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闻真实的绝对性
彭漪涟认为,事实总是真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什么“假事实”。新闻事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的,否则就不是新闻,这个命题是绝对的。任何一个新闻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事实,当它产生出来或被发现,就是过去或现在存在着的事物,人们只能承认它、再现它,而不能曲解它和捏造它。既然事实具有真实的刚性,那么记者在发现事实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事实进行取舍,将“假事实”摒弃在报道之外。“假事实”不是事实,自然不会是新闻。
可是,现在广泛吹捧“策划新闻”这玩意儿,就把那些没有,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实设计出来,就是制造种种“假事实”的一种谋略。策划新闻在美国公关界谈论和实施,用以推销形象或产品,进行自我宣传,到今天仍有很大争议。而在中国,近些年则把策划新闻发挥到接近极致,竟由某些新闻人大加炒作。编辑和记者策划于密室之后在版面或荧屏上推销“假事件”,把主观设计的事实大张旗鼓地宣传,公然也称做真实的新闻。为什么要策划事件?因为现实不会发生这类事件,主观上需要就意味深长地投入策划。为了某种特殊目的策划虚假事实,有时是为了掩盖或压倒必然出现的真实事实,是把媒体意识强加给客观事实的活的标本。新闻真实充满哲学的血脉,实际是真理的反光镜,缺乏唯物论哲学的理念,自然会制造假事件为自己服务。
新闻真实的绝对性在于事实的客观性,新闻违背事实的存在,就对它的真实提出挑战。新闻真实也是一种存在,不过它只存在于记者和受众的头脑里。客观世界不存在真实,只存在事实。真实是一种人的放映活动和结果,只能在人们的脑海中呈现。真实必须是生活中某个片段的、具体画面的精确反映。这就是说,新闻只有具体的真实,来自于事实某个或若干个瞬间状态,从来不存在抽象真实,因此新闻真实只能是事件具体情形的相对静态。另外,在新闻中,大的真实往往是若干具体真实的集合,用以表现一个大事件的存在过程。对新闻中每个细小的事实都不能忽略真实,才能展现整条新闻的全部真实。
新闻真实的这些特征说明,记者需要将新闻事实看做真实延展的过程,正确考察事实细节与整体事实的联系,再现客观世界的发展逻辑才会成为可能。苏联的尤·科尔洛夫认为:“作为新闻核心的基本事实不能只靠它本身来说话,它应当有一定的背景,应当有别的补充事实来说明主要事件,指明其意义。新闻工作者的艺术就在于找到这种背景,善于深思熟虑地处理这一切。要不然,新闻就不可避免地失掉严整性,次要的成分就会遮住主要的成分,最后整个材料将失去思想上的明确方向。”把同一个新闻事实放在不同事实关联中,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就其表象而言,只有把新闻事实精确地放在客观必然发生的时空,对事实的报道才会是真实的。所以新闻真实包括时间真实、空间真实和事件发展过程真实,这三者都是绝对的。无论缺少哪种真实,整条新闻的真实就会残缺不全。
四、新闻真实度的价值观
在19世纪的纽约,当报纸发行人约瑟夫·普利策将“准确、准确、准确”作为座右铭时,他所指的是姓名、年龄、地址这类小事情。像那个时代其他报业的巨头一样,对于在大问题上违反真实,他一定是难辞其咎的。然而,他强调从小事抓起体现了他的精明:连区区小事都造假,何谈让读者相信他能真实地报道大事呢?由此可见,作为新闻的本质属性,真实在通俗意义上有大小的差别。
在此,本文要谈的是记者反映事件有个新闻“真实度”的问题,也就是唯物论的真实观有度的差别。新闻的真实度,顾名思义,是指新闻真实的程度。新闻的真实度越大,其真实的价值也越大,这是我在《现代新闻理论》和《当代新闻学原理》两书中都论证过的。不过,这里还须进一步加以研究,深刻认识事件时空延伸、浓缩和扩展对于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1.个性化新闻的真实度
