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600000008

第8章 黄金时期(1)

当一个人将他做的事当成事业,那他就是将其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就不仅仅再是挣钱养家,而且是一种乐趣和需要,他也就会投入更大的热情。

9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部的黄金时期,但是过程有些艰难。由于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所以很令人兴奋,所有人只关注一个目标,很少复杂的利益纠葛。在90年代里面,我带领着体育部的同仁做了许多大事,例如1990年亚运会,1992年和1996年的奥运会,特别是1995年开始的体育频道。

北京亚运会

我是很在乎1990年亚运会的报道的。我早就认为中央电视台的制作人员,当然是有抱负的制作人员,一点都不比亚洲其他人员差,只不过缺少在国外的经费,而缺少大型赛事报道的经验而已。这次亚运会是在北京,谁也不能再用资金、人力、设备为借口继续进行低质量的电视报道,这正是一个机会,一个锻炼而又检验的机会。说是锻炼,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过大型赛事现代化的报道经验;说是检验,我正想利用这个机会彻底了解体育部的每一个人和我自己。我认为大型赛事的报道,特别是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报道就像一场战争,而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检验一个人的能力、胆量、良心和忠诚的最好时机。由于1989年之前我基本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去掺和别人的事务,别人也用不着知道我的能力和为人,但是当官之后我的确应该了解手下,同时也让手下知道我。

我对1990年亚运会报道的思考是从1989年6月底开始的,那时候所有的体育节目都停了,包括每天的体育新闻,但是作为部门领导每天还得到办公室坐着,利用这段时间正好想想未来,对我来讲看得见的未来就是1990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和1990年的亚运会。

正是这段时间的思考产生出了上述两项大的赛事的报道计划。对于我这样每天忙于事务的人,一段时间的静思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你无法做成一个完整而详细的计划,而计划对于报道,特别是电视报道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视报道比的就是计划。后来的几届大型报道的计划初稿都是我在主办城市参加完情况通报会之后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做的,一方面通报的事情记得清楚,更重要的是在飞机上我心静。

静思之后,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比四年前多了一个每日专题,并且开始了在中央电视台内部的演播室包装,张路就是从那次的报道中成为了中国最好的足球解说顾问的。于是也就有了中央电视台我所称之为“框型结构”的1990年亚运会报道模式。

1989年年底当我在全部例会上提出中央电视台的亚运会报道要采用“框型结构”时,虽然我把自己的想法讲得够详细了,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现成的节目来演示,大多数人还是不甚了了。现在听起来很简单:用主持人在演播室的活动做“框”,把直播、录像、新闻、专题、采访等内容框成一个整体,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截然分开。其实就是后来的流行说法“包装”。但是我不愿意使用“包装”这个词,我认为它不准确,有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歪曲或是粉饰新闻事实之嫌。所以直到现在,凡是谈起节目的式样、结构等问题时,我喜欢用“设计”、“规划”等词,极少使用“包装”。

我之所以用我的“框型结构”理论来规划1990年亚运会国内报道是出于一个想法和两个借鉴:一个想法是来自于对国外体育报道的观察,为什么他们要使用比中央电视台多出十倍二十倍的人员?这些人员在做些什么?我发现其实各国电视台在报道大型赛事时90%的内容是一样的!大多数人是在做着“包装”的工作——用赛前的预测、资料,赛后的采访等把整场比赛包起来。而这百分之十却使得他们的节目成为了百分之百的自己制作,我们在这之前恰恰缺少这种考虑和能力。

两个借鉴一个是1984年在德国时的所见所闻,我认为电视既然从欧美处发源和发展,那么在中国做电视的人就应该经常从欧美电视界那里吸取经验和教训来改善自己的节目质量,没有必要去重复他人的错误。另一个借鉴是来自国内的广东,那里由于距离香港近,对于新的制作方法的接受比内地早,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那里举行时广东电视台的同行就用过类似的做法。

谈起1990年的亚运会报道,我愿意把体育部在1990年亚运会后写的总结放在首位:

体育节目部1990亚运会总结提纲

一、亚运会之前的宣传规划

在距离第十一届亚运会还有500天时,《体育新闻》在每天的节目之后就开始打出“今天距离亚运会还有XXX天”的字样,以提醒观众注意亚运会的到来。

距离亚运会还有300天时,《体育新闻》开设了一个不定期的小栏目——“走向亚运”,加大与亚运会直接有关的新闻报道数量。三个月中共播出亚运新闻150余条。

距亚运会200天时,《体育新闻》推出“亚运纵横”栏目,共播出45集,每集2—3分钟,从亚运会历史到本届亚运会的各项准备。

距亚运会100天时,由于收到大量观众来信来电,将“亚运纵横”重新整理制作了30集,在《体育新闻》中重播,并且把“走向亚运”栏目固定,保证每天都有亚运消息。

距亚运会50天时,向联播提供了10条“亚运知识介绍”和10条“来自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报道。”

