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900000004

第4章 国际传播的起源与初步发展(2)

这一时期的开始是日报的诞生。1650年,在德国出现的《莱比锡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不过德国报刊的领先地位很快就被英国取代了。英国革命使报刊获得了繁荣,1665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份单页双面印刷、一周两期、“全是新闻”的《牛津公报》。1702年,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日报《每日新闻》在伦敦出现。继英国之后,1690年,美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在波士顿出现。至1775年,北美报纸已经达到37种。1783年,美国也出现了第一份日报。法国由于长期的封建高压统治,直到1777年才出现第一家日报。1780年法国有报刊60家,而整个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版报刊达1350种。在报刊发展的这一时期,国际新闻仍然在新闻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英国的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是以翻译荷文、法文消息为主的,该报创始人马利特曾在创刊号上声明:“该报创办之目的,在迅速、正确而公正地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美国早期报纸的主要内容也是外国消息。

美国新闻学者埃默里指出,在整个18世纪,美国见报的地方新闻寥寥无几,国内新闻也是简明扼要,相比之下,外国新闻的选择余地更大一些。据其统计,18世纪60年代,三分之二的外国新闻版面刊登的是政府和军事新闻,只有15%是关于人情味的故事,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外国新闻来自英国。法国大革命是这一时期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它对于欧洲新闻界的影响也非常大。1785年创刊的《泰晤士报》就是因为及时刊登法国大革命的各种消息才声名鹊起、发行量急剧上升的。不过这一时期的报刊新闻中,国内新闻的比重也在上升。《泰晤士报》在刊登外国消息的同时,开始及时地采访报道国会消息。法国在瞬间爆发的新闻出版繁荣中,也刊登了大量的国内政治消息和评论。相比较而言,此时美国的变革也许更大一些,一方面,美国开始进入政党报刊时期,报刊加大了对国内新闻的报道力度;另一方面,一些美国报刊开始建立自己的地方消息网。

欧美近代报刊中的的国际新闻报道不仅促进了西方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扩充了关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知识与信息,国际传播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了。

三、国际传播诞生的标志与标准

国际传播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概念认为“国际传播的简单定义是指超越各国国界的传播,即在各民族、各国家之间进行的传播。”而狭义的概念认为,“国际传播是指特定的国家或社会集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受众所进行的跨国传播或全球范围传播,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综合实力的一个局部的具体体现。”还有学者认为,所谓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是它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就广义的概念而言,我们可以把国际传播看成是有国家以来就存在的事物,之前我们所论述的早期的国家间的信息传递,也可以放入国际传播的范畴之内。而就狭义的概念而言,国际传播则有具体的要素规定,其中两个关键因素是国家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在这样的要素规定下,国际传播就是在近代国家和大众传播媒介这两个事物产生之后的产物。有的学者认为早期的国际传播基本上属于广义国际传播的范畴,而现代国际传播与之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利用了技术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大众媒体。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这就是是否出现了近代的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著名的国际传播学者福特纳提出了国际传播的广义概念,但是他又为国际传播增加了目的性、频道、传输技术、内容形式、文化影响和政治本质六个特点,由此他又靠向了国际传播的狭义概念。福特纳认为国际传播的起始年代应该是1835年。他指出,1837年电报试验成功,1840年法国开始使用光学电报系统,1844年美国已启用电报系统,同时,铁路正在各国普遍铺设。“火车、轮船和电报加快了国际新闻及金融的流通步伐,也增加了人际间的交流”。“19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开始讨论建立国际传播系统,各国领袖们认识到了传播的重要性,认识到科技必须发展”。我们同意福特纳对国际传播起始年代的认定,不过他没有说他所划定为1835年的关键,是因为在这一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代通讯社——法国哈瓦斯社。

还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新闻(International News)与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毋庸置疑,国际传播包含有国际新闻传播,或者说国际新闻是国际传播中更具有迅即性、真实性、客观性、重大性的事实信息部分。国际传播内容除了新闻之外还包括非新闻的文化传播,传播工具除了新闻媒体还包括杂志、书籍、电影、录音录像等其他大众媒介。不过,从历史上看,国际传播则比国际新闻报道的产生要晚得多。我们前面关于近代报刊中的国际报道的介绍可以看出,国际新闻是与近代报刊同时出现的,而国际传播则是近代国家出现及报刊发展到大众化之后的产物。

我们认为,国际传播涉及国家性和大众传播性两个基本概念。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传播的基础是国家及国际关系体系已经出现这一政治现实;传播的事实是国际性的信息;传播的主体是采用了先进传播技术并可以跨越国家界限的媒介;传播的受众具有国际社会的广泛性。因此,确定1835年或19世纪中期为国际传播的起始年代是合适的。为了具体的说明,我们还需要研究国际传播出现的基础。

