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400000023

第23章 对外报道的选题与策划(1)

曾担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的赵启正先生说,对外传播应该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场,就是着眼于传播真实的中国这个立场;二是艺术,传播可不是说笑,应该让读者受到影响,这是需要用艺术的方式去沟通的[1]。对外报道的选题与策划就是对立场与艺术这两个基本点的体现。

第一节 对外报道选题与策划的原则

选题与策划涉及到报道的内容与形式。

就报道内容而言,宏观层面的含义就是选择哪些方面的话题来报道,既能体现我们的立场,又能让国外受众有兴趣接受;从微观层面来说,一篇报道中题材的选择同样重要。

就报道形式而言,主要包括诸如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传播,让我们的报道真正成为有效传播,真正让国外的受众准确地获得关于中国的信息等等方面的因素。

一、“有效传播”:对外报道选题与策划的核心指标

对外报道的选题与策划,目标指向在于如何有效向世界传播关于中国的信息。有效传播,就是传受双方达成沟通与默契,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你说了半天对方理都不理毫无反应。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提出有名的“传通契约说”,他指出:“从某种意义说,参加传播的人是由于某种支配他们的表现的契约而进入传播关系的。”[2]

丁柏铨教授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将传播现象分为三类:第一类,传者和媒介向受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传播渠道畅通,一路无阻,受众对此不仅已经接收到而且乐于接受,即所谓“通而乐受”。第二类,传播渠道畅通,即受众接收到了传者和媒介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受众对这些新闻信息并不认同和接受,即所谓“通而不受”。应当说,在新闻信息的传播通道上往往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受众对新闻信息不认同、不接受,原因较为复杂,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受众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与传者、媒介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由此产生了观念上的抵牾。抵牾,可能出现两个方面的结果:或者是受众和媒介的影响改变原先的态度,或者是受众始终坚持原有的态度,将传者和媒介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拒之于门外。后一种结果无疑属于无效传播。二是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与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老一套、慢半拍、俯视式、八股调、说教味、宣传腔等等,都是受众所厌恶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方式。因此,对于传者和受众来说,为了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就应当努力寻找使新闻信息进入受众心灵空间的通道。第三类,传播渠道不畅通,传者所要传播的新闻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未能传达到目标受者那里。受者并没有接收到传者和媒介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其接受问题无从谈起。此所谓“传而不通”[3]。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二类现象“通而不受”。一些对外报道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通常不是传播渠道的不畅通,而主要是受众对信息不接受及至抵牾。施拉姆特别注意这一现象。他引用了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杜布的一项研究说明之:“一部在尼日利亚拍摄的指导母亲如何给婴儿洗澡的教育片,冒犯了乌干达的妇女。她们说,一个孩子不能光着身子让人瞧,而且他的头必须先洗,而不是在最后。甚至看来被全世界接受的卡通片也会引起麻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刚果士兵第一次看到唐老鸭时,向银幕上扔石头,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正在被人取笑。‘动物不会讲话’,他们喊道,‘谁见过一只穿军装的鸭子?’”杜布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不适合当地的观众”[4]。

所以,我们认为,对外报道选题与策划的核心指标就是“有效传播”的问题。

当然,所有的传播都应当追求其“有效”,避免无效。但对外报道中尤其应特别重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过去的对外传播有相当部分实质上是“传而不通”的。不仅是传播的信息不被人接受,连传播者的身份都受到影响。如西方的受众就老是认为“中国媒体不可信”。我们花了那么多的唇舌,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不仅没有产生积极效果,反而损坏了自身的形象,岂止是一个“费力不讨好”可以了得!