距亚运会一个月时,以8月22日亚运会火炬点燃仪式的现场直播开始,掀起了又一个亚运宣传的高潮。三月份时体育部制订的火炬行程报道计划已经新闻中心批准,确定在联播中开辟“亚运之光”栏目,每天报道一个省份中的活动。此计划有中心统一领导实施,体育部、编辑部派专人负责,整体报道得到了广大观众和上级领导的认可。根据一个月的素材,体育部编辑曹玉春制作了20分钟专题——“圣火90”。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越南电视台台长亲自配好音后,将此节目在越南播放(据《参考消息》)。

从1989年9月开始,体育部抽出记者孙和平、李浩筹备亚运专题的摄制,至1990年8月,15集专题片——《亚运大拼搏》完成,此节目内涵丰富,制作精良。在亚运会之前,香港无线电视台,南朝鲜KBS,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地多家电视台购买并播出。第一家洽购此节目的是香港无线电视台,当时是五月份,该台体育负责人通过卫星收看到了《亚运大拼搏》,第二天便打来电话,要求签订购买合同。

以9月21日《圣火90》专题的播出,亚运前奏终场,正式的报道开锣。

二、亚运会期间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第11届亚运会的国内报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各层次的观众中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每天我们都要收到上百封来信和来电,其中大多数内容是对我台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认为节目新颖好看,信息量大,不出家门就可以观看到所有主要的比赛。国家体委几个业务处也打来电话,认为我台这次的报道安排很好。

在亚运会的15天里,体育节目部收录各场馆传送信号共970多小时,留下了一部第11届亚运会的完整资料,为对外部、出租部、总编室等单位提供了大量素材;

共播出290小时的“亚运赛场”节目,其中现场直播120多场共230多小时,录像35场共60多小时;

播出15集“第11届亚运会专题报道”,每集30分钟;

播出14集“亚运金牌榜”,每集15分钟;

在“亚运赛场”和“专题报道”中共采访中外运动员,教练员70多人,其中在现场20多人,请到演播室40多人,这些人中有打破世界纪录的自行车运动员周玲美,有中国第一个亚运会摔跤冠军宝玉,有日本选手佐藤惠(女子跳高冠军),朝鲜运动员李根相(世界第一削球手),卡塔尔名将曼孛尔等人。共采访海外运动员14人。

亚运会期间体育节目部的总播出量是300小时(不含新闻),在这300小时的转换之处全部采用演播室直播。由于缺乏经验,开始时主持人有些口误,但很快地适应了情况,未出任何大的差错。

这次大量的播出任务给全体编播和技术人员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但实践证明,所有人员经受住了考验,15天之后,都感觉到工作能力有了一个大的提高。

三、亚运会国内报道成功的原因

1.准备得充分。1989年6月份,体育部提交编委会第一稿亚运报道方案,现在这种现场直播,交叉变化的节目模式就定了下来。在1990年六七月间的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体育部和播送部一起对国内播出制作机房和节目模式进行了一个月的试运行,制作播出了20集专题《意大利90集萃》,特别是在7月9日凌晨世界杯决赛时,完全按照所预想中的亚运播出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把资料、现场和演播室直播结合在了一起。节目播出之后,各方面反映不错,为亚运会的报道打下了基础。

2.节目模式的设计合理。早在一年多以前,体育部对于国内国际历年的体育报道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明确了亚运会报道的两个基点:一是快,要大量现场直播;二是新,要给观众一个不同于以往体育报道的全新印象。根据这两点,我们设计出了现在这样的节目模式。

整个亚运会的报道从头到尾都是以演播室直播为框架,分为“亚运赛场”、“专题报道”和“金牌榜”三个大栏目。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新颖:体育部搞过许多现场直播,但都是独立成章,没有更明显的联系,因此除了比赛之外,观众没有栏目的概念。此次的形式可以给观众一种新奇感,更吸引观众。

迅速:体育报道是一个竞争力很强的领域,电视虽然可以对大部分场次现场直播,但还有一些比赛得不到直播信号,打字幕是一种解决方法,用解说员在解说现场报告也是一种方法,此次又加入了演播室现场直播这样的手段,它可以更快,而且给观众的印象更深。9月24日,中国男子自行车运动员11∶04冲过终点,获得团体100公里冠军,11∶06守候在现场的记者打来电话,播出中心的人员一面记录,一面开始准备,11∶07分,这条消息在演播室报了出去。

