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47

第47章 科学.革命.救国——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之审视(1)

侯春燕

任鸿隽把发展科学作为救国的根本手段。相较于同时代的“科学救国论”者,他更能正确认识科学与救亡之间的关系,着意追求科学发展与救国理想的统一;相较于革命救亡论者,他的科学救国思想虽然显得相对保守且有不切实际的一面,但在促进思想启蒙和科学发展方面却不乏启示意义。

一、“科学”与“救国”关系之体认

近年来,科学哲学界的一些学者将中国近代的科学救国思潮称为科学主义(又称唯科学主义、科学万能论)。笔者认为,如此立论,未免抹杀了它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救国”的倡导者在对科学与救国关系的认识上也存有分歧。

一些科学哲学界的学者认为,倡导“科学救国”的《科学》和《新青年》,都对科学抱有极端社会功利主义的期望,分别是中国科学主义的始作俑者和推波助澜者。其理由是:任鸿隽在《科学》“发刊词”中称,科学“有造于物质”、“有造于人生”、“有造于智识”、“与道德又有不可离之关系”;而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则称,“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这种看法,本之于他们对“科学主义”的机械理解。美国学者郭颖颐将唯科学主义认定为一种“科学方法万能论”。他说:“唯科学主义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唯科学主义可被看做是一种在与科学本身几乎无关的某些方面利用科学威望的一种倾向。”中国学者顾昕则进一步指出,唯科学主义还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对科学抱有极端社会功利主义的期望。他说,“唯科学主义不仅持‘科学方法万能论’的立场,而且还赋予科学更广泛的社会目标”,“相信科学是求得真理、有效地控制自然界及解答个人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而且他们把科学作为抨击传统神学乃至王权的思想武器,把科学作为其社会变革哲学的合法依据”。正是基于此种认识,他们几乎将所有参与“科玄论战”的科学派成员,包括陈独秀、胡适、丁文江、任鸿隽、唐钺、王星拱、吴稚晖和瞿秋白等,都归入唯科学主义者之列。并进一步宣称,经过科玄大论战的洗礼后,“科学万能论和科学救国的主张在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更加根深蒂固”,尤其是“中国科学共同体从未与唯科学主义相分离,中国的科学家大多狂热地信奉‘科学救国论’,是唯科学主义的忠实信徒”。这种简单套用西方模式而不顾中国社会实际的做法,未免失之机械。

中国的科学救国思潮与西方的科学主义,在产生背景、与人文的关系及其社会历史作用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科学主义是在科学高度发展过程中的异化表现,而中国的科学救国思潮是在科学本体尚未植入中土时,由部分希冀以科学扭转国运的先觉人士发起的。西方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互不相容的,而任鸿隽和陈独秀都是并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并试图将二者融为一体的。近代中国的科学救国思潮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较为完整的意义上理解和宣传科学,并努力推动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二是倡导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改造国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后者往往被当作科学主义的重要依据。虽然以科学改造社会的设想或有偏颇,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社会黑暗、内忧外患的现实,考虑到器物救国、制度救国和革命救国的一再失败,科学救国论者的诉求无疑有着不可否认的历史合理性。正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科学事业才得以发荣滋长,国人的科学和民主意识才得以逐渐增强。因此,照搬西方概念,以“唯科学主义的忠实信徒”名之,是有违近代中国社会实际的。

在科学基础甚为薄弱的中国,无论是作为科学共同体成员的任鸿隽,还是以社会变革为己任的陈独秀和胡适,都曾怀有“科学救国”的美好愿望,然而,他们在实现“科学救国”的具体路径上,即对于科学与救国关系的认识上,有着较大的区别。

作为一种现代学术,科学的职能首先是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知识体系和获得真理的方法,其次才是指导人们去改造社会与认识人生。任鸿隽的科学救国理想,是欲在科学高度体制化和科学研究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振兴实业,启迪民智,健全人格,匡正时弊,力挽国运。也就是说,如欲从根本上扭转国运,就必须注重科学自身的发展。相对而言,陈独秀、胡适等更为看重由科学衍生出来的伦理、社会和政治改革蕴意,而不甚措意于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本身。二者对科学与救国关系的不同体认,使他们赋予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不同的功能,从而使得二者在科学救国的道路上,有时携手而行,有时又不得不保持着距离。

