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100000061

第61章 后记

近五年来,《现代传播》邀请刊发了一系列数量可观的专题访谈,访谈嘉宾皆是当今国内传媒学界、业界的知名专家与精英,可谓高端、权威、前沿,颇具特色。值此《现代传播文丛》推出之际,辑为一册《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本辑主要是由“年度对话”与“理论名家访谈”两大部分集结而成。

年度对话,是《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主持的业界名家对话录,以“问题”与“关键词”的方式,会诊当年中国广播电视的运行状况,自2004年开始在每年刊物第一期上推出。其意,一是存史,留存中国电视的“年度记忆”;二是镜鉴,探求中国电视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思路。为此,年度对话邀请的嘉宾均是当今中国电视传媒业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标杆性人物:刘春、汪文斌、王甫、吴涛、梁晓涛、靳智伟、高峰……。五年来,每一年对话录盘点的“问题”与“主义”,都引发了学界、业界广泛的讨论与争鸣。年度对话,已经成为《现代传播》的年度招牌,一个传媒学界与业界良性互动的学术品牌。

理论名家访谈,则是我本人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现代传播》连续刊发的“电视理论名家系列访谈”。或许是巧合,这一系列访谈的缘起也是2004年。那一年我重返校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时隔五年,专业有所调整,学业生疏了许多,如何尽快地调整状态,进入角色?在与导师胡智锋先生商量制定学习规划时,他提出,可以借助《现代传播》“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专栏的平台,遴选国内电视艺术领域中的诸多名家,计划用两三年的时间进行系列访谈,从而对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核心观点、前沿命题进行一番梳理。其意,一是引导我全面了解电视艺术研究的史论与基础理论,二是进一步推动学报专栏建设,三是促进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

我深知,这是一份莫大的光荣,因为如此规模和体量的系列访谈,在《现代传播》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当然,这一方式并非我们的独创,对话录、谈艺录一直就是哲学社科理论研究的经典方式之一,是人文学者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和话语载体。然而,对于电视艺术理论研究而言,这一方式还较为少见,比较新鲜——以名家名作为支点,以理论关键词为核心,对重要理论名家学术思想的切入角度和梳理方式是独特的;并且是第一次对电视艺术诸多理论名家、名作进行成规模的整合与分析,力求发现新观点、新视角、新思维。

经商议,依据学科贡献、代表性、独特性等标准,确定了十五位访谈名家,包含了老中青三代学者,兼顾了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路径与学术观点。访谈不简单,与名家访谈更是不轻松,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和案头工作。我的基本方式是,首先对访谈名家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研读,提出一些设想与名家进行初步交流,明确访谈的主题、方向与主体内容;之后,我再回去做功课,细细梳理、设计相关问题;经过正式访谈、整理、修改与润色,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访谈文字。

其实,原始的访谈文字非常丰富与鲜活,但是考虑到学报专栏的版面和定位,遂做了调整与删减,语言风格也更趋向于理性,在编入本书时略作了简单调整。同时收录的还有孔令顺博士访谈欧阳宏生先生的文章。

借助《现代传播》的传播力,系列访谈连续刊出后,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反馈,这当然首先要归功于名家的影响力,但也显示出系列访谈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与学科意义。

尽管中国电视艺术诞生、发展的时间已经半个世纪,但是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路径上依然处于一个交叉和融通的持续发展与探索过程中。因此,以史论的框架、文献的体例整合梳理,对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展开“研究之研究”的电视名家访谈,就成为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电视艺术理论创新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这不仅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实践和理论思想、观点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整合,而且努力在中外电视理论、电视艺术理论等观点的横向比较中,凸现中国特色电视艺术理论前沿的探索和成就。

通览本书,不难发现,在总体思路上,系列访谈是立足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梳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研究的脉络,廓清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内部格局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梳理电视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学科定位、研究对象与方法、核心范畴,进而对电视艺术角色、功能、意义和价值考察做作出总体评价。

在主体框架上,系列访谈主要围绕着电视艺术的本质论、本体论、功能论三大范畴,从创作论、接受论、审美论、传播艺术、产业论的多元层面,呈现电视艺术实践与电视艺术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电视艺术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学术争鸣予以辨析。

在中外比照中,系列访谈立足全球化语境,有选择地考察了国际传媒艺术研究的理论范式和话语方式对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前沿研究的影响和碰撞,着力寻找在借鉴和继承中发展的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的中国特色构成。

