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800000043

第43章 规制(15)

8.1.1.3失衡的竞争:公共体制困境

公共广播电视尽管不乏深厚的社会、文化与民族责任感,然而置身于这个日趋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指标的社会环境中,其公共理想经常与残酷的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它有时是指一种制度系统,有时又代表一种理想境界。”那么,实践中的公共体制是否如上述那么完美?是否会因过于理想化而沦为另一个“乌托邦”呢?

事实上,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曾经风光无限的BBC日显疲态。如果把视野放宽到整个西欧,这种萎缩的趋势更加明显。上世纪70年代中期,西欧各国公共电视市场占有率基本上为100%。20年后,德国是69%,意大利是46%,法国是33%,荷兰是58%。这一凝聚众多先贤们崇高公共理想的广播电视体制缘何江河日下?是政治的牵绊、经济的渗透,还是各种利益因素的复杂纠葛?

以BBC为例,虽然其自身具备通过提供信息服务获取收益的潜能,然而政治上的相对独立与经济上的保障为其营造了一个封闭、垄断而又缺乏激励机制的生存环境,BBC也放弃了对这一潜能的开发与利用。半个多世纪一成不变的运作机制逐步僵化,机构臃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反映在节目本身,则是严肃枯燥、呆板乏味有余,而创新开拓不足。再者,作为公共广播标杆的BBC一贯以精英文化自居,“清教徒中的高级传教士”一度成为其形象的代名词。而“衣食无忧”更“纵容”了这个位高权重的巨型传媒旗舰将清高自傲的风格走向极致,官僚主义作风日盛。更重要的是,由于当代大众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有力地冲击了建筑于精英政治之上的公共广播一统天下的传统体制。”西方在二战之后逐步进入消费社会,享乐主义成为新的社会粘合剂,同时也培植了新的社会文化需求与价值取向。高举精英主义的公共广播,其价值观越来越与当下社会思潮格格不入,两者之间的鸿沟日趋扩大。

此时,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BBC在收视市场一度占据垄断地位,就是商业电视ITV开播后,在政府的调控下也相安无事。然而,随着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的引入和发展,以及政府放松对许可证发放的管制,这一平衡被彻底打破。20世纪90年代初,默多克投“政”靠“权”叩开英国大门,抢先搭建庞大的电视节目及传输平台。其麾下的卫星电视BskyB依赖其一贯的娱乐化策略迅速蚕食英国电视市场。新世纪初,BskyB已拥有700多万用户,占英国电视用户的30%。与此相反,BBC市场份额则从上世纪80年代的“半壁江山”直线下滑到38%以下。有如传媒观察家Steve Barnett所言:“BskyB将成为未来英国电视生态圈中唯一的大猩猩,而其他都会变成猴子。”

置身于新的传媒生态中,以BBC为代表的公共体制不得不面对一个两难的悖论:坚守公共理想,在这个商业媒体几近独步天下的产业环境中,已很难引起观众共鸣与关注。而无法引起观众共鸣与关注,公共广播电视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相反,向市场妥协,向收视率低头是否又能解决问题呢?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BBC就不得不采取包括裁减员工和开支、重新调整商业策略、开拓海外市场、创办收费频道等多种方式参与竞争。然而,实际情况并未沿着这种美好的愿望前行。践行收视率至上的法则,难以避免的是重复商业广播电视的运行规律。很快来自政府,甚至竞争对手的批评又接踵而至,批评BBC所作所为表明“公共电视已经背弃了它的使命,开始走上由商业利益驱动的、以获利为中心的道路。”更大的压力来自公众。随着商业化策略的实施,公共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区别日趋模糊,越来越难以得到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最直接的表现是对强制征收视听费的不满与质疑,日本NHK甚至曾遭遇拒缴收视费运动。

与此同时,BBC在政治上也越来越难以做到纯粹的独立,或者从来就没有纯粹过。2004年初《赫顿报告》正式发表,“情报门”事件最终以BBC报道失实公开道歉和董事会主席戴维斯辞职而告终。一向以政治独立、监督权力自居的BBC遭遇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事实上,对BBC的发展史稍加回顾不难发现,从它诞生起就与历届英国政府在一系列政治事件上摩擦不断,远至苏伊士运河危机、福克兰岛战争,近到伊拉克战争,而最严重的当属BBC对北爱尔兰各派冲突的系列报道。每次摩擦都引来英国政府的恶言相向,甚至扬言对其报道进行法律限制。

