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100000061

第61章 后记

近五年来,《现代传播》邀请刊发了一系列数量可观的专题访谈,访谈嘉宾皆是当今国内传媒学界、业界的知名专家与精英,可谓高端、权威、前沿,颇具特色。值此《现代传播文丛》推出之际,辑为一册《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本辑主要是由“年度对话”与“理论名家访谈”两大部分集结而成。

年度对话,是《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主持的业界名家对话录,以“问题”与“关键词”的方式,会诊当年中国广播电视的运行状况,自2004年开始在每年刊物第一期上推出。其意,一是存史,留存中国电视的“年度记忆”;二是镜鉴,探求中国电视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思路。为此,年度对话邀请的嘉宾均是当今中国电视传媒业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标杆性人物:刘春、汪文斌、王甫、吴涛、梁晓涛、靳智伟、高峰……。五年来,每一年对话录盘点的“问题”与“主义”,都引发了学界、业界广泛的讨论与争鸣。年度对话,已经成为《现代传播》的年度招牌,一个传媒学界与业界良性互动的学术品牌。

理论名家访谈,则是我本人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现代传播》连续刊发的“电视理论名家系列访谈”。或许是巧合,这一系列访谈的缘起也是2004年。那一年我重返校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时隔五年,专业有所调整,学业生疏了许多,如何尽快地调整状态,进入角色?在与导师胡智锋先生商量制定学习规划时,他提出,可以借助《现代传播》“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专栏的平台,遴选国内电视艺术领域中的诸多名家,计划用两三年的时间进行系列访谈,从而对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核心观点、前沿命题进行一番梳理。其意,一是引导我全面了解电视艺术研究的史论与基础理论,二是进一步推动学报专栏建设,三是促进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

我深知,这是一份莫大的光荣,因为如此规模和体量的系列访谈,在《现代传播》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当然,这一方式并非我们的独创,对话录、谈艺录一直就是哲学社科理论研究的经典方式之一,是人文学者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和话语载体。然而,对于电视艺术理论研究而言,这一方式还较为少见,比较新鲜——以名家名作为支点,以理论关键词为核心,对重要理论名家学术思想的切入角度和梳理方式是独特的;并且是第一次对电视艺术诸多理论名家、名作进行成规模的整合与分析,力求发现新观点、新视角、新思维。

经商议,依据学科贡献、代表性、独特性等标准,确定了十五位访谈名家,包含了老中青三代学者,兼顾了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路径与学术观点。访谈不简单,与名家访谈更是不轻松,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和案头工作。我的基本方式是,首先对访谈名家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研读,提出一些设想与名家进行初步交流,明确访谈的主题、方向与主体内容;之后,我再回去做功课,细细梳理、设计相关问题;经过正式访谈、整理、修改与润色,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访谈文字。

其实,原始的访谈文字非常丰富与鲜活,但是考虑到学报专栏的版面和定位,遂做了调整与删减,语言风格也更趋向于理性,在编入本书时略作了简单调整。同时收录的还有孔令顺博士访谈欧阳宏生先生的文章。

借助《现代传播》的传播力,系列访谈连续刊出后,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反馈,这当然首先要归功于名家的影响力,但也显示出系列访谈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与学科意义。

尽管中国电视艺术诞生、发展的时间已经半个世纪,但是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路径上依然处于一个交叉和融通的持续发展与探索过程中。因此,以史论的框架、文献的体例整合梳理,对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展开“研究之研究”的电视名家访谈,就成为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电视艺术理论创新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这不仅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实践和理论思想、观点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整合,而且努力在中外电视理论、电视艺术理论等观点的横向比较中,凸现中国特色电视艺术理论前沿的探索和成就。

通览本书,不难发现,在总体思路上,系列访谈是立足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梳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研究的脉络,廓清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内部格局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梳理电视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学科定位、研究对象与方法、核心范畴,进而对电视艺术角色、功能、意义和价值考察做作出总体评价。

