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000000045

第45章 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2)

与大众传播的划分相应,此类译著在横向上也有所拓展。译者们首先注意到大众传播与社会学的渊源。这种倾向在1989年得以凸显,在《大众传播学通论》中稍见端倪,译者对其的评价是,“本书作者是对大众传播学十分熟悉的社会学家,在大众传播学研究领域里另辟蹊径,探索出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见“译者序”)。

与此同时,两本正式冠名为传播社会学的译著粉墨登场。一本是日本学者竹内郁郎的《大众传播社会学》,另一本是英国学者巴特勒的《媒介社会学》。前一书译者的一番话全盘托出其心迹:社会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使大众传播学与传统新闻学区别了开来,因而从多种译著中选择了“索性将大众传播学纳入社会学体系”的该教材引进国内,希望借此有助于“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的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体系”。1990年的《大众传播学诸论》和《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基本上也是循着这样的路数。中国传播学译著从传播学科的概论开始,就这样很快跳到了媒介或传播社会学。当然其立足点没有变,仍是从学科到学科,不过目标更加具体化而已。

当然,横向扩展的趋势并不止于此。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4部人际传播著作的相继出版,使得译著又朝新的领域伸展。无论是作为理论专著的《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还是作为普通教材的《人际传播新论》,其中译本序言都明确指出人际传播是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崭新的研究方向;是“在传播学中与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学相并列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虽然在此时还把人际传播称为“崭新的研究方向”未必十分妥帖,但就其所针对的对象——中国读者,也还说得过去。刚刚才对“传播”一词有所熟悉,马上又出来个“人际传播”,当然不能说不新。虽然细心点的读者可能发现,1987年出版的《大众传播模式论》的文本中,中译者已经为此作了预告。

1984-1992阶段的译著实际上还有另一条行走的线路,这就是对西方媒介的批判。从巴尔迪凯的《传播媒介的垄断》,到李普曼的《舆论学》,再到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尽管这类著作的宗旨,在表面上与我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新闻业的传统认识和批判暗自契合,但绝不可认作是其翻版。《舆论学》的译者看到了李普曼被美国学者奉为“大众传播学”的奠基人,《舆论学》被奉为开创“传播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至于《权力的媒介》,则意在让读者知晓,西方传播学除了传统的经验学派,还有一个“重‘破’轻‘立’”的批判学派。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条线路的译著同样是一种扩展。不过与上述的侧重于研究内容不同,它们所带来的是传播研究中的另一种价值取向和理论视野。另外两本译著带来了另一种视野:一是麦克卢汉的《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原著名为《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二是美国学者切特罗姆的《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从研究对象上说,这两本书均属于大众媒介,似可归入大众传播。然而,众所周知,它们并非“概论”、“通论”一类,而是专门就技术对人的影响而展开:前者着意于人的感知,后者侧重于人的观念。如果说,因为麦克卢汉在传播研究中的地位,其代表作得以译出尚属意料之中,那么,后者的引进多少有点意外。但无论如何,它们都为这时期的译著增添了新的色彩。

经过差不多五年的沉寂,1998年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常昌富主编的“传播与文化译丛”开始陆续登场(该年出了两本,到2000年出齐),由此拉开了内地传播学译著第二波的序幕。传播学类的中文译丛,此前从未有过,就声势而言,这阶段就已超过第一阶段。但这套书的令人寻味之处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对传播学科历史的认同上。“自本世纪初第一个演讲系在美国诞生,现代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而充满活力的学科便开始了不凡的学术之旅。”这个“不凡之旅”被做了以下的描画:从20年代开始以演讲和话语为研究主体的现代修辞学的复兴为现代传播学播下了种子,做了理论准备。20世纪初,特别是四五十年代之后新闻传播业的繁荣给传播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大众传播学成为重要领域。其后,人际关系学、组织传播学、公共关系学、跨文化传播学等等研究领域的相继学科化,使传播学有了更多的、公认的学术空间(见该译丛“简介”)。现代修辞学的复兴是否必定是现代传播学科的“种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不凡的学科历史之旅,的确“不凡”地对自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开始的中国传播学者所形成的传播学科构架(这种构架在其时乃至现在的自编教材中都是一目了然)带来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也破了施拉姆的“金身”。

由此来看,该译丛所收录的小约翰(Little john,S.w.)的《传播理论》(The ori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就极具象征意义。这不仅是说译丛中的其他诸书,比如修辞学、跨文化传播、影响研究、组织传播、电影电视文化等,基本可以看成为小约翰《传播理论》内容的具体化和深化,《传播理论》则是其缩影,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教材,该书与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和德弗勒的《大众传播学通论》之类完全处在不同的层面上,它所涵盖的内容也大不相同,更多呈现出跨学科和交叉的特色,因此,至少在传播译著的行进中,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转向——学科知识地图的另一种建构。