对外报道中的“有效传播”,应当有两重含义:一是报道内容体现了我们的意图;一是让对方接受了。此二点,不妨概括为“于我有利”和“于他有趣”。

于我有利,这应当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起点。所有的传播都不同程度体现着传播者的利益。新闻报道中,传播者的利益往往是广义的,即不一定是狭义的传播者个体的利益,但通常体现了他所处的媒体的利益,他所代表的集团利益、国家利益。尽管这种利益的体现不一定是直接的,但一定是有的。包括服务性的报道,说是为受众服务,但“服务”中一定同样有他的利益体现。也就是说,受众就是他所代表的国家和人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的张霁苍先生说:“‘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也好,‘以我为主’的原则也好,它们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任何手段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目的,所以,在我们的报道中,在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和‘以我为主’的原则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坚持‘于我有利’这个更为根本性的原则。”[5]

于他有趣,这是站在传播活动的终端来考察的。这里说的“有趣”,是指受众对信息的欲知之望,这是信息传播的归宿点。对外报道中,特别要研究的是国外受众的欲知何在,同样特别要研究的是,如何引起受众的欲知之望。

2004年初,中央召开外宣工作会议,并推出10号文件,提出了“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这不仅是对国外受众的贴近,更是向“有效传播”的贴近。

“于我有利”和“于他有趣”,此二者,构成有效传播的必要因素。在对外报道的选题与策划中,必须以此作为核心指标来追求。

二、自信:对外报道选题与策划的必要心态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正以一个大国的形象在世界崛起。作为一个大国,我们认为首先应当培养一个大国的心态。大国心态,不是霸道的心态,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大家风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一点点成绩夸耀,也不为一点点灾难吓得不敢出声。在对外报道中,业界不少有识之士都提到,我们应有自信的心态。

有了自信的良好心态,不仅选题时不惧负面内容,反而能自如驾驭这些题材。2008年前后一系列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特别是“5.12”汶川地震的报道,都证明了这一点。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公开,越是坦诚,便越能得到理解,这是处理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样做,可以集中民智民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反而有利。最好的例证就是‘5·12’汶川大地震。由于媒体及时全面连续地报道,不仅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了灾情和救灾进展,同时,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众志成城、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博爱亲民的国家形象,从而赢得了全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在奥运来临之际,我们公开及时报道一些突发事件,并没有影响中国的形象,反而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自信各级政府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自信媒体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并引导舆论,自信读者观众有充分的判断力对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因为,透明也是一种力量。”[6]

有了自信的良好心态,就不会喋喋不休地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夸耀。过去的对外报道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经常有过度表现。不仅国外受众反感,连我们自己也觉得不妥,一些有识之士就作出了自我批评:

我们经常会说中国人含蓄,但我想国外受众从我们的对外传播中不可能得出这样的印象。我们的对外传播太习惯于一上来就说成绩,习惯于非常直白地、露骨地、不厌其烦地自夸,总是怕成绩说得不够,拔得不高,似乎恨不得通过一天的节目、一篇稿件就让受众爱上中国,爱上中国共产党。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夸耀他自己的成绩、自己的好,有合适的由头时说,没合适的由头时还说,那么,这个人该是多么令人讨厌啊!我们会喜欢这样的人吗?我们会相信他对自己的夸耀吗?我们会一忍再忍地听他絮叨,受他折磨吗?[7]

中国有句俗话:再好听的话也只能讲三遍。在传播上,见好就收,让受众意犹未尽,那么他们以后会乐意继续听取对方的传播。喋喋不休地就同一内容的事情说得没完了,使受众厌烦,可能就会走向反面。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就犯了这一毛病。当她第二次到鲁家帮佣的时候,一次无意中向邻里讲起她的悲惨遭遇:丈夫劳累而死,孩子被狼吃掉。邻居们惊愕之余对她表示深深的同情,她的心灵也得到安慰。于是,她逢人就讲,第二次、第三次,人们还听着,为她掉泪,逐渐地,听者越来越少,最后,人们见她就躲。在传播上,如果也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没了,受众也会躲之唯恐不及。[8]

此处之所以大段引用他们的见解,是想表明,这一现象的确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了!

