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900000045

第45章 世界主要传媒集团发展史(6)

3.书友会基本概念的建立

二战后,为了克服货币改革带来的严峻经济困难,贝塔斯曼销售总监弗里茨·韦克斯福斯和邮购书商约翰尼斯·瑟德逊首创了书友会的想法,其要义就是直接向顾客交付书籍,无须后者前往书店。1950年6月1日,“贝塔斯曼书友会”应运而生。这种客户直销模式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短短6个月后,“贝塔斯曼书友会”已有5.2万名会员;12个月后,这一数字更是飙升到了10万人。1954年,书友会迎来第一百万名会员。1960年,这个数字已攀升到300万。

1953年,贝塔斯曼推出一本参考书《万事通》,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公司组织了一个阵容强大的百科全书编纂队伍,并不断推出《贝塔斯曼百科全书》系列。这种正统而严肃的典籍,很快在德国赢得了盛名,并大大提升了贝塔斯曼的社会地位。随后,莱恩哈德又开始进军音乐领域,成立了“贝塔斯曼乐友会”。1958年,贝塔斯曼收购了德国阿里奥拉(Ariola)唱片公司和奥地利出色的刻录公司桑洛帕斯(Sonopress)。到20世纪60年代,公司一跃成为德国最为成功的音乐品牌。1956年,贝塔斯曼正式启用最先进的胶版印刷技术,成功地从平版印刷过渡到胶印技术,成为欧洲胶印公司的龙头。

到20世纪50年代末,贝塔斯曼已经重新站立起来,成为德国的大型企业。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人数已经达到280万,乐友会会员达到100万。

二、贝塔斯曼传媒帝国的创建(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

随着贝塔斯曼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国内业务逐渐达到顶峰,而德国的图书和唱片市场也日趋饱和。从20世纪60年代起,贝塔斯曼开始向海外市场进军并注重多元化发展。贝塔斯曼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大力扩展国际市场,通过全球性的收购为帝国拓疆;第二是积极发展多媒体领域,并迅速崛起为多媒体巨人;第三是通过企业改制将贝塔斯曼从一个中等规模的家族企业过渡为一个现代化大型公司,同时不断探寻符合时代和企业特征的管理模式。

以跨国集团的构架为横向优势,产品生产流程上纵向相接,加上多媒体领域的挺进,贝塔斯曼迅速在全球搭建起一个多媒体时代的文化帝国。1999年,美国媒体观察组织(The National Media Watch Group)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媒体大亨中,贝塔斯曼排名第三位。

1.国际市场的拓展

若想成为超级传媒帝国,仅依靠国内狭小的空间是无从实现的,唯有将目光投向全球广阔的市场才能将公司做大做强。贝塔斯曼第五代掌门人莱恩哈德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贝塔斯曼的出路在国外。而从其整个国际扩张的路径来看,贝塔斯曼首先是立足欧美,同时向亚洲拓展。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贝塔斯曼的第一个国际战略地点是西班牙。1962年,贝塔斯曼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立图书俱乐部(Circulo de Lectores)。1966年,贝塔斯曼又购入了奥地利图书公社(Donauland)的股份。1970年,贝塔斯曼在法国成立法国俱乐部(France Loisirs),随后公司出版网又迅速扩张到葡萄牙、英国、意大利和荷兰图书市场,在这些国家成立图书俱乐部。20世纪60年代末,莱恩哈德将当时11家独立出版公司合并,组建了拥有1.2万名员工的贝塔斯曼集团(Verlaggruppe Bertelsmann),开始成为传媒世界的巨型公司。

1975年,贝塔斯曼书友会在美国建立,开始向世界最富饶的媒体市场进军。其实贝塔斯曼觊觎美国市场已久,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因为美国当时的图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像道布尔戴这样类似贝塔斯曼拥有直销手段的图书公司也不少,贝塔斯曼难以插足。1979年,贝塔斯曼将美国阿里斯塔(Arista)品牌收于旗下,公司的音乐业务正式登陆美国市场。1980年,贝塔斯曼又在纽约收购了在美国深受好评,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平装书出版公司矮脚鸡(Bantam Books)图书公司,为公司打开了美国的图书市场。从此,贝塔斯曼在美国的业务开始迅速发展。

1990年,柏林墙的倒塌,为贝塔斯曼带来又一个发展机遇。德的日报业非常发达,贝塔斯曼瞄准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开始进军日报业。1991年,贝塔斯曼收购了德累斯顿印刷出版(Dresdner Druck-und Verlagshaus,这个出版社下属一份报纸《萨克森日报》)的大部分股份,随后又于1992年入主柏林人出版社(该出版社拥有两份报纸《柏林日报》和《柏林信使报》)。2000年,公司参股英格兰皮尔逊集团,建立了新的商业日报《德国金融时报》。