2000年,内地传播学翻译出版迎来了高峰期,共有三个译丛由南北三个出版社同时推出。华夏出版社的“高校经典教材译丛·传播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和商务印书馆的“文化和传播译丛”。就华夏版的教材把赛弗林的《传播理论》新版本重新纳入自己系列看,多少说明编译者的思绪与上阶段的“大众传播”有相当的重合,此种学科认同在编委会的“总序”中一目了然。尽管他们把传播研究的历史上溯到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但真正实现飞跃性转化,即真正认识传播活动的本质,利用自己学科的范畴研究传播活动,从而认识传播规律,进而产生传播学这门相对独立学科还只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事情(见该书总序)。但这绝不是对上阶段简单的回归。从译丛所涉及的面来看——既有专门的研究方法介绍,又有媒介伦理学、新媒介、组织传播、国际传播等内容,既有传播学一般知识,又有批判学派的名著,实际上已不局限于大众传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译丛里的《组织传播》教材,与上面提到的常昌富主编的“传播与文化译丛”中的《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一起,是目前仅有的关于“组织传播”的中译本。与上一阶段“人际传播”译著的出版一样,这两本书为中国的传播学科拓展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由此,通常以为的传播学科所包含的大众、人际、组织层面,就译著看已大致齐全。关于这套教材译丛还值得一提的是莫斯可(Mosco,V.)的那本《传播政治经济学》和其他两本研究方法的书。关于批判学派,中国的传播学者知之甚少,除了上面提到过的《权力的媒介》,一鳞半爪的东西几乎都来自于其他学科所译的书籍(比如上世纪80年代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传播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恰好补上了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派一块。至于研究方法书籍的翻译,显然也是从此时开始。这的确反映出编译者“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传播学在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在不同形态下的传播实务进行的探索”的努力(见该译丛总序)。

2000年出版的另两套译丛——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和商务印书馆的“文化和传播译丛”,就译丛名字即可明白,其特色主要集中于传播与文化的关系,仅此,与其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传播与文化译丛”有某些交叉。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由江锋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讲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你才神经

    你才神经

    这是一本颠覆你世界观的非常态人群心灵访谈书。书中收集了国内最离奇的非常态人群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22个经典案例。包括透视眼、多重人格犯罪、不眠人、潜意识训练、楔齿蜥眼、世界末日论、自我变性人、灵魂存在、智商转移、心脏移植与记忆跟随、阅读强迫症、四维空间的蚂蚁、人卵说、梦境控制、预测学等许多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行为和现象。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 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热门推荐
  • 一紫生灵

    一紫生灵

    鸿蒙本源本五十,其一生灵而遁走。都市生做少年郎,十八身死心易碎,魂穿灵界在为人。为护亲朋踏仙路,獬豸相伴龙相随,以手为炉炼灵丹,沌造石中开空间。重回祖星化元婴,修真界中弄潮儿,独身鬼界寻爷爷。飞升仙界踏血雨,终蹬巅峰除天魔,逍遥三千世界中。
  • 生活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生活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战尘寰

    战尘寰

    人生百态,你我都是世间不起眼的小人物,心中有梦,却大多有心无力,那就在另一个世界中书写属于普通人的传奇故事。你准备好了吗
  • 都市神师

    都市神师

    林帆45度仰望天空,叹了口气,他终于确定了,自己被一只狗坑了。看着这个没有一丝灵气的世界,想想那个揍自己不断的老爸,林帆有种想死的冲动。但是他能死吗?能!地球离了他还会转吗?会!等等.....谁在接话?林帆向身后看去,当他看到一个全身雪白的小狗时,怒气直冲云霄,大吼一声:“死狗,拿命来!“
  • 异界鬼武者

    异界鬼武者

    幻魔王通过魔空石打开异界空间来到地球,而紧追而来的是鬼之武者天龙,两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天龙在临死之时遇见了故事的主角林啸天,并把自己的战魂交给了他,托付林啸天把战魂带回异界。在幻魔进攻人类城市的时候,林啸天的母亲惨死在他的面前,激发出了他那渴望得到力量的欲望,战魂认主。在异界,苏醒过来的林啸天踏上了讨伐幻魔的征程。异界究竟和地球有着何种联系呢?谜底正一步步的揭晓……
  • 重返大明之义兴中兴

    重返大明之义兴中兴

    小人物回到大明,倒霉的成为朱慈烺,他能否改变历史上悲催的命运呢?
  • 衍化笔

    衍化笔

    被仙诅咒的人族,永世不可磨灭的印记,世世代代对命运的反抗,看不到希望。血泪浇筑而成的石碑,铭刻有不屈的符文,日日夜夜对星空呐喊,只为寻找希望。
  • tfboys——穿越之旅

    tfboys——穿越之旅

    三小只在后台晕倒,迷迷糊糊的穿越了,又迷迷糊糊的拜师,最后迷迷糊糊的成为了人人膜拜的战神。虽然整个过程都是迷糊的,但本书的内容决不迷糊糊!
  • 美女总裁的花心老公

    美女总裁的花心老公

    自家老婆是极阴之体,天生炉鼎,很多的人觊觎?主角表示,谁来我杀谁。自家小姨子喜欢姐夫的按摩,找了他好多次?主角表示,我只是单纯的按摩而已。自家的美艳姑姑和主角是微信好友,隔三差五约他出来喝喝茶?主角表示,我从来不约。这是一个会武术的主角回到都市,跟一大群妹子纠缠在一起的故事主角人生格言【有体香的妹子都是好妹子】
  • 冷心的战争

    冷心的战争

    本想随心而活,可生活偏偏不如人意。好在本老板有头脑.有手段.有钱有势还有身段。找死的人很多,撕逼的人不少,统统拿下。站在我身边的那位高冷,还是距离才有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