有了这种自信的良好心态,我们面对世界舆论对我们不利的声音,不管是误会,还是偏见,我们都会冷静对待,不会“过度反应”。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辩若讷”。有时我们真要有点“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的勇气,不要把西方媒体的一些不实之词太当回事。事实上,“美国媒体并不总是在与政府配合,有时还和政府吵吵闹闹。而美国政府也曾希望媒体在中国问题上不要这样煽情,因为这给行政当局的‘接触’政策带来很多麻烦。美国政界学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如基辛格、前驻华大使尚慕杰,以及一些著名学者都批评过美国媒体片面报道中国,误导公众舆论,而且做法过分。”[9]多行不义必自毙,西方媒体对我国报道的偏见,久而久之必然会自伤其公信力。像2008年西方一些关于西藏“3.14”事件的不实报道,激起了中国网民和世界华人的强烈抗议,比起我们组织媒体去反驳,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节 对外报道选题

对外报道的选题,首先当然是应遵循新闻规律,即按新闻价值大小来选择。但对外报道的选题与对内报道的选题也有其特殊性。

一、“以正面报道为主”不应作为对外报道的选题原则

“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我国的新闻传播观。不管是对内报道还是对外报道,都有这一要求。那么什么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呢?“正面报道”的准确含义究竟是什么?

一般认为“正面报道”就是指的报道题材的正面性,主要是指成绩、好的形势等等,通俗地说,就是“报喜”,而不是“报忧”。

但这一观念与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别。西方人认为“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坏消息就是好新闻”。飞机在天上正常飞行不是新闻,失事掉下来了就是新闻了。一些研究表明:对于西方受众而言,负面内容的新闻报道似乎比正面内容的新闻报道更有吸引力。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以正面内容的新闻报道为主,是一个非商业性的广播电视公司,有很多重要新闻及高质量的教育节目。但是作为非主流媒体,其受众还不到全国的5%。实际上,美国媒体也报道了一些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正面新闻,只可惜这些报道在公众中引起的共鸣远不及那些耸人听闻荒诞不经的负面报道[10]。请看下面一则报道:

美国国内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005年美国普通民众最为关注的十大事件中,卡特里娜飓风和一路飙升的油价排名第一、二位,而紧随其后的则是伊拉克战争和亚洲海啸。

据路透社发自纽约的消息,美国信息调查公司LexisNexis在对1500名受访者问卷调查后发现,约有97%的美国人认为,2005年度他们最为关心的十大新闻事件分别是新奥尔良飓风、飙升的油价、伊拉克战争和亚洲海啸,而伦敦地铁爆炸案则位居年度关注度排行榜的第五位,排在第六位的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任命,排行榜的最后两个位置被娱乐明星们瓜分掉,他们分别是陷入娈童案泥潭中不能自拔的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以及《老友记》中的“万人迷”詹妮弗·安妮斯顿和她明星老公布拉德·皮特,他俩上榜的理由是曾经被誉为“金童玉女”的一对鸳鸯如今已形同陌路。

此外,这次调查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关注度排行榜中,“坏消息”总能胜过“好消息”,像汤姆·克鲁斯和他的新婚妻子就没能胜过已经分手的安妮斯顿和皮特,屈居第十一位,从而被挤出了十强的行列。[11]

可见,如果将“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提法,单纯理解为报道内容上的“报喜不报忧”,那么在对外报道时就基本上无法同受众兴趣说到一块去,只能是你说你的,说了等于没说,甚至令人反感。

同类推荐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无错不成书”的说法听似有些夸张,其实这是读者群对书报刊等出版物(广义上含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及网络上的用字用词)极为中肯的评语。同时也是鞭策和激励出版人应该更加辛勤努力,让面世的出版物完美无缺,把各种可以避免和应该避免的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直至消灭殆尽。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出版物上差错依然屡屡出现,这不能不使众多出版人感到困惑、不安和忧虑。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热门推荐
  • 深咒谷