公共广播正在走向边缘化,公共利益——其公共规制的最高原则,愈来愈成为政治与市场博弈的牺牲品。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思潮的转向、时代的变迁,来自社会的多重压力正一步步地把公共广播逼入绝境:特征的模糊、财政的压力和功能的困惑。在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相互勾结、权力意识多于公共理想的今天,公共广播“代表着一种精神,更多的,是一种理想。”2005年3月,由政府制定,被人们称为“BBC第一个史无前例巨大变革”的《绿皮书》正式公布。《绿皮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继续执行《皇家宪章》”让BBC的高层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BBC未来10年的经费来源有了保障。然而10年之后呢?遭遇生存危机的BBC还能一心一意营造哈贝马斯理想中的“公共领域”吗?政治权力渗透日深的BBC还能挺直腰板监督权力,为公众的民主参与权力四处奔走吗?到底是谁在操纵和左右着BBC——还是公共利益吗?在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拉力下,BBC独立、多元、民主的理念日趋模糊,未来的局面将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BBC的转型轨迹及其所引发的困局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公共体制最大的优越之处在于,从制度上保障了媒介在政治与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实现编辑把关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其免受政治势力与市场逻辑的直接影响。但与此同时,这种体制本身的封闭、垄断和缺乏激励,也使其难以避免产生惰性的弊端。虽然BBC后期也试图通过政府供给和有限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法,来理顺和避免过去由政府完全垄断所产生的“政府失灵”。实践证明,这种转换过程同样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之处。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目的,资本的寻利性导致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会自发地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市场运作的规则,实现自己的私利。另一方面,对于公共广播来说,终极目标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在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社会中培养兼容并蓄、开放进取的国民性格。BBC改革面临的一个无法克服的悖论,就是公益性和资本寻利性两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巨大矛盾,在“政府失灵”远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又增添了“市场失灵”。

在当前媒介产业环境中,公共体制似乎难以解决政治、市场与媒介公共理想之间的复杂纠葛和深刻矛盾。那么,另一主流体制模式——商业体制,又如何呢?

8.1.2商业体制:为媒体“松绑”?

商业广播电视体制在二战之后开始得到长足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波及欧洲,并彻底改变了公共体制一家独大的局面,成为全球最具压倒性的主流体制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私人所有、以盈利为目的、市场引导、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政府宏观调控。显然,这种体制模式的最大优越性在于打破垄断,以经济利益作为杠杆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各个市场主体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简言之,竞争与效率是商业体制优于公共体制的最大特点。那么,商业体制是否就是尽善尽美的呢?以下试以美国商业广播电视体制分析之。

8.1.2.1模糊的公共利益VS真实的产业利益

1934年美国《通讯法》这样写道:“为了使美利坚合众国的所有公民,无论种族、肤色、宗教、祖先、性别都能够享受到快速、高效、价格合理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有线、无线服务……特设立一个委员会——联邦通信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必须“符合公共利益、便利及必要性”。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提供宪法第一修正案所强调的“意见自由市场”,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一个只对国会负责、影响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政府专设机构——通过颁发许可证、监督和裁判,制定大量的反托拉斯政策等多种途径,以此来保障媒体之间充分地竞争。

但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案例裁决,都无法给出“公共利益”恒定和具体的标准,导致公共利益的内涵常常被那些有着相关的自身利益,而且又握有话语权,能施加影响力的传媒企业所界定,从而使公共利益带上了弹性和功利色彩。在现实操作中,公共利益经常有意无意地与公众的兴趣,甚至与媒介企业的产业利益相提并论。有如CBS一位总裁所阐述:“一个节目受到大部分受众欢迎,无疑就是符合公共利益的。”

在这种对公共利益不同理解的激烈博弈中,对媒体放松管制的主张逐渐占据上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奉行自由放任、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经济哲学”,深刻影响了此后的美国广播电视业。时任FCC主席的马克·福勒(Mark Fowler)主张“无须提出换新执照的申请,没有追查行动,无须规限内容,除了普遍适用于媒介的限制外没有对所有权的限制,自由转售财产,不拒绝陈情,做对了没有称赞,做错了不摇手指。”对此,著名电视批评家莱斯·布朗(Les Brown)担忧道,“没有裁判的电视是一种谁都可以参加的商业活动,是一种无赖的体育竞赛。”1996年,旨在“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让美国电信业、广电行业在世界上更加富有竞争力”的《1996电信法》颁布,彻底拆除了通讯领域的“柏林墙”。2003年,FCC通过新决议,把电视观众覆盖率的限制从35%提高到45%,同时取消禁止媒体集团在同一市场同时拥有报纸和电视台等限制。两个相继出台的政策引发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传媒并购浪潮,其直接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传媒机构迅速被几家超级信息产业集团所控制。

