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300000030

第30章 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的建构(2)

二、从大众、受众到公众

大众传媒并不是因为它面向大众的传播方式,因为它掌握着大众而天然地成为公共领域的。尤其是电子传媒的出现,其迅疾特性和离散特性一方面把信息传播的范围扩展到全球,另一方面也把更广泛的抹平了差异的人群建构成统一的接受传播的大众。一个受信者的数量集合对大众传媒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当无数个体围绕着大众传媒汇聚在一起,建立起传授关系,大众传媒才有可能拥有它传播的大众性。但是,大众传媒的大众性只是简单描述了点对面的传播方式,指出其面向大众的传播特征,并因此建立起一个关系领域,它并不同时意味着和有可能保证这个领域的公共性。恰恰相反,这种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导致了信息从传媒发布到大众接收的单向传输的观念。它自然会把大众传媒既看作传播活动的中心,又看作一种驱动力。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议程设置、守门人、媒介霸权……这些理论无不是从这种传播观念出发,又站在不同角度去描述大众传媒的权力性质的。于是,大众传媒的大众性便走向了它的反面:大众性并不就是大众本身;真正的大众也并不是传播活动的主体,而只是一个“他者”和施加权力于其上的对象。

它根本不能代表大众,更不能因此而天然地成为让大众介入公共事务、发表公共意见的社会领域。在更多的时候,它反倒是大众传媒以及背后的权力集团看待大众的眼光和角度。哈贝马斯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大众性是一把尺子,政府用它来衡量对民众的非公众舆论的控制程度,衡量领导班子还必须另外争取多少可以转化为大众性的公共性。大众性不等于公共性;但是没有公共性,大众性也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它所反映的情绪是临时制造出来的公共领域的一个依变量,尽管绝不仅仅依赖于它。”大众传媒的大众性不等于它的公共性,这无异于表明,大众传媒并不是因为它的大众性、因为它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就自然保有它的公共性,自然成为社会的公共领域的。恰恰相反,当大众传媒因为本身的大众性而自以为占有操纵大众的权力时,它完全有可能反过来妨碍公共性的实现。

关于大众,费斯克是这样界定的:“‘大众’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学范畴;它无法成为经验研究的对象,因为它并不以客观客体的形式存在。大众(the people)、大众的(popular)、大众力量(the popular forces)是一组变动的效忠从属关系,它们跨越了所有的社会范畴;而形形色色的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属于不同的大众层理,并时常在各层理间频繁流动。于是我用‘大众’这一概念,来指称这一组变动的社会效忠从属关系;相形之下,‘大众的可感觉到的集体性’(people’s felt collectivity),要比那些外部的社会学因素,譬如阶级、性别、年龄、种族、区域等等,更适合于描述这些效忠从属关系。”在费斯克看来,孤立的讨论“大众”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某种效忠从属关系中才可能产生“大众”的概念,而且它将会因为这种关系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尽相同的意义——比如大众文化、大众传播、大众食品等。就大众传播而言,这里的大众所指称的只是与传媒建立起效忠从属关系的那些个体。只有当他们选择了大众传媒,并和它建立起传与受的效忠从属关系时,他们才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群体,这正是通常所说的受众。与大众传媒的大众性并不意味着大众本身不同,受众的概念所指称的就是与大众传媒建立起传受关系的那些大众。在这种情况下,受众也自然变成社会个体的某种暂时身份,只有在与大众传媒建立起传受关系的前提下,他们才被看作是接受信息的大众,亦即受众。