为服务于救亡图存的政治目标,提倡科学的思想家们对科学的社会功能寄予了过高期望。陈独秀认为,“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含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他还把科学宗教信仰化,试图用自然法则主宰一切自然、社会和人生领域。他认为“一切宗教,皆在废弃之列”。“人类将来之进化,应随今日方始萌芽之科学,日渐发达,改正一切人文法则,使与自然法则有同等之效力,然后宇宙人生,真正契合。”能够最终解决宇宙人生问题的,是科学而不是宗教,“故余主张以科学代宗教,开拓吾人真实之信仰,虽缓终达。”胡适认为科学方法“是求真理的不二法门”,一切问题都必须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一点一滴地去研究和解决。他还指出:“人类今日的最大责任与最大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因此,在“科玄论战”中,吴稚晖提出了纯物质、纯机械的人生观,认为科学操纵着人类在“宇宙大剧场”的一切演出。胡适对这种所谓“新信仰”推崇备至,并提出了“自然主义的人生观”,相信科学法则完全可以统驭社会和人生。正因为对科学寄予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他们被一些人贴上科学主义的标签而大受鞭挞。郭颖颐指责陈独秀“把科学当作一种对不合时宜和无实效的旧世界观进行质疑的手段”,“尽管在口头上仍称赞科学的实际结果,但他对用科学原则和规律来研究人类社会行为更感兴趣”。同样,也斥责了胡适之“科学的人生哲学必须为一种作为行动指南的人生观和规则提供基础”的主张。那种草率判定某人为科学主义者或中国社会已经存在科学主义的论说是值得商榷的,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倡导“科学救国”的爱国者们会受到如此误解?郭氏将陈、胡二人指为中国唯科学主义的典型代表,立论虽然失之笼统和片面,但至少指出了后者存在将科学方法及其价值扩大化的倾向。

郭颖颐认为,任鸿隽也“赋予实验的态度及其研究方法以极大的力量和威望”。他的看法是,任鸿隽通过发表科学普及性文章,“赞扬科学是现代的一种价值观”;“把科学本质上看做是发现真理追求进步的精神和态度”,从而“对科学精神全能的信仰没有丝毫妥协”;而任鸿隽之“科学自己还可以造出一种人生观来”的论断,“必然是以坚信科学万能为基础的”。令人惊讶的是,当这些人对任鸿隽的所谓科学主义大肆挞伐之时,却匪夷所思地误认他是“数学家”。连其真实身份都未能搞清,更何谈对其思想的准确把握!这种指责,源于他们对科学的社会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并与其对任鸿隽的思想缺乏系统了解有关。笔者以为,虽然任鸿隽确信科学对人生观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但纵观其言行可知,他从未对科学进行极端社会功利化的理解。无论是主张自然科学方法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还是认为科学具有人文和社会价值,都未必就是科学万能论者。不过,如果他全面否定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并试图以自然科学方法取而代之,或者强调科学是唯一真实和有价值的人类知识,甚而以科学来解释并代替传统的伦理观,那他就是真正的科学万能论者。概而言之,无论是自然科学方法在其他学科领域的鉴用,还是自然科学内蕴人文价值的发掘,都将有助于两种文化沟通,但若由此走向极端,就会滑向科学万能论,从而加剧两种文化的隔阂与对立。任鸿隽显然不在此列。

一些学者将科学排除在价值认知之外,认为只要承认科学的人文价值,就是迷信科学万能。其实,在知识与价值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任鸿隽看来,知识的进步与价值观念的变革是相互促进的。他的认识前提是,任何一种人生观,都“有一个公共的出发点,就是要求外物与内心的调和”,“人生观既然不能离物质世界而独立,所以物质界的智识愈进,人生观当然亦从而生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物质界的智识愈进于科学的,而人生观之进于科学的,亦与之为比例”。同样是肯定科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的巨大作用,任鸿隽对科学的理解显得较为理性和客观。在《人生观的科学或科学的人生观》一文中,他提出了科学方法运用的限度问题。他说:“我们晓得科学的方法虽是无所不能(读者注意,我说的是科学方法,不是科学万能),但是他应用起来,却有一定的限度。我们所说的限度,就是指那经过分析而确实清楚的事实。张君所说的人生观,既然是一个混沌囫囵的东西,科学方法自然用不上去。张君是不曾学过科学的人,不明白科学的性质,倒也罢了,丁君乃研究地质的科学家,偏要拿科学来和张君的人生观捣乱,真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可见,他并不主张把科学方法简单而机械地用之于人生观研究。因而,他只承认“科学的人生观”,而不承认“人生观的科学”。也就是说,科学对人生观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单纯依赖科学方法,未必能够根本解决人生观问题。这与胡适等人试图以科学包揽和替代宇宙人生中一切问题的思想确系不同。正因为此,陈独秀奚落他是“表面上在那里开战,暗中却已投降了”;《二十世纪》更是认为他“不懂得科学发展底趋势”,即不懂得“科学早已打破了自然界、社会界、意识界底铜墙铁壁,造成了科学上底统一国家”,从而“在科学与人生、自然与社会、必然与自由之前,表现得‘浑沌囫囵’,甚么‘大部分’、‘或’、‘提倡’、‘改良’,一点也把握不定”,甚而成为“阻止科学由旧阶段到新阶段底障碍”。看来,这些批评者并不了解任鸿隽的深意所在。不过,这些批评意见也表明,任鸿隽绝非什么唯科学主义者。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从日记到作文