在主体框架上,系列访谈主要围绕着电视艺术的本质论、本体论、功能论三大范畴,从创作论、接受论、审美论、传播艺术、产业论的多元层面,呈现电视艺术实践与电视艺术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电视艺术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学术争鸣予以辨析。

在中外比照中,系列访谈立足全球化语境,有选择地考察了国际传媒艺术研究的理论范式和话语方式对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前沿研究的影响和碰撞,着力寻找在借鉴和继承中发展的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的中国特色构成。

在最后一篇访谈的篇末,我以这样一段话为结语,表达了个人对系列访谈的感悟和理解:“回望来时路,在中国电视的本土化道路上,几代电视学人贡献出了他们的智慧。15位理论名家以其蕴藉丰厚的理论建树,宽阔多维的研究视角,丰富、充实着年轻的广播电视艺术学,推动着充满活力的中国电视迈向更理性的发展道路。这一切的努力,积聚成坚实的理论根基,支撑着中国的电视实践与理论研究锻造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两年来,感受大家风范、领略名师风采的学术之旅不仅给了我学识上的教养和长进,也熏陶了我潜心治学的心境。此刻,那些愉快难忘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在黄会林、杨伟光、彭吉象、高鑫、张凤铸、周华斌、曾庆瑞、路海波、尹鸿、苗棣诸位先生的办公室或书房中,茶香沁心,聆听高论如沐春风,不觉间窗外已是初春绿意、盛夏蝉鸣、金秋飞叶、隆冬风吟的四季轮回。令人难忘的是,在博士答辩会场外,仲呈祥先生慷慨陈说他对电视艺术生存环境的忧思;王伟国先生时染风疾依然如约访谈,畅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孟建先生在来京出差的忙碌行程中,特意安排出时间,免去我远赴沪上的奔波;周星先生牺牲了午餐,在茶馆中畅谈完就踏车径直赶赴课堂;最后一篇对胡智锋先生的访谈,竟是从北京到台湾一路谈下来,跨越了海峡两岸。

作为一名晚辈后进,有幸得到当今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大家们的教诲,开阔眼界,开阔视野,机遇难得,受益匪浅。借此机会,再次向各位名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同时,需要深深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胡智锋先生。没有他的慧眼与指引,我不可能有机会获得如此丰厚多元的学术滋养。面对着《现代传播》的高端平台,面对着德高望重的诸位名家,是导师的信任、期望给了我动力和信心。

另外,在名家访谈实施的两年多时间里,《现代传播》编辑部的各位老师们付出了辛劳。没有他们的督促和耐心等待,就没有每一期访谈的如约而至,谢谢你们!

最后,我还要对我求学期间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门,还有我的家人们致以谢意,是你们的鼓舞催我奋进。

这本小书凝结了我的回忆和谢意,也记录了我求学问道的最初行迹,能得以出版,受益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关照与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杨乘虎

2009年8月

同类推荐
  •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指导学校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学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谁都不敢欺负你

    谁都不敢欺负你

    作为一个“资深”的受欺负的人,力克·胡哲遇到过各种形式的侮辱、打击、挫折,当他走进学校的大门,脑门上就仿佛贴上了一张邀请函,上面写着:快来欺负我啊!坏孩子们的讥讽、取笑、孤立,一度让他沮丧、恐惧,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些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伤害、挫折、退缩、痛苦,无论身在学校还是职场的人,都需要面对,却又似乎很难对其他人说起。为了给所有成长中的年轻人以鼓励和帮助,力克建立起了一套独有的“防御系统”。这个超级强大的“系统”不但让力克自己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欺辱,还怀有一颗同情之心,帮助其他遭遇挫折的人。
  • 时光匆过

    时光匆过

    曾经爱过的人如果变成了别人的纵使你多么在乎多么关心又如何时间还是会隔阂最终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王俊凯夏沫至上花开时