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关注与研究,和它的社会化进程有很大关系。伴随着商业资本对大众传媒的渗透,广告活动变成生死攸关的大事。“为了吸引受众,现代各种传播机构需要获取关于‘公众的’习惯、趣味和取向的知识。这能使各媒介法人借用某种节目抑或文本策略,将目标指向某些特定的受众。”文化态度的转变意味着,大众传媒为了盈利的目的,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向受众出让一部分文化权力。强调收视率、重视受众调查,媒体运作的各种新举措,都与市场环境下的竞争态势紧密相关。它在理论上的反映,便是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所展开的各种研究。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悲观主义不同,伯明翰学派对大众的文化权力给予足够的认可与尊重,强调通俗文化在后现代社会的突出意义。如此一来,大众传媒对受众产生效应的观念,就被大众传媒吁求受众参与传媒活动的观念所置换——这就是所谓“受众本位”的由来。然而,“受众本位”的观念仍然明显地基于商业主义的背景。大众传媒提出以受众为本位,并不表明和保证它所代表的就是公众的利益和权力诉求;恰恰相反,它仍然站在商业资本的立场上,视谋利为传媒运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即便有时候大众传媒果真能仗义执言,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那往往也只是一种策略或者手段;大众传媒以大众名义来实施霸权的情况早已是屡见不鲜的了。

媒体专家道格拉斯·拉什科夫在《媒介病毒》一书中曾引述过一段话:“媒介是一种公司所有物……你没有办法参与到媒介中。让媒介从幕后走出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区别公众与受众的不同。受众是被动的;而公众则富于参与性。我们需要一种从公众角度对媒介的定义。”不管大众传媒如何去迎合受众的需要,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都是被动的;表面上降尊纡贵,实质上仍是大众传媒手里一块盈利的筹码。在一组既定的传授关系中,受众永远只能是被大众传媒所影响、所控制、所支配的一方,它反映了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过程特性。然而,如果大众传媒仅仅满足于把接受信息的大众建构为被动的受众群体,如果受众不能积极地参与到由大众传媒所展现的公共生活中,不能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那么大众传媒作为公共领域的结构特性也将不复存在。在被公共权力机关或者商业资本操控的情况下,大众传媒为大众参与公共生活所提供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

哈贝马斯在讨论报刊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区别时曾指出,电子媒体改变了与公众的交往形式。与报刊媒体传播的信息相比,电子媒体实际上限制了接受者的反应。在把公众罗致于自己的魔力之下的同时,又剥夺了他们言论和反驳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别回嘴’迫使公众采取另一种行为方式。”这另一种行为方式在今天尤其体现在网络媒体上。各种论坛、聊天室、博客网站为大众参与公共生活提供了可能。在这里,大众不再是接受信息的被动受众,而是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能够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真正的公众。和大众传媒相比,网络媒体具有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天然优势。当大众不满足于在大众传媒的效忠从属关系中担当被动的受众时,他们转而投进网络的怀抱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所以,从公众的角度对大众传媒重新定义,既不是基于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授关系,也不是基于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诉求,而是基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建构。大众传媒要真正成为社会的公共领域,仅仅拥有信息传播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把自己的受众建构为真正的公众。就大众传媒本身而言,哈贝马斯的观点无疑是对的,没有公共性,大众性也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关于公共性,汉娜·阿伦特认为:“‘公共的’这一术语指的是两个紧密相联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现象。”“它首先是指,凡是出现于公共场合的东西都能够为每个人所看到和听见,具有最广泛的公开性。”“第二,世界对我们来说是共同的,并与我们的私人地盘相区别。”就大众传媒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言,无论其公开性还是共同性,都不是和它的大众性相伴相随的。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因为大众传媒作为权力的形式,其公开性和共同性反倒大受限制甚至被完全抹杀。大众传媒掌握着控制其公开性和共同性的权力。它一方面为大众选择出在公共场合中可公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为大众选择对他们来说是世界的共同方面。也因此,在大众传媒最为发达的美国,当纽约的世贸大楼被恐怖分子撞毁之后,这个事件被它们选择为公共场合中可公开的信息;而当中国的南斯拉夫大使馆同样被炸毁之后,世界对美国大众和中国大众来说就不再是共同的了。哈贝马斯在《1990年版序言》中就清醒地看到:“公共领域的基本结构的特征是大众通过电子传媒相互交往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选择强制。种种情况表明,公共领域的民主潜能具有暧昧特征。”

同类推荐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市场的深入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市场规模扩张和范围分化的过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供应量的丰富,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激活了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无差异市场转向差异性目标市场,不少企业进而选择范围更小的集中性目标市场,它们不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取得较小占有率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小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热门推荐
  • 生色谱

