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000000004

第4章 受众与国际传播受众(1)

本章要点

受众的定义、特征、起源和发展历程

国际传播受众的定义、特征和类别

几种国际传播的受众观和效果评估问题

受众是大众传播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主体,他们既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归宿。离开了受众,就无所谓传播,更谈不上传播效果。任何传播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都需要关注受众,了解受众的特征和需求,这几乎成为传播取得成功的一条铁律。

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信息流通日益频繁,传媒在国际关系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受众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凸显。与一般大众传播的受众相比,国际传播的受众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由于历史局限和国际传播中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国际传播受众观。在当前新媒体所带来的世界信息传播格局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更全面、充分地认识国际传播受众的特点,正确理解国际传播的“传—受”关系,成为新时期的一道新课题。

第一节 受众概说

“受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概念,也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之后,为众多理论家、传媒实务人员和一般媒介使用者所认可和接受的术语。然而,对受众和“受众”概念的认识,由于视角和取向的不同,却存在各种不同的观感和看法。随着受众形态的不断演进,如今的受众已经与其原始形态有了显著不同,“受众”的含义也在因时应势地发生改变。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已经不可避免地为“受众”一词注入新的内涵。

一、受众及其特征

1.何谓受众

在传统大众传播语境下,“受众”是指传播过程或传播活动中讯息的接受者或受传者,是传播的对象,也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在今天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一词不仅包括其传统含义,而且包括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网民或用户。

“受众”一词译自英文“audience”,是随西方传播学进入中国内地而开始流行的概念。在港台地区,“audience”被译为“阅听人”或“阅听众”。不少人认为,这个译名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受众”概念中一个“受”字所蕴含的被动色彩,显现出信息接受者的某种主动性,译法更加合理,因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并非完全孤立无助的“靶子”或“受体”,而是具有一定选择性和能动性的人群,有许多事实和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不过,从今天数字新媒体时代的观点来看,“受众”这个译法固然有其不足,“阅听人”或“阅听众”一词也存在一定局限,它仍然反映的是传统大众传播条件下“由点到面”式传播的辐射性特征,以及人们接受的单向性特点,而今天的受众,已经不只是扮演“受”的角色,而是具有更多主动的“传”的能力。

数字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赋予受众参与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的自主性,极大地改变了受众的角色和功能。由于传媒新技术提供的可能,“传统的受众角色——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消费者、目标对象将终止,取而代之的是搜寻者、咨询者、浏览者、反馈者、对话者、交谈者等诸多角色中的任何一个”。今天的受众,已经不只是游走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不同大众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和观众,也不只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他们还是数字新媒体充满活力的用户或网民,是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本书在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两种语境下,都仍然采用“受众”这一术语,主要考虑保持专业术语的前后延续性和统一性,以便于大家分享和使用相关的学科概念和研究成果。只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内涵已经发生了改变。

关于新媒体受众和国际传播新受众问题的讨论将在本书第三章进行,以下仍然主要以大众传播环境下的受众为讨论对象。

2.受众特征

在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往往只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传—受”活动及时而直接,“传—受”之间可以不断地互换角色,可以从对方的体态表情和应答语气中获得丰富的反馈信息,从而推知对方对所传信息的兴趣和态度,及时调整传播行为。一般来说,这里没有严格固定的传受角色规定,传受双方可以说互为主客体,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受众群体。

大众传播是一种以大众传媒为中介的传播形态,传播者隔着媒介与受传者相对应,他所面对的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是数量庞大、成千上万的一群人。尽管这些受众几乎无所设防地将自己暴露在各种信息面前,但是对于传播者来说,他们却是难以捕捉、若有似无的传播对象,就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到的,他们像云、像梦、像谜一样,捉摸不定,总也看不清。更有研究者认为:“受众的存在是无可名状的,它不存在于任何真实的地方,只存在于分析性的话语中。”

除了零散或间接地接触到受众的某一部分之外,对作为群体的整体受众,是很难直接观察和触摸得到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在最一般的意义上,为受众勾勒一个概貌,以便粗略地把握其特征。目前,许多中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受众特征进行了探讨,综合起来看,受众不仅具有多、杂、散、匿等特点,而且还具有相对自由、在时空上与传播者相分离等特征。

其一,众多。处于大众传播信息覆盖区域内的人口,可以说都是大众传播(或潜在或显在)的受众,其人数众多、规模庞大。以我国为例,虽然目前我国受众人口究竟有多少还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若以影响面最广泛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为参照,不难发现,截至2010年6月,我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已超过96.9%,视听众人口超过12.8亿,若加上一部分与视听众可能并不重叠的报刊读者,可以说,我国受众规模大约为13亿,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受众群。对于国际传播来说,国际传媒机构面对的是非单一市场的跨国受众,其总体规模也相当大。

其二,混杂。大众传播的受众是混杂多样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阳春白雪、有下里巴人,有的目不识丁、有的学富五车,总之,包括不同职业、学历、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等。在广播电视受众那里,这种参差而多元的特点表现得尤其突出,大家不分长幼、无论尊卑,收看同样的春节联欢晚会或特别节目。尽管也有针对特定对象的节目或专业性媒体,但是其目标受众的构成和兴趣也绝不可能完全相同。就国际传播的受众而言,其混杂情况更甚,包括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群。

