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彩
黑白照相、电影、电视发明之初,都只能用明暗不等的像素点来组成图像:明的为白色,暗的为黑色,这就是“黑白片”。后来发明了彩色片,但黑白片并没有被淘汰,仍有它的许多用场。一是黑白片反差较大,层次丰富,格调高雅,如黑白艺术人像;二是剪辑历史资料镜头,表达历史场面;三是在彩色片中,特地将回忆、对比、非现实场面用黑白片拍摄,以形成视觉反差,营造不同的时空氛围;四是表达特殊的题材和情调,如恐怖气氛、监狱生活、悲痛悼念等。
彩色还原物体的真实色彩,形成彩色效果。由于镜头透视的作用,减少了消色(即黑、白、灰色),所以拍摄后的东西比原色彩更鲜艳,更醒目,尤其是红色。值得注意的是,美术中用的是红、蓝、黄三原色(由这三种颜色配合,可以组合成任何颜色),电视三原色是红、黄、绿。
单色彩色片中,有意只用一种彩色或突出一种彩色,产生特殊的气氛和效果。其方法一是靠彩色灯光,二是在镜头前加上滤色镜,可使画面形成单色,如偏红、偏蓝、偏黄等。多数作品都有两个主色调,往往都有象征意义。其中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绿色、蓝色、紫色为冷色调。
变色一个镜头由黑白片逐渐变为彩色片,或从彩色片逐渐变为黑白片。这往往表达特殊的过渡,或用颜色象征人物命运的改变。
三、声音
早期电影是无声片(默片),被称为“伟大的哑巴”。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制作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声音就成为电影、电视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元素,电影、电视成为视听兼备的媒体。
影视中的声音有人物语言、音响、音乐三类。
人物语言人物语言即讲话,称言语语言,包括独白、对白、旁白等。
独白指人物独自表述或倾吐自己内心活动的人声语言。
对白指屏幕上人物之间的对话。
旁白指由画面时空以外传来的人声语言。表现为第一人称的自述,或第三人称的议论与评论。
音响指除语言、音乐以外的各种声音,包括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等,如风雨声、枪炮声、动物叫声。
音乐包括器乐、声乐及二者的综合。分为有源音乐(画内音乐,即音乐的发生体直接在屏幕出现)、无源音乐(画外音乐)。无源音乐中的音乐并非来自画面所提供的现实世界,而是主体对画面这一客观世界的感受,是根据塑造人物性格和渲染环境气氛等需要而设计的。
四、声画关系
影视作品从声音与画面的配合看,有四种关系。
声画同步指声音与画面所表达的情绪、内容基本一致,二者互相配合、渲染、补充,同步进行。如同期声。
声画分立即声音与画面有一定联系但又互相分离的一种剪辑方式。即声音和形象不同步,互相分离,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声音以画外音形式出现。如空镜头与画外音的组合,就是声画分立的一种典型样式。声画分立的直接结果,是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使它从依附于形象的从属地位“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从而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
声画对位即电影电视中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并以各自特有的内在节奏独立发展或运行,只不过这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有机的联系,使声音形象与画面形象在对列中产生新的比喻、象征对比等意义。
“静默”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现象叫“静默”,指在有声的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状态。在有声片中的“静默”常常是一种生动的、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动作,是节奏的停顿与情绪的凝滞。无声可以营造出多种氛围,如安静、危险、恐惧等。无声有时还能造成摆脱空间和实体、摆脱尘世的情境,使观众升腾到幻想的天地,或深入到人物内心的隐秘之处。
五、蒙太奇
“蒙太奇”源于法文,原为建筑学用语,是装配、构成之意。借用到电影中,有剪辑、组合之意,指将一部影片的各种镜头在某种顺序和延续时间的条件中组织起来。电影发明之初,每片很短,只有一个长镜头,而且是固定镜头,没有声音,没有情节,也不用编辑。后来发明了运动镜头和特技镜头,镜头花样增多了。继而,人们打破镜头不能剪的框框,大胆剪去镜头中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再把多个剪后的镜头组接起来,于是有了“编辑”这一环节。
镜头之间的剪辑和组接就叫蒙太奇。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从技术层面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二是从艺术层面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三是从美学层面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它不仅体现在后期剪辑中,也体现在整个拍摄制作过程中。
蒙太奇按其功能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类基本上用于叙事,另一类基本上用于表意。再在叙事与表意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又可以分别列出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叙事蒙太奇
以交待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情节发展流程来分切组合镜头。主要有呼应蒙太奇、过渡蒙太奇、重复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
呼应蒙太奇也叫“连贯蒙太奇”,指前个镜头之尾引出一个关注点,下个镜头立即回应,首尾衔接,实现转场。如果关注点设计巧妙,表达效果会很强烈。如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小女孩回到家中,只见一片狼藉,她哭喊道:“妈妈——”(特写)。话音未落,下一个镜头出现妈妈(特写),但满脸伤痕。镜头拉开,只见妈妈被五花大绑,原来她被敌人抓走并遭毒打。这里,“妈妈”是关注点。
过渡蒙太奇在两个镜头的衔接处找到一个过渡点,作为一个纽带,实现前后转场。如:一位军人在边关站岗,抬头望月——一轮明月——妻子在家乡也在抬头望月,思念丈夫。这里从边关到家乡,靠“月亮”来过渡,实现空间的转移。
重复蒙太奇即让某一镜头重复出现,予以强调,突出它的重要性,加深观众的印象;有时还产生某些联想,意味深长。
交叉蒙太奇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的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
(二)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也叫“对列蒙太奇”。它与情节无关,不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某种艺术的需要。它是编导情感的抒发,重在“写意”。它不以时间为序,而以不同内容的镜头来暗示,表达一个原来没有的新含义。
表现蒙太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并列蒙太奇即把一些性质同属一类而画面内容不同的几个镜头连续组接在一起,通过不断的积累、叠加,产生一个总体印象,共有一个主题。如“枯藤、老树、昏鸦……”十个镜头叠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孤清冷寂的心情,即“断肠人在天涯”。又如连用许多种体育比赛的镜头:足球、游泳、跨栏、体操、拳击……表达了一个主题,即顽强拼搏。
对比蒙太奇指相反的相加。即故意把两个内容对立、性质相反的镜头连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它常能深刻揭示矛盾。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分开看其中之一,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甚至产生歧义(如头一个,可理解为某员外嫁女,也可理解为表达“开元盛世”的繁荣)。但两个镜头连在一起,则反映了安史之乱时唐代社会的阶级对立、贫富悬殊。
比喻蒙太奇相当于修辞学中的“比喻”,即在某一镜头之前或之后出现其他镜头,二者看似无关,没有逻辑联系,却有比喻意义。常见的例子如:某人心事重重——水面上一片叶子随波起伏。一对恋人谈恋爱——水面上一对白鹅(或鸳鸯)。某人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声炸雷响起,如晴天霹雳。
象征蒙太奇与比喻蒙太奇很相似,但意义较虚,一般只出现喻体,而本义让观众自己去联想和领悟。如画面上是太阳出山——象征黑暗过去、祖国解放,或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一般说来,象征多指一种精神、意念,而比喻多指具体、实在的事物。如同是长城的镜头,指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时是象征;指解放军时则是比喻。
心理蒙太奇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升华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等精神活动。
思考题:
1.法国新浪潮电影有哪些主要特征?
2.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时期?
3.何谓影视作品?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4.影视艺术有哪些基本表现手段?各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