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900000034

第34章 对大陆对台宣传工作的思考(4)

2.对2003年12月美国就台海问题表述的报道

大陆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统一由新华社发稿,新华社提供稿件时附有标题,各家媒体往往出于标新立异的考虑,加上政治敏锐性的欠缺,对新华社通稿内容作出自己的“解读”,主要反映在标题上千差万别,不少媒体因此出现差错。如果新华社通稿本身出现差错,大陆媒体在报道时就更容易出错。不少时候,大陆媒体主观性较强的报道甚至引起美方不满。

众所周知,美国现阶段的台海政策是“大陆不武,台湾不独”,主张两岸维持现状。美国对“台独”立场的表述向来都是“不支持”,但大陆媒体在报道中,经常将美国的上述立场解读为“反对‘台独’”。

2003年12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美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友好访问。12月9日,温家宝总理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会谈,谈到台湾问题时,布什讲了一段话表明美国的立场,新华社发的原稿是:

布什表示:美国方面理解中方的关切。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湾独立,这一政策不会改变。最近从台湾传出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信息,令人不安,美方不赞成。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

人民日报总编室夜班编辑在阅读时发现问题,新华社稿在“美方不赞成”后面用句号。原本一气呵成的一句话为何分两句说?首先翻看本报记者从美国发回的稿件,发现此处用的是逗号。仔细推敲,此处用句号还是逗号,关系重大。如果用句号,“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就成为单独一句话,可以理解为美国既反对台湾“独立”,也反对大陆武力收复台湾。因为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如果用逗号,前后就成为连贯的一句话,表达的是美国反对台湾改变现状,即反对“台独”。可见,此处用什么标点,含义大不一样。本着负责的态度,这位夜班编辑向新华社说明情况。新华社很重视,经查,是新华社一位编辑随手改的。新华社随即发出“重要改稿”,将“美方不赞成”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并要求各媒体“务必改正”。

那么,布什的原话究竟是怎么说的呢?这位夜班编辑查到了当时被外国媒体广泛引用的布什讲话的英文原文:

“the comments and actions made by the leader of Taiwan indicate that he may be willing to make decisions unilaterally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which we oppose.”

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要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美方对此表示反对。

考虑到当时也有不少的海外媒体报道,布什总统同时反对双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表态,这里用什么标点更有讲究。但是,由这句英文原文判断,布什表示的只能是反对“台独”,因为从语法结构看,“which”指的只能是台湾方面的做法,新华社原稿中的句号是编辑的误改。

对于布什这一表态,中国有不少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播出或刊出。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无一例外地以“布什明确表示反对‘台独’”醒目大标题加以刊登。《新京报》因为是四开小报且有其独特编辑方针,不能在头版尽情报道,于是头版头条以“布什明确表态反对‘台独’”大标题刊出,在内页则以“第一重点”加以详述。

但是,“句号”改为“逗号”是否能说明,美国明确反对“台独”呢?

诚然,布什与温家宝会谈时的这番表态确实比美方以前表态有进步,最起码说出“反对”二字。但是如果仔细对其表态加以解读的话,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没有丝毫变化。以台湾为制约大陆的“一张牌”,希望台海两岸维持现状,这是美国一贯策略,只不过在不同场合,讲话方式语气侧重各异罢了。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领导人从来没有明确表态“反对台独”(oppose Taiwan independence)。

其实,布什此次讲话富含玄机:以新华社中文稿原文为依据,如果“美方不赞成”后面是句号,则表明布什将“台湾独立”和“大陆动武”都列在反对之列,即反对任何一方面改变现状的决定,不能得出“布什反对台独”的结论,因为这一结论是片面而不是全面的表述。布什在他言语明示的背后,实际是刻意模糊、闪烁其词表述的延伸。所以,大陆媒体的标题应该是:“美国反对两岸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而不是“布什明确表态反对‘台独’”。

如果是“逗号”,则对布什表态的正确解读是:“布什反对陈水扁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图谋”。何谓“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陈水扁搞“台独”,属于单方面改变现状;陈水扁如果要跟大陆“实现统一”,也属单方面改变现状,依然从字面上得不出“布什明确反对‘台独’”的结论。

不仅如此,就在布什表态后,白宫资深官员马上对记者说,布什2001年4月所做“竭尽所能帮助台湾自卫”的承诺今后继续有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表示,在美国政府眼里,台湾不是中国叛离的一个省。相对于不少媒体在报道上的缺憾,《参考消息》的处理方式比较妥当,该报原汁原味地刊登了德新社电文,头版头条虽也是“美国公开反对‘台独’公投”,副题却为“白宫同时宣称‘全力助台自卫’承诺不变”,报道比较客观全面。

倒是台湾方面有人一语道破布什讲话的内涵。2003年12月10日,台湾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陈其迈表示,布什的谈话,讲得白话一点,就是反对统独“公投”,这是美国近来一贯重申的,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陈忠信也强调,布什对两岸政策没有调整,只是对可能正在进行的事情表达担心,但防卫性“公投”并非台独“公投”。

