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育我国风险资本市场的策略
从我国现实经济体制和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出发,应该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私合力、官促民办的策略培育我国风险资本市场。
现阶段培育我国风险资本市场,政府应该起积极引导作用。从理论上讲,发展网络产业绝不仅仅是市场行为或企业行为,而且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国家战略决策。由于网络企业具有巨大的“溢出效益”,政府引导培育风险资本市场有其经济合理性。从风险资本市场本身的特点看,由于它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生事物,与原有的法规和制度安排有多方面的冲突,因此需要制度创新与之配合;而制度创新的主导权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只有在政府主导下营造出一个适宜的法规环境和制度环境,才有可能培育出一个有效的风险资本市场。在世界各国风险资本市场发育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直接参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政府对风险资本市场的发育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分析,政府积极引导是培育中国特色风险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
第一,当前我国严重缺乏风险投资主体,而能够承受风险的种子资金掌握在国家手里。从银行的角度看,对网络企业的贷款回报始终是正常的贷款利息,无法从风险企业的巨大成功中获得任何额外的收益,但企业失败后,银行则要承担全部风险。因此,收益和风险不对称,银行不可能成为风险投资主体。在保险公司方面,我国现行《保险法》第lM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资金不得用于向企业投资。而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大多由于经营不规范、业务不明确、投资效益差等原因,已陷入仅能维持生计的困境之中,因而也不可能成为风险投资主体。在风险资本市场发育初期,政府拿出部分种子资金做示范引导,来吸收其他渠道资金参与,是较为可行的办法。
第二,培育我国风险资本市场需要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里。风险资本市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或者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特殊要求,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例如,我国《公司法》中没有有限合伙制公司形式,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中小企业投资(发展)的法律,在有关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的设立和管理、风险投资的来源、风险投资的收获以及风险投资的会计审计制度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规定。在这种状况下,风险资本市场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步建立一个适应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法规环境。
第三,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资本市场的运作还不够规范,只有在政府的有力监管下,才可能培育出一个健康有效的风险资本市场。目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制薄弱、信用观念差、关联交易和内部人控制严重,这些都是具有高度信息不对称特点的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敌,它不仅会极大地放大市场风险,而且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政府不但要用法律来规范市场上的各类契约,而且要维护契约的严肃性,对违约者作出惩罚。
但是,政府引导并不意味着走过去计划体制的老路,按照老办法管理,把有限的资源用来繁衍一批国有独资公司,让国有资本在市场上唱独角戏。政府引导培育风险资本市场应体现在以下方面:(1)政府主导制定培育风险资本市场的总体规划;(2)政府主导营造出一个适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包括税收政策、融资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相关的制度创新;(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关键性行业进行示范性高风险投入,并吸引民间资金加入;(4)政府主导对风险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进行监管。
政府引导培育风险资本市场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达到公私合力、官促民办的效果。政府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培育风险资本市场有三层意思:第一,政府在制定有关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原则的要求,不能沿用过去行政式、命令式的计划模式;第二,政府要鼓励形成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私人风险资市场、风险资本和科技板股票市场,同时要大力鼓励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市场化;第三,政府风险资本项目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行,包括政府资金的投入和退出、对国有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的管理以及投资决策的过程和方式等,都要按市场化原则。
在我国目前的财政收支状况下,不可能也不应该再指望完全靠政府来进行风险投资,政府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把大量闲置的民间资金吸引到风险资本市场上来,达到公私合力的效果。为实现这一目的,除了要营造出一个适宜的环境之外,要在政府风险投资项目的设计中重点注意可加性原则。通俗地说,可加性原则就是官促民办。它是指通过政府风险投资项目来刺激民间资金的参与,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实现官促民办,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政府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民间资本的需求和运作方式;(2)政府风险投资要由非官方的专业人士管理;(3)政府项目要具有充分的透明性,让风险投资者、管理者和企业家充分了解项目的运作;(4)政府项目要起到示范作用,要培育出几个成功的样板企业,并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等。
总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私合力、官促民办是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按照这个策略,可以少走弯路,培育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契约为基础的完善的专业化风险资本市场,为新世纪的民族复兴创造条件。
第八节网络媒体企业如何制定最佳融资决策
一、网络企业的最优化融资决策
网络企业要根据自身融资需求,在融资之前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以作出最优化的融资决策。