其三,分散。大众传播的受众分布十分广泛,分散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东南西北不同的地区,边疆内陆不同的城镇或乡村,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受众的身影。他们互不相识,彼此分隔,并无直接接触,却由于大众传播的存在而结成特殊的群体。

其四,隐匿。大众传播“传—受”双方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像人际传播是面对面的,“传—受”双方即使不熟悉,也往往略知一二。对于大众传播的传播者而言,受众往往身在暗处,是隐身匿名的,传播者无法确切地知晓传播对象的具体特征和要求愿望,虽然反馈机制能够提供受众群的群体概况,但是却很难反映个体受众或者分众的详情;相反,传播者身在明处,受众对于传播者姓甚名谁,他们的年龄、收入、偏好甚至婚否等资料却可能了如指掌。

其五,相对自由。传播者对于受众没有强制力和约束力,受众可以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选择任何传播内容,他们对信息的接受是自愿的个人行为,传播者不具有任何行政性或法律性的权力,不能强制或半强制受众接受其传播的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因信息“传—受”而建立起来的关系中,虽然受众处于比较被动的接收端,但是这种关系是松散、弹性和有张力的,无隶属或依附可言。受众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自在性,表现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不同时空、不同传媒、不同内容之间自由流动、自由选择,这也是受众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之一。传播者只有通过提供能够满足受众兴趣和需求的内容,吸引受众,才能取得一定的传播效果。

其六,与传播者时空分离。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不同,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不可能共处于同一时空,他们在时空上是相互分离的,传播者时空与受众时空是非同一的。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录制和存储技术的发明,使得传播内容可以对象化为纸质或者电子化的物质,自在于时间的流逝;即使是现场直播,也不完全是“零时间差”的,一般会有延时;而摆脱了面对面的空间限囿,传播者也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疆域,触角伸得更远。事实上,这种分离也从另一方面为受众在不同时空、不同传播渠道和不同内容之间自由流动奠定了基础。

3.受众分类

为了识别和了解各种受众的异同,更好地把握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规律,我们常常按照不同的维度和标准,将受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人口统计特征维度,受众可以被划分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政治派别的受众。比如,儿童受众、老年受众、青年受众;大学生受众、中学生受众、小学生受众;高收入受众、中等收入受众、低收入受众,等等。这是受众研究领域最常见的分类方法,也是分析受众特点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在国际传播中,这一标准还常常包括国籍、居住地、语言、宗教信仰等指标。

从媒介渠道维度,可以将受众划分为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以及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网民和手机的用户,等等。这些读者、听众、观众和用户往往不会是单一媒体的受众,而是跨媒体受众,即他们同时扮演着读者、听众、观众和用户中的一个以上甚至全部的角色。

从内容形态维度,受众可以被划分为新闻内容的受众和非新闻内容的受众;时政内容、经济内容、科教内容、文艺内容的受众;工业内容、农业内容、商业内容的受众,等等。

从“传—受”关系维度,受众可以被分为忠诚受众、游离受众、绝缘受众;意见领袖型受众和非意见领袖型受众;重度受众和轻度受众,等等。

从覆盖接触维度,受众可以被分为潜在受众、可得受众、现实受众、目标受众。在传播信息覆盖区域内的受众被称为潜在受众;可得受众是指有条件(时间、地点、便利、生活方式)接受信息的受众;现实受众是指有实际接受行为的受众;目标受众则是指与特定内容对应的特定对象受众。

由于广播电视传播是一种随时间流动而线性延展的传播,“时间”成为影响其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划分受众的重要维度。比如,广播电视的受众可以被划分为黄金时间受众和非黄金时间受众;晨间受众、午间受众和晚间受众;工作日受众、周末受众,等等。

总之,划分受众的维度和标准多种多样,除上述这些单一维度外,还有从两个或三个维度出发对受众进行的分类。按照这些维度或标准划分的受众,往往存在一定的重叠和交叉。换言之,某受众既可以是黄金时间的受众,也可以是忠诚受众,还可以是娱乐内容的受众,是一种多维组合性的群体。

二、受众的形成与发展

纵观历史,受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受众的媒介使用带有鲜明的社会特征和环境特征。受众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特定媒介供应方式的产物。

(一)“受众”的起源

从词源学来看,英文的“audience”,由“audi”和一个代表性质或状态的名词后缀“ence”组成,其拉丁语词根“audi”含有“听”的意思。据考证,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14世纪,是指布道集会时的听众,他们从四面八方集合在一起,作为上帝的忠实信徒和子民,聆听牧师宣读教义。作为一个名词的“audience”只有不到70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社会群类的“audience”的存在,历史却要悠久得多。