由于中西语言、语境表达的差异,大陆媒体有时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西方的思维,想当然地下结论,结果报道容易出错。由于不太能准确解读美国涉台重要表述,也曾引起美方不满。

2002年8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访问中国,在和中国领导人的多次会谈中重申,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在8月26日于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阿米蒂奇对这个问题的原始表述是:“the U.S. does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在回答美联社记者提问时,阿米蒂奇说:“我认为措辞很重要,说我们不支持是一回事,这和说我们反对不一样”。

3.对2004年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结果的报道

2004年3月20日,台湾地区举行地方领导人选举。陈水扁把“公投”和“选举”捆绑在一起,意在转移视线,混淆视听。凤凰卫视和台北TVBS对选情进行及时跟踪报道,选情虽然呈胶着状态,但由于台湾地区面积狭小、计票工作进行得很快,当晚,“公投”结果和地方领导人选举结果就已经产生。

新华社驻台北记者发回了如下的报道:

陈水扁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所谓‘3·20公投’于20日结束,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人数的一半,公投无效。

当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特别提到了“公投无效”,但是对选情本身只字不提,连一句关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已经结束,计票工作正在进行中”的报道都没有,令人感到惊讶。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如今,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村”,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大,皆为以前不敢想象。一些偏远、落后、人迹罕至的地区,漏报新闻一般不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发生在热点地区的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你不报,总有其他媒体报。漏报、迟报重大新闻,不仅让媒体声誉受损,进而也会损害大陆的国家形象。重大涉台事件发生后,不是“报道”还是“不报道”的问题,而是“怎样报道”的问题。1992年的“千岛湖”事件和2003年“非典”期间的报道教训,应该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努力不再发生类似现象,这样才能进一步凸现大陆更加务实开明的形象。

在重大涉台报道中,大陆一般主张后发制人,主要是出于力求表述稳妥的考虑,还要考虑台湾民众的心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有些时候,先发制人更容易赢得主动,占据对台舆论的制高点。当然这种先发制人应该是准确的而不是盲目的,应是客观的报道而不是主观的想象。

4.“一个中国”新闻稿事件

2008年4月11至13日,新当选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万长前来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受到大陆领导人的热情欢迎和礼遇。2001年年初,他首次提出了两岸共同市场的概念,并且是多年来最积极的倡导者。2008年4月13日,身兼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萧万长与大陆商务部长陈德铭一起主持圆桌会议,就两岸经贸正常化等事务举行磋商,达成了很多共识。

商务部在会议结束后发出新闻稿,表示希望尽快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恢复两岸协商。涉及此段的原文如下:

双方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圆桌会议议题务实、成果丰硕,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不仅对两岸有利,对亚太区域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也有着积极意义。双方在发展两岸经贸方面有许多共识:

一是更加密切的两岸经贸关系对两岸有利,更是大势所趋;

二是在当前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有利条件下,两岸之间更应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三是实现三通和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是当务之急;

四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尽快建立起沟通协商平台。

在得知情况后,萧万长对加注“一个中国”字样的新闻稿,愣了一下,略有不快地指出,会议中没有这个结论,这份新闻稿也没有经过他,他不知道为何有这份新闻稿。萧万长强调:“会议要公开(的原因)就是这样,我们的结论,你们都听到的,大家做个见证”。

不到两小时,商务部的网站上,新闻稿立即更正,删除“一个中国”字样。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稍后特别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直接表示“这个新闻稿是错误的。”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杨毅也罕见地特别以电话向台湾媒体说明,指商务部的新闻稿是“错误的”,请台湾媒体以新华社发稿为主。

随后,商务部网站于2008年4月13日20点36分,重新更正新闻稿,将第四点的第一句删除,仅剩“尽快建立起沟通协商平台”。围绕此事产生的争议就是“一个中国”新闻稿事件。

大陆网络媒体的上述错误报道,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还是主观的惯性思维作祟所致。网络媒体在草拟新闻稿时,想当然就加上“一个中国”,险些酿成重大事件。

“一个中国”原则是涉及两岸定位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大陆从来都是贯彻始终,坚定执行。但是由于萧万长在与胡锦涛总书记的会谈中,主动提出“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16字方针,所以在萧万长登陆过程中,大陆方面为了缓和两岸关系,营造轻松氛围,没有刻意提及“一个中国”等字眼。删除“一个中国”字眼,不代表大陆有重大让步,但至少这是在两岸“搁置争议”的共识上,第一个显现的重大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保卫在《当代新闻理论》中提到,新闻传媒既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善于客观地用事实说话。(又要坚持一定的思想原则和政治立场,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体现报道者应有的立场和态度。)在台海问题报道上,大陆媒体的报道必须坚持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而不能从善良的主观愿望出发,曲解事实、牵强附会、报喜不报忧,否则就违反客观性内在要求,客观地“报道新闻”就容易变成牵强地“解读新闻”,长此以往,大陆媒体的公信力就会有所降低,最终损害媒体的声誉。

