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新闻发布会直播报道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是新闻媒体的追求。现场直播把受众带到了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再现了新闻发布会及现场气氛,实现了新闻发布会的报道与传播的同步进行。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声音和图像成为新闻报道的新符号,使直播新闻发布会成为可能。
一、新闻发布会的广播直播
广播所运用的声音符号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不仅在内容上可以承载信息,还可以传递丰富的感情。广播新闻报道的语言较口语化,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其他媒体如网上直播、电视直播相比,广播的运作成本最低,运作程序最简单,能最大程度地缩短从新闻发布会到受众之间的时空距离,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传给受众,且广播现场直播不受更多环境条件及设施的限制。
新闻发布会的广播直播的优势,首先是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记者边看、边说的一种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方式,以叙述为主,不可能对新闻事实进行太多的概括,人为减少新闻的真实环节;其次,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接受的是第一手资料,减少了新闻事实多次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信息衰减。所以现场直播新闻发布会,是最能发挥广播特长,最有现场感、真实感、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报道方式。
其次,广播直播新闻发布会具有交互优势,由于仅靠声音传播,比起报纸、电视来,受众的参与更加方便快捷,通过电话连线便可参与,而且可以与主持人和其他参与者直接对话,实现双向或多向交流,随时获得反馈信息,参与效果更加显著。
最后,广播现场直播新闻发布会,现场的声音效果可以直接传播出去,扩大了新闻发布会的宣传力度。同时,因为现场直播可以使传播效果更加真实、自然、可信。
二、新闻发布会的电视直播
电视是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编制节目,通过特定的传输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被称为“视听媒介”。电视把客观事物本来的性状和场景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其身临其境感直接形成而无需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一)优势
人们渴望能够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共同感知,在过程中同步体验。当全世界的人都在为同一件事欢呼或者悲痛时、为同一个画面激动不已时,个体的生命在交汇中产生了巨大的能量。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与新闻发布会的发生是同步的,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从时间上来说,每个环节之间都有一种不可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内容上的信息量,使受众的心理产生“悬念”。
(二)不足之处
我们所说的新闻发布会的电视直播是指对新闻发布会现场和发展进程的及时性报道,这种报道应该是声像并现的,能够给电视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综合感受。正因为如此,现场直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我们经常在一些新闻直播节目中看到以“连线”代替“现场”这一怪现象,甚至有人调查统计过,以“连线”代替“现场”的比率竟高达60%以上。“连线”代替“现场”应该是一种不得已的备份方式,推崇“连线”而减少“现场”是对现场直播的一种歪曲。
2007年1月2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中国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是做好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的硬件基础。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就很难做好现场直播。一般说来,只有类似中央电视台等大型的电视台才具备比较完善的现场直播的硬件基础,一些较小的地方台由于摄像、包装、视频、音频、通讯、卫星传输、光纤线路等技术设备的欠缺无法做好或根本不能做相关的现场直播节目,从而不能发挥出电视媒体本应发挥的作用。
优秀的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是各种资源系统、有效整合的结果。现场直播是对电视媒体实力的最大挑战,从节目系统的主持人、摄像、编导、包装到技术系统的视频、音频、通讯等各个环节都要实现正常的、良好的运行才能够保证现场直播的顺利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导致节目播出出现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些新闻直播节目中,存在主持人言语表达出现差错,或图像、声音传输出现阻塞等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传播资源整合不好。
(三)改进办法
电视现场直播的主要外在表现就是即时性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图像和声音的综合并现,如果以“连线”取代现场,就等同于广播现场直播,无法发挥电视直播的独特之处了。因此,在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时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现场”,而“连线”只能是无法获取图像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不得已的手段。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所有的电视媒体都采用先进的直播技术设备还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但我们仍然要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不懈的努力。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电视直播工作的财力投入,运用国家财力上的支持帮助电视媒体更新落后的技术设备;其次,各个电视台也要努力创收,可以依托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放广告,实现良性循环。
发挥现有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保证电视现场直播的顺利进行。系统整合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拔优秀的直播节目策划者,优秀的直播节目策划者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来全面调动各种直播资源;二是做好直播经验总结,在直播新闻发布会之前要做好演练工作,并在之后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实现各种直播资源的协调配合。
三、新闻发布会的网络直播
(一)优势
在我们接触的网上直播节目中,一种是网上视频直播,这种直播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分布广以及多媒体传送等特点。而另一种是在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的文字直播,通过文字叙述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情况,这种方式则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廉价、快捷、传播广泛的优势。网络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甚至有人说,“网络让报纸走开;网络让广播电视走开”。
事实上,网上直播涉及的领域、传播范围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新闻发布会可以借助网上现场直播的方式传遍全世界,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轻轻点击,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就会马上呈现在面前,而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时效也是令人惊叹的。利用网络做新闻发布会的直播,还大大地降低了新闻直播的门槛,而且网上直播不需要太多的投入,比如文字直播,只需要有录入人员就可以了,且网络上所呈现的信息容量,是所有的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望尘莫及的。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渠道,网络直播有极强的现场感和交互性,给网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通过网络,几十万人可以同时就新闻发布会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提提自己的意见,因此,增加了新闻发布会对受众的吸引力。另外,电视台虽然会重播新闻发布会,但时间完全不受观众支配,而网民却可以通过视频点播的方式随时再现新闻发布会的过程。同时有些网页制作精美大方,在及时传递信息的同时为受众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气氛。
2006年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之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
(二)不足之处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逐年增加,网络高速公路时常出现拥堵的现象,网速跟不上,而高质量的新闻发布会的直播效果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信号质量好、网络状况好、接受端配置好。目前网络视频直播画面的流畅程度仍显太低。图像质量、网络速度、传输延时、网络安全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另外,200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的电视拥有量达到4亿台,却只有1亿网民,且以大学生居多,他们本身对电视的依赖程度就不高,所以很长时间内电视的受众不会出现流失现象。虽然网络能够呈现现场直播新闻发布会的多视窗的效果,但电视也在发展进步,数字电视也可以实现多视窗观看新闻发布会,到那时网络的多视窗优势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