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900000055

第55章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史(8)

1996年5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全国31个省、市、区电台合办的《中国之窗》节目,通过华语台正式播出,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由各省、市、区电台固定轮流供稿。这一举措,实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地方外宣的有效合作,构建了全国广播大外宣格局的雏形。

1997年,中国对外广播发射设备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显著提升了对外广播的发射功率。同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使用卫星传送节目。连同租机、互转、寄送节目等手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基本上实现了全球覆盖。

到199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实力、规模、节目质量和技术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全世界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对外广播已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3)电视国际传播快速发展

冷战结束后,传统短波对外广播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属性逐步减弱。电视凭借其在传播手段上的固有优势,以及通信卫星的快速发展,为其全球传播带来了技术动力,逐步登上国际传播的中心舞台。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也实现了由弱到强的长足发展,迅速扩大在国际上的声音,基本实现全球覆盖,渐渐成长为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力量。

1991年,中央电视台在对外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对外电视宣传中心,加强了对外电视的制作和管理力量。1993年11月,又在此基础上组建海外节目中心,奠定了覆盖全球、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1991年,中央电视台租用“亚洲一号”卫星,向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传送第一套节目(CCTV—1)。1993年1月,中国电视节目外销联合体成立。同年8月,中央电视台与美国3G集团合作在美国创办了美洲东方卫星电视,每天播出中、英文节目12小时。

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国际卫星电视频道,即中文国际频道(CCTV—4),正式创办并开播,节目覆盖亚洲、澳洲、东欧、中东、北非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文国际频道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国际传播站上了新的起点。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租用3颗卫星,使中文国际频道的节目覆盖全世界98%的国家和地区。当年6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通过美国亚洲商业电视台在旧金山地区播出,实现了在北美地区的落地。到1998年,中文国际频道直接落地入网或入户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119个,并且成功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城市有线电视网络。

1997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二个国际卫星电视频道即英文国际频道(CCTV—9)开播,每天播出17个小时以新闻节目为主的各类节目。2000年9月25日,改为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这是中国第一个非母语的电视频道。

90年代,地方电视国际传播也实现了很大发展。1991年8月,山西省成立了黄河电视台,向美国斯科拉(SCOLA)电视台提供节目,每周播出1小时。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山东、广西等省区电视台,也通过黄河电视台在斯科拉电视台设立了定期播出窗口。同时,天津、福建、山东、广东、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区的电视台分别在美国、日本的电视机构设立了固定播出窗口。

这一阶段的中国电视国际传播,在整体上实现了从节目的航空寄送转变为通过自己的国际频道卫星电视直接播出;从租台播出转变为国外建台播出;从免费寄送节目转变为建立节目销售网络;从单一语种节目转变为多语种节目;从面向海外华侨转变为面向华侨华人和面向外国受众并重。

(4)新闻通讯社和对外报刊继续扩大规模

新华社的驻外站点规模、对外发稿量和海外用户不断增加。1997年,新华社驻外总分社、分社和支社的数量已经达到101个,编辑记者队伍293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92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遍布世界的新闻采编网络。当年,新华社中文海外发稿、英文通稿和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等外文发稿量均较80年代初实现了数倍增长,1996年又增加了葡萄牙文专线发稿。

中国新闻社到1999年已在海外建立了27个分社,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发稿以及与海外华文媒体的联系。2000年,中国新闻社全年电讯通稿发稿量达到24477条。

《中国日报》以其权威、客观、及时的报道,越来越受到海外读者和西方媒体的关注,成为中国唯一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英文日报。从1985年到1997年,中国日报社陆续创办了《中国商业周刊》、《中国日报·香港版》、《上海英文星报》、《中国专稿》、《北京周末》等国际传播报刊。

《人民日报·海外版》继1992年改用简体字后,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建设》1990年改名为《今日中国》,其中文版、英文北美版和英文盲文版、《中国与非洲》法文版和英文版相继创刊。《人民中国》和《中国画报》开始采用全彩印刷技术。《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和《人民中国》分别开辟了面向美国和日本的发行渠道。地方英文报纸《深圳日报》、《广州英文日报》、《上海日报》等分别于90年代末创刊。

(5)互联网国际传播逐步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互联网作为国际信息传播的新手段迅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国际传播起步较晚,开始于90年代中后期。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无疑是中国国际传播发展重要的里程碑。

