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300000007

第7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与现状(5)

4.报道更客观

目前,国际舆论对我国的评论,虽然仍不乏负面报道,但可喜的是,国外媒体对我国的客观性报道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在认识中国时,抽象概念在减少,实实在在的因素增多了。因此,西方媒体以往惯用的报道中国的模式逐渐不再适用,凭借想象、以单方面的因素来认识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少,报道更趋于客观和中性。此外,我国权威部门和对外新闻单位发布的信息,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外媒体所引用。

从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国际舆论虽然仍有一些分析文章以西方的价值观评价中国,表现出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但是大部分文章能够在总体上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些国外主流媒体甚至还大量引用了我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以及新华社所播发的消息,BBC、CNN等媒体更是大量转播我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新闻画面。例如,2008年5月12日至16日期间,近500家国际媒体(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等)都引用了温家宝总理说的“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这句话。《加拿大国家邮报》还用总理的这句话做了新闻标题。

(二)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面临的困境

西方国家的涉华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涉华的国际舆论的政治功能非常突出。这些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议题通常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人权问题、宗教问题、“中国威胁论”等方面。而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也由于苏联解体后依然延续的冷战思维,使得西方阵营对中国的政治态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崛起给了国外媒体报道和探究中国的理由和兴趣点。但是,思维层面上的刻板印象并不会很快消除,在所有对华舆论中,依然有很多负面的声音。一篇于2007年发表的研究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描述我国的文章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它称“美国根本没有改变他们‘妖魔化’中国的基本心态,而‘解妖魔化’的时代远未到来”。这一切都使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以下的四个方面是西方媒体通常诟病中国的议题。

1.人权问题

中国的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国家诟病的议题之一,它植根于中美两国之间不同的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之中,因此两国之间对人权问题的看法和争议很难消除。自1989年苏联解体和中国政治风波以来,中国人权问题就被美国列入议事日程,并且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中美之间关于人权问题方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在1990~2000年这十年间,美国曾九次提出所谓“中国人权问题”的反华提案,而且在每年年初的“国别人权报告”上,更是对中国人权问题指手画脚、肆意攻击,而美国媒体也对中国人权问题进行夸大其词的歪曲报道。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观点一边倒的各种文章和报刊社论,使得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国外受众对中国的态度产生了急剧的变化。例如,仅1989年一年,美国对中国有好感的公众就从当年2月的72%下降到7月的31%,而认为中国是美国敌人的公众从19%上升到39%。此外,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加紧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攻势,也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主要议题。美国政府还将中国的人权问题与对话最惠国待遇问题、中国的西藏问题、法轮功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相联系,对我国人权问题进行指责。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和西方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他们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指责,加之他们在国际社会上占有更优越的话语权,使得我国人权问题的国际社会舆论十分负面,给我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宗教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问题在我国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也常常成为西方媒体热点炒作的对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宗教问题越来越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日益渗透的跳板。例如,美国新闻署就曾对“美国之音”做出过宣传方面的指使政策,它要求“美国之音”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能煽动起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情绪和宗教狂热。西方反华势力不仅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对中国进行宗教渗透,企图通过宗教问题在中国引发冲突,而且,他们还对中国本身的宗教状况进行无端指责,妄加评论。例如,诟病中国的宗教政策,称中国政府“迫害宗教”,侵犯宗教信仰自由,对我国政府依法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行为进行攻击和指责,等等。

3.经济问题

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问题的负面评论涉及面非常广。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西方国家感觉到了压力和恐慌,他们更多是将我国看做世界秩序的挑战者和破坏者。因此,对我国经济问题的负面论调也成为了继政治问题之后,又一不断被提起的议题。例如,西方社会炒作人民币升值,从而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等。此外,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日益增多,国际舆论出现了中国正在掠夺世界资源的声音,还有中国对非洲进行新殖民主义等说法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力拓间谍门事件”,更是让中国的对外投资受到指责。然而,就在“中国经济威胁论”还在盛行的时候,中国“崩溃论”又在西方主流媒体中甚嚣尘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这种说法和论调成为了继“中国威胁论”之后西方媒体关注的又一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热门议题。西方各大主流媒体,如美国的《新闻周刊》、《商业周刊》,英国的《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开始纷纷炒作,肆意扩大中国问题。还有媒体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

