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000000046

第46章 案例分析(7)

段落八、刘玉安和陶家人第二次去石家庄的医院看病

段落内容介绍:在这个段落里,作者选取了刘玉安老师回到学校给学生讲课之后,第二次来到石家庄的医院看望陶先勇的前前后后。

这个段落里,可以看到刘老师在火车上的来来回回。

这里首先要谈的是前期拍摄对后期编辑的影响,电视创作的前期拍摄基本决定了后期编辑的大体思路,虽然非剧情类节目二度创作十分重要,但绝不意味着前期拍摄可以随心所欲。后期编辑的二度创作是在前期拍摄基础上的二度创作,而不是另起炉灶。

1.现场捕捉之后的铺垫

刘玉安老师由于长时间的奔波劳累,在火车上陷入熟睡之中,这是现实生活中极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但这里存在着前期铺垫的问题,否则刘老师的劳累似乎成为一个人为安排的细节,显得比较做作。

生活原生态与电视创作的提炼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电视情节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原生态,戏剧冲突是被人为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生活中就存在屏幕里所见的戏剧冲突,那些冲突是被创作者人为放大并反映了生活的冲突。这些带有戏剧冲突元素的生活原生态内容,电视人如何将其捕捉,是对叙事的理解、生活的观察、电视的表达、电视的经验等的综合反映。

2.语言编辑点

所谓语言编辑点是指编辑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语气、语速等因素使语言的前后衔接顺畅自然。当刘玉安老师从火车站走出来时,节目的解说词说道:“王喜太说,陶先勇能走路了”,后面连续使用了比较长的几个分切镜头展示一行人去陶先勇住地的过程,漫长的过程之后是刘老师的一句:“哇,大勇”。解说词的意思已经比较清晰地传递了陶先勇此时的状况,能走路了。长期靠双拐走路的陶先勇,此时是什么状态,观者有一种期待感,但镜头长时间的表现过程,将这种期待消解在了路途镜头之中,反而使得刘玉安见到陶先勇时的感叹变得做作了。如果解说“能走路了”一结束,观众直接看到刘玉安见到陶先勇能走路的样子,语言的节奏顺其自然地延续下来,同时视觉上也会得到满足。

3.语言表达的轻重

解说词的写作过程中,需要与人物的年龄、行为、体貌等身份特征相吻合,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会习惯用不同的语言和词汇。反过来讲,同样的词语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含意。此处的解说“对他生命的判决”一句,“判决”这种词太重,不妥当,“判决”一般是有其特定含义的,用在这里是否与其身份和现实状况相吻合,可以再斟酌。描述农民有农民的词汇、描述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词汇,描述工人有工人的词汇……解说词写作过程中除了内容表达的准确之外,词语的选择也一样重要,贴切的词语是需要字斟句酌的。

这个段落里除了用词不当的问题之外,另外一个问题是关联词的选择是否准确。当一行人第二天准备去医院时,解说词说道“第二天……刘玉安兴奋得一夜都没有合眼,但他依然要在陶先勇面前表现得高高兴兴的……”显然这里观众都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刘老师因为孩子第二天检查会有结果,以至于一夜都难以入眠,第二天仍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之中,以此表达师生之间的情谊。出发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目前的表达却让人觉得刘老师是一副装出来的高兴,所以对关联词的使用要准确。

4.电视拍摄对普通人的“异化

医院采访陶先勇母亲的段落,此时母亲没有了之前在家时的无奈、凄苦,在这里,母亲忽然出现了一股可能连她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能耐,没有了生活的压力,没有了对孩子病情的担忧,也没有了对未来的担忧。是什么使得一个农村妇女能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变得无所不能,如此强大?是电视拍摄者和拍摄行为。某些时候电视拍摄是能够将一个人“异化”的,异化到连她自己可能不认识。但这种异化的力量来自哪里?由于拍摄者的出现给了被拍摄者一个错觉,让她误以为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其实这种力量更多的来自于拍摄者所代表的那个机构,因为这个机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被拍摄者误以为媒体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力量,于是出现某种“幻觉”。除了摄像机及拍摄者所代表的这个机构给人的这种心理上的误导外,拍摄者往往是第二个误导因素,比如在这个段落里记者的采访诱导性就太强,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陶先勇的母亲有这个能力吗?