活泼:每天早上09∶00,主持人在演播室向观众道早安,然后预告一天的节目安排。每天晚上8∶00,专题报道的主持人向大家问好,综述一天的赛况,每天夜里22∶30,“金牌榜”的主持人又总结出全面的奖牌分布情况。他们的身后是一块醒目的表盘,时间和所有观众家中的一致,加上闪烁的各个屏幕,从心理上给观众一种活泼的感觉。除了赛事之外,还穿插有现场采访,演播室客人,各种花絮等使报道整体生动活泼。

多层次:我们设计总体节目时,考虑到了各个层次观众的需要。对于有时间的体育迷,我有亚运赛场,里面是大量的现场直播和及时的新闻播报,主持人似节目总调度,把观众从一个赛场引向另一个现场,每天长达八小时的节目虽然由各种比赛构成,却又显得浑然一体。

毕竟白天的观众人数有限,而晚间8∶00左右,正是全家的闲暇时间,因此我们的专题报道是一个家庭化的节目,它信息量大,但每段比赛时间不长,其中加有“名人访谈”“赛场快讯”“今日战况”“赛场内外”等几个小栏目。

灵活:体育比赛中有一些易变的因素。例如,排球比赛,可能一小时,也可能三小时,另外由于海湾局势变化,各项比赛的赛程确定得很晚,例如足球比赛是在9月22日才定下来的,而且有很大改变,由于事先计划时包下整段时间,在演播室由主持人反复报告转播计划,使观众不会觉得突然,比较好地引导了观众的观看。另外因为所有节目都采用直播方式,所以应变能力很强。10月5日晚11点15分,中国男排力克南朝鲜队取得冠军,由于发奖仪式拖得很晚,其他节目不好安排,比赛一结束就停止了转播。这时,许多观众打来电话要求看男排队员站在领奖台上的情景。我们临时决定,在二十分钟之后的专题报道的第一条插入领奖的现场实况,满足了观众的要求。

3.所有工作人员全力以赴

体育节目部的全体人员在9月6日的动员会上就明确了一点:电视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一种必须有所牺牲的事业。我们的第一目标是让全国亿万观众最大限度地了解亚运会。如果说在其他一些小型节目制作时还可以考虑到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但亚运会铺开的面如此之大,牵涉的面如此之广,所有工作人员唯有不谋私利才能完成任务。

这次报道的劳动强度之大是任何一次报道所没有的。体育节目部和国内播出制作中心的人员每天8∶00开始,一直要到晚11∶00以后才能结束,中间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午、晚饭时间,从9月22日到10月7日,每天如此。但无一人有怨言,尽管大家都面露倦容,但每个人又都在高度兴奋之中,因为我们知道,全国人民唯有通过我们才能了解亚运会,我们面对着几亿双眼睛。

播送部的丁文华、陈泽时、李跃山、王林等同志从世界杯足球赛之前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连续加班,保证了设备的完好,工作态度令人钦佩。体育部的宋世雄同志患甲亢还没有痊愈,但工作认真负责,把十几位解说员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吕明俭同志患高血压,开幕之前医生还打电话要求让他全休,但他负责“亚运赛场”的播出,没有休息一天。宁辛是“亚运赛场”的主持人,每天早上7∶00开始,一直守在演播室,常处在高度紧张之中,受到了极大的锻炼,各方面反映进步很大;师旭平是“专题报道”的负责人,为了把节目搞好,每天8∶00到中心,晚上12∶00以后才能回旅馆,这个节目受到了各界的好评。王嘉玲、张兴、徐磊、任江舟、孙正平、曹玉春、孙和平、庄园、李浩等同志都以一流的水平完成了任务。

同类推荐
  • 窗边的孩子

    窗边的孩子

    本书的目的是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北京市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问题(成瘾和偏爱暴力游戏)的影响过程和方式,从而使家长、学校和社会管理部门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初中生和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并对预防其它心理和行为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论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家庭环境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影响的“下旋螺旋模式”,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爱弥儿(精典教育)

    爱弥儿(精典教育)