按照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的观点,“受众”的雏形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今天的媒介受众,起源于古代体育比赛的观众,以及早期公共戏剧与音乐表演的观众。每一座古希腊或古罗马城邦都会拥有一个剧场或竞技场。毫无疑问,它们都是由此前人们非正式地聚集在一起,观看类似演出或比赛、参加宗教仪式、国家典礼等的场所演化而来”。据说,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的建造,就是当时刚刚建立新王朝的弗拉维安家族的“杰作”,新皇帝韦斯帕西恩决定填平属于前帝王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将其建成公共娱乐场所,这也是这个新王朝家族为了提高自身在民众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一个部分。从这点来看,由大型公共场所汇聚而来的“受众”,可以说是当时公共机制的一个元素。这种公共机制的构成元素还包括世俗化的表演内容,专业化的作者、表演者、制作者、经营者甚至审查者,以及其他普通市民,等等。而与当时的大型现场观看活动相伴,逐渐形成了“观看者”参与“观看”活动的习惯、规则和相应的艺术。

同类推荐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环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国家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等。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语文知识小丛书: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以中学课本经典文章为实例,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酎亍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热门推荐
  • TFboys花开渲染流年

    TFboys花开渲染流年

    不知何时自己已经喜欢上了她,想要长相厮守,可终究抵不过命运捉弄,最后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
  • 校草的独家小丫头:你是我的

    校草的独家小丫头:你是我的

    她和叶萌是四大家族的独生女,在圣德学院她们隐藏了身份,本以为可以安安静静的度过一个高中生活。慕少“陌希阳,以后,不能离开我一米……不对,是5厘米,否则我会让你尝尝什么叫暖~~床!”陌希阳:哼哼,我才不听你的。“是吗?,今天晚上在我的房间里等着”“不要啊!!”腹黑校草遇到陌希阳,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倾世绝宠:妖孽王爷逆天妃

    倾世绝宠:妖孽王爷逆天妃

    洛紫璃,华夏古武世家继承人。婚礼当日却惨遭未婚夫背叛,最终引动自身异火与渣男同归于烬。再睁眼,却重生成了将军府人人欺压的嫡小姐。废物?丑颜?当铅华洗净,体内毒愫尽解,耀眼的风华倾尽天下。修炼无瓶颈,炼丹更是小意思,丹药在手,天下我有。只是,为何偏偏惹上了一只大妖孽。浴池里,男人风华一笑,乖乖躺倒。“娘子,来吧,我保证这次绝不反抗,你若想要……”某女暴怒。“闭嘴!你,你无耻下流,还有你下面为什么也不穿?”某男无辜。“这不是为了方便娘子你劫色吗!!”
  • 网游之我的冥神妹妹

    网游之我的冥神妹妹

    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经历过。万人之上的孤独,他体会过。陪君醉笑三千场,他流泪过。今宵酒醒杨柳岸,他用生命,信守着承诺。一袭白衣,一柄长剑,亘古不变的微笑,以及,活着的意义,妹妹。。。。。。曾经的他,褪去皇的光环后,才找到了久违的轻松。地球?异界?没关系。只要妹妹还在,就够了。。。。。。“随风啊,开场了”"唔."柳随风把棒棒糖收起来,然后微笑:"总的来说呢,这本小说写的就是一些日常,不要抱什么热血的幻想啦~"顺便一提,作者是个妹控没错~(不知源自何方的骄傲感语气)
  • 穿越之白血公主

    穿越之白血公主

    与表现力,所有的光彩与辉煌似乎独独为她打造。她,幸运吗?是的,她是上帝的宠儿,集万千光亮于一身。然而,她又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儿,一夜间,她的生命不再光华与璀璨,只剩下黑暗和死亡的气息。她的一生注定等待,等待未知、告别和流浪。她,不幸吗?是的,她比谁都孤单,在无尽的寂寞中孤眠!
  • 认真且怂,从始至终

    认真且怂,从始至终

    徐千世,我喜欢你,认真且怂,从始至终。关于小白兔和狐狸的故事。
  • 在现实里玩游戏

    在现实里玩游戏

    怎么说呢,当你挣开双眼,你会发现,哇,这个世界好大,好危险,还是宅在家里安全。嗯,这就是简介。
  • 若我们未曾远去

    若我们未曾远去

    回忆在时间里沉淀时间在回忆中消失触感在重复中麻木我们在麻木中重复爱情在指缝间承诺指缝在爱情下交缠没有在拥有中挣扎拥有在挣扎里回忆
  • 辣鸡大魔王

    辣鸡大魔王

    人死之后会是什么样子?重生之后又会是何人?不求大富大贵,但为什么会被人暴虐成狗?想我堂堂一代。。咳咳,一代幽魂,自带功法,转世成人,岂容尔等放肆。任人欺凌。看我从人到神,执剑而行。若这苍天负我。我便捅破这天,颠覆乾坤什么?颜值不爆表泡不到妞?肤浅。哥是靠气质取胜!光有气质还不够?那你等着,哥要出绝招了。怎么样,香不香?想不想来一口?跟哥走,管够!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本书从小学数学教师应开展怎样的研究,如何开展研究,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方面,给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根据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研究的需要,结合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体会,选择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采撷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案例,并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启示一线教师研究要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入手,研究数学教学中的现象与规律。本书各章节重点阐述“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形成研究成果”,在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的前提下,侧重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