1995年,中国新闻社在香港上网。1999年1月1日,中国新闻社北京总社开办中国新闻网。1995年12月,《中国日报》创办了网络版,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运行的国际传播媒体。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通“国际因特网站”;2000年12月20日,正式命名为“央视国际”。1997年1月1日,中国外文局所属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正式开通,随后《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对外刊物先后上网。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创建了新华社网站;2000年改名为新华网,同年7月全面改版并启用新域名。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站正式对外发布,使用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汉语普通话、广州话5种语言,通过图文报道新闻,并提供5种语言广播节目的网上同步收听。国际在线网站的创办,开启了中国国际广播综合发展和媒体转型的新篇章。2000年7月,创办于1997年的人民网相继推出英文版和日文版。

2000年前后,中国政府确定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国网、国际在线和中国日报网站为六家重点新闻网站,组建了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的主力军。

3.世纪之交至今:综合发展、多元发展的体系成熟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国际传播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国际传播手段全面发展,国际传播语种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际传播媒体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重点国际传播媒体相互配合、中央与地方有机整合的对外大传播格局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

主要国际传播媒体在原有业务基础上的综合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业务,以及国际传播海外事业的快速拓展,是近十年来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两大亮点。

(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面综合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增加节目时间、扩大语种规模、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截止到200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节目总时数达到188小时,建成了24小时英语节目播出平台;国际在线实现了38种外语全面上网,海外落地节目的总时数达到202小时,使用28种语言覆盖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阿尔巴尼亚建成了对外广播的首个海外发射基地。

200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出“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从科学技术进步和媒体发展实践出发,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发展战略。在随后的探索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国际广播体系战略,提出了以无线广播为基础、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发展框架,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变、由对外广播向国际传播转变的战略思路,建设现代、综合、新型的国际传媒的战略目标。

到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动各项事业实现了全面发展,已经由最初单一的传统无线广播媒体发展成为拥有音、视、网、报、刊和新媒体手段的全业务、多语种媒体集群。

语种规模和节目规模显著提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使用59种语言,全天候向全世界传播,每天累计播出广播节目1700多个小时。建成了英语环球广播和华语环球广播24小时直播平台,实现了全球重点地区的有效收听。

新兴媒体业务快速发展。从2005年起,国际在线又陆续增加了瑞典语、芬兰语、丹麦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藏语、白俄罗斯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等。截止到2009年,国际在线已发展成为由59种语言组成的国际主要媒体中语种最多的网络传播平台,通过母语覆盖全球90%以上的网民,访问者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页面浏览量1300万,世界范围内链接“国际在线”各语种网站首页的网站数量已经达到近15000个。2007年3月16日,国际在线推出网络电视平台。2007年4月6日和8月30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手机广播电视业务,分别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两个平台上启动。同年,国际在线在华盛顿、伦敦、莫斯科、柏林等重点城市建设了11家环球网络电台。到2009年,环球网络电台已达到18家。2009年7月16日,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移动国际在线”英文版正式推出,节目形态广泛适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手持终端。

海外事业全面推进。2006年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台(CRI91.9FM)开播,每天用英语、斯瓦希里语和汉语普通话播出19个小时节目。内罗毕调频台开创了中国对外广播在境外整频率落地的先河。同年1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挝万象调频台(FM93)开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老挝国家主席朱马利共同出席了开播仪式并启动开播按钮。截至2009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有34个海外整频率调频或中波电台,使用40种语言覆盖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总时数达838.5小时,接近短波播出的863小时。

对内广播与对内合作继续扩大。2005年9月2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在北京地区使用调频FM90.5正式开播。至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国内开办了3套都市调频广播,分别是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原对内第一套节目)、国际流行音乐广播(原对内第二套节目)。2009年10月2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广西对外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北部湾之声”电台,使用英语、泰语、越南语、汉语广州话、普通话5个语种,面向北部湾和越南、泰国等东盟地区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老挝语、柬埔寨语、俄语、蒙语等语种节目,这一时期也陆续在新疆、西藏、云南、广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边境地区落地播出。

电视和报刊业务进一步巩固。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的电视节目已达5个多小时,用户遍及全国100多个频道、台。2006年5月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数字付费频道《环球奇观》正式开播,向受众24小时滚动播出各类国际资讯、扫描全球奇人奇事。《世界新闻报》多次改版,进一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面向全国发行。包括《信使报》在内的38种外文报刊,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2)中央电视台积极扩大语种规模,推进全球化战略

中央电视台的国际传播是伴随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而前进的。20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初步与世界接触的时期,也是中央电视台电视国际传播的起步时期。而进入新的世纪之后,是中国加快融入世界、开始与世界深度接触的时期,也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国际传播开始加快发展的时期。正是在中国与世界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国际传播才开始起步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参与国际电视市场竞争、全面拓展海外事业,是从CCTV—4和CCTV—9的改版开始的。这两个频道从改进对外传播的观念入手,对传播的思路、内容、方法和角度进行了深入革新。CCTV—9的改版宣传词从“Your Window on China”改成了“Your Window on China and the World”,传播内容中也增加了文化和经济的报道。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10月1日开办了第三个国际频道CCTV—西法频道,接着又在2009年7月25日开办了阿拉伯语国际频道。2009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正式开播,主要服务对象为12个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和波罗的海3国,观众总人口约3亿。

