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300000006

第6章 电视采访概论(6)

四、从交流形式看,采用人本化的采访方式——以人际交流传播

信息好的采访要让被访对象忘了这是采访,电视记者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还原人际交流形式对电视媒介的重要性。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CNN甚至采用了全息技术来实现演播室主持人的沟通与交流——芝加哥演播室主持人杰西卡通过35台高清摄像机拍摄成的立体彩像与纽约演播室的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鲁迅说过:“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写在〈坟〉后面》)。文字尚且追求语言的鲜活与生气,电视媒介更应善于展现这种人际交流的生动。

“电视采访是人本化的采访,它比其他任何媒介都更加要求交流的人际化和采访的个性化”。通过展示记者与被访者、被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交流来传达信息也是电视采访区别于其他采访的重要特征。这种交流本身不仅是电视采访的形式,同时也是电视采访的重要内容。信息是在这样的互动状态下形成的。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厘清电视采访报道中人际交流的不同层次:

第一,出镜记者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与被访者互动,获得信息。与文字记者不同的是,这种互动可以直接加以展示,形成电视采访的重要内容。

第二,出镜记者通过自身报道行为向屏幕前的观众传达信息,引导观众参与到现场中来。观众是以心理投射的方式与记者产生互动。

第三,电视采访是通过展示人际交流让观众感到自己是与现场的人物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是在现场获取信息。

通过以上不同层次的人际交流展现,新闻的真实感、动态的交流感、互动参与感就凸显出来了。从这一点来说,电视谈话节目就是最大地发挥了电视善于展现人际交流这一特质的节目形式。

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思考的倒不是其原理,而是采访中的具体交流状态,即如何在现场还原相对生活化的交流场,使交流呈现出一个相对自然、轻松、信手拈来的状态。从电视媒介诞生伊始,重装备决定了电视采访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形式感很强的采访方式。某种程度上这种特点恰恰妨碍了电视彩中信息的传达。被访者面对摄像机的紧张、记者的矜持及故作姿态等等都是因为镜头的存在。在电视采访中,记者应该着重考虑如何打破电视的形式感因素的束缚,具体而论,有以下几点:

第一,如何体现互动。既称之为互动,就是一个双向沟通的状态。交流是平等的状态,是双向的信息流通。在采访中,记者可以问问题,被访者也可以问问题,采访是在双方碰撞中激发信息,闪现情感的。笔者曾经参与文献纪录片《中国广告二十年》的拍摄工作,其中一集讲述凤凰自行车的广告发展历史。作为摄像与编导,我在创作中首先考虑如何从一个观众可以亲身感知的视角切入主题。如果节目一上来就是车间、厂房、辉煌的历史叙述,显然不具有可视性。我们通过寻找,找到了钱凤鸣老人,她家里拥有一辆有着36年历史的凤凰自行车。在上海的一个普通的弄堂里,我们的摄像机开始了叙述。镜头记录的是钱凤鸣老人把她的自行车从胡同的角落里搬到显眼的位置。我一边拍摄,一边插入提问:“您这自行车有多少年历史了?”老人回答:“36年了,1963年10月份买的。”这时老人突然转身对着我问:“她年龄可能比你还大了吧?你几岁了?你还没有三十六吧?”被访者的突然发问使我一下意识到这段采访的精彩之处。摄像机在转动,我的思绪也在飞转。我赶紧接上对方的提问:“还没有。”这时,老人倍感自豪:“啊,它年龄比你还大了,待会儿看看发票你就知道了。”这样,老人对凤凰自行车的情感不是鲜活地展现出来了吗?一个企业的历史不是鲜活地呈现出来了吗?在实际拍摄之前,我只与老人通过一次电话,只是告诉她,我们想来看看她的自行车。现场的这段没有任何修饰感的交流,让我思考到电视采访中记者与被访人形成互动的要义,同时也意识到电视采访应该还原一个真实自然的交流状态。

此外,交流中的碰撞与交锋同样也是人在交流中的自然闪现。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与神话较量的人——刘姝威”该片获2002年度全国电视评论及谈话节目一等奖。这期节目是《新闻调查》新闻人物访谈的一次试验。被访人刘姝威在节目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坚持以及她与记者的交锋、碰撞令人印象深刻。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一文,粉碎了上市公司蓝天股份的神话。而刘姝威也受到公司方的起诉、威胁和恐吓。记者王志在这个时候对刘姝威进行了专访。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与被访人闪现出精彩的交锋回合,比如:

王志:你指的这个因素是权力吗?

