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6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传播学则是体现其社会转型与发展过程中传播作用的代表性理论。发展传播学可以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其兴起本身就是在对西方现代化转型中心主义思维批判的基础上,以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问题为背景的基础上诞生的,研究内容也主要体现为媒体传播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关系。1958年,美国社会学家勒纳出版了《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一书,首次把媒体信息传播与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他通过把社会按全国大选投票参与率为政治指标、都市化率为经济指标和识字率为文化指标的分类,与日报发行量、广播听众数、电影院座位数这三个指标反映的传播系统对比,发现了传播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由此提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镇化、教育、大众传播的普及和公众参与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并根据一定的参数,把社会分为传统社会、过渡社会和现代社会三种形态,直接指出了媒体传播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在勒纳研究的启示下,施拉姆在1964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一书中,全面提出了关于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大众传播事业促进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发展战略和政策意见,把发展传播学推向更富有实践性的新阶段。此外,还包括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等发展传播理论等等。尽管这些观点事实上是以西方社会为标准,未能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具体社会条件,但就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而言,是有相当的合理性的。因此,发展传播理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均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得发展传播学在这些国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地得到应用和拓展。

以上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对传媒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阐释,可以看出大众传媒的兴起几乎与社会转型研究的繁荣是同步的。一方面我们要强调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生态的变迁,另一方面也力求表明大众传媒在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表明传媒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传媒的转型是社会变迁的直接推动力。传媒因其政治属性、产业属性和文化属性,成为当代世界各国社会转型的一面镜子。

由此,研究社会转型,包括中俄社会转型,大众传媒的变迁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最能体现社会转型特点和路径的要素之一。近年来,在传媒研究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热点之一的背景下,有关中国和俄罗斯社会转型期各自传媒发展,传媒与社会转型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相比而言,转型期中国在传媒研究方面要早于俄罗斯,相关研究成果也要丰富和成熟得多,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型期中国传媒业发展现状研究,包括各类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各类媒体发展现状与策略总结

如《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赵玉明)、《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4至2010年,崔保国)、报业年鉴、广播电视年鉴、新闻年鉴、《中国广播电视电影发展报告》(2007至201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尹韵公)、《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报业发展战略》(刘海贵)、《新媒体导论》(蒋宏、徐剑)、《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彭兰)、《手机新媒体概论》(李丹丹)等等,这些研究为了解转型期中国传媒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数据文献支撑。

(二)转型期中国传媒在体制、产业与市场化发展、政治民主建设、文化建设、舆论监督等领域进行的分类研究

如专著《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郎劲松)、《当代传媒制度变迁》(金冠军)、《中国传媒制度绩效研究》(丁和根)、《数字化时代的传媒产业》(范以锦、董天策)、《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研究》(詹成大)、《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周宪、刘康)、《传媒文化研究》(陈龙)、《传媒与文化》(蒋晓丽、石磊)、《新闻舆论监督与政治文明》(展江),论文《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革——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潘忠党)、《传媒体制变迁的模型建构与目标路径选择》(郑丽勇)、《中国传媒产业面临的三种转型》、《中国传媒市场化趋势》(喻国明)、《十字路口: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发展再思考》(郑涵、金冠军)、《论中国传媒与社会民主化进程》(廖圣清)、《中国政治传播体制与政府的多层合法性结构》(刘晖)、《流行文化与传媒互动关系略论》(仲富兰)、《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蔡敏博士论文)、《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徐小立博士论文)等等,这些涉及传媒自身体制、产业、文化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关系的深入探讨和思考的细化研究,是整体上关照中国传媒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三)从改革、变迁、转型等相近领域角度,整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发展变化、取得成绩和未来方向,成为新世纪我国传媒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主要的代表作有孙旭培教授著《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中国传媒的活动空间》、《自由与法框架下的新闻改革》,喻国明教授著《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胡正荣教授著《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主编《时代之印——中国媒介三十年1978-2008》、《社会透境——新中国媒介变迁六十年1949-2009》,还有李良荣教授著《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郑保卫教授著《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构建》、丁柏铨教授著《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童兵教授主编《技术、制度与媒介变迁:中国传媒改革开放30年论集》、林晖教授著《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周劲著《传媒治理:理论与模式的中国式建构》、林晖编《历史的探索——中国新闻改革30年论文选》、张国涛主编《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宋守山编著《传媒三十年》,以及包括《中国新闻改革:20年的三次跨越》(李良荣)、《中国传媒业三十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喻国明)、《中国新闻传媒30年巨变及其反思》(蒋晓丽)、《当代社会转型与中国传媒业改革》(张涛甫)等各类期刊上百篇学术论文等,相关成果对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传媒改革的经验、问题和未来出路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俄罗斯方面,由于其社会转型经历了20世纪末期疾风骤雨的10年,因此早期关于传媒的研究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同中国比较起来,其新闻传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差距明显。苏联解体到2000年之前,只有少量关于俄罗斯媒体变化现状的描述性研究和一些新闻传播理论的译文文献出现,但新世纪的10年间,由于俄罗斯社会稳定发展,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关于社会变迁和传媒转型的学术成果也不断出现,包括俄罗斯国内的《重构俄罗斯:90年代的俄罗斯大众传媒与政治》、《俄罗斯大众传媒体系研究》、《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传媒》、《俄罗斯新闻史(1917-2000)》等专著。中国国内有关俄罗斯媒体研究的著述,如《变迁与反思:当代俄罗斯传媒转型透视》(严功军)、《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大众传媒》(李玮)、《俄罗斯传媒体制创新》、《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吴非、胡逢瑛)、《当代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贾乐蓉),以及包括《转型期俄罗斯新闻业透视》(程曼丽)、《俄罗斯转型过程中媒体的变化》(孙凌云)、《俄罗斯社会危机与大众传媒》(于洪君)、《掖真理报业的历史变迁和经验教训》(张丹)、《转轨模式的选择与俄罗斯传媒发展》(李兆丰)、《论苏联解体前后新闻控制的演变》(邵宁)、《俄罗斯掖星火业周刊的转型之路——对俄罗斯转型期传媒变迁的个案研究》(赵永华)、《普京道路与俄罗斯传媒发展》(张养志)、《转型期俄罗斯大众传媒的变迁》(王前军)、《俄罗斯报业现状一瞥》(杨运芳)、《俄罗斯广电体制概观》(王向东)、《俄罗斯网络发展历程》(孙飞燕)、《论市场经济中俄罗斯电视传媒的多元化发展》(吴非)各类期刊的数十篇论文等。