    生色谱

    一室一厅一人住,一菜一汤一人吃,一来一去一人过。机缘巧合成为摄魂术师,游走于都市,我怎敢倒下,我身后空无一人
  • 从天而降:邪王宠妃

    从天而降:邪王宠妃

    车祸后的觉醒,却发现身处异世,得到了前世苦想的亲情却在一夜中家破人亡,被迫背井离乡的宁沫儿踏上了修炼之路。这一路,她逐渐成长,身份发生变化。她到底是谁?
  • 轮回之双子座

    轮回之双子座

    汝为太阳,吾等为萤火。汝光芒万丈,吾等只能堪堪照亮己身。汝为刀俎,视天下苍生为鱼肉,吾等只为这万千鱼肉中的沧海一粟。但吾等——不甘为鱼肉!吾等愿以神魂起誓!势必断其刀、破其俎、埋葬汝之光芒,打破这千万次轮回的诅咒……!Q群:324416419
  • 斗破仙路

    斗破仙路

    青荷镇的平凡采药少年,偶遇神兽大战,开启通天之门,求仙之路。上古之时,众神云集,诸仙齐聚。千万年间,沧海桑田,苍生皆叹。人人皆叹仙路难,不争仙路,活尽岁月亦枉然!
  • 被囚禁的灵魂们

    被囚禁的灵魂们

    从各地被绑架来的少年少女们,为了生存展开了一场“杀人游戏”,到底是杀了别人,自己活下去,还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呢?
  • The Virgin of the Sun

    The Virgin of the Su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原配重生攻略

    原配重生攻略

    女强人齐睿颖重生了,不是重生过去,改变未来,而是死后重生未来五年后。襁褓中的齐睿颖,睁着一双萌哒哒的眼睛,看着害死她的前夫。一脸宠爱的前夫;“宝贝,你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这辈子最爱的心肝宝贝。”齐睿颖;“……”三妈一把抢过宝贝,一脸宠溺;“最爱心肝宝贝的是妈咪,快叫妈咪。”被糊了一脸口水的齐睿颖;“……”五年前,前夫跟三妈联手抢夺了她的公司,害死了她。一朝重生,醒来后居然成了两人的宝贝幺女……《已有六本完结小说,坑品保证,放心跳坑,喜欢的此书的书迷可以加群,青青粉丝群446207582,验证码;任何小说的角色名字,或者直接写书迷也可以。》
  • 西域战神陈汤

    西域战神陈汤

    西汉元帝时,郅支单于杀害大汉使者谷吉,窜至康居,企图长期盘踞西域并继续危害汉朝。陈汤与甘延寿激于民族大义,准确把握战场形势,毅然决然矫诏发兵,长驱数千里,一举消灭匈奴残部,将郅支斩杀,并悬首长安藁街,还留下了声震千古的豪言壮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本书塑造了陈汤、甘延寿、郅支等众多人物形象,再现了一个普通儒生成长为战神的艰难历程。
  • 清宫:静妃重生

    清宫:静妃重生

    一段前世今生的情缘,改写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却改变不了那段尘封的历史。一纸签文,一封废后诏书,穿越重生等待她的是重获爱情,还是续写悲剧……你说:帝为乾,后为坤,大清江山我们一人一半。他可以为你做的,朕一样也可以……朕,只为你倾尽天下………在后宫绝对不能抱有仁慈之心,不然只会养虎为患,冷宫三年,当所有人都在笑白静不会生育的时候,却怀孕了,可笑的是连白静自己都不清楚这孩子是谁的。恩怨过后等的却是灭顶之灾,再度重生归来,白静成了南京皇后,与南京皇帝的恩怨纠葛该怎么算?东方玉玊,那个像迷一样的男子,是成全了白静,还是将白静毁的更彻底?
  • 香途迷路

    香途迷路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为众人所理解的孤独的人。一名学生放学回家,入睡之后,;离奇的进入另一个空间,他是否能创造一片天地,又或者是全身而退,还是,迷失于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