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900000019

第19章 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论博客与新媒体的逻辑(2)

互联网同传统媒体完全不同。互联网赋予个人前所未有的权力去影响媒体,他们利用这一新媒体做什么,怎么做,和谁一起做,都是可以由他们自行决定的事情。利用博客以及其他网络社区建设的应用工具如ICQ,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改造互联网,而弃商业利益于不顾。大多数公司尚未认清这一基本事实,仍然在盲目地追求那些“放牧型”的商业模式,即是说,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驱赶网民一时到这里、一时又到那里,因而他们也就逃脱不了眼看着一个个模式覆灭的命运。

网络是如此易变,对这种易变性的适应,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年轻的一代正在成长,他们将以一种现在的成年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来操纵互联网。他们就是未来将主导时代发展的“博客一代”。

博客网站撼动第一传统媒体

2003年,新闻界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大概就是《纽约时报》执行主编豪威尔·瑞恩斯(Howell Raines)和总编辑杰拉尔德·博伊德(Gerald Boyd),因为假新闻事件而被迫辞职,引发新闻业的一场大震动。但是,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引爆这场新闻史最大丑闻的,不是哪位著名的记者,也不是时报的“自曝家丑”,而是一位博客的“功绩”,不是哪家大牌传统媒体,而是一个小小的个人博客网站披露了内幕,从而成为这场风暴的中心。这个人就是著名记者博客JimRomenesko。

美国以内幕消息见长的专业科技新闻网站dotcomscoop.com的主编本·西尔弗曼(Ben Silverman),整理他的书签后,评选出他认为最好的100个新闻网站,其中Yahoo新闻因为方便寻找速度又快,被评为第一。其次,就是Jim Romenesko的博客网站MediaNews(www.poynter.org/medianews/),再后面才是众所周知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纽约邮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在线、硅谷在线等。许多读者对Romenesko的博客网站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热爱,新闻界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将浏览这个网站作为每天上网的第一件事情。根据Jim自己的说法,他的博客MediaNews,就是每天过滤、引述和评论各大媒体最新新闻,简短扼要,轻松自由。这个网站由佛罗里达新闻教育与媒体脑力中心资助。这位49岁的博客对于技术和形式并不迷信,但他还是对博客情有独钟,他说:“博客使得新闻工作者脱掉外套,更轻便地展现新闻机构轻松的一面,是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

Romenesko说,博客作者的个性,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来决定读者对他是否亲切。

当他发出消息说要将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搬到芝加哥的时候,半小时内就接受几个读者来信,建议几个社区,认为他可能喜欢在那里居住。他的读者对他很了解,因为他的博客有他个性的内涵,而且有着超越传统新闻记者的、更加开放的新标准和新规范。

MediaNews这个小小的博客网站曾经成为很多事件风暴的中心。这一次,它又开始发作了。他在网站中刊登出《纽约时报》内部人士的会议纪要和电子邮件,显然这是那些对杰森·布莱尔(Jayson Blair)已经愤怒之极的人士提供的,显然这是传统媒体不敢发布的内容。这些带着“私密性”争议的材料点燃了事件,并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随后,《纽约时报》记者John Burns和Judith Miller之间的电子邮件也泄露给了《华盛顿邮报》,然后,里克·布拉格的事情也东窗事发。《纽约时报》的员工眼见自己心爱的报纸成了如此样子,他们将Romenesko网站的论坛当作了战场,展开了愤怒的炮轰。

博客们的不断添柴加火,把事情炽烤得温度越来越高,传统媒体开始迅速跟进,把影响力进一步引爆,给时报的高层领导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不过,《洛杉矶时报》还是将功劳归于互联网,媒体资深人士Tim Rutten说:“这是一个由网站、博客、在线新闻和电子邮件构建的新世界,而不是豪威尔·瑞恩斯本人设定了他步步趋向下台的步伐。”他文章的标题有些触目惊心:《信息高速公路将瑞恩斯驱出了出口!》《洛杉矶时报》的Elizabeth Jensen更加夸张,她文章的标题为《媒体看守人的决定性时刻》,导言说:他张贴的《纽约时报》丑闻的帖子使Jim Romenesko的网站成为新闻史上的关键一战。她认为Romenesko所引爆的《纽约时报》大动荡,完全可以与CNN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的表现相比拟,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时刻。

“如果这是发生在10年前,互联网还不存在的时候,那么瑞恩斯肯定依然会在他的位置上稳如泰山。《纽约时报》的职员也只能心中不快,却不可能马上组织并在Romenesko或者其他地方发泄他们的愤怒。”Slate专栏作家MickeyKaus写道。