    深咒谷

    没有人能够突破第十成诅咒在乌尔斯大陆上,有一群人他们都受到了诅咒,命运天平已经向诅咒一边倾斜百柏雅真的能坚持下去吗?答案是,不能
  • 剩女很疯狂

    剩女很疯狂

    她,本性纯良,是一个平凡的打工的女子。他,天生风趣,笔下挥毫笑傲于灯红酒绿。她,在长达四年的爱情长跑里伤痕累累。他,痴情却似多情的在爱情海洋中游荡。她,在残酷现实的生活下,披上了一件虚饰的野蛮外衣。他,在人情冷暖的红尘里,学会了乐观豪爽的自欺欺人。她与他的相遇,是缘是债?张莉与大笨熊的死让杨小贝痛彻心扉,一对旧情人阴阳两隔,在丧亲之痛里,在新爱旧侣中,她毅然引刀殉情,却把孤独与思念留给了深深爱恋着她的张冠傣;梦琴、曾萍与贺小虎的三角爱恋,把三人搞的好疲惫,当梦琴决然离去,这对网络情人却又面对双方家人的质疑,为表爱情的忠贞,两人在《我心永恒》的歌声中服下毒药,他们的爱是否走到了尽头?他们能步上幸福的婚姻殿堂么?
  • 乱尘谋

    乱尘谋

    更改别人的命运,拥有扫把星体质的改命师。她一笑倾城引王者疯狂,她一颦百媚生逗邪尊下黄泉,她一跺脚仙子匍匐裙下拔腿毛。她一梦,他九世遗忘她,秃驴欲成仙?-不妥!谁谋命运化谁劫,渡此劫生新欲。谁掌黄泉轮回门,此因此果剪中断。人性凉薄我暖人性,地狱无情我收地狱,仙人无爱砸了他个仙人板板。我不狂,只是任性。
  • 风花雪月不了情

    风花雪月不了情

    一个个平凡的孩子,走到了一起,谱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爱恨在彼此间相互流转,友情在他们之间得到了见证,他们是否会一起海枯石烂?雪儿,普通的邻家女孩,是否还会如此普通?本来身处高地的公子哥为何甘愿一无所有?他们将何去何从……
  • 穿越之我是神王的妻

    穿越之我是神王的妻

    香水王国盛世集团的继承人乐正果儿,不过是个父母双亡、爷爷不爱的可怜娃,偏偏丈夫还对她满怀仇恨。一朝穿越,她竟成了相府庶五小姐,表面风光无限,里子却是爹不亲娘不爱的,偏偏怀了神王的子嗣,成了高高在上的神王妃,虽然上要对付鸡肠小肚的婆婆,下要对付虎视眈眈的小妾,旁要打破历来神王妃皆悲苦的命运,可好在这一世老天厚待了她,让无权无势的她得了这个男人的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盛宠之疼妻入骨

    豪门盛宠之疼妻入骨

    “沈言和,为什么你会在我床上?”生日醉酒,说好要睡个鲜肉萌动一下青春,竟意外从前夫床上醒来。北安祺抓着床单遮不住四泄的春光,一不小心竟又被这骚浪贱货给拖回去一百遍掉了!苍天在上,离婚了就别再有事儿床上谈了好吗?说什么睡习惯了改不了,睡了别人没高点,不过就是看老娘身材火辣颜值爆表,扯什么深爱十年不离白首!通通都是放屁!【北安祺】你还在笑我贪图男色,我却早已非你不可!【沈言和】你还在渴求我的怜爱,我却早已疼你入骨!
  • 花千骨之极品夫妇

    花千骨之极品夫妇

    白子画,今生所做的一切我从未后悔过,可若能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要爱上你……我再也不等了,就当风…没吹过,你没来过,我没爱过……再不奢求你什么了…
  • 英雄联盟之至尊荣耀

    英雄联盟之至尊荣耀

    他曾经有过荣耀,为了证明自己,激起了自己的电竞之心对游戏的热爱,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耀,他能否在强者如云的L时代重返荣耀之巅,让我们拭目以待………………
  • 呆萌少女的腹黑王子

    呆萌少女的腹黑王子

    林晓萌;我要出去夜千铭;不行,出去也行,我和你一起林晓萌;我要自己出去夜千铭;可以,亲我一下林晓萌;我不、、夜千铭;
  • 百剑谱

    百剑谱

    千年前,人魔两界飞升仙界的唯一途径就是得到三界剑山的认可,但三界剑山却在千年前被毁,千年来人魔两界一直在寻找着飞升之路,直到一位少年的神秘出现,两界之中到底存在着什么隐秘,飞升之路能够重新开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