在最后一篇访谈的篇末,我以这样一段话为结语,表达了个人对系列访谈的感悟和理解:“回望来时路,在中国电视的本土化道路上,几代电视学人贡献出了他们的智慧。15位理论名家以其蕴藉丰厚的理论建树,宽阔多维的研究视角,丰富、充实着年轻的广播电视艺术学,推动着充满活力的中国电视迈向更理性的发展道路。这一切的努力,积聚成坚实的理论根基,支撑着中国的电视实践与理论研究锻造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两年来,感受大家风范、领略名师风采的学术之旅不仅给了我学识上的教养和长进,也熏陶了我潜心治学的心境。此刻,那些愉快难忘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在黄会林、杨伟光、彭吉象、高鑫、张凤铸、周华斌、曾庆瑞、路海波、尹鸿、苗棣诸位先生的办公室或书房中,茶香沁心,聆听高论如沐春风,不觉间窗外已是初春绿意、盛夏蝉鸣、金秋飞叶、隆冬风吟的四季轮回。令人难忘的是,在博士答辩会场外,仲呈祥先生慷慨陈说他对电视艺术生存环境的忧思;王伟国先生时染风疾依然如约访谈,畅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孟建先生在来京出差的忙碌行程中,特意安排出时间,免去我远赴沪上的奔波;周星先生牺牲了午餐,在茶馆中畅谈完就踏车径直赶赴课堂;最后一篇对胡智锋先生的访谈,竟是从北京到台湾一路谈下来,跨越了海峡两岸。

作为一名晚辈后进,有幸得到当今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大家们的教诲,开阔眼界,开阔视野,机遇难得,受益匪浅。借此机会,再次向各位名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同时,需要深深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胡智锋先生。没有他的慧眼与指引,我不可能有机会获得如此丰厚多元的学术滋养。面对着《现代传播》的高端平台,面对着德高望重的诸位名家,是导师的信任、期望给了我动力和信心。

另外,在名家访谈实施的两年多时间里,《现代传播》编辑部的各位老师们付出了辛劳。没有他们的督促和耐心等待,就没有每一期访谈的如约而至,谢谢你们!

最后,我还要对我求学期间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门,还有我的家人们致以谢意,是你们的鼓舞催我奋进。

这本小书凝结了我的回忆和谢意,也记录了我求学问道的最初行迹,能得以出版,受益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关照与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杨乘虎

2009年8月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科研成果汇集,还包括该院主持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本思政理论辑刊收录的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些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值得一读。对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磨人的老妖精

    磨人的老妖精

    我长得很帅。这我知道,不过帅到让美女送上门逼婚的程度还是太夸张了吧?可是这居然就是真的!而且这美女还是个不知道活了多少年的老妖精!自从这美女来了之后,我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僵尸,厉鬼,还有未知组织,通通找上我了。对于这一切,我只能说,你这磨人的老妖精,能不能帮我把火灭了?
  • 末日功德无限

    末日功德无限

    法则降临、大地回归、亿万年的等待,终于盼来这个时代的降临。两极冰封、赤道焚烧、太阳周而复始,这究竟是怎样的未来.....
  • 铭纹武装

    铭纹武装

    书友群168980658求支持~~
  • 棺葬天

    棺葬天

    玄棺葬人。天棺葬神。地棺葬魂。人棺葬世间。身化青铜棺,葬尽世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狂战神传说

    狂战神传说

    狂战士,作为公认的最强种族,却在十万年前遭受大难,族内强者死伤殆尽,仅剩数名战士与老弱病残逃入厄运山脉,苟延残喘。十万年后,一名天赋过人,拥有强大血脉的狂战士诞生了。且看这狂战士如何凭借过人的天赋,强大的血脉以及刻苦的修炼,带领狂战士们征战大陆,横扫各大位面,恢复种族荣誉!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困地

    困地

    舂陵剑舞,满江潮怒,托泉台困龙引万钧。庙堂事小,动干戈、只苦百姓。论拳脚、何惜一命。南山饮马,北地放歌,风渐近、诉予谁听。千载黄粱,知还应、步履不停。江湖人,几曾独行。
  • 迷失的数据

    迷失的数据

    【一觉醒来,世界却已改变,虚拟现实交替,让得世人措手不及】.【只为生存,待到资源齐备,便是放下兵刃,北水镇内安然度日】.【命运弄人,不料波折不断,为爱再持血剑,宁愿成魔也为伊人】.【事态平息,却是再起波澜,群雄皆为天下,血染黄沙却为兄弟】.【世界动荡,真相逐渐显现,不屑为救世主,只因留世间爱恨仇】
  • 至尊神皇

    至尊神皇

    修炼一途,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退——在武者的世界里将意味着死亡!残酷的现实无法动摇武者的追求!在天道之下,武者们不断追寻那没有痕迹的生机。生死桥,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使得众多修炼者望而却步,但即便如此,仿若过江之鲫的强者,还是一往无前的踏上这条不归路!而跨过这天堑的武者惊愕的发现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