除了在欧美开疆拓土外,贝塔斯曼还密切关注着新兴的亚洲市场,把中国以及日韩等亚洲国家纳入集团进一步扩展的计划之中,甚至放言希望在中国复制一个“贝塔斯曼模式”。经过数年的努力,1997年,贝塔斯曼进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书友会。

2.多媒体发展策略

在图书出版领域独领风骚的同时,贝塔斯曼也积极进行着产品的多样化拓展。1964年,贝塔斯曼将柏林电影制片公司UFA这一经典品牌揽入囊中,开始涉足影视领域。1969年,贝塔斯曼又以25%的股权成功参股了著名的汉堡出版社古纳雅尔,开始涉足杂志领域。到1973年,贝塔斯曼在古纳雅尔25%的股份变成了60%,70年代末,古纳雅尔成为贝塔斯曼旗下六艘航母中的第一艘。

70年代的贝塔斯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核心业务上:书籍、杂志和音乐。为了准备应对书籍行业面临的挑战,公司将德国商业出版社迁到了慕尼黑。这一时期,由于注重传统业务和国际化的路线,公司的业绩直线上升,在十年中,贝塔斯曼公司的销售额由7亿马克上升到50亿马克,雇员多达3万人。

20世纪80年代初,商业电视时代的序幕开启。在德国,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广播电视私有化成为潮流,蓄势已久的贝塔斯曼也开始重拳出击。古纳雅尔和贝塔斯曼将他们的电子媒体业务进行了整合,合并成汉堡UFA电影公司。之后,UFA收购了一家德语私人电视频道RTL40%的股权。RTL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最成功的电视频道,也是贝塔斯曼传媒集团最重要的基础。

90年代之后,随着传播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贝塔斯曼开始进入多媒体领域。1995年,贝塔斯曼与美国在线合作,成立了在线服务公司AOL Europe。成立第一年,AOL Europe就为贝塔斯曼带来了不菲的业绩。同年,贝塔斯曼收购了当时的德国多媒体领头羊——皮克斯尔帕克公司(Pixelpark)。1996年,贝塔斯曼又与德比斯(Debis)携手成立了德国第二大网络供应商Media Ways公司,成功打入互联网技术服务领域。抓住了多媒体潮流的贝塔斯曼公司,也迅速成长为多媒体的媒体集团。

在世纪之交,贝塔斯曼的各项业务都得到了快速扩张。

1997年1月,贝塔斯曼将UFA电影公司与卢森堡电视公司(简称CLT)合并,合并后的CLT-UFA在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英国、瑞典和捷克等国播送广播和电视节目,欧洲最大的电视公司由此诞生。2000年,贝塔斯曼CLT-UFA和英国公司皮尔逊电视台合并成立了RTL集团,集团拥有10个欧洲国家的22个电视频道和18个电台——这些制作公司在全世界35个国家每年制作1.1万小时的节目。

1998年7月,贝塔斯曼斥资14亿美元接管了声名显赫的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社,将其与矮脚鸡—道布尔戴公司合并,成立了新的出版集团——兰登书屋公司。全球50%的英语读物市场从此开始掌握在贝塔斯曼手中。公司的地区重心也随之由欧洲大陆转移到美国,美国最终成了贝塔斯曼最重要的市场。

1998年11月,托马斯·米德霍夫出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贝塔斯曼开始扩张互联网项目。1999年,贝塔斯曼创建了贝塔斯曼在线(BOL),这是一家销售图书和音乐的国际媒体商店,业务遍布德国、荷兰、英国和瑞士等国。同年,贝塔斯曼还收购了世界上顶级的科学机构——斯普林格专业出版社,它的作家阵容中包括120位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随后,公司意识到了新媒体市场上的风险,于是撤出了互联网接入市场,重新把战略重点放在媒体内容、终端客户业务和媒体服务上。这些措施的获益非常明显,仅2000年AOL Europe的股权出售就为贝塔斯曼带来了67.5亿美元以上的收益。

3.帝国的巩固和改制

20世纪60年代的一系列扩张让贝塔斯曼迅速成为世界传媒新贵。到了70年代,贝塔斯曼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1971年,莱恩哈德·摩恩把贝塔斯曼转变成股份有限公司——贝塔斯曼集团,并根据德国股份公司法,建立健全了管理董事会、监督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等德国模式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自此,贝塔斯曼完成了从中等规模的家族企业到管理层领导的现代传媒企业的转变。

1977年,莱恩哈德·摩恩建立了非营利组织——贝塔斯曼基金会。今天,这个基金会持有集团的大部分资本股份。

1981年,莱恩哈德·摩恩辞去了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转而接替监事会主席。他的继承人是弗雷德·费歇尔——古纳雅尔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两年之后,余思乐(Mark Wossner)继弗雷德·费歇尔之后掌管了贝塔斯曼的帅印,在他的领导下,贝塔斯曼开始了后莱恩哈德时代的扩张阶段。