伦敦《周日时报》SarahBaXter的观点走得更远,“编辑已经沦陷在博客们快速蔓延的毒药之中,网络正在向《纽约时报》作为美国新闻和舆论优秀提供者的地位形成挑战。新旧媒体两股力量的较量交织到了瑞恩斯的身上。”

2000年11月,著名记者保罗·安得鲁斯正式成为博客。“你完全可以忘掉你的记者身份,在网上轻松书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专业记者还是时不时会为那些没有为传统媒体工作的人感到十分沮丧,因为事实上,恰恰是这些业余人士创建了互联网最重要的模式和道德规范。”“因为传统媒体在机制上就是充当守门人的角色。但是,今天你所在的印刷媒体成为了一个堡垒,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保持着敌意和排斥。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人们再也不需要这些传统的‘过滤器’所束缚和限制了。”

网络也为专业记者提供了打开自己身上重重斗篷的机会。“互联网为各种不同观点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任何一个上网的人都可以获知西雅图和魁北克对WTO的抗议,可以了解抗议者真正的观点,并且可以将其与报纸、电视和广播中的报道进行比较,看哪些观点被忽略和误导。我一直认为,记者的角色就是要确保民众的声音得到充分的展示。有了博客,你就可以实践一个业余记者的畅所欲言。”

保罗·安得鲁斯认为,博客以及其他网络新闻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媒体巨头在公信力方面的快速衰落。“我想,在现有媒体丢城失地的时候,互联网确确实实变得更加可信和可靠。你能不能给我列举一下最近传统媒体站在公众利益角度,所进行的5个严肃认真的事情。”

许多人认为,将会有越来越多传统媒体的记者发布自己个人的博客网站(另一位著名博客,《新共和》,New Republic专栏作家Andrew Sullivan就持这个观点)。但保罗·安得鲁斯认为博客的迅速崛起,于传统媒体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博客很大程度是因为Weblogger.com和Blogger.com等提供了十分便捷和简易自动的自己出版的工具和服务。

“当第一个浏览器面世时,你至少需要了解如何编写网页,现在你只要简单地选择相关软件、模板和免费服务器空间。你再也不需要为零零碎碎的事情耗费力气,你的所有精力都可以放到写作本身。”

安得鲁斯还发表了一篇相当于记者博客的宣言,这篇论文的题目名为《谁是你的守门人?》文章如此开头:“谁决定了你所阅读的东西?你的本能一定是这样反应,‘奇怪,当然是我自己。’但事实上,你所读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绝大多数东西,在进入你意识之前,都经过了过滤、编辑和包装等高度机械化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决定不但影响着你能够看到什么,也影响着你是否可以阅读。这个流程是在一个美其名为‘创造价值’的名目下进行,决定了哪些内容可以付诸印刷,行话就叫‘看门’(gatekeeping)。”

他写道:“新一类新闻记者正在兴起,他们以直接来自新闻源的‘原始素材’为基础。这些记者正在进行新的试水……是对体制官僚化的媒体的报复性破坏……博客改变了‘新闻’从个人传播到公众的信息流动的本性……只要一摁‘粘贴’键,任何人都可以出版自己的作品,这将改变传统媒体出版模式。”

真正的新媒体已经启程

Slashdot和博客可以归入所谓的“新媒体”,《连线》杂志给“新媒体”下的定义很简单: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旧媒体使用两分法把世界划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我们不是作者就是读者,不是广播者就是观看者,不是表演者就是欣赏者。这是一种一对多的传播,而新媒体与此相反,是一种多对多的传播。它使每个人不仅有听的机会,而且有说的条件。

这样的新媒体威胁的是传统的印刷和电视媒体,并由此威胁着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收入和社会影响力。一般而言,当人们谈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的时候,往往会引证传统媒体的上网率,比如说上网报纸又增加了多少家等等,但这样的数据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数据是阅听人(audience)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移的程度如何。

在美国,这样的转移十分明显。1977年,2/3以上的美国成年人经常阅读报纸;1997年,成人报纸阅读率下降到只有50%多一点。1993年,60%的美国成年人“定期”观看电视新闻;到1998年,这一比例降为38%。根据摩根斯坦利预测,从2001年-200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年均增长依然保持20%的强劲势头,而原有用户使用程度的增长更加可观。以互联网最为成熟的媒体特性来看,2002年消费者在各种媒体的使用程度上,互联网(使用率13%)已经超过报纸(5%)和杂志(3%),当然还低于电视(48%)和广播(31%)。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使用率年度增长率达到23%,其他各类媒体或者处于停滞或者下滑,互联网崛起势不可挡。