就研究内容而言,包括中国学者在内对转型期俄罗斯传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苏联解体后以及俄罗斯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传媒发生的根本性改变进行总结研究,涉及传媒体制、传媒功能、传媒市场化变迁、传媒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传媒观念、传媒策略、传媒业务变化等;二是微观上对俄罗斯传媒转型引起的各类媒体发展现状变化进行描述性研究,如俄罗斯报业发展、广播电视发展、网络媒体发展、数字电视发展、出版业发展、广告业发展等。研究学者在俄罗斯主要以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教授扎苏尔斯基为代表,国内的俄罗斯传媒研究学者则主要有程曼丽、赵永华、贾乐蓉、吴非等。

由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关于社会转型期中俄传媒各自发展与变革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由于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学者们对中国传媒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成果,而俄罗斯传媒转型研究也在不断拓展,逐渐引起大家关注。这些成果提出了由于社会语境的变化,中俄传媒均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实现了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垂直管理向多层次管理转变,单一的意识形态属性向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并存转变;传媒形态多元化,功能多元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等观点,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但是,分析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当代中俄传媒转型发展的研究成果,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和中俄政治、经济等领域转型研究相比,两国传媒转型与发展研究总体上存在着总结性、后发性、分散性等缺陷,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对两国传媒发展现状描述、数据统计方面,层次浅,指导性、时效性较差,相关成果的社会反响较弱。

其次,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对新闻传媒本身发展变化的研究或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简单嫁接研究层面,吸取其他学科成果少,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尚未形成两国传媒转型完整的理论构建和研究范式。

最后,从中俄社会转型比较研究角度看,有关两国社会转型总体比较抑或社会转型在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变革中的具体体现比较方面的成果已十分丰富,而关于两国传媒转型比较研究除了少量描述性的学术文章外,至今基本还是一个空白,显得十分薄弱,这和信息时代传媒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以及中俄社会转型与传媒现代化发展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是不相称的,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热门推荐
  • 天上掉下倾城妃

    天上掉下倾城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特工,却死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之手,再睁眼来,身份已变,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却成了月祁国国君的妃,还传说掌握着月祁国国运的天女,妃她会做,可这占卜算命……他是月祁国国君,清冷孤傲,除了双生姐姐外,眼中再容不下任何人。他本是极厌恶她的,传说中的天女,竟然就是这么个又瘦又黑又无趣的小女娃,还要以他的双生姐姐作为交换,若不是姐姐执意如此,他其实根本就不想答应。本该受万人敬仰的天女,却被他扔到没人的角落放养着,反正就是有吃有喝不死就成。可后来,她的能力一点点显现,他突然发现,他的目光从她身上移不开了,其实天女,便是他命中注定的皇后。
  • 守护甜心之梦的碎屑

