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100000009

第9章 中国电视关键词(2)

汪:在未来的电视领域,拥有版权就意味着拥有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源,电视台要通过经营这些版权来获利。现在版权已经在文化产业经营领域很普遍了,比如网络电视,现在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发出了90多张网络视频的许可执照。那么,过去网络公司没有做过电视节目,当网上传输视频的时候,它马上想到的是从电视台获得这种版权资源,而不会另外建立一个机构自己去做节目。新浪网不久前刚跟我谈过,它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如何获得电视台做出来的节目的版权。在电视台,大家每天都在做节目,库里面有几十万个小时的节目,电视台运作了40多年,就剩下这些东西了,而现在网络就想获得这个东西。

胡: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它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它多年积累下来的电视节目。对于它未来的经营,这些几十万小时的内容或者版权,就是它最大的资源库。

汪:电影频道是个很好的例子,把全国电影胶片的版权集中起来,办了一个频道,几十个人6个多亿的广告收入,可见,这个版权的价值实在太大了。新影厂(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现在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它过去拍的那些资料,完全可以做很好的资源开发,比如可以做历史频道,这样可以把库存资料的价值释放出来。

胡:新影厂的影像资料非常丰富,现在已经计划进行陆续的开发。但在实践第一线,拥有频道资源,拥有节目播出权,拥有版权工业的所有元素的众多主流媒体对此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入,很多媒体的把关人,或者没有精力,或者重视不够。花费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拍下来的东西,播出以后却束之高阁,那么丰富的版权,那么丰富的内容,缺少有头脑的人去开发。

四、媒介活动与“选秀”

·消费群体的一种心理需求,成为构建媒介事件的依据

·媒体一定要变成一个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公共平台,电视的民主化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郑世明(以下简称“郑”):2004年还有一个词大家经常看到,就是电视媒体的活动经济,如华山论剑、歌手大奖赛、选美比赛等,这些媒体活动在没有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尤其显眼。媒体活动实际上就是媒体事件,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热点,从中电视媒体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也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胡: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对活动和内容的关系的理解。最近这十年媒介活动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活动和内容是相对的、游离的,比如说一个电视台搞一个活动,比如“三下乡”,反映到屏幕上是有限的,可能只一条信息。第二个阶段就是活动和内容开始贴近,开始融合,一半内容,一半节目,比如各种大赛,像主持人大赛,有一半的活动变成了内容。最近几年,我觉得活动本身就是内容,在策划设计阶段,主办者就尽可能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变成节目的有机内容,甚至为配合内容的需要来设计活动,制造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悬念性。这样内容和活动就合二为一了。

汪:这方面我想重点谈一下“选秀”。电视是记录历史的,当发生一些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把它作为对象记录下来,但是由于电视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吸引众多观众的眼球,因此在记录历史方面,人们对电视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所以电视就会产生一种效应,就是它能创造事件,这就是所谓的“媒介事件”。而制造媒介事件的所谓“议程设置”,完全是由媒体自己在设计的,媒介完全掌控着主动权。

郑:完全是电视媒介发起的。

汪:为什么在中国现阶段会出现广泛的选秀呢?这是当前中国的基础所决定的。我认为,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庞大的市民阶层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非常急剧的竞争,因此必然出现社会选秀现象。即使媒体不去做“选秀”,社会上总会有人去做,况且电视在这方面的优势又是明显的。歌手大赛如此吸引眼球,以至于以前只播决赛,后来一下延伸到21场,规模越做越大,时间越做越长。为什么啊?因为钱啊!多演一天电视台高收视率就多保持一天,高收益也就多保持一天。所有大型活动的核心都是“选秀”,它跟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普遍心态有关。

胡:对,消费群体的一种心理需求,成为构建媒介事件的依据。电视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秀场,是制造媒介事件的一个载体。

汪:现在中国改革使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民主,而民主在电视上的表现就是让观众从被动欣赏到主动参与。像《开心辞典》、《幸运52》,它们都是一种象征,观众已经不是在欣赏明星,而是他们自己要上台了。刚开始,它还是常规性的运作,后来就发挥到了极致,大型活动就出来了,就必然会出现模特大赛,必然会出现环球小姐大赛等,当然针对女性的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胡:像CCTV-2的“3·15”晚会、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等等,都带有相当强的“选秀”色彩。学理地说就是一种制造,用眼球注意力来制造媒体事件。