如今,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6亿人,但是也仅仅为全球人口的1/10,而且人均每天上网时间只有30-40分钟左右。因此,如果以1993年浏览器诞生为起点,互联网这十年的发展虽然波澜壮阔、历经沧桑,在历史长河中,互联网革命仅仅完成了初级阶段。但是,巨大的变革力量已经开始真正显露。

同类推荐
  •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三大原则,详细讨论了递进的语义系统,从意义出发给递进范畴进行了分类,并寻求形式上的验证。在对客观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又从语义、语用、认知、逻辑等各个角度,对一系列与递进范畴有关的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而揭示了递进范畴的本质特征。该书还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了对递进句式的历时研究,有意识地将递进现象的共时变异同历时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不但探寻了汉语递进范畴的发展演化历程,而且还对递进关系共时平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了历时的解释。
热门推荐
  • 宅仙

    宅仙

    无节操、无下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干谁,就干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仙侠世界,欺软不怕硬才是王道哇有木有?修仙的目的不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享受,杀人升级爆装备神马的最危险了,还是做一个宅仙人比较有安全感……安安心心练功,舒舒服服打怪!
  • 悄悄爱上你

    悄悄爱上你

    为了保住面子,她在前男友和前闺蜜的婚礼上一时头昏脑热,拉来这个路人甲充当自己的男朋友。没想到,这个路人甲,居然是RT集团的苏少。 更没想到,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后,他会再次出现在她面前,表情厌恶声音冷淡,说出的话却是:“陪我去宋府参加晚宴。”威武能屈富贵能淫的她在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下屈服了,陪着他前去宋府演了第二场戏。说好从此以后各归各路一拍两散,可在晚宴上,宋府老太太却问:“对了,苏少,你打算什么时候把我们悄悄娶回去啊?” 她吓得差点把一口鸡汤喷出来,没想到他却笑眯眯地喝了一口鸡汤:“我当然是希望尽快了,悄悄这么讨人喜欢,不赶紧用结婚证把她拴牢我也不放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传授经戒仪注诀

    传授经戒仪注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冬暖花会开

    冬暖花会开

    两个面容相似的女孩子,一前一后走进他的生命。前者,像她的名字,昙花般粲然一现,为他凋尽芳华。后者,同样像她的名字,开在他生命中最寒冷的一段落雪时节,渐渐温暖芳香了他一颗寒冰般的心。
  • 追剧博物馆

    追剧博物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电视剧——你还记得吗?
  • 你在找谁

    你在找谁

    《你在找谁》开局就写第一女主角林念之被人抛弃,伤心欲绝。幸运的是在现实的世界里,她有一个铁杆哥们——英俊的电视台主持人不离不弃;在虚拟的世界里,另有一个无所不谈的网友Henry始终相伴。更幸运的是,没多久,她就遭遇了成功商人谢致南,此君有钱有情且熟通风月,总之够优秀,但女友遍天下,这样的恋情不以失败告终才怪。
  • 一球成名

    一球成名

    “只要你能进入校队我就做你女朋友!”女神的一句戏言,却是从此改变了平凡少年方余的命运,走上了篮球梦这条充满了坎坷的道理。终有一天,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篮球校队,篮球也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女神和篮球他会怎么选择?理想和爱情?如果只能选择一样呢!谁更重要?。
  • 后来,我们还在等

    后来,我们还在等

    五年前,为了救治母亲,她用钱出卖了自己的爱情,离开了那座城市,五年后她再遇见他时,是自己公司被收购后,介绍新老板的时候。不知道她的苦衷,他对她处处刁难,这也不过是因为五年前的那场背叛,五年前令他伤得痛得撕心裂肺的背叛。他原该对她只剩下恨意,可除了恨意,心底还有什么————
  • 抉天

    抉天

    从雪域而出的少年,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而是抉择出内心最真实的心意。
  • 凤临异世傲娇王妃掌天下

    凤临异世傲娇王妃掌天下

    前世本是叱咤风云的冷血杀手,却在一次任务中中弹身亡。但这并不算结束。爱过的,痛过的,泪干了,忘记了。注定要追随,生死轮回,一朝之间,成为架空朝代的废柴公主。就算如此,也无法阻挡她,看她如何逆天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