5.角色的合理分配,不要让其“错位

火车上,陶先勇的母亲与刘玉安老师的角色似乎有些错位,母亲难道就不疼儿子,为什么所有的事都是刘老师在做,如果不是导演导拍的原因,我想母亲与老师一样对儿子充满了牵挂,因为外力因素,才会导致此时失去角色应有的作用。首先拍摄者不应该有摆拍的想法。

其次每一个角色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作用,此时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是真挚的,她一定不会放弃对儿子的关心,哪怕是给刘老师帮忙,所以可以判断她受到了某种制约,才使得其角色如此弱化。

段落九、刘玉安和陶先勇到原单位表达谢意

段落内容简介:在这个段落里,解说表达的是刘玉安老师一直希望去陶先勇的单位感谢一下,于是有了现在的这个情节:一行人来到陶先勇曾经短暂工作过的单位,单位领导对他们作了一番表白。

这里的问题是:如何将拍摄者的目的隐藏在被拍摄者的行为之后,而不是让观众清晰地看到这次行为是编导有目的进行的,而将其强加在被拍摄者的活动中。电视拍摄过程中,拍摄者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所代表的机构及所从事的工作等使得拍摄者具有一种优势,或者说心理优势。大多数情况下,被拍摄者都会选择配合(不配合的大多数是被曝光),于是拍摄者会有意无意地放大这种优势,而这种优势一旦放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拍摄者对被拍摄者行为、心理的干预,从而失去了生活原生态的“鲜活”,没有了这种“鲜活”,生活在镜头里也就失去了其“未知”的一面,进而失去了纪实拍摄的根基。所以这个段落的问题是虽然解说词说的是老师想去干什么,但观众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是拍摄者想让老师做什么,于是才有了对厂长和同学的采访,他们表达的又都是一个意思。

段落十、陶先勇病情恶化,走完了短暂的人生之路,老师刘玉安到海边为他送行

段落内容简介:陶先勇再次回到了家里,刘玉安老师也和往常一样给学生送来需要冷藏的药品,然而使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陶先勇的病情恶化了,刘老师和陶家人迅速将其送到医院。最终陶先勇不治而亡。

1.总体时间进程把握

在这个段落里,从发现陶先勇病情恶化,到刘玉安带着陶先勇去医院,最终陶先勇不治身亡,这个过程明显要比节目前半部分的节奏快。节奏加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孩子病情的加重,所以节奏上出现明显的变化,但这个段落开始部分表现的是刘玉安和陶先勇正在看从北京带回来的照片,显然与此后的段落之间缺少了某种情绪的衔接。

除了这个段落节奏外,这里还存在着对整个片子总体时间进程的把握问题。一个节目总体时长是多少,要表现的与其对应的现实生活时间又是多长,编导必须了解清楚。用哪些元素表现,在哪些地方情节上需要重点表现,哪些地方一带而过,编导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清楚这些元素,才会对节目的整体时间安排有一个总体构思,总体构思清楚,才不会导致节目比例安排失当。

本片前面的内容显得有些拖沓,时间安排得并不是那么紧凑,而到此处片子的时长已经到了三十分钟左右,所以作者选择了提高片子节奏的处理方式,但由于这是节目中的重点段落,所以给观众的直观感觉是,转折得太突然,表现得匆匆忙忙。

2.转场的手法

从刘老师和陶先勇一起看天安门广场照的照片,到突然发现陶先勇胳膊上的淋巴肿大,都是在一个空间里,由于镜头的影调出现了不一致,所以出现了前后两次的感觉,而前后两次组接却没有任何叙事的理由。无论这两次行为是一次性拍摄完成的还是两次拍摄完成的,此处的处理都有待商榷,如果是前后两次,那么在节目中是否应该将这两次的时间交代出来,哪怕表现空间是同一个也是可以的。现在的问题是拍摄者怎么会赶巧在镜头里拍摄到了刘玉安老师让陶先勇挽起袖子看胳膊上的淋巴,如果是生活中真正抓拍到的,由于前面缺少了铺垫,所以同样会使得这个地方“人为”的痕迹比较重,而如果是在拍摄者的干预下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动作,那更需要处理了。从叙事制造悬念的角度出发,这两个场景唯一能够连接起来的理由是配合解说“使人料想不到的事……”,情绪与前面的内容不接,所以此处需要一个情绪的转折。但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相似体作为转场,相似转场是节目编辑中经常使用到的方法,只是在这里相似体转场在影调上有些细节还需要考虑。

3.节奏控制

前一个段落的编辑节奏与节目前面大半部分的节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同,这个部分依然延续了上一个段落的处理节奏。刘玉安老师和陶家人一起来到大海边给陶先勇送行,恐怕拍摄者事先也没有想到,陶先勇的父母和妹妹突然给刘玉安老师跪下了,而让拍摄者更没有想到的是,陶先勇的父亲突然面向摄像机跪下了,或许是由于没有想到,或许是之前的部分记录得不多,所以此处编辑时镜头处理方式显得非常快。由于陶家人给老师和拍摄者下跪的动作很突然,观众还没有进入到编导试图传达的情绪中去,情节的高潮却已经出现了。镜头表意需要一定的过程,达到一定的长度,编辑经历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对现场的一切都十分熟悉,自然也就非常清楚当时现场的信息,而观众要进入到这个情绪中去,是需要过程的,编辑的错觉导致了对镜头处理太仓促。