同类推荐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热门推荐
  • 夺宝探险

    夺宝探险

    一个神秘的时代,一段遗忘的文明。在神秘古老的神州大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掩埋了多少扑朔迷离的真相?当神秘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是神话传说?还是野史秘闻?终不过是历史的一颗尘埃!
  • 一吻天荒:你好,魔尊大人

    一吻天荒:你好,魔尊大人

    她因王位之争,被兄长陷害,又被爱人背叛利用,走投无路跳下山崖,重生之后的她,更是很不凑巧的变成了傻子。岂料傻人有傻福,她居然扑倒了一个美男少爷。那时他还当她是傻子,却夺走她的初吻!数吻天荒,误打误撞之下,她打败少爷的青梅竹马,成功逆袭为少爷身边的新宠,此后他将她视若珍宝,不遗余力的守护着她。直到身世之谜被解开,她恢复公主身份,手撕曾经害过她的昏君,回击一次又一次利用她的上仙,再次逆袭为永生不死的大地之母。而少爷的真实身份居然是魔主宰!仙魔相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离殇

    离殇

    他们的新婚前夕,他杀了她爹被她撞见,一路狂追,她被迫掉入断木崖,而他也由此中了血咒。他温文尔雅,为她倾尽于天下,背后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触及到他的真实身份。所有的一切都在复仇之下,都是为了揭发背后同一个预谋者。
  • 鬼王的特工狂妃

    鬼王的特工狂妃

    她,贵为丞相家的大小姐,却是爹不疼娘不爱的主,被迫替妹出嫁不止,新婚夜,还被一妖孽掐她脖子,某男玩味一笑:“敢鱼目混珠,你想怎么死?”她闻言,素手同样掐住了男子的脖子道:“和你一起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争天灾

    战争天灾

    差点被诺亚杀死的江远峰不得不走向复仇之路。而复仇的手段就是驾驭自己的坦克去消灭一切阻碍在自己面前的敌人....轻型坦克静默,中型坦克满街乱跑,重型坦克卡点防御,自行反坦克炮躲猫猫!自行火炮糊你一脸!“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坦克做不到。各种炮弹飞翔,装甲纷纷被击穿。在这里是坦克的世界,在这里是冒险者的天堂。”老师的话语不停的回想在江远峰的脑中。驾驶着坦克去冒险,驾驶着坦克去复仇。我们的江远峰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在一次次战斗中离诺亚越来越近..........新人新书,求人气和评论。您的评论就是天裿写作的最大动力!
  • 若翼乘风

    若翼乘风

    现代人通常都喜欢把人划入某个圈子,或者你是白领,或者你是IT男。但是人之所以那么精彩,绝对不会因为这些标签。所以来看看篱笆女和装逼男会撞出怎样的火花。。。。。
  • 周天神道

    周天神道

    当一个天赋异于常人的少年踏破轮回,羽化登仙之后到达那个传说中的境界又会如何?北方洪荒大地的妖魔虎视眈眈;东方远古种族野心勃勃;南方无尽海域的生物蠢蠢欲动;西方修真圣地的勾心斗角。面对着这残破不堪的世界以及那未知的神秘境界,少年究竟会如何施展拳脚?
  • EXO倾城之恋

    EXO倾城之恋

    女主倾城有一个青梅竹马,步入高中生涯后,一个令她敢都不敢想的男又突然生闯入她的世界,随着陌生男生的出现一种陌生的情愫正慢慢的占据他的心,他们相遇的开始,也是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浮出水面的开始。他们与遇到什么?又有什么惊人的秘密浮出水面?身世之谜?他们该何去何从?未来有多少困难在等着他们?期待原文!
  • 像藏獒一样坚守:忠诚至上的藏獒精神

    像藏獒一样坚守:忠诚至上的藏獒精神

    忠诚,是企业最看重的工作能力!忠诚,是守护企业的生存根基!抛弃职场浮躁病,像藏獒一样坚守,像藏獒一样忠诚!本书从被誉为“中华神犬”的藏獒的特性入手,提炼其最为人称道的精神——忠于职守,不离不弃,坚韧顽强,深入挖掘其内在实质,为员工养成忠诚、坚守的职业素质提供对策。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