4.社会领域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西方媒体正是利用这些社会问题大肆攻击中国的体制,质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外媒体对我国社会问题的报道议题主要包括:中国城乡区域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的医疗改革,中国的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国外媒体对中国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可谓事无巨细。它们通常涉及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大的社会波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社会话题,都能引起西方媒体的极大兴趣。国外媒体的兴趣点全部都集中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面,而对成就视而不见,甚至有时会对这些中国的社会问题进行一些夸大甚至歪曲,这就使得国外受众在了解中国的过程中,看到的大都是中国社会上的问题。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为先入为主的国外受众今后改变印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5.军事威胁论

“中国军事威胁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是“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其基本含义是指中国会凭借军事力量,蓄意破坏国际秩序,对外进行军事侵略扩张,追求世界霸权,核心是指责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将威胁到世界和地区安全。国际媒体对我国军事问题的话题虽然不如经济问题那么集中并且多样化,涉及范围也不那么广泛,但对这一议题的诟病热度却始终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在一些关于“中国军事威胁”的议题中,有些问题是一些长期议题积累、发酵和再炒作的结果,有些则是新生新变的现实问题引发的敏感话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极力渲染“中国导弹威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导弹问题的诟病从未停止。他们不断强调中国的导弹已经可以威胁到周边所有国家,并且也使得美国面临的导弹威胁大大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负面的国际舆论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是质疑我国军费的增长。我国的军费开支问题是国外媒体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最经常的论调就是指责我国军费增长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并极力举证存在大量“隐性”军费。国外媒体不断发布其本国政府或者研究机构对我国军费开支问题作出的一系列评估,如“中国军费跃居第二”,“使人感受到G2时代气息”,“亚洲军事形势因中国崛起而更加紧张”,等等,使得我国的军费开支不得不面临由于国外媒体的舆论而带来的重大压力。

三是炒作我国将放弃近海防御战略。国外媒体从“中国潜艇威胁”到“中国航母建造”这一系列议题,给了人们质疑我国长期奉行的近海防御战略的理由。英国《金融时报》称,航母建设是“中国成为超级大国链条中的最后一环”。日本媒体称中国建造航母后,“希望借此摆脱近海防卫的局限”,势力范围将突破“第一岛链”,打破地区军事平衡。西方许多媒体对于我国军事发展方面的任何成就和举动,都会给予极高的关注并且习惯妄加评论,一致强调中国利用航母所展现出的野心。

四是捏造中国军队黑客案。现在,西方媒体经常利用“黑客”来歪曲中国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捏造中国部队利用电子技术来对别国进行网络入侵,将中国描述成最具攻击性的国家,从而抹黑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五是歪曲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空间的立场。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空间的举动与太空武器联系,是西方媒体大肆渲染的主要论调。他们对中国对太空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每一次进步都进行了歪曲的报道,称中国的太空行动已经威胁到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利益和国家形象。

二、造成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现状的原因

我国的舆论形势和经济、文化等形势相比,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一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西方传媒占据主导和优势地位的局面仍未改变,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会存在严峻的挑战。造成这种挑战的原因来自于很多方面,本节主要从根源、动力和内外部原因来分析造成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现状的原因。

(一)我国国际舆论环境正在发生较为积极变化的原因

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的积极变化,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内因方面,我们将焦点集中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可以称作我国国际舆论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的最根本原因,而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提升,则可视为我国国际舆论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的动力。外因方面,我们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世界对中国的需要上。正因为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无可取代的地位,使得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正逐渐加深,对中国的需要逐渐加强,因此,对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国际舆论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的根源