第二节 国际传播出现的基础

一、国际传播的政治基础:近代国家与国际关系的发展

国际传播的政治基础是近代国家的产生,或者换句话说,国际传播是在近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政治形式下产生的,是在国际关系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

在近代史开始的时候有一本奇书,就是1532年开始印行的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本书曾经风靡一时,后来也影响很大。直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舆论界还将此书与《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应了当时统一民族国家出现的历史趋势。该书不仅适应了意大利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需要,而且还论证了近代国家的治理方式。马基雅维利因此被西方肯定者称为“政治学之父”、“国家学说之父”。

马基雅维利的时代是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开始出现的时代。民族国家是以王权的出现作为标志的。从当时的欧洲看,近代国家的出现是社会结构调整的产物。在当时的欧洲,传统的统治力量教会和诸侯在衰落,而新兴的势力市民、商人、自耕农的力量在上升,王权位于二者之间成了一个中介,成为国家统一的中间代表。这一时期的欧洲除了意大利之外,英国、法国的王权都在强化,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权也在海外冒险中不断扩张,此外,波兰、俄罗斯及北欧的王权也在发展,就连德国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也在努力维持着自己的地位。在这种封建王权强化的过程中,近代国家的雏形却在悄悄地显现。

战争和革命是近代国家出现的催化剂。1618年到1648年发生在德国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卷入其中的“30年战争”,不仅对民族国家的形成至关重要,也是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中的标志性事件。欧洲“30年战争”是发生在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战争,是欧洲两个强国集团——哈布斯堡王朝与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展开的一次全欧国际性大混战。“30年战争”结束了自中世纪以来“一个教皇、一个皇帝”统治欧洲的局面,神圣罗马帝国在事实上已不复存在。特别是在战后1648年举办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上,第一次确立了主权原则为立国的基本原则。由此,这场战争也被学术界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始。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这一时期是近代国家的形成期,表现为国家官僚机构和公共机构迅速发展并日趋合理化,常备军建立并扩大,税收制度得以普及和完善。他因此断言:“1600年欧洲还是中世纪的一环,到1700年就成为民族国家的近代世界了。”民族国家的要素——统一的国家意识、相对固定的领土、日益强化的公共机构、主权的概念等,都在逐渐形成。

18世纪之后,英法之争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英法之间先后发生了两次战争,其中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英法之间在18世纪最大的一场战争,有许多国家卷入其中。这一世纪也是俄国开始崛起的世纪,在18世纪初的“北方战争”中,俄国战胜瑞典,夺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七年战争之后,俄国在18世纪下半期又三次主导瓜分了波兰,迅速发展成一个北方的强国。

如果说战争改变了国家的力量和国际形势,那么革命则改变了国家的内部政治结构。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先后发生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的三大革命,完成了近代国家的资本主义化、去封建化。19世纪中期欧洲的1848年革命和随后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在更大范围内延续了这一过程。

国际传播的基础是国家,上述的一切导致了近代民族国家形式的不断强化,不仅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的传播素材,也构成了国际传播产生的政治基础。

二、国际传播的技术基础:电报、电缆与通讯技术

国际传播的技术基础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其中电报、电缆和无线通讯技术是推动国际传播发展的关键手段。

技术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推动。从广义上说,国际传播兴起的经济基础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是一个现代历史变迁过程,是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开始取代农业、手工业经济而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工业革命的关键是机器制造取代手工,“由工具的时代进入机器的时代”。一般认为,工业革命自1760年首先在英国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就初步完成了工业革命,从而成为19世纪中期的世界工厂。法国的工业革命比英国晚40年左右,从大革命以后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完成。美国在建国之后就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南北战争后开始了加速工业化,到19世纪末成为世界上经济第一的国家。德国的工业革命开始较晚,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但是一开始就呈现出加速进行的态势,与德国的统一进程相伴随,到80年代,初步完成了工业化。俄国和日本19世纪晚期才开始工业化进程,在国家力量的扶植下也有了很大进展。工业革命对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科技进步、人口、社会文化和观念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其所带来的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变革,为人们的相互沟通和消息传递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过去,人们陆上信息传递靠的是马,在海上是帆船;工业革命之后汽船取代了帆船,火车取代了马车。特别是19世纪中期有线电报的发明及其实用化,19世纪晚期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及实用化,在速度和范围两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世界性的信息即时共享。

