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200000002

第2章 导论(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我们常常把它定义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这种兼具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性质的二元化的新闻体制,在政治上保证了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和导向性,为党和国家基本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出台提供了全面有效的宣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经济上更是为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引发了一轮媒介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相互混合的“二元化”新闻传播事业,在政治上,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在思想上,它是源自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并结合中国新闻事业的具体实际发展而成,最终形成了以“全民办报、全党办报”、“党和人民的喉舌”、“舆论祸福论”等颇具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思想为宗旨。在经济上,它是实行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从1983年到2003年的20年间,中国传媒广告经营额从1.18亿元增长到548亿元,传媒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传媒行业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受众群体的专业化和进一步细化,也使媒体的定位进一步专业化。许多报业集团、党报纷纷办起了子报,晚报和都市报在全国遍地开花。尽管这表现为日益多样化的媒体发展趋势,却仍然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么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体制。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体制,日益呈现出阻碍中国传媒业健康发展的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一、新闻媒体片面强调政治宣传功能

中国的传播事业多年来把进行政治宣传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通过传播新闻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毛泽东曾经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新闻宣传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当中最突出的一个功能。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中再次明确:“报刊、新闻、广播、电视是党的舆论机关。”再次强调了把新闻媒体当作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但是,这种宣传功能的强化,却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各级新闻宣传部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加强对党的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于是乎,会议新闻、领导视察、工作总结等政治性新闻充斥着报纸的版面,电视的画面千篇一律,各种新闻报道甚至形成了各种套话和格式的组合。人民群众曾经一度表现出不愿看报纸的新闻版面,甚而产生厌烦情绪。党报党刊的发行量逐年减少,许多部门只有靠行政命令来保证订阅量,给各级工作部门和人民群众增加了负担,造成了负面影响。许多新闻部门更是将自己定位于党政部门,人浮于事,新闻记者对于新闻报道采取“等、靠、要”的态度,不积极寻找新闻线索,而是热衷于跑会议,拿红包,因而写出的新闻干巴无味。

二、新闻事业缺乏新闻法规的规范

由于长期将新闻部门看作是党政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在实行“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后,许多正常的新闻工作还是不断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干扰。特别是在新闻工作中履行舆论监督功能,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报道中,经常受到一小部分既得利益部门的干扰。在新闻事业发展中,最典型的,最令人深思的事件就是“非典的新闻报道”,新闻部门由于受到一些部门所谓“担心引起恐慌、不稳定”考虑的阻挠,在这一事件发生前期,新闻界“集体失语”。新闻事业的发展缺少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法,单纯运用党的红头文件来指导,很容易出现一些个人化、专制化的决策,不利于中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新闻事业履行各项舆论监督和批评功能,来保证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更不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三、法人身份的错位成了报业集团做强做大的羁绊

一方面,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传媒的各种人事任免、经营产权,以及在业务操作上的各种风格、改版等事无巨细统统在党政机关的领导下,传媒部门小心翼翼,步履维艰,生怕一个报道得罪某个权要部门,甚至遭到改版和停刊的命运。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化经营的传媒,却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规则来运作。各种政策对投资新闻传媒业的限制,导致媒介产业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资本积累,而不是现代资本的积聚过程。做大做强传媒业,抵御国外传媒巨无霸的来侵,是中国传媒人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

中国报业集团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报业集团的事业法人性质没有完全改变,尽管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报业集团管理体制已经在制度层面得到确立,但运行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报业集团在走向企业法人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报业集团迫切需要摆脱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文化,借鉴国际传媒集团的管理经验与管理体制,尽快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集团管理模式。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提升对报业集团企业法人定位的认知水平

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提出了报业的企业化管理问题,并进行了具体实践,后来被迫中断。1978年,为提高报社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和生活待遇,以稳定新闻宣传队伍,保证新闻宣传效果,财政部在批准人民日报等八家报刊社的一个报告中,开始对报刊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1983年,政府明确提出媒介应该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才被当作一种取得权威机构认可的正式提法,用其称呼被广泛推行的报业集团经营管理体制。报业集团是报纸的出版单位和管理单位,报业集团作为事业单位,要实行企业化管理,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并加以实施。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时候曾经指出:“人民日报社的同志在集中精力办好报纸的同时,要努力搞好经营与管理。”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媒介的二重性”的一种说法。后来被人们简化为传播媒介应该是:一要宣传,二要经营。“新闻事业同时兼有新闻产品加工工业的性质决定了新闻传播组织既是传播新闻的机构,又是一家企业。对一家报社而言,它既是通过报纸向社会传播新闻的机构,又是一个以报纸为其产品的生产企业。”