    守护甜心之梦的碎屑

    当你一无所有时还有梦想,当你众叛亲离时还有梦想,当你一败涂地时还有梦想,当你生不如死时还有梦想……梦想是贫穷潦倒时的希望,梦想是对美满幸福的向往,梦想激发人走向成功辉煌,梦想是不屈者生命的脊梁。但,如果心碎了,梦想也随着消失殆尽…不留下一点碎屑。她,日奈森亚梦,因一次所谓“通缉”这种没有任何可能性的玩笑,经历了众叛亲离,变得一无所有,一败涂地,甚至生不如死……因心碎而怨恨,因怨恨而复仇,因复仇而受伤,因受伤而醒悟。拾起梦的碎屑,以宽容将它们拼合,重新找回自己的梦!
  • 罪罚圣域

    罪罚圣域

    楔子我最后的记忆定格在了那一瞬间…秋风吹起,猎动我的衣角,枯败的树叶飞散在虚湮的空中。她如这被人所遗忘的树叶,从空中无力地坠落。她身着华丽的白裙,但在这一片枯黄中,却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赢弱。更何况她绳上还带着一片鲜艳的红------血。我疯也似的向她冲去,相接住她,抱住她,但这寥寥几步,却如天堑般横在我的面前。我只有一边跑,一边哭泣,一边承受无尽痛苦。这个世界与我何干.........本人乃初中小将,若情节太烂,文笔太差,请谅解
  • 御剑魔崖

    御剑魔崖

    初中毕业后的她,因为一次冒险无意中穿越到了魔界,魔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动荡,她肩负着拯救苍生的重担寻找残断的紫刃,与邪魔斗争,最后……
  • 昭道

    昭道

    天道已亡,苍生当立;苍生既立,生生不息!天道已亡,盘古撕裂天道,化身天地;女娲采石补天,拯救天地;黄帝创修炼之法,对抗天道,皆不敌身亡。后有蚩尤者,顺天道,欲屠尽生灵,幸黄帝道念尚存,凝化虚体,率众修士战蚩尤于涿鹿。战后天地四分五裂,涿鹿之地也自成一界;惜此界天地动荡,无修士诞生与此。无数年后,终有其他界修士将修炼之法带来此地。可万古变迁,修士们早已失去共同逆天之信念,相互纷争不息。涿鹿之地,一个早已存在的界面,也是一个新生的界面。于此地诞生的修士,该何去何从?一位原本贫穷的少年,无意间结识了另一名身份特殊的少年,从而踏上了修仙之路。于这纷纷乱世之中,他们的选择会如何,他们的命运又将会如何。。。
  • 欢喜冤家好姻缘

    欢喜冤家好姻缘

    “好姻缘两意相答,你本是秋水无尘,我本是美玉无瑕。十字为媒,又不图红定黄茶。我不学普救寺幽期调发。你怎犯海神祠负意折罚?生也因他,死也因他,恩爱人儿,欢喜冤家。”《折桂令》童童学士。不管是江湖儿女,还是富家子女,相见时总有一些矛盾。有些两情相悦,有些互不理睬。但也不是所有的男女相见就是冤家的,一见面就是冤家的主,当然有很多的乐趣。
  • 邪魅王子迷上我

    邪魅王子迷上我

    四个天之娇女,四个天之骄子,在一个美丽又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校园遇见,校园曾发生过一件美丽却又悲伤的故事,这个故事却没人知道,而她们却又一次重现了这个故事,却不知她们是如同这个故事般悲伤or幸福?(第一次写,不知道写得好不好,有写得不好的地方,请跟我说,可以吗,谢谢哦,其实我不需要你们什么奖赏,因为喜欢,就想写,鼓励嘛……当然要啦^_^)
  • 战神联盟——谍魂

    战神联盟——谍魂

    真正的谍魂,并不是一味地搞暗杀、窃取机密,最重要的是能对自己的主人忠诚,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暴爽系统

    暴爽系统

    “叮,宿主爽点达到100点,是兑换还是穿越?请选择。”“穿越!”“请选择到达世界:A、武侠世界;B、仙侠世界;C、玄幻世界;D、其他世界。”.....................................风波亭、五丈原、黛玉葬花、白虎堂、西施浣纱、昭君出塞....都去走一遭。王语嫣很难追吗?那就送本辟邪剑谱给他表哥吧!阳雄摸着下巴寻思道:“如今我已做过杨过的姑父、黄药师的女婿、日月神教的姑爷、霍青桐的妹夫以及香香公主的姐夫、蒙古的郡马、西夏的驸马、慕容复的表妹夫.........。在这个世界,我已经很难获得爽点了,还是去另一个世界吧。否则爽点归零身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