    本书共分为5卷,每一卷的儿童年龄都各不相同,并根据儿童的年龄总结出了相应的教育原则和内容。第一卷,卢梭以小于两岁的婴儿为教育对象,告诉父母怎么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第二卷,卢梭以2-12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建议父母重点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卢梭以12-15岁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可以进行相应的智育教育第四卷,卢梭以15-20岁的青年为教育对象,此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接触社会,德育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教育第五卷,卢梭重点论述对女孩的教育,他以10岁为分界点,分别论述10岁前和10岁后的女孩应该如何教育。
  •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本书主要通过各种案例训练青少年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青少年朋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读懂心理学,做他人的读心高手,做自己的心理理疗师,掌握经济学,你会在财富的每一角落遇见亚当·斯密,知晓博弈论,你将拥有行走江湖的处世王牌,了解国学,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模仿

    英雄联盟之模仿

    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步履蹒跚到长大成人,我们我一直都在模仿着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当模仿来到尽头,我们是否能够探寻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或者全新世界的冰山一角,那里的一切是否和我们以前想象的相似。世间纷纷扰扰,少有脱俗者,求名,求财,求权,求知,皆人之本能。想脱离这本能者,将归之何路?
  • 一个人半颗心

    一个人半颗心

    [花雨授权]直到对方狠狠地将杯子砸在她的脚下,并指着她大吼——滚!她的暗恋梦才彻底破碎。而这个默默跟在她身后的男人,看尽她的屈辱,却依旧不断地给予她爱怜和关怀。这会又拿什么来回馈报答他的知遇?
  • 爱妻如命

    爱妻如命

    在雷雨交加的晚上,公路上狂野奔放的车子绝尘而去,却在前方看见一个白色身影,他迈着修长的腿,走到了她的身边,那是他们的相遇。结婚礼堂上,穿着一身白色婚纱的她和一身黑色西装的他,在神父的祈祷下,双方互相交换了戒指,那是他们的开始。在静谧的仓库里,接连二三的枪声透过空气‘咔擦’一声,准确无误的打在他肩膀上,他被迫给他们跪下,只为救她,那一幕,刺痛了她的眼,她霸道又狂妄的宣布他是她的男人,他虚弱的对她微微一笑说你也是我的女人!他受伤了,她对他冷眼相看,就因为他的以命相搏,让她心疼又感觉,他对她说:“对不起,我爱你!”她痛哭流涕,紧紧的坏绕他的腰:“没关系,我也爱你!”
  • 火影之漩涡岚

    火影之漩涡岚

    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超级火影迷得学生,踏入一道门改变了他的人生......
  • 老板眼中的好员工

    老板眼中的好员工

    本书精选了大量成功人士职场生存、成长案例及其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使读者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谦虚、忠诚、热情、创新、团结等品质的重要性。
  • 校草大人VS总裁大人

    校草大人VS总裁大人

    她,18岁,在一次转学认识了校草,在拍卖校草的时候却把自己卖了,此后,他们以假男女朋友的身份在一起,而在一天,她在等校草的时候,遇见了另一个男的,心为他跳动。又在酒吧与朋友们一起玩时再一次见到了那个他,又因为一个游戏,要向他告白,没办法只好上啦,却不想竟然答应了,然而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了?后来他消失了一年,去干什么了?回来后他们是否还会在一起?普普通通的她,真实身份是什么?她和校草又是什么关系?
  • 绝世武魂

    绝世武魂

    云霄殿上,楚家长子楚千云,被他的未婚妻沈君玉杀死,一代武道天才,从此陨落,天降机缘重生到五百年前。楚千云跪在楚氏家族先祖的牌位前,双眼充满仇恨,说:“楚千云,上天让你重生到五百年前,你要杀上一世杀你害你之人,要爱上一世爱你,你爱之人!”
  • 神鬼之恋

    神鬼之恋

    鬼分三种:冤鬼,厉鬼,普通鬼鬼可修炼,分有四个等级:鬼,怪,妖,魔鬼中没有善恶,他是这样想的.....直至那件事的发生,改变了他的想法——————她是一个冤魂,因心中有冤,迟迟不肯离开世间,当他出现,洗刷了她的冤屈,她明白,她已经爱上了他....一个认为所有鬼都是恶鬼的他一个傻兮兮纯真善良美丽的她因一件冤案,聚集到了一起,纷纷爱上彼此,本以为在一起就可以了,却没料到,一个更大的阴谋浮出水面.......最后,俩人能否克服困难?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 天命征战

    天命征战

    据说南美洲的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北美洲的一场风暴.蓝小飞的生活一向平静如水,没想到从遇到她开始,一切都改变了,戏剧的让人匪夷所思.这是一部弱弱男历练成刚的故事.有笑有泪,有血有汗,有仇有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都市中,总会出现一些人影响或者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