2.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中外新闻传播史表明,报业集团作为报纸媒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承上是结束了报社作为单一市场主体单打独斗的局面;它启下是开启了报业集团发展壮大并进而转化为传媒集团乃至综合性的文化集团的未来发展之路。因而,在中国报业集团的市场主体地位由事业法人向企业法人转变的历史转折时期,从法人定位变迁的视角对它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个梳理,既可总结经验,告诫来者,又可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同时,在中国大力实施“和平发展”的发展战略中,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报业集团发展壮大之路,并进行力所能及的理论建构,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二、现实意义

1.直接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利用行政力量介入报业集团的整合,无非是希望报业能做大作强。但用一千条小舢板怎么也捆绑不成泰坦尼克,时至今日,中国组建报业集团已有十多年了,真正能与世界传媒大鳄比肩的报业集团一个也没有。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家像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那样的跨越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形式的综合性媒体集团。这与中国的综合国力显然是不相称的。现在,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就是适当削弱政府这支“有形的手”的力量,加强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力量,努力探索一条报业集团做强作大的集团化发展道路,这对整个中国报业的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加入WTO后,一方面,国外传媒加紧抢占国内市场,传媒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传播力量,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传媒业面临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迫切任务。

2.有利于中国报业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主体

(1)确定集团化改革目标模式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传媒集团化改革宜采用“一团两制”的模式,实行采编经营“两分开”,宣传部门还是事业性质,保留报社、电视台、电台等事业法人资格和编制,是舆论宣传的主体。经营部门剥离出来成立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母子公司体制,是市场运作的主体。事业单位是企业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享有资产收益权、重要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按照现有法律框架,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明确党委与公司董事会的权、责、利划分,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2)改革传媒业宏观管理体制

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调整传媒业的宏观管理体制,突破条块分割限制,促进媒体产业结构转型。一方面,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组建跨媒体、跨行业的传媒集团。另一方面,要打破条块分割的状况,削弱地方对新闻媒体的属地管辖权,组建跨地区的新闻管理机构,鼓励传媒集团实行跨地区发展。

(3)打破传媒业的行业壁垒

放宽传媒业的准入条件,突破机关报一统天下和传媒行业寡头垄断的局面,允许国家、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参与媒体经营运作。一种方式是允许企业、社团及个人参股传媒集团的经营性公司,另一种方式是允许创办有别于机关报的公共媒体,公共媒体由企业、社团及个人提供资金,不对某一机关负责,而是对宪法和法律负责,表达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舆论呼声。公共媒体的创立有利于打破机关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对引入外部竞争、促进传媒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进一步整顿传媒市场秩序

对现在较为混乱的传媒市场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建立媒体退出机制,对那些宣传屡出问题、经营严重亏损的媒体,要进行关闭或破产。鼓励报业集团运用市场手段对其他媒体进行兼并、联合、重组,优化报业市场资源配置,促进报业集团做大做强。

(5)建立完善的传媒资产管理体系

把传媒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指定国资委的有关部门对传媒资产进行监管。对报业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按照经营业绩对报业集团的管理者进行适当奖罚。加强对报业集团管理者经营行为的监督,国资委指派专人加入报业集团董事会、监事会,也可委派财务负责人,对报业集团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进行及时监督和控制。

(6)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在世界传播秩序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报业集团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是传媒集团或传媒行业利益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它关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国家除加强对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单位对外宣传的扶持外,还应调动其他传媒集团跨国发展的积极性,对传媒集团到境外办刊、办报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还要支持传媒集团到海外融资和上市。传媒集团的跨国发展,一定会增强中国对外宣传的能力,在世界传播秩序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节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报业集团

报业集团是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为龙头,以报业及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以内容产品为核心,以资产业务为纽带,以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各报纸或报纸与刊物、图书出版、网络等兼容媒介及新型媒介的产业联合体。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日新月异之时,未来的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将会交叉渗透,整合为传媒集团。

2.法人

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的,法人是法律认可或规范的有独立人格的团体组织。根据《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据法人所从事的业务活动的性质,《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又分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3.事业单位法人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服务组织。

4.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指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住所等法定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我国的企业法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同类推荐
  • 窗边的孩子

    窗边的孩子

    本书的目的是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北京市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问题(成瘾和偏爱暴力游戏)的影响过程和方式,从而使家长、学校和社会管理部门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初中生和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并对预防其它心理和行为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论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家庭环境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影响的“下旋螺旋模式”,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想阐述政治思想这一性质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热门推荐
  • 腹黑小魔女到我怀里来