刘姝威:你说呢?

王志:我问你。

刘姝威:我问你。你听了我讲述的话,你认为这个因素是什么?

王志:你是当事人。

刘姝威: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让公众来分析吧。在访谈中,王志问题尖锐,但态度冷静。他的提问既对刘姝威的命运保持着关注,又始终与采访对象保持着一定距离,显得既职业又有风度。而学者出身的刘姝威个性鲜明,既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又有理性思辨的张力。正如古人所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在交锋中共同推动节目发展。笔者认为,这个节目对中国电视媒体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的电视访谈,什么是记者与被访对象的互动,什么是一个职业的电视访谈记者。

第二,如何还原自然的交流状态。记者应该帮助被访者忘掉摄像机、忘掉灯光、忘掉所有与电视有关的事物而完全沉浸在与你的探讨之中。正因为电视媒介具有很强的形式感,记者在采访中所做的重要工作恰恰是去掉这种形式感,其实也是去掉被访者的紧张感,让他们重新回到生活的状态中。像上文提到的钱凤鸣老人的这种自觉地呈现自然状态的行为不多,更多的是依靠记者去有效地采访与引导。这实际上也是被访者从“要我说”向“我要说”的谈话状态的微妙转变。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原制片人陈氓在很多场合会举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我如果去采访一个人,我喜欢做带有现场的谈话。举个例子,我去采访一个女劳模,我到她家的时候,发现她正在照镜子,我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我直接问她,某某劳模,我今天来采访你,你能不能谈一谈你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你为什么成了劳模?她可以回过头来跟我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没有差错的,但是我认为是不真实的。如果我发现她在照镜子,我会站镜子后头问她,你觉得你漂亮吗?她这时候会看着镜子,说还可以吧!我接着就会问她,那你觉得你这么漂亮你还需要努力吗?你这个漂亮跟你当劳模有什么关系吗?这时候她可能回过头来和我谈起她的这个人生选择。陈氓谈到的这个案例实际上是讲如何从现场入手,不要把被访对象与其生活的自然状态隔裂开来,从而引导被访者进入一个自然的谈话语境中。

五、从信息表现方式看,运用综合的信息集合手段

电视媒介的信息素材形态至少可以包括画面形象素材、声音素材、文字素材这三方面的形态。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当思考如何调度各种表现元素,综合各种手段,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具体分解开来,综合表现元素包含着多种成分。画面可以包含现场环境、背景画面、人物活动以及图表、静止图像等。声音包含客观声音,如现场同期声采访、同期音响、有源音乐,以及主观声音,如解说、音乐、主观音响等;除文字广播新闻外,文字包含节目片头标志字幕,新闻内容提示标题,记者、主持人、采访对象身份交待字幕,时间、数字的说明,以及重点强调的引语、评述、翻译等。

通过上述具体分解,我们看到每一种表现元素都包含着多元素的表现手法,这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周密考虑如何调动综合表现元素,发挥电视优势。具体来说,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考虑:

1.记者应该熟悉不同信息载体和表现手段的表现力,把现场画面元素、声音元素、文字元素、三维动画这些具有不同表现特点和重点的元素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电视媒介的表达其实就是不同表现元素的组合。这些元素不同的组合是为了最真实地还原信息,并使节目生动、富有新意。有人说,这个时代是讲述的时代,故事的内核其实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你的表述和你传达信息的方式。作为讲述者,应当思考什么时候应该使画面形象,厘清事实,传达信息;同期声怎么强化现场,深化现场;当画面无法展现的时候,解说词如何弥补与配合;当这两者都无法言尽其意的时候,文字、图表、三维动画如何来为观众创造一个具象的世界。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奥地利工程师约瑟夫·弗莱茨勒案件,美国CNN和英国BBC在报道这个事件的时候,几乎都采用了数字三维动画方式,把弗莱茨勒生活的空间、行动的轨迹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中央电视台在“5·12”汶川地震报道中,用电脑制作了大量地图、动画、字幕版、图版等,使报道信息以多元化的视角直观地呈现出来。在5月14日,还首次采用卫星遥感地图系统,为观众直观分析救援人员和运输物质如何到达灾区。这种地图画面为演播室主持人的解说和分析增加了现场感和权威感。电视表现实际就是不同元素的排列组合,而你的现场采访、后期剪辑都是为了找到一个最佳组合。