同类推荐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热门推荐
  • 逆苍荒

    逆苍荒

    纵武道逆天纵贵为天尊亦非不死苍天之下皆蝼蚁,荒蛮之上皆凡人一不处事事之人,一逍遥于天地之人。在一不小心之中被天劫所灭。无尽岁月后以一屡残魂转生于世本想在修武道却不想世界大变,凡尘复杂,苍荒阻道,被天地排斥。天若灭我,我必灭天。苍荒阻我,我逆苍荒。
  • 神使的工作日志

    神使的工作日志

    你想一夜暴富吗?你想资产过亿吗?你想一夜成名吗?你想众美环绕吗?你想拯救世界吗?还等什么?!签了这份合同去拯救世界吧!————————————————————“女神姐姐你骗我!!这跟说好的剧本不照啊!会挂掉什么的....我好害怕...”“少年呦,放心去吧!拯救世界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圣光忽悠着你!!”
  • EXO之夏尽晚风凉

    EXO之夏尽晚风凉

    那轻柔的晚风拂过盛夏的夜晚,轻柔得好似你笑的模样。我停留在了这里,然后遇见了你。始终记得第一眼看见你的样子,你眉宇间的清澈犹如那蔚蓝的天,深深的把我吸引。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的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看,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最初纯真的模样或许早已淡化,但我还在这里。我喜欢你,就一定会守护着你,一生一世,此生不渝。
  • 慌什么,抱紧我

    慌什么,抱紧我

    (一见倾心)一次意外相遇,夺走了对方初吻。在大学中,扫除情敌,成为彼此的羁绊,成为彼此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却在热爱中,遇到了进退两难的事情,他们该何去何从?
  • 影后养成记

    影后养成记

    1950年香港,珠宝商庄孝莲大力推进全港娱乐产业,香港影业如火如荼发展迅速。卖烧饼的冯素素无意中卖了庄孝莲几个毒烧饼后,成功引起庄孝莲的注意,成为庄氏影业第一个长约演员……影后,从跑龙套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常在人间

    无常在人间

    本是平凡人,灵魂却意外进入地府,因长时间未回归故而身死,去地府报道却知生死簿上没有他的名字,地府无他的容身之处,无奈之下他以灵魂之体回归阳间。在阳间的他漫无目地的游荡,但因其为灵魂之体如无归所只能再存在七日,就在其即将消散之时,冥王现身与其签订契约,他将灵魂卖给了冥王,故此成为阴间的勾魂无常。在他还阳后本想过平静的日子,但是他却发现一切似乎都已经不一样了吗……三生石现,奈何桥塌,如是如非,不再奈何;千年之期,十世轮回,万载孤寂,终成正果;百鬼悲泣,血变惊天,阴谋诡计,难逃旋涡;樱花散落,尸骨遍地,吾名……吾名……吾名!
  • 鬼王的无心妖妃

    鬼王的无心妖妃

    师父说:墨痕乘醉洒桃花,石上斑纹灿若霞。以后你就叫墨痕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鬼王你已经被我染指了,做我的男人吧。师父又说:情动之时,便是命殒之日。我墨痕一石头上长出来的妖孽,只不过是缺心,又不是缺心眼,怎么一遇上你小子,就没发生个好事呢?他凰玖,人称“鬼王”。本王从小能看见鬼,还从未见过妖。你这女妖,无才无德,法力又弱,想来肯定也没人要了。本王就吃亏一点,把你收了吧,免得你出去祸害别人。一个缺心,一个缺魄,却注定要相遇,相爱,只是最后能否相守在一起呢?这一切是命中注定?还是别人别人的阴谋算计?情,不知所起,又能否一往而深?欢迎跳坑,看无心妖妃和腹黑鬼王的相爱相杀。本文一对一,绝对身心干净。
  • TFBOYS之遇你成劫

    TFBOYS之遇你成劫

    “裴晞萌,你真好!”这几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字,在裴晞萌看来这是唯一一个对她这么说的人。从小自己就失去了父母。唯有姐姐和她相依为命。可她的姐姐一直讨厌她,总是虐待裴晞萌。直到遇到了他,她的命运才被改变了。。。
  • 穿越之废材杀手妃

    穿越之废材杀手妃

    她是杀手界,冷若冰霜,杀人不眨眼的“夜蝶”,一场事故穿越成凌家小姐,废材、丑女、软弱无能……当她醒来的时候,就开始复仇的计划……他是绝色无双的皇子殿下…她与他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 孤本佳人

    孤本佳人

    她从出生开始,掩藏自己的身份,只为了继承苏国大统十八年后,她成了苏国历代最为俊美的国君,却是一个百姓口中的断袖?!——全都是因为他,这个自己又爱又气的人臣相秦珂“秦珂,孤以前没发现,你竟是一个断袖!”“我亲爱的陛下啊,公主大人啊,若臣并非‘断袖’,又怎么能深更半夜潜入宫中?”“可你是否知道,若你今日潜进我寝殿的事情暴露,在世人面前,孤才是那个抢占臣相的断袖!”而事实证明,真的暴露了真相“秦珂,以前没发现,你竟然会描眉?”“陛下没发现的事情多着呢,要不要臣日后多来陪陪你,加深了解?”“陛下怎么样?”“挺好的,一对青眉丹凤眼,从此帝王不早朝。”“哦?”“你别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