    腹黑小魔女到我怀里来

    我叫晨沫,哈哈哈,可是这个名字和我的性格完全不符合,付灵是我的闺蜜,每天上课迟到,和她混熟了之后,我也不知不觉地开始迟到。好吧,不能完全怪她。我们是背井离乡,跑到别的城市来上高中的。离家在外,我们两个互相扶持,相依为命。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哈,其实也没那么惨!不过我这闺蜜在我们学校可是出了名的校花,学习也是名列前茅,我可就自叹不如了。每天盯着她的一堆匿名信,我却空空如也,一贫如洗,但她从来不知道珍惜,她这方面还没开窍,所以我们两个是出了名的爱情绝缘体!!!
  • 世缘姻梦

    世缘姻梦

    年轻靓丽的林婧,有能力、有热情。自在职场混了两年之后,她一直期待着自己的婚姻能够修成正果。与他自己爱的人能够安稳下来一起享受这二人世界的恋爱时光,可是现实中的残酷就是那么忽然,或者突然,在到茫然已去·····和林婧生活在这个背景下的还有他们的“朋友”:白琳、文璐、苏可、杨阳,刘晓明等。他们这些80后的事业在一路磕磕绊绊的走过来,在社会上揭开着爱情苦酸的真谛。有时候觉就像做梦似的结了婚,偶然的事件却黑白分明觉得这真的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 盛世医妃

    盛世医妃

    她穿越前是一名私家侦探,是发现暗恋的人魏之远一个惊天秘密,不慎滚落楼梯穿越。穿越后为石兰谷神医的唯一徒弟唐雪晴,医术高明。一次绑架,她遇见了他,遇到与暗恋的他长得一样的人东方野,可是物是人非,她渐渐死心了,只想隐身在深谷中,可是命运再次把两人纠葛的一起,他会再次背叛她吗?她陷入深深的抉择中,而他却深深的爱上她,可是二世的冤孽能最终修成正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狼人治安官

    狼人治安官

    黑色瘟疫时代中期,圣堂教会颁布了名为《女巫之锤》的异端猎杀手册,书中将一切恐慌根源的矛头指向了信奉七大元素神邸之外的异端教徒,称女巫以及其他被列举其中的生物造成了瘟疫和死亡,盛行百年的异教徒猎杀活动来开了帷幕。无辜被感染异端血统的郎恩,在逃离监狱之后巧合下成为了蜜獾镇的治安官,一方是身后时刻穷追猛打的圣堂骑士,另一方自己却又成为了负责缉拿盗匪和异教徒治安官。命运永远是如此幽默,因为传言中这个逃跑的异教徒身上,还携带着鸤鸠兄弟会视若神器的宝物故事也由此而展开。
  • 重生之贵女

    重生之贵女

    虽是高门贵女,却是父亲不疼,祖母厌恶。父亲宠妾灭妻,纵容姨娘害死母亲,庶妹抢她夫君,杀她孩儿,她苦心经营多年,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姐姐,你可真傻,若非你在前面为我谋算,我又怎么能够当上这皇后呢”“云静姝,于朕而言,你不过就是棋子罢了,半分都比不上静好”…
  • 营销大师在异界

    营销大师在异界

    互联网营销大师因车祸穿越到了陌生的异界大陆,身体孱弱,没有元素亲和力,但是他却发现另外一个世界的那些网络流行语成了一个个威力不凡的咒语,成为他一步步前进的本钱,但是坑爹的是这些咒语的解锁方式,让他不得不再次运用上自己的营销本领
  • 幻想女的世界

    幻想女的世界

    从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刘茵茵极度渴求拥有亲人与朋友,但深患幻想症+交流障碍的她注定孤独生活着。直到16岁的生日过后,醒来的她猛然发现家里的东西变成了活生生的’人‘,果然是自己的幻想症爆发了吧......但是这对孤独的刘茵茵来说,好像感觉不错......ps:新人新作,求读者们放过!就当小学生写作文吧!
  • 弃夫

    弃夫

    婚姻里或许有爱情!豪门的婚姻里或许或许有爱情!廖凝的豪门婚姻却充满了交易,身体与利益的交易!爱情!从廖凝站在墨云办公室提出用她来换取廖氏平安的一瞬间,就已经离她远去了。她清楚的记得墨云的话,“你认为你值那么多钱吗?”可是婚姻真得能这样风轻云淡吗?从什么时候起一切都脱轨了呢?
  • 超级机甲明星

    超级机甲明星

    遏司星、地球两大平行空间交叠产生虫洞,遏司星机甲辅助系统和扎戈血液、肢体融合在虫洞进化!两个章三风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地球上的最强兵王章三风重生回到9年前,身怀青囊秘术,再追前世女友、大明星殷千桦,重组幽灵部队,杀出一个璀璨未来!
  • 超强废物

    超强废物

    几年之后易天只想对这帮蝼蚁说:“我是废物,可你们连废物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