电报是工业革命中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由德国、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分别完成的。1833年,德国科学家高斯成功研制了在实验室使用的电磁式电报机。1837年,英国科学家库克研制出了针式电磁式电报机,为电报机走出实验室迈出了第一步。1838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研制出了第一部实用电报机,并发明了用点、线组成的“莫尔斯电码”,为电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接下来,德国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1844年,美国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开通了第一条民用电报线,同年3月24日,在电报线的启动仪式上,莫尔斯亲手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内容是《圣经》上的一句话:“这是上帝创造的奇迹。”1845年,法国巴黎与里昂之间也开设了第一条电报线。

电报使远距离的即时通讯成为可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各国在国内架设电报线的同时,也开始了穿洋跨海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架设海底电缆热潮。1851年,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1852~1864年,全球性的铺设海底电缆活动展开,从欧洲到非洲、中东,经波斯湾到印度,都可以通过海底电缆发报。1866年,美洲与欧洲之间又铺设了两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全球的电报通讯网络大致形成。

同类推荐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永恒的中国心

    永恒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200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还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书收集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及中央、地方媒体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各类报道,对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进行了详尽介绍和深入挖掘,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内容包括:儒学概论、天人之论、人禽之辨、心性之学、人伦之理、做人之德、修身之方、为政之要、处世之智等。
  •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热门推荐
  • 当我混乱的生活只剩回忆

    当我混乱的生活只剩回忆

    很想无忧无虑的回到从前,可惜回忆只是回忆。
  • 局外人的青春

    局外人的青春

    原本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你看我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可能过了几年就喜欢了,有的时候想想对于过去,好像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要是人人都觉得你这个人好,那也太没意思了”宋静有时候看着周围可以开任何玩笑永远也不会为什么翻脸的朋友就在想,老天爷让我前十几年里有些孤单的度过了,那么在这后面必然会补给我,没有什么是觉得遗憾的,如果时间再回去一次,可能也会这么选择吧。“如果再回去,怕是不会以原来的心境对待了吧”
  • 你的人生日记

    你的人生日记

    命运、人生真的是注定的吗?所谓的逆天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人一无所有的降临人世,再度一无所有的离开……所谓的人生,到头来始终不过是一场空……那么,我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我与你活在这个世上到底是追求些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需要一生的时间去追求吧……大概
  • 奥利安娜前传

    奥利安娜前传

    一台精致的机器里藏着一个玲珑的心,背后却是皮尔特沃夫不可告人的黑暗面。
  • 爱思顿学院

    爱思顿学院

    一个富商男,全世界第二富商。在全国有明的高中,发生了一段真挚的爱恋
  • 守护甜心之蓝魅狐恋

    守护甜心之蓝魅狐恋

    “为什么!你们不相信我!两年的友谊就结束了吗!”亚梦痛哭着。“什么?我是。。千金?守护者!我一定会回来!”
  •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这是承接《未央梦》的故事,讲述的是汉宣帝刘询成为手握权力的实权皇帝后到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但这本书是小说,并不是历史真实,讲述了一个来自民间的睿智皇帝的后半生的故事,赵广汉之死,外戚的崛起,解忧公主的回归,在大汉帝国最强盛的后半段时间的故事。容我慢慢写。
  • 魔王小厮

    魔王小厮

    没有永夜的璀璨天幕、没有为了一餐而厮杀的血腥、没有无时无刻可以取走性命的凶恶族类。这人界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群温和的羊在草原上随意吃草,他乐得如此,并且以为自己也会如此下去。然后那谦谦君子的画皮、那殉道者疯狂挥舞而下的武器、那六族永不熄灭的野望意志,将他裹挟着、卷进历史的车轮之下。他不得不告诉所有人,我陈图只是个贪恋幸福美好的魔王,所以不要惹我好么?
  • 如果我在异区可以恋爱的话

    如果我在异区可以恋爱的话

    这是一个非常硕大又非常美丽的世界。但是,也从来没有一个世界会比它更加的让人头痛。这里很大,从古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看清世界的全貌。相对应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的地方需要人们去寻找。这可能会让你浪费你的一生,甚至会让你送掉自己的性命。可是,你想不想在这里进行一番独特的冒险呢?这里,应有既有。这里,危机四伏。这里,美丽依旧。这里......等你一起。
  • 倾颜天下:狂傲乱世妃

    倾颜天下:狂傲乱世妃

    倾颜天下,换来的是一世安好还是家破人亡!她,将军府的嫡女,只因是废物,傻子,不能修炼玄灵气,被庶姐暴打,爹爹不管,换来的是,她,金牌杀手——千羽寒。不是说轩王浑身全是毒么?一碰就挂了,这是怎么回事!“娘子,为夫来伺候你了。”某妖孽男坏笑,“给老娘滚!”且看她一个废物怎样玩翻天下,惊掉所有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