新闻的巨大魅力在于把生活中最有特点、最本质、最自然的东西呈现出现来,送给受众一个原汁原味、真实可信的世界。客观世界由一系列保持了自然形态的具体事实建构起来,如果缺少必要的个性化事实,新闻就会使读者产生“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很难具有真实度。因为看不清就是不真实,或者真实不够“度”。今天一些新闻作品不乏空洞、浮躁之气,忽视以个性事实作为叙事的单元,缺乏真实的底气。在报刊文字新闻中,常常有充满概括、论证和抒发理念的言谈,看不到有血有肉的事件,受众体验不到事实的真实存在,真实度低到让人无法看清事实。反映个性越强的事实,新闻的真实度就越大,个性事实的瞬间越细腻精彩,迫近生活真实的程度也越高,从概念到概念的新闻作品必然缺少可信度。
不加筛选、不分主次地罗列、堆砌事实,新闻的真实度也要降低。因为受阅新闻令受众眼花缭乱,搞不清事实的脉络,清晰度低也影响真实的程度,这正如人们日常所说的“看不真”也就很难确信客体的存在。如果在新闻中记者懂得以鲜明的个性事实反映现实,以特有的“那个”事实表现事件,新闻就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这样,新闻的价值也能体现出来,人们从新闻中了解了真实的事件,会得到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2.新闻细节的真实度
凡新闻皆有其特定的场景,事实具有许多环节,形成一个个化入化出的画面,“真实的度量”便呈现出来。新闻依据材料细节的多少和细腻程度,表现出的真实度依次由小到大排列,细节的详略构成真实度的大小。记者对事件描写的精细,似乎就更真实一些。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先进的摄录技术对事件场面的再现几乎可以无所不能,使影像本身的真实性得以加强,从这个角度说,图像或图片新闻的真实度就更高。
图片或图像新闻创造出视觉张力,真实的力度强烈地向受众传达画面所表达的价值判断。同样,画面中的人物姿态是为拍照而摆的样子,观众一下子就看穿了它的“排演”安排,“真实”就露出伪装。这类虚假形象,在各类报纸上并不少见,同时也降低了新闻价值。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到达现场抓住真实的瞬间是第一位的,对于提高新闻价值有突出的作用。
3.事实“多面体”的真实度
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经常变动,就是找来一把可长可短的尺子比来比去,对别人一套,对自己一套,对好事一套,对坏事一套,对流行事物一套,对生僻现象一套,对新闻真实也难有统一的说法。既然尺度不一,新闻的完全真实就被认为是不易做到的。
国内媒体的失实报道,按照原因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是由于报道者主观上哗众取宠,不顾事实本相而主观捏造。但也有不少报道并非报道者有意编造,由于事实本身是个多面体,报道哪一面都可能真实,但报道最主要的面同报道最次要的面,真实度就大不一样。报道者本来不想搞假,结果却造成意想不到的失实,不能不说媒体对事实“多面体”的真实度缺乏认识至关紧要。在记者选择事实过程中,有的事实侧面符合他的认识,就会肯定它,并大加报道;有的事实侧面不符合他的认识,就会否定它,干脆回避。这种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就形成了价值认识,构成新闻真实的价值链。当记者的价值认识符合事件主导面的真实逻辑,他所选择的事实才有更大的价值。
事实的多面组块使媒体大伤脑筋,忽略对事实结构的全面分析必然产生割裂事实的结果,那么选择事实仍须唯物论哲学观的驾驭。不管我们对事物有什么好恶,只要我们报道它,又无须全面反映它,就应反映它最主要的一面。只反映一面就是一度真实,反映两面属于二度真实,反映多方面就是广度真实。如果新闻只反映次要方面而抛弃主要、本质方面,叫窄度真实,因为它按照记者的错误立场的“窄轨”改造了事实。抓住事件最重要的东西加以报道,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方面而删除了次要方面,产生了新闻的精度真实。事实不重要的侧面一般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抓住主要侧面、具有精度真实,才能提供受众最需要的内容,体现出新闻的最大价值。新闻辩证法的认识论,导引记者进入事实的内在网络,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具备解构事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