠妻入骨

    魅惑天下:宠妻入骨

    她是21世纪的神话,绝美的容颜,强大的能力,却被至亲背叛,一朝穿越……她是女扮男装的废柴少爷,被人陷害致死,当她成了她,命运开始改变,毒素清,开启逆天的修炼之路,她成了惊才艳艳的绝世鬼才,她以天下为棋盘下起了惊世棋局,她身上的一切都令人痴迷,当她褪去男装,恢复女儿身时,整个大陆为之疯狂,一身红衣倾城,一双红眸魅惑人心,留下了那让人敬仰的绝世佳话,可是谁来告诉她这个宠妻狂魔为什么总跟着她……
  • 傲娇总裁,别来无恙

    傲娇总裁,别来无恙

    大半夜的,他只是在空中欣赏一下夜景,顺手便救了一只“小白狼”,不但不感谢他,还敢威胁他?某女被扑倒,腹黑总裁压着她:“梓檬,不想我吗……”“啊~~凌逸辰,你要敢欺负我,我就把你的身份暴露出去,看看那些一天到晚想着你的女人知道你是吸血鬼后会怎么想!”“不怕,不是还有你呢嘛!”……
  • 陌路殊途

    陌路殊途

    沈心原本认为自己自己的余生会在这个黑暗的小村庄里耗尽,可没想到,强大的求生欲帮助她逃离那里。逃回S市,曾经的生活似乎一一回到沈心的身边。可就在她贪恋这种安逸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是昙花一现。包括那个男人。—独—你说会永远陪我,然后转身露出了厌恶的神情
  • 相濡以沫:爱在心头口难开

    相濡以沫:爱在心头口难开

    他和她,成为夫妻只不过是草草了事,但却在婚后翻天覆地,五年之前的事情一一被抖出,她该如何抉择,是心爱的男人,还是躺在病床上爱着她的男人?
  • 逆袭无敌系统

    逆袭无敌系统

    一位少年得到一个神秘的系统,从此咸鱼翻身,但是经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事情后,这到底是阴谋还是?第一卷是普通的都市生活;第二卷是对决丧尸;第三卷是穿越,第四卷是通灵大战,第五卷是群雄逐鹿。
  • 离席

    离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