随着寡头传媒垄断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愈加明显,负面影响也不断暴露出来。对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寡头传媒来说,公众的公共需求远没有广告商对吸引目标受众的需要那么重要。广告商赢得特定类型观众的目的影响了传媒产品性质,使得每一个播出时段变得如此有利可图,以至于实验不同寻常的产品而失败所付出的代价升高了。加之寡头传媒拥有足够的财政和管理资源巩固对这些工业的控制,创新的可能性不大,产品的差异性小。结果,“随着利润的上升,节目的多样性却降低了。”为媒介松绑的初衷在于“使美国人民能够享受到便利、先进、快速、高质量和价值合理的电信服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公共利益似乎永远难以凌驾于产业利益之上。美国卡内基委员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对美国电视高度商业化作出如此悲观的描述:

所谓借广播电视服务的公共利益,作为集美国艺术瑰宝于一堂的舞台、公共的论坛,并以之推动民主的对话、提高大众的创造想象空间等等理想,在收视率至上的无情现实之下,已经招架不住全面溃退了。

同类推荐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热门推荐
  • 神喻王者

    神喻王者

    混沌天地,空间错乱,一个个来自无尽空间的傲之天骄,在这个不断杀戮的世界,走着自己的传奇之路,追逐那令人迷恋的神喻之路。混沌之路,错综复杂;乾坤之威,百战帝王。神之浩天劫,戮之无可敌;无极之境,亡灵神皇;浩之傲月,神喻王者,无吟之始,创世神力灭天地......看这神界少年如何带领他的女人们一步一步走向无上巅峰。“神要亡我,我就灭了这神,天要亡我,我便用这混沌之力重创天地!”吾为--混沌天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浴火神凰

    浴火神凰

    那次大战后,他被秘法所伤,沉睡千年。终于,千年后,他重生了......他要恢复到巅峰!他要重新开始!
  • 嫡女有毒:王妃不好惹

    嫡女有毒:王妃不好惹

    【已完结】【新书《娇妃倾城:陛下,硬要宠》已发,请亲们多多支持】睁眼发现在古代,娘亲没有,爹爹少爱。面对狠毒的姨娘,嚣张的庶姐庶妹,某女双眼微眯:渣渣们,放马过来吧!【搜索书名或者萌不萌,即可查看所有书籍,已有多本完结书,坑品保证,请放心入坑。】
  •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唉,回古代找到好老公的美梦是不能做了,因为她竟然穿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暴君!身边的人物个个出众,却都是她的仇人!不过她最厉害的仇家竟然看穿了她的身份,不再想着报仇,还霸道地问她“你敢不爱我”?切,有什么不敢的~
  • 下一站的幸福

    下一站的幸福

    童年的一场车祸,没有了妈妈,此后与温暖没有关系,直到黑暗中的一双手,让她感受到阳光,驱走了孤独,感受到了安心,正当她鼓起勇气,勇敢向他时,却因为一场玩笑,让他们成为不相交的平行线。几年再见,林默,你还好吗
  • 唐朝无皇

    唐朝无皇

    被魔王捡起的人类的小婴儿——叶尘,被赋予了魔界十四王子的身份,在他十三岁的那一年,回到人间界参加成人礼的试炼——狩猎一名女子的灵魂,“每一位魔鬼都应该是完美的厨师,灵魂是食材、品性是调料、而记忆则是烹饪方法,也正是因为食材调料烹饪方法的差异,才有着千变万化美味的灵魂佳肴!”“那么就去狩猎一位女皇的灵魂吧!”
  • 君归共白头

    君归共白头

    叶霄在最狼狈的时候遇到了梨心儿,对于叶霄来说梨心儿就是他的浮木,而对于梨心儿来说叶霄就是她劫。我本可潇洒一生,奈何,遇到你了。
  • 王者若风:废物逆袭成女王

    王者若风:废物逆袭成女王

    他有心脏病,厌食症,她住进他家,将他强行送往奥多进行封闭式治疗。她没有势力,他告诉她:“要是出了事,没关系,夜家会帮你收拾。”他被逐出家门,她抱住他,说:“我会陪你。”她被他的仇家抓去,毁了清白,他对她说:“没关系,我爱你。”她被毁了容貌,他将她紧紧抱住说:“你以前是老子的女人,现在也是,以后也是,而且,这样更好,就没人来和我抢你了。”他为了证明自己能护她一生一世,与他父亲做了一个赌注,到炼狱岛历练,被人玩阴的,差点死在那,不能回来。她的父亲,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将她嫁给另一位富家子弟,他在她的婚礼上,当着全市人的面,手刃了那位富家子弟。他(她)们,从幼稚到成熟,从懦弱到强势,经历了什么?
  • 赠予幸存者

    赠予幸存者

    怎么视线突然变暗了!?我不是应该已经死了吗?为什么躺在实验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