同类推荐
  •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明市被辟为福建省工业基地。
  •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本书内容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评估方法、步骤和评估实例等,以及甘肃省防治土地退化法规、政策和机构能力建设评价综述。希望能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行政官员、科研人员以及关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公众了解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提供有益的参考。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心印复旦园

    心印复旦园

    本书主要由复旦大学退离休教授撰写的纪实文集。全书分“风范篇”、“创业篇”、“师泽篇”、“缤纷篇”,共收文章111篇。风范篇是对资深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的素描;创业篇是创业者艰辛创业的诗篇;师泽篇谱写的是师生情浓、薪火传承的乐章;缤纷篇是复旦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扫描。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热门推荐
  • 三世苦难:换你一世迷离

    三世苦难:换你一世迷离

    第一世,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她是卑微贫贱的丫环;第二世,他是举世无双的皇子,她是默默无闻的庶女;第三世,他是星光璀璨的偶像,她是痴心不变的粉丝。他要她补偿他,三世苦难,够了吗?
  • 以太祭

    以太祭

    公元5630年,一场前所未见的太阳风暴席卷全球,将只能存于真空宇宙的“以太”带入地球,动物、植物相继被感染,屠戮人类,终于,“以太行者”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智者的带领下,人类建立起了“斯尔威诺圈”!一万五千年后,一位少年的路程,彻底将世界改变!
  • 九澜界

    九澜界

    九天之上,亦有狂澜,这是一个浩瀚壮美的崭新世界!青山脚下,血色疑案,慢慢揭开尘封已久的恩怨情仇!观遍世间百态,历尽人情冷暖,我命由我不由天,正邪善恶,任汝评说!得混沌开天图,行逆天强者路,修仙岂只为长生,斩仙荡魔,所求为何?不抒真情枉成文,这是一个真实而复杂,带点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修仙故事……
  • 不死仙境

    不死仙境

    恒古的传说,不解的成仙之谜。天地之间,万物有灵着皆为争夺冥冥中的一缕仙缘,以求长生不老,免去生死之苦。失落的界面,破碎的星球。一位少年在此跃起,入古界,斩诸神,摘日月,夺仙缘,一切尽在不死仙境。
  • 逐梦之行

    逐梦之行

    我本是一个现代凡人,奈何身边有全是修行者!我欲安宁过日,麻烦却总是上门!是要任命运摆布,浑浑噩噩虚度此生?还是要掌握自身,超脱世间,最终乐的大逍遥大自在?…………
  • 春秋枭雄录

    春秋枭雄录

    一个穿越的小宅男从一个小国人家族的赘婿成长为一方诸侯的一生。尸山血海休驻步,天下何处无枭雄。荣华一期酒一杯,酣卧花丛歌式微。
  • 苍穹仙炼

    苍穹仙炼

    今生你已不在,我真想让你剑啸苍穹!一个十二岁的孤儿,偶得天道气运。在茫茫的修仙路上,通过自己的勤奋,由一个小人物逐渐的成长,炼火、炼器、炼丹、炼自己,在不同的异世大陆坚毅的走在修仙大道之上,经过种种磨难,冲破困境,我要炼尽这苍穹来守护我爱的人,终成一代仙王,笑傲修仙界!
  • 为了信仰

    为了信仰

    他有很多疑问,为何晒太阳会感到不自在?为何我没有味觉?为何我一出生?眼睛和别人不同?头发也和别人不一样?为何我不睡觉也不会觉得困?偶尔头疼过后,总能想起点什么。身为孤儿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超级巨星,7岁时,被2个不法份子卖到韩国,从那时起,他的一生就发生了转折。后来他发现,这除了是他的梦想外更是他的责任。“我不光要在娱乐圈发展,我还要踢足球,打网球,只为了收集更多的信仰。”性安的小子冰冷的想。本文纯属作者YY,不要和现实对照,那样你们会死得很惨的!新人新作,求推荐,收藏。
  • 一梦廿年

    一梦廿年

    不一般的重生,非同寻常的梦境……一梦醒来,他发现自己回到了高一时代,如何规划自己今后的人生,如何悠哉游哉地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何成功,如何逆袭?一切尽在《一梦廿年》……
  • 强悍兵王

    强悍兵王

    强悍兵王,强而且悍,俯视天下,渺视群雄,重写.........