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媒介事件的体育直播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协商和参与,要经过精心策划和广告宣传。比如德国世界杯的直播,央视体育中心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然效果也是巨大的。据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江和平介绍,关于世界杯的报道,他们先提交出世界杯报道方案,然后要经过中央电视台编委会正式通过。方案将分为三个部分:赛前、赛中和赛后。赛前以营造世界杯的氛围为主,赛中以现场直播比赛为主,赛后则主要是延续世界杯的热情。江和平还表示:“世界杯必将吸引全国观众的目光,成为2006年最吸引眼球、最具传播力的社会热点事件之一。”由此可见,央视的世界杯直播,完全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已经撰写好脚本的媒介事件。
体育媒介事件的叙事结构——解说,表演,参与
在体育与电视相结合后,体育比赛就成了电视节目的素材,或者称之为“文本”,电视媒体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文本进行加工,赋予文本意义和解释,从而把体育比赛打造成令人关注的媒介事件。具体而言,电视媒体所打造的体育媒介事件在叙事结构上有三个明显特征:
一、电视角色
电视直播体育赛事,让电视本身成为体育媒介事件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认为,媒介是游戏的代言人,而游戏则是社会生活的代言人。体育比赛是社会生活的浓缩,而电视直播则成为这种浓缩生活的代言人。
电视把真实事件微型化、家庭化,把赛场装进四边框架内,营造出“在现场”参加节日的气氛。电视不仅给主演和观众授予角色,而且还充当事件的同期解说员和字幕员(直播时有专门的解说员,电视本身就是事件的解说员)。电视把遥远的事件的意义“带回家”,并用趣味性和相关性将意义激活。
电视体育解说员和评论员是电视角色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解说和评论是对事实文本的直接解读,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拉近观众与现场的距离,也因此成为体育媒介事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杯上黄健翔的“激情三分钟”会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因为在体育赛事直播中,现场解说和评论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引导观众情绪的指挥家。就像有网友评论说:“我也曾听过外国的解说员解说足球,从声音到情绪,从战术到调侃,让你无暇听别的声音,感觉画面是在为声音配合,如同交响乐让人心潮澎湃。很庆幸我们还有一个黄健翔,每次听到他的声音,即使踢得不是很好看,可仍能被他的话题和情绪所感染,继续‘看下去’。”
二、竞技表演
“竞赛”是体育媒介事件的主要脚本,选手是参与表演的主要演员,对抗、拼搏、竞争是表演的主旋律。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它不仅仅表现了体育,更展现了激烈的竞技。竞赛象征敌对力量的平等,尤其是规则的绝对权威。这是一种理性的角逐,势均力敌的选手为了胜利的荣誉而战。胜者得到鲜花、欢呼和奖牌,败者则汲取教训,期待下一次的机会。
竞技让体育比赛成为一种表演,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性,而结果则非常简单,胜负分明。观众并不需要具有多少专业知识,就能一起感受赛场的紧张气氛,共同分享胜利者的喜悦,这也是体育直播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除了“竞赛”,“加冕”也可以称为体育媒介事件的内容,“加冕”呼唤的还是体育精神和巨大的成就,让人们共同见证体育英雄的诞生。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 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就是一种具有“加冕”意味的媒介事件,从央视国际网站的新闻标题《千锤百炼铸造辉煌》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三、观众参与
奥林匹克精神的宗旨就是重在参与。观众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观看者,他们也受到了“邀请”,成为体育媒介事件的参与者。首先,观众扮演了拉拉队的角色。他们在电视机前为自己支持的运动员和球队摇旗呐喊,他们是忠诚的支持者,他们的心情会随着赛场上的变化跌宕起伏。另外,观众还扮演了评论员的角色。他们会对比赛给出自己的解读,会对运动员的表现评头论足,并通过发短信、打电话、上网留言等方式直接参与到体育节目的电视直播中。
体育直播的文本意义与体育精神
媒介是表述现实的工具,媒介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也是凸显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构建社会精神与文化意义的工具。电视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现代媒体,在告诉受众“想什么”方面表现得极为出色。电视直播“邀请”大众参加一种“仪式”和“文化表演”,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赋予事件意义。
在体育直播构成的媒介事件中,人们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比赛最终的结果,甚至已经不再是体育运动本身。大众被电视媒介“邀请”,共同加入到这一盛大的节日之中,人们享受着全程参与赛事的体验。在这种“竞赛、征服、加冕”的过程中,大众感受到竞技体育不断进取、追求完善的拼搏精神,获得欢乐与美的享受,同时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体育直播带给大众的意义正在于此。体育比赛提供了一个衡量人类成就的标杆,而电视直播则通过一种非常直观和感性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选手的风采、教练的神情、观众的呐喊和欢呼,让大众在见证英雄产生的同时,宣泄自身的情感。
就拿世界杯来说,足球的魅力到底是什么?有多少人是因为真正喜欢足球运动才观看世界杯直播的呢?恐怕数量并不多。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大家都真的那么喜欢足球吗?我们的城市有多大的空间可以让孩子们踢足球?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有多大的足球训练场地?我们的家长又有多少愿意把足球作为孩子的未来职业呢?
实际上,大部分的中国球迷可能根本没有踢过足球,仅仅是喜欢看球的球迷而已。他们为什么喜欢看球?世界杯的魅力到底在哪儿?还是网友说得好:“人们之所以热爱世界杯,并不仅仅是热爱足球,而是热爱运动的激情、竞争的奔放、上帝之手的话题、黑马王子的悬念。那些永无休止奔跑着的球员们,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情感的符号。他们带走了人们日常工作中的沉闷和压抑,也带走了今天世界政治中过多的斗争、杀戮、阴谋诡计,让我们重新回归到一个纯净天真的秩序中。在今天日益复杂和多元的全球政治里,有什么比这种纯净更珍贵呢?”
可见,世界杯已经成为一种文本符号,它象征着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象征着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生活,象征着平等、友爱、团结、拼搏。直播带给大家的并不是简单的体育比赛,而是一种精神寄托。
作为规模最大的体育媒介事件,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属于北京、属于中国的,更是属于全世界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也就是说,我们的奥运直播,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宣传环保、人文或者科技,也不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或者突出北京的现代化建设,而是为了给全球观众营造一个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让大家共同参与、分享体育的盛宴,感受奥林匹克精神。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为人民日报社《奥运经济周刊》撰写文章、评价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时说:“每当我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想象这个奥运会能对主办国带来什么的时候,激情是描述我的心情最恰当的字眼儿。”他认为,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必须有利于传播奥林匹克理想。相应的全国性的普及计划应该着眼于公众参与程度的最大化。
现代奥运会,绝不仅仅是体育竞技,而是越来越集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诸多内容与意义于一身的盛会,是全人类同乐共享的一个盛大节日。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文本,是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奇异结合。对于主办国来说,奥运会意味着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对于运动员来说,奥运会意味着光荣与梦想,意味着摘金夺银、为国争光;对于传媒来说,奥运会就是一场媒介事件,意味着高收视率和丰厚的经济利润;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奥运会则意味着快乐的节日,释放的激情。
体育比赛不是古典音乐会,观看体育直播的观众不需要正襟危坐、闭目养神,他们需要的是释放激情。电视直播,就是连接全球观众与奥运赛场的纽带,是让观众参与其中,感受激情和释放激情的平台。在黄健翔的“激情三分钟”事件之后,有网友声援黄健翔说:“我爱你,黄健翔,是你让我觉得足球里还有激情!”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此来表达我们对奥运直播的态度:我们爱奥运,因为奥运将给我们带来激情。
〔麻争旗: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徐杨: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