1986年,贝塔斯曼进行了战略上的大整合。这时的贝塔斯曼,对美国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0%左右。同年,贝塔斯曼将其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道布尔戴收归旗下。随后,音乐品牌RCA也被贝塔斯曼纳入囊中。这在美国乃至全球传媒界引起了空前的震动。这些重要的收购最终奠定了贝塔斯曼在美国传媒市场上的地位。余思乐将矮脚鸡和道布尔戴公司整合为矮脚鸡—道布尔戴出版集团,开展在美国的出版业务。1987年,贝塔斯曼在整合全球音乐业务的同时,建立了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矮脚鸡—道布尔戴出版集团和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成了贝塔斯曼在美国扩张的两大基础。

纵观贝塔斯曼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发现,在20世纪50年代,公司就很注重企业内部的调整;在60年代,倾向于对外收购兼并;到了70年代,公司再次回归,对企业内部进行调整。贝塔斯曼一直在寻找一套符合时代和企业特征的管理模式,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贝塔斯曼的这一系列改制和巩固措施,对公司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贝塔斯曼在新世纪的发展(21世纪以来)

新世纪以来,贝塔斯曼在三个方面的发展值得注意:

一是巩固了电视业务。2001年,贝塔斯曼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控制了RTL的大部分股权。在一次股权交换中,比利时投资公司(Groupe Bruxelles Lambert)接受了贝塔斯曼25.1%的资本股权和25%的投票权,作为回报,贝塔斯曼集团接受了GBL对RTL集团30%的控股权。此后,2002年1月,贝塔斯曼又从皮尔逊手中接管了该电视广播集团另外22%的股权,RTL集团由此成为贝塔斯曼集团内最大的公司部门,巩固了贝塔斯曼在世界电视市场的地位。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在清华谈炒作之道:卖点炮制实战

    在清华谈炒作之道:卖点炮制实战

    本书摈弃卖点炒作庸俗化的负面理解、从卖点炒作的方法、原则、理念、层层分解、剖析、对卖点炒作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 洮水无声

    洮水无声

    本书为作者的一部工作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临洮县城建、电力、人事等部门工作过程中发表的论文、研究文章、工作感悟等,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热门推荐
  • 蠢萌校花的隐身保镖

    蠢萌校花的隐身保镖

    一个宅男,意外回到十年前,又意外觉醒了隐身的能力,从此游走在黑暗中,开启撩妹新篇章。
  • 都市之打怪升级

    都市之打怪升级

    高中毕业的李阳,本是继承父业杀猪卖肉的屌丝。意外获得金手指,整个人被数据化,杀死一只蚂蚁都能获得经验,成为一个可以打怪升级的存在。但凡下载到金手指的电影,都能成为李阳可以穿越的副本世界。
  • 寻找我的妹妹

    寻找我的妹妹

    无限流的,最近开始码字,虽然开始太监了,但之后我也不能保证,能写多少写多少,一个毫无看点的作品,但还是求订阅,求收藏。
  • 混乱异界

    混乱异界

    十个人的生命旅程,交错的生命线中让你明白什么是世恶道险。
  •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未来人造人

    未来人造人

    未来的科技技术发展,电脑与程序智能越来越先进。一般的机械电脑已经不在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原来越多的类人型电脑与机器人开始诞生。这些人形的电脑与机器人,被称为“人造人电子机器人”简称为“人造人”。与西方奇幻故事中的精灵一样,男的英俊女的俏丽,很快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宠儿。
  • 不朽魂侍

    不朽魂侍

    脉轮蕴灵,则为魂侍。神秘而强大的魂侍一脉,在万年前诡异消失。如今的世人,再不懂魂魄之秘,只知修元一道。少年夜星阑,丹田封闭无缘修炼,身负血仇难以得报。绝望之刻,惊得神秘助力,一朝丹田开启,潜龙在渊,腾必九天……路尽头,再回首,沧海桑田已翻覆,唯我……独不朽!
  • 岁月之花落花开

    岁月之花落花开

    爱情不是生活,婚约不是围城,相爱没有理由,真爱没有永久,花开花落、人聚人散,懂不懂爱情,只有真正经历过才知道,纪念人人都曾有过的冲动、迷茫和生死与共。
  • 重生之一世长安

    重生之一世长安

    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重生,拥有第二次生命。上一世,她是个被人抛弃的孤儿,无父无母,又盲又哑。这一世,尽管她身患心疾,但却拥有着令人嫉妒的家世、头脑还有容貌。这一世,她能看到蓝天白云绿草茵茵,这一世她能嬉笑怒骂伶牙俐齿,这一世,她拥有爱她至深的家人朋友。长安时常想,这一世会不会是上帝对她的补偿。补偿上一世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补偿上一世最后受到的痛苦与折磨。所以,这一世,她只想做一个孩子,享受被人宠爱的感觉。她只想用她的头脑和行动来守护她的家,还有她爱的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漫威世界的催眠师

    漫威世界的催眠师

    穿越到漫威电影世界,拥有催眠他人、构造梦境、植入记忆的能力。——————————不争霸、不后宫,合法经营,给钱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