1.进行融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网络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对着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方式,更不要草率地作出融资决策。首先应该考虑企业是不是必须融资、融资后的收益如何等问题。因为融资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对融资的收益与成本进行仔细地比较,确信利用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2.选择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
在对融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之后,认为确有必要融资时,就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这里以美国这个成熟市场来看网络企业融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网络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基本上选择的都是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实际上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但是,内部人融资是企业吸引外部人融资的关键,只有具有相当的内部人资金,外部人才愿意进行投资。真正获得第一笔外部股权融资的可能是出于战略发展目的又非常熟悉该投资行业的个人或企业的“天使”资金——风险投资的早期资金。在此基础上,可以寻求其他创业投资公司等机构的股权融资。到网络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对网络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不是大的商业银行,而主要是一些社区银行或地方性银行,大的银行只有在信用评级制度发展之后(或者说网络企业具备了信用等级之后)才开始介入网络企业的融资业务。财务公司提供网络企业贷款的主要形式是汽车贷款、设备贷款与资本性租赁。它们的抵押品就是有关汽车与设备的。在非金融机构的债务性融资中,最重要的是贸易信贷,占美国网络企业债务性融资的30%左右。贸易信贷是指产品的销售方在出售产品后,并不要求买方立即支付款项,而对买方形成资金融通。我国网络企业可以借鉴发达成熟的美国网络企业是如何融资的,进而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企业发展阶段和资金需求的性质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并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这样,才是需要与可能相结合,才能作出切实可行的融资计划。
3.合理确定融资规模
网络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关键是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网络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企业所需要的融资规模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预测或测算。定性预测法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融资的需要量作出预测。这种方法一般是在企业缺乏完备、准确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采用的。其预测过程是:首先,由熟悉财务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专家,根据过去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预测的初步意见;其次,再通过召开座谈会或发表格等形式,对上述预测的初步意见进行修正补充。这样经过一次或几次后,得出预测的最终结果。
定性预测法虽然十分有用,但它不能揭示资金需求量与有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一般企业都用定量测算法,即销售百分比法。财务预测销售百分比法是首先假设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与销售收入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根据预计销售额和相应的百分比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然后利用会计等式确定融资需要量。具体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根据销售总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另一种是根据销售的增加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虽然一个是根据总量来预测,一个是根据增量来预测,但两者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这里介绍第一种计算外部融资需求的会计等式:
外部融资需求量=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4.制定最佳融资期限
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网络企业做融资决策,要充分考虑融资期限,要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之间进行权衡比较,以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结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当然,这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人的风险性偏好。
从资金用途上来看,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则根据流动资产具有周转快、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宜于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金融机构短期贷款等。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则由于这类用途要求资金数额大、占用时间长,因而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
从风险性偏好角度来看,在做融资期限决策时,可以根据融资人风险性偏好的不同,采取配合型、激进型、稳健型等不同的融资策略。配合型融资策略是,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运用临时性负债融资满足其资金需要;对于永久性资产,运用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融资满足其资金需要。激进型融资策略是,用临时性负债不仅满足于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解决部分永久性资产的资金需要。稳健型融资策略是,企业不仅用长期资金满足永久性资产,还用于解决一部分甚至全部流动性资产。在这三种融资策略中,配合型风险与成本、收益适中,激进型风险大、成本小、收益大,稳健型风险小、成本大、收益小。
5.谨慎对待企业的控制权
网络企业在融资时,经常会发生企业控制权与所有权的部分丧失。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独立性,而且还会引起企业利润分流,使得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比如,债权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相比较,新增股权会削弱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债权融资则只增加企业的债务,并不影响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在考虑融资的代价时,只考虑成本是不够的。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能一味固守控制权不放。例如,对于一个急需资金的小型高科技企业,当它在面临某风险投资公司较低成本的巨额投入,但要求较大比例控制权,而此时企业又面临破产的两难选择时,一般来说,企业还是从长计议,在股权方面适当作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