汪:运用电视来“选秀”,盈利模式也相应改变。如果是一个社会机构来办“选秀”,想参加的人是要交钱的。但电视一介入,规模不但变得如此庞大,而且任何人都不需要交钱。更多人参与进去意味着更多人看,更多的人看就意味着更高的收视率,更高的广告收益。

郑:由于电视选秀的出现,造成电视对于社会生活的渗透面和影响力要比以前大得多,所以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媒体社会,媒体和政治联姻,和经济联姻,和文化联姻,这种联姻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个根本特征了。

汪:媒体一定要变成一个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公共平台,电视的民主化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这种进程是一种不断延续的进程,是没有止境的。

五、付费电视

·实际上,现在中国付费电视面临的非常强劲的对手,就是免费电视

·电视本身就是大众的,争取受众规模的最大化是永恒的追求

胡:谈谈付费电视,现在它的运营方式在悄悄地改变。

汪:付费电视面前横着一条河,任何一个免费频道的增加都会使这条河变得更宽,任何一次免费电视质量的提升,都使这条河变得更深,结果是付费电视面对这条河的时候更加难以逾越。实际上,现在中国付费电视面临的非常强劲的对手,就是免费电视。

郑:数字电视和收费电视可能要面临人们一些文化消费习惯甚至是政策、各个层面的障碍。

汪:观念好转变,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面临着庞大的免费电视的时候,付费电视必须要拿出来比免费电视更独特的东西。我不同意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付费电视的节目比免费电视的节目要好,很多节目先在付费电视里播,然后放到免费电视里播。在中国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免费电视收视群体,而且主要电视台收入都来源于此。那么,让我们舍弃这块利益来谋取现在一块不确定的“蛋糕”,我觉得这是绝对不现实的。而我觉得付费电视应该生产一种现有的免费电视提供不了的东西。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是究竟该做什么样的频道。现在付费电视领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专业和小众混为一谈。其实专业的东西也可以是大众的,比如“天气预报”,它绝对是专业的,同时它也绝对是大众的,在免费电视中,天气预报是收视率最高的,你能说它是小众的吗?现在那些频道,像钓鱼频道、高尔夫频道、围棋频道等,一说专业的就意味着是小众的,真的很可笑。这样的频道只能成为垃圾频道,当大量的垃圾频道充斥的时候,就会出现像台湾电视一样的状况,付费电视就是垃圾电视。

胡:这是误区,很大的误区,几年前我也说过,专业不等于小众,综合也不等于大众。

郑:那像您预期的付费电视一定要提供一种免费电视提供不了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是什么呢?

汪:我们有大量的空间和领域啊,比如现在免费电视里面没有专业的食品频道,吃可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件大事。比如专业频道里面没有专门的天气频道,中央电视台目前也没有专业的购物频道。

胡:大众化的专业频道恰恰是我们忽略了的。付费电视也应该是大众的、专业的,而不是某一个品牌的精品专卖。现在的误区在于我们做了一个既不专业,或者显得很专业,同时又不大众的频道。

汪:我个人觉得电视本身就是大众的,争取受众规模的最大化是永恒的追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现在要做的如果是专业频道,大众一定是前提。现在认为专业的就是小众,这一点我永远也弄不懂,理论界不少研究传媒的同志在外面也总是说窄播和小众。

胡:这是一种误导。大众化的专业频道模式广播已经有成功的先例。比如交通台,电视现在还没有。

汪:现在从事付费电视的人力资源的状况,以及现在执照免费发放的这种政策都不容乐观。执照免费发放由于没有成本,它就不会被珍惜。批了以后,不赚钱就关了,就完了。所以,我觉得现在付费电视的执照发放和放开,要按照产业方向运作,一定不能搞“******”,而你知道一年之中批准100个付费频道是什么感觉吗。