    王俊凯夏沫至上花开时

    那一年全世界都告诉我你死了,可是我偏偏不相信,我的直觉告诉我你还活着,知道那天……我真的遇见了你,你真的活着,可是……你已经忘了我,这一次我不会放手,我只会唤起你沉睡的记忆……
  • 太极侠士传奇

    太极侠士传奇

    清朝初年,摄政王多尔衮为巩固政权,与天雷教教主于威雷相互勾结打压武林反清势力。天真善良的太极门弟子允道禅奉师命下山,遇到了种种磨难,也遇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在一番磨砺中,最终打败了于威雷,成为一代太极侠士。
  • 情定三生:帝君追妻囧记

    情定三生:帝君追妻囧记

    第一世,她是花神,他是帝君,郎才女貌,可惜缘分未到;第二世,她是凡人,他仍是帝君,金玉良缘,可惜情深意浅;第三世,她说,我再也不想遇见你了,他却说,梨纤陌,就算到了下世,你仍是我的人。历经三生三世,每一世,她都被他伤的体无完肤,剜心失忆,痛苦不堪。每一世,他都追她,她竟然也乖乖上了他的当,历经数个情劫后,她崛起,终于将他践踏在脚下,将前几世所受的伤全还给了他。“白若尘,我要你尝一下比剜心更痛的滋味。”三生三世,世世皆伤,唯最后一世,她大仇得报,可她问自已,这就是她想要的吗?
  • 豪门千金奉旨穿越:四嫁酷王爷

    豪门千金奉旨穿越:四嫁酷王爷

    豪门千金乔云裳被后妈设计穿越到古代西寒国一罪女身上后,又遭邪恶法师暗算,她成为一根“刺”,一种用女子身子做成的销魂刺!奉旨再次穿越后遇到了冷擎宇,传闻里的冷酷王爷。于是,恩恩怨怨,曲曲折折,真情谁付出?假意谁识别?谁知道翻云覆雨后,究竟那销魂刺是谁的祸伤?幽声叹,真真是一曲情殇凄婉唱,万般缠绵最心伤!
  • 快穿之打脸金手指

    快穿之打脸金手指

    天道崩乱,秩序不存,涌现了一批逆天的人生赢家,无数炮灰的白骨垒成他们的成神之路——恩爱夫妻转眼家破人亡;魔法天才落得横死异乡;当红明星可怜半生瘫痪;豪门千金无辜身败名裂;一代明君惨遭谋朝篡位;书中女主却被女配逆袭……天道表示:TAT谁来帮帮我?女主:我们有100%的打脸技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十一岁的某一天

    二十一岁的某一天

    陌说“没有人知道你眼前的路还有多少撕心裂肺,但是你不会忘记二十一岁时的那些伤心和绝望”小艾记住了这些话于是就分离了。那年“陌”二十一岁,“小艾”二十岁,没有人知道他们经历过了什么,只是知道这个故事才开始。这是个悲伤的故事,没有圆满的结局,没有皆大欢喜,只是两个孤单的背影擦肩了而已!
  • 红鸢恋

    红鸢恋

    树下,女孩扯下头上的红布,盯着男孩盯眼睛贪婪的看着说“好看……”呵呵直笑然后咬了有些呆萌的男孩一口说道“我的···”十四岁建立暗夜阁,酒店买卖几年遍及七国。”他十五岁请愿出城征战厮杀;十七岁为拜师学艺到处奔波甚至到达极地;十九岁到暗焚谷只为取得无生剑;“我自知配不上她,与她有天壤之别,为了能在她身边,十三年来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与天下无关;”“我夺的不是天下,是她!”当真相浮出水面,且看她和他如何携手看红尘;
  • 战神联盟之堕落与重生的神

    战神联盟之堕落与重生的神

    她是来自神界的神,她以为她的一生只为复仇,但事实上爱总能包容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