    从日记到作文

    日记主要记录一天内发生的事或思想变化 比较随意 可以是一个主题 也可以是多个主题 甚至是没有主题的自已对自己的唠叨 结构松散 有想到哪说到哪的随便 口水话比较多。作文不一样。作文就是做文章,有固定的主题,与主题相适应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行文严谨。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热门推荐
  • 天魁传

    天魁传

    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名称。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天魁者,斗魁第一星也,斗魁第一星抵于戌,故曰天魁。从魁者,斗魁第二星也,斗魁第二星抵于酉,故曰从魁。”天魁,一种古老的种族。因种族力量过于强大,被神族和神族联合绞杀。仅存的一个天魁族人发誓一定要让人族和神族付出代价。多年以后天魁带兵反攻,不幸落败。身体虽亡,但心中怨气不灭,每过333年便会复活。每次复活都会给世界造成巨大的灾难,人们从此称他为“天魁”
  • 玺江湖

    玺江湖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炎黄大陆,九州鼎立,以武为尊,武者夺利,世家争名。夏历元年,炎黄大陆之主夏启令太史司马氏将江湖中武人按爵而分:不入爵位、五等男爵、四等子爵、三等伯爵、二等侯爵、一等公爵、盖世帝者、至尊皇者。并勒令至尊皇者为独一无二之数,盖世帝者合五方之数、一等公为九州之数。自此在江湖中建立了以实力为尊的严格等级制度。时间白如同驹过隙,炎黄大陆发生了沧海桑田之剧变的,夏灭商替,商亡周续。时隔九千年,大陆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武林中爵位制度却从未改变。
  • 爆笑福妞,大人求放过

    爆笑福妞,大人求放过

    又丑又胖的余婉如遭未婚夫退婚,小胖妞一气之下服毒自尽,再次醒来,她已不是她……某天,“大人你没事娶我干嘛?”某肥妞表示非常不理解,某尊冰块一本正经的说,“你不是说治瘟疫的秘方是祖传,不能外传吗,好!本官为了天下苍生收了你这奸商。”阅文指南:上有赌鬼爹爹,下有极品亲戚,外加一正一邪的两只小鲜肉,不一样的种田,一对一,女主不漂亮却聪明,且看她如何丑女翻身!
  • 理财小故事

    理财小故事

    《理财小故事》,本书是一本有关孩子理财能力培养的教育类书籍。
  • 好想好想和你在一起

    好想好想和你在一起

    在很多年以后,苏梓言和叶心澜才明白世界上最珍贵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 再回首,十年光阴

    再回首,十年光阴

    八岁那年,郑惜认识了顾辰凌,他当时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伙子,而她是一个不爱干净的小女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形影不离。顾辰凌总是带着郑惜去参观外面的世界,带她到山里捉萤火虫,带她去大海里捡贝壳,带她去划船。樱花池,两人许下誓言:不管将来考上哪所大学,毕业后,都要回来,我们一起去周游世界。这样的美好时光持续了四年,谁也没想到,四年后,将是一场误会夺走了郑惜的一切,那年她十二岁,把家里撕的一地狼藉,带上仅有的两千元独自离家出走,去了别的城市。十年后,她大学毕业,回到了小时候的城市,回到了樱花林,只为了看一眼十年前的约定。樱花林,坐着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他们的爱情将会是怎样的一场考验。
  • 穿越之不是不爱你

    穿越之不是不爱你

    她前世孤独半生,穿越而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幸福那么短暂!她不得已走上了满是血腥的路。他总是默默的看着她,练剑,受伤,杀人!一包桂花糕,温暖着她!直到一日,那唯一的温暖也将消失!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错乱——时空情缘

    错乱——时空情缘

    从五百年后而来的少年,所谓何来,是解密丧魂之战的真相还是........???正直中午,大厅里饭香弥漫,忽然,一阵强光袭来,光芒散去之后,一名少年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呯的一声脑袋着陆,发出令人牙酸的一声,少年若无其事的起身,大家的目光从少年身上移到地面,‘那是..'众人面露惊恐地瞪着地面的人形物..........?
  • 穿越师妹萌翻高冷教主

    穿越师妹萌翻高冷教主

    一位特情穿越到古代,认了个皇帝当哥哥,成为了公主,还和玄冥教的高冷教主摩擦出爱的火花,并与高冷侍卫凌枫和暖男唐羽发生一系列搞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