胡:晕眩。

汪:中国的免费电视干了这么多年,全国性的电视频道到目前为止也不过50来个。现在一年批付费频道,一下就批上百个,100多家,后果真的令人担忧。

六、广电政策

·怎样使政策决策的整个过程科学化,非常重要

·政府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通过政策制定来维护公众利益

汪:我觉得作为政府,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要通过政策来影响和培育市场,规范市场,这就是所谓“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我非常赞赏总局对广告的管理,因为它维护的是公众利益,而不是行业利益。可是过去太多的政策都是在为行业的利益服务,把公众的利益摆在一边。另外,我认为总局出台对“涉案剧”的限制政策,不会对市场有特别大的影响。涉案剧少了,情感剧、都市剧自然就到黄金时段了,这些市场没有什么变化,一部分人因为这个政策受伤,而绝对会有一部分人因为这个政策受益,这是均衡的。而政府通过让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伤,就是在引导符合公众利益、符合主流的价值取向。

胡:但我们也会看到诸多矛盾,特别是2004年总局以政府的法令、法规等政策形态发出的各种文件,其中行业的、部门的、小集团的利益和政府所维护的公众利益,产生了非常激烈的对峙冲突。当然从宏观、整体上看,是协调的,但在小集团的、地方的、局部的、行业的一些利益方面肯定会有反弹,所以我们在2004年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不同的利益团体在较量。我同意你的看法,政府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通过政策制定来维护公众利益,这样一切问题都好谈了,都可以解决。

汪:我觉得怎样使政策决策的整个过程科学化,非常重要。这种科学化不仅仅包括听证会、论证会、恳谈会等形式,更重要的是,任何一项政策出台的时候,如果政策是代表公众利益的,那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得到公众的支持,否则就有可能会把好事办砸了。我想如果总局2004年出台这些政策的时候,开一个三方恳谈会,把电视台代表、观众代表、企业代表找来一块儿大家恳谈一次,最后完全有可能达成共识。

七、网络电视

·广电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电视来整合网络还是网络来整合电视

·加强广电行业对网络电视的操控力度,至少是参与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汪:大家说2004年是有线付费电视年,那么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启动,但是预想的目标都没有实现,原来我们说有三千万用户,根本都没达到。那么在新的一年里,网络电视可能要发展起来,我的总体感觉是网络电视不可小看。这涉及到通信和网络,它跟市场是接轨的。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像新浪、搜狐,大量企业都属于上市企业,不光是境内上市,还有的是境外上市。它们的体制是现代的市场经济的体制,与现在整个资本市场是对接的。另外一个方面,它们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展极其迅速,很多基础设施条件比电视都要先进。它所有条件都具备了,说白了,就差政策了。我个人觉得,如果现在政策就允许在网络上做视频、视听,它马上就是电视台了,是未来的电视台,更新颖的电视台,升级换代的电视台。而且,收费权在它自己手里,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最后电视台反过来变成它们的制作公司了。

胡:这种情况下,广电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电视来整合网络还是网络来整合电视?角色有可能发生置换,变颠倒了。

汪:对啊,有可能会形成这样的格局,但不是说非要形成这样的格局,也完全可以不形成这样的格局。如果我牢牢地把握着内容产业然后做到极致,把版权做到极致,电视就可以牢牢掌握着核心的版权,这样网络仅仅只是一个传输手段、分销渠道。但如果说不这么去做,最后变成电视就真的成为网络的加工厂了。所以,现在广电应该牢牢地把握新媒体,包括网络,包括手机这样的新媒体,把播出的节目控制在自己手上,从制作到分销,告诉网络不要再做了,而电视可以通过发执照,向它们提供节目内容。如果从行业利益角度来看,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同类推荐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热门推荐
  • 招魂

    招魂

    人是有魂的,不管你信不信!高人能招魂,厉鬼能上身,楼上的邻居老太太瞒着儿女将金首饰藏在我家,可她第二天就去世了,我想将金首饰还回去,却没想到......表妹去她家给葬礼帮忙,回来之后,整个人都变得诡异起来,没等我搞清楚表妹遇到了什么,忽然间发现,楼上的老太太三年前就已经死了。看来想弄清这些鬼事的真相,就只能招魂儿了......可惜我不会!!!所以我要讲的是,招来一只厉鬼的经历,别提多酸爽了!!
  • 鹿晗:独家最萌男神

    鹿晗:独家最萌男神

    她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念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他笑,目光所及之处,是穿过打开的窗户碎了一地的琉璃月色。
  • 海棠花开,又逢青春