其次,这个段落是全片的最高潮,所以是情绪最激烈的部分,但由于篇幅安排的比例加上情绪渲染的空间不充足,使得观众的情绪没有被宣泄出来。虽然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能够打动一部分观众,但这不是被情绪打动,而是被这个强烈的过程刺激的,观众心中的情绪并没有完全被宣泄,自然也就没有感觉到节目的到位。因此这里一是应该给予观众情绪空间,二是镜头可以使用的元素还可以再增加,因为单一的贝壳和海浪、壁画使得情绪宣泄元素不是十分充足。如果再多几种元素,比如他们过去的活动:生活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人等精彩镜头,从视觉元素里会更好地给观众相应的空间和元素来宣泄积累起来的情绪。

同类推荐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热门推荐
  • 探梦者之绝壁生崖

    探梦者之绝壁生崖

    我们处在这样的世界,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幻。所经历的事情是一场场梦,还是现实。冒险的精神让我们一次次发现新的人生和大陆,却又一次次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恐惧。不敢前行。关于旅途,我们出于好奇。关于探险,我们付出生命。在这神奇的东方国度里,究竟有多少我们看不到的风景。而这条路还有多远?我们依旧看不到尽头。神灵,将我们带入走不出的奇幻,为其付出,哪怕是生命。
  • 你的转身,泪雨潸下

    你的转身,泪雨潸下

    我爱你,可是你真的的认为任务比我重要吗?我不想你活在和别人生活的快乐之下,哪怕和我的只是孤独。我想变的和你一样厉害,哪怕只是一天,一个小时,一秒,如果你真的快乐,我相信,时间这个武器,会让我忘记你的,我也会真诚的祝福你。但我自已也相信,我不是什么好人。(且看活泼少女怎样拿下冷酷少年)
  • 她,回来了!

    她,回来了!

    道家讲究阴阳调和,阳不正则阴徒增!自古以来来,民间就有着鬼神之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灵异之旅吧!(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获取人生第一本钱:做人成事好心态

    获取人生第一本钱:做人成事好心态

    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心态决定人生、生气不如争气、有自信才能赢、平常心不可少、宽容是一种美德等。
  • 佛说圣法印经

    佛说圣法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我是齐天大圣

    重生之我是齐天大圣

    一个风情优雅的校花走到我的面前:“大圣,你还记得我吗?”我还没回归过神了,又有一个性感的狐狸精勾着我的脖子:悟空,你醒了,想的人家好苦啊!“猴头,放开我家嫦娥姐姐!”我定眼一看,一个小正太拿着一杆红缨枪,对自己怒目而视。“呵呵,天宫的朋友,都随我下界来了——”
  • 一等妒后:重生之锦衣天下

    一等妒后:重生之锦衣天下

    身为皇后,却被一朝天子算计,母家被杀,亲妹妹却鸠占鹊巢成为皇后,而自己被斩双手喂毒酒惨烈而死。涅槃重生,前世温婉大方,今生狠辣嚣张,那些规矩那些道理通通靠边站!可是为什么,前世亲手杀了自己的男人,今生却变身忠犬深情款款?而前世神秘的国师,今生居然是个招摇撞骗的神棍?燕莘小手一挥,管它是真是假,敢挡她燕莘的路,就要付出代价!
  • 被你写进心坎里

    被你写进心坎里

    "不到黄河心不死,别不知好歹!”拜托,我已经深陷黄河之中了,好不好?哪儿来的心死?五年后“媳妇儿,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家老公饿了。”“我不饿就行了,冰箱里有饺子,你自己做,我过会儿回来。”“媳妇儿,媳妇儿……”我很果断的挂断了电话。我和他或许天生就是冤家,也正是为了妈妈的医药费,我惹上了他,从此我和他之间相互爱过,恨过……最后还是恨不及爱,都给了对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 宇幕

    宇幕

    他是学院里一个平凡的小杂工,惨遭爱情的戏弄,以至于燃烧了身体,却因一把断剑死而复生,从此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恶魔……本书属于玄幻类型,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希望能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角是走慢慢成长路线,本书保证一天两更,(一更3000字左右)希望喜欢的读者多多支持呵呵……
  • 玄力大师

    玄力大师

    一条很普通却对他意义不凡的项链,造就了他非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