目前,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正在发生较为积极的变化,其根源主要就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力度不大,这就使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识非常有限,加之西方社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防范和敌意,使得西方媒体在报道我国时常常表现出过分歪曲事实真相的情况。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首先给了国际社会更多认识中国的机会。日益提高的对外开放程度,让国际社会可以获得更多切身感受中国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恶意揣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那些希望了解中国的西方大众提供更多接触中国信息的渠道。其次,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

从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2006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人均GDP由226美元增加到2000多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我国的GDP超过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中的不可或缺性使得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也同时得到逐步改善。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热门推荐
  • 无名晚霞

    无名晚霞

    “那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有人呼唤你的名字,你将始终是这样一种奇幻而模糊的存在,即便如此,你仍不想要名字吗?”白衣男子的话语似乎至今还在我的耳畔回荡。最后的最后,我行走在这片陌生的大陆上,没有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任何人,我突然意识到,这也许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死亡。恍惚间她的脸庞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刻我就这样被吸引入这一片无名晚霞中无影无踪。
  • 梦诛仙

    梦诛仙

    贺宇躺着也中枪,想自杀居然没死成!被系统爸爸选中的他开始了另类旅行。“爸爸去哪了呀,爸爸去哪了”“咦!不对,我爸到底是谁啊!!”诛仙大陆之巅,贺宇手持一把烧火棍。天下间群臣尽跪,却是征途之始!
  • 璀璨人生

    璀璨人生

    从科技发达人情淡漠的世界来的女孩具有那时代大部分人的性情:对惨剧心存怜悯,在不危害自己的情况下会伸手帮忙,但危害到自己时又会缩会手,既不至情至性却也不自私自利。如果没有突然而来的死亡与穿越,她会活的幸福平淡,然而穿越到奇幻世界的女孩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憧憬闯进了既绚丽多彩也暗流汹涌的魔法世界。一路经历各种挫折与震撼,历练能力,洗涤心灵,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璀璨人生。
  • 我无敌

    我无敌

    飘渺星辰位面林立,诡异无边,少年凌风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智慧,踏荆棘,度危难,苦修炼,步步艰辛,风雨飘摇一路走来。
  • 绝世药奴

    绝世药奴

    说他是奴才?秦峰却手刃大少爷,打死奸邪老管家,得仙师赏识,踏上仙途!为救亲人,他卖身为仆,最终还是难逃分离之苦。神奇大棒,无名功法,他在仙门之中被誉为天才!可惜百密一疏,仇家上门,他要如何应对……
  • 斗罗大陆:第一辅助系

    斗罗大陆:第一辅助系

    她本是魔女,却为了众生而牺牲。他本是神子,却与魔者交好。一神一魔,透着无尽的诡异。当多情的神子遇上乖张的魔女,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注:本文重新修改中……
  • 多来米骨牌

    多来米骨牌

    《杨少衡中篇小说选:多来米骨牌》旨在用小说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思考,以文学的方式为时代留下一段记录《杨少衡中篇小说选:多来米骨牌》收入的均是杨少衡近年所创作、发表的中篇小说。作品中诸多基层官员在各自的故事里活灵活现,一起以小说的方式为当下立传,诠释现实,也注目于未来。杨少衡以写官场小说见长,这本小说集仍保持了这一特色,展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场百态,刻画了基层官员的众生相。作者简介杨少衡,祖籍河南省林州市,1953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近年所作中篇小说多为各种选刊选本选载,并获多种刊物小说奖项。
  • 先婚厚爱:总裁请娶我

    先婚厚爱:总裁请娶我

    “你得娶我。”为了救妈妈,她单枪匹马闯入夜家,威胁传说中为了继承亲手杀死自己父亲,黑白两道只手遮天的京中权少。幸好,知道他最讨厌那些爱慕虚荣,贪得无厌的女人,所以安初星很努力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只要任务完成,就和这高冷霸道的总裁说拜拜。然而,某一天,他把她逼到墙角。“那个,我们……还是别靠太近。”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随便写写

    随便写写

    初次见面,他优雅如贵族公子,却羁傲邪魅。再次见面,他是让学校各个执教都头疼却又赞不绝口的天才,三次见面,他却又变成她,有着浑厚的势力却是个甩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