    海棠花开,又逢青春

    【谨以此书,致那些曾为我默默付出的人】于万人中,遇见你想遇见的人。然后,我遇见了,你们。这些年,我们一起笑过哭过,一起望天空,一起携手同行。可是,时光多么残忍。一转眼,我们就长大了,学习终于开始紧张起来。但,我想说:“累了,就歇一歇吧,遇见你们,真的很幸运。”
  • 网游之苍穹默示录

    网游之苍穹默示录

    习惯孤独,不等于习惯寂寞。习惯失败,不意味着已然放弃。苍穹之下,新的世界,属于另一页新的开始,你,该作何选择?一如既往随波逐流?明明早已垂下的双手却还在颤抖不已,不甘吧?不甘吧!来!战个痛!血,是永远不会冷却的。只要,你想。
  • 当初木槿花开

    当初木槿花开

    ——如果不是你把我一个人扔在酒吧一个晚上,我也不会找到我爱的人,看在我们是同校校友的份上,我就交你这个朋友了!——你爱的人?同校校友?苏未绽,你知不知道,从今天起,我就是你口中那丧心病狂的变态物理老师:上官叶!啊嘞?被她带去酒吧的渣男竟然是她的新老师?那她带着他砸的那间办公室岂不就是……他的?!让她好好想一想,除了带他去了趟酒吧,给他普及了点恋爱知识,砸了人家的办公室,还掐了一下人家的胳膊,她也没干过别的什么了吧?上课睡觉,下课捣乱,考试作弊,作业不写,顶撞老师,再加上谈恋爱,且看她一代无良学霸怎样玩转天使老师!等等,恋爱的对象是……物理老师?!欢迎加入QQ群冬雪部落,群号码560696928
  • 斩天魔帝

    斩天魔帝

    随着巨大的空间裂缝,不知名的怪物入侵地球。这是最坏的时代,怪物入侵,秩序崩坏,世界混乱。这是最好的时代,源力灌入,人类进化,异能者现。无上少年杀神自乱世而出,杀的天昏地暗,杀得日月无光,杀得天崩地裂,杀得星辰陨落。少年站在尸山血海之中,背后是累累白骨,踏着献血铸就而成的道路,踩着白骨铸就而成的天梯,一路杀戮,踏入诸天。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诸天之上,主宰万物!
  • 血色蔷薇祭梦安

    血色蔷薇祭梦安

    “我睡不着”“一只羊,两只羊,???????”霸道总裁搂着柔嫩老婆数起了羊“我想吃樱桃”“等着!”一路风尘仆仆霸道总裁亲自买樱桃上门“哇塞,我也好想去看爱情海哦”“走!”霸道总裁拉着欣喜的她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诶这裙子好漂亮啊”默默掀开价格牌,倒吸一口冷气,肉疼大总裁一挥金“买,看中什么买什么!”“嫁给我吧安安“我,可我,配不上???”“我爱的是你的人,男人赚钱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爱人过上好的生活,不需要你配得上我,我配得上你就够了”容梦安双泪俱下“那么这位小姐,我配得上你么,我有这个荣幸娶你为妻么”北晨梵易单膝跪下,取出那枚准备多时的粉红花型钻戒“配得上配得上!”原名夏憂蕖,改了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幽泉旅馆

    幽泉旅馆

    幽泉旅馆一座位于人间与阴世夹缝的休伫点一座决定着死者复生与安息的考场每一个心怀不甘的死者,都将接受任务“考试”在“考试”中,厉鬼冤魂、狼人血魔,一一出现,只有借由解决厉鬼冤魂的怨气,消灭各路邪神恶魔,一干死者才能赎清自己“生前”的“恶孽值”,得以升天安息。而无法赎清“恶孽值”便在“考试”中身亡者,将根据其所余“恶孽值”大小,堕入地狱,受尽苦难。——董单成,一个名字与传说中的仙女仅一字之差,却倒霉了小半辈子的小职员,就陷入了这样一个炼狱之中。一步升天一步堕地
  • 袁梦轩

    袁梦轩

    男人说道:“也许你从不知道,我有多么的想你!高中的时候,我就很想对你说,我喜欢你!可是...我不敢对你说,因为你就像那优雅的白玉兰,我自惭形秽了。”女人说道:“那你现在怎么忽然有勇气对我说这些啊?”男人说道:“因为我知道,现在到了可以对你说的时候了。”男人说完这话,便拉起了女人的手。女人没